兽类学报

• •    

大熊猫母兽育幼早期应激水平与母幼行为的关系

周晓  杨波 曾文  李果 杨长江 王静 谢庆阳  刘怀庭 王锐 罗波  张明春  黄炎    

  1.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大熊猫国家公园珍稀动物保护生物学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四川都江堰 611830)

摘要:

大熊猫 (Ailuropoda melanoleuca属于晚熟性动物,育幼早期是幼仔存活和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幼仔最易夭折时期。为了解大熊猫产后应激水平及其母幼行为之间的关系,从行为适应机制的角度提高幼仔存活率,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监测7只处于育幼早期 (产后0~75母兽粪便皮质醇含量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观测3对母个体的行为。结果显示:(1) 育幼早期母兽皮质醇含量随幼仔日龄增长总体呈下降趋势 (= -0.950P0.001);(2)幼仔断奶前 (154.5 ng/g±41.3 ng/g与断奶后 (166.9 ng/g±39.4 ng/g相比,母兽皮质醇含量无显著差异 (= -0.935= 0.361);(3)母兽皮质醇含量与母幼联系 (= 0.918P0.001)、幼仔叫 (= 0.777 P 0.001)、和休息行为(r=0.7310.002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采食行为呈显著负相关 (r=-0.6080.016),与舔行为不相关 (= 0.366P=0.179)结果表明,大熊猫母兽育幼早期粪便皮质醇含量变化与幼仔生长发育有关,推测母兽的应激强度可能随幼仔御寒能力及自主活动能力的提升而降低;皮质醇可能参与母性行为调节,有助于母兽对幼仔需求信号做出积极响应,促进母性行为的表达,进而提高育幼早期幼仔存活率。

关键词: 大熊猫, 应激, 粪便皮质醇, 母幼行为, 育幼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