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排行

    Baidu Google scholar CSCD Crossref WebOfScience Sciencedirect
    文章出版日期: 一年内| 两年内| 三年内| 全部

    当前选项: Baidu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冬季马鹿采食生境和卧息生境选择的研究
    张明海, 萧前柱
      
    摘要3722)      PDF (254KB)(1758)    收藏
    木文运用数量比理论模型分折、处理野外观测数据,进而研究马鹿冬季对采食和卧息生境的选择。经数量化模型Ⅰ分析:1.影响冬季马鹿采食的诸生态因子中,食物丰盛度是最主要因子,人为干扰和林型在冬初和冬末可成为主要因子,坡向和风向在中期可成为主要因子,雪深在冬季末期可成为主要因子,而坡度和隐蔽级在整个冬季始终是次要因子。2.影响马鹿冬季卧息生境选择的主要生态因子是隐蔽级、人为干扰和风向,而坡度和雪深为次要因子。但诸生态因子在冬季的不同时期的变化不明显。此外还应用数量化模型Ⅲ评价了冬季马鹿的最适采食和卧息生境选择。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05)
    2. 邛崃山系大熊猫和小熊猫生境选择的比较
    张泽钧 胡锦矗 吴华
      
    摘要3174)      PDF (161KB)(1914)    收藏
    采用随机样方法, 对邛崃山系同域分布的大熊猫与小熊猫的生境选择行为进行了比较研究。在13 个生境因子48 个项目中, 植被、食物、水源、外界干扰、地形等概括了两种熊猫生境的主要特征。在对生境的利用上, 两种熊猫均喜欢选择离水源较近、兽类和人为干扰程度较小、竹子生长发育较好的位于山体中、上部的原生针阔叶混交林或针叶林中的生境; 大熊猫更喜好选择东南坡向、坡度相对较小、郁闭度相对较大、林中倒木和树桩等较少的竹林, 小熊猫则更喜好选择南坡或西坡、坡度相对较大、郁闭度相对较小、林中倒木和树桩等较多的竹林。两种熊猫在生境利用上的差异可能是其同域分布长期共存的原因之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98)
    3. 内蒙古阴山北部农业区长爪沙鼠的种群动态及其调节的研究
    夏武平 1, 廖崇惠 1, 钟文勤 1, 孙崇潞 1, 田云 2
      
    摘要2450)      PDF (3697KB)(1531)    收藏
    内蒙古自治区阴山以北,通称后山地区,是重要的粮产区之一,但农业鼠害严重。如四子王旗,1961年受鼠害面积达54万6千余亩,严重减产者达25%以上。为害鼠种有长爪沙鼠( Meriones unguiculatus Milne-Edwards)和黄鼠( Citellus dauricusmongolicus Milne-Edwards),其中以长爪沙鼠为害严重。 长爪沙鼠是一种数量变幅大的群居鼠类。有关长爪沙鼠生态学及其对农业的危害,曾有过一些报道(夏武平、王文滨1956;何平均、丁建兴1957;赵肯堂1960),但系统地研究其种群动态的,尚不多见。 1964年至1969年,我们以内蒙四子王旗农区为工作点,较长期地研究了长爪沙鼠的种群动态和数量变动的调节。本文着重论述与种群变动有关的几个因素。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93)
    4. 鼠类不育控制的生态学基础
    张知彬
      
    摘要1895)      PDF (165KB)(1847)    收藏
    (1)不育控制是与传统的单一化学灭杀截然不同的鼠害防治策略,它着重于降低种群生育率来达到控制鼠类数量的目的。(2)传统不育控制在不育个体对生育个体的竞争性繁殖干扰方面注意不够,低估了不育控制的潜力。(3)本文依据生态学原理,经过数学推理和分析后认为,即使在不考虑竞争性繁殖干扰的情况下,不育控制基本上可以达到同样水平单纯灭杀的控制效果;若再考虑到不育个体的竞争性繁殖干扰作用,不育控制的实际效果将明显优于单纯灭杀。(4)本文认为,若能将不育控制与传统灭杀有机结合起来,既能发挥化学灭杀快速的优点,又能最大地发挥不育控制的竞争性繁殖干扰作用,利于消灭残鼠,抑制鼠类数量的快速恢复。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63)
    5. 红外相机技术在陕西观音山自然保护区兽类监测研究中的应用
    武鹏峰,刘雪华,蔡琼,何祥博,Melissa Songer,朱云,邵小明
      
    摘要5778)      PDF (410KB)(3585)    收藏
    Since July 2009,the total 18 cameras were installed in the Guanyinshan Nature Reserve (GNR),Shaanxi Province.During our 24 months’monitoring from August 2009 to July 2011,we have collected a total of 1 755 mammal photos.The results show (1)a total of 22 mammal species were photographed. The first 6 species selected for analysis based
    on a relative abundance index (RAI)were Budorcas taxicolor,Naemorhedus goral,Elaphodus cephalophus,Sus scrofa,Capricornis sumatraensis and Muntiacus reevesi;their total percentage reaches 86.04% . (2)The monthly RAI (MRAI)for the whole year varies among months. The greatest value of MRAI is acquired in July and the lowest in February. (3)Three of the six selected species demonstrated similar daily activity patterns,which has two peaks,one at dawn and one at dusk.The daily pattern of Naemorhedus goral also has two peaks,but they differe from those of the previous three species. The daily activity pattern of Sus scrofa shows a peak at noon and Capricornis sumatraensis was less active at the period of 10∶ 00- 16∶00. (4)The NRAI gave a clear indication of variation in nocturnality among the 6 species. Capricornis sumatraensis was most active at night and Sus scrofa was opposite.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58)
    6. 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大熊猫对生境的选择
    魏辅文,周昂,胡镜矗,王维,杨光
      
    摘要3584)      PDF (324KB)(1736)    收藏
    作者通过设置167个20×2m的样方,采用Vanderloeg和Scavia选择指教对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生境选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熊猫喜欢选择在常绿落叶饲叶林和针阔混交林, 厦东、南坡向,坡度平缓(小于10°),上层乔木郁闭度较大(大于50%)的大叶筇竹林中觅食.并且对于基径较粗(大于10 mm)、幼竹比例较高(大于5%)、密度适中(1O~30株/m 2)的大叶筇竹林更加青睐。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54)
    7. 带岭林区马鹿冬季食性研究
    陈化鹏, 萧前柱
      
    摘要3984)      PDF (264KB)(1592)    收藏
    1985-1987年在黑龙江省带岭林区,使用粪便显微组织学分析技术井结合野外啃食调查,对马魔冬季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杨,桦,柳,紫椴是其主要的冬季食物(46.9% ,19.1% , 9.7%、 8.3% )。马鹿对杨、柳、青楷槭有正选择性,对桦、紫椴、刺老芽、接骨木有负选择性.马鹿对它们选择性的强弱顺序为:青槽槭>柳>杨>接骨木>刺者芽>紫椴>桦。被啃食植物中半纤维素的含量和马鹿对它们的选择性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负相关关系。冬季马鹿并不缺乏蛋白质,而能量对越冬的马鹿可能是一个较为关键的因子。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44)
    8. 长江中下游江豚种群现状评价
    张先锋, 刘仁俊,赵庆中 张国成, 魏卓, 王小强, 杨健
      
    摘要4079)      PDF (353KB)(1796)    收藏
    作者根据近年在长江中下游对江豚进行考察的资料和收集到的标本,系统分析评价了长江中下游江豚的种群现状,主要结果如下:1.长江江豚上至宜昌(距河口1669公里),下至长江口,以及洞庭湖, 鄱阳湖均有分布。分布型式是沿长江纵向呈集群性分布,横向呈趋岸性分布;2. 长江中下游江豚种群数量估计为2700头。其数量冬季最高,夏季最低。夏季的SPUE值仅为冬季的48.7%-58.6%;3.长江中下游江琢群体以1-5头最为常见,占88%;4.理论推算长江中下游每年新产生个体为539头,年出生率为20%;5.通过分析比较长江中下游和中国沿海以及日本Inland Sea江豚种群数量变动趋势,推测长江中下游江豚很可能进行“江一海” ,“ 海一汪” 长距离大规模的迁移, 这种迁移与生殖有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40)
    9. 毛发微观结构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张伟 徐艳春
      
    摘要3254)      PDF (108KB)(1618)    收藏
    人类认识毛发微观结构的历史已经有160 余年, 显微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人们不仅搞清了毛发的基本结构,而且还将毛发结构特征的差异性与动物的种类、动物所受到的环境因子的影响、纺织行业和美发护发行业的具体应用联系起来。随着生物学领域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 对于毛发微观形态学信息的发掘也将随之加深, 毛发微观结构研究在物种识别、功能与形态的关系以及纺织、美发护发等领域将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38)
    10. 内蒙古白音锡勒典型草原区鼠类群落多样性的研究
    周庆强, 钟文勤, 孙崇潞
      
    摘要1962)      PDF (2496KB)(1348)    收藏
    在草原生态系统中,鼠类既是消费者又是次级生产者,因此这个类群在草原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鼠类群落结构是生态系统结构的一部分,它的存在是地理的、生态的和进化的诸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鼠类群落的多样性,反映了同一地区各群落之间的相似程度,也反映了群落与其外界条件的关系,它作为群落的结构参数,是群落特征的重要方面,日益受到生态学工作者的重视。 1979年7—9月,我们曾对内蒙古白音锡勒典型草原区的鼠类群落空间配置及其结构进行研究(钟文勤等,1981)。本文将通过分析这些群落的多样性,进一步探讨鼠类群落与植被、土壤等条件的关系。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36)
    11. 野生大熊猫生命表初编
    魏辅文,胡锦矗,许光瓒,江明道,邓启涛,钟肇敏
      
    摘要2963)      PDF (156KB)(1737)    收藏
    本文用门齿齿质生长线数目共鉴定69号大熊猫标本的实际年龄,结合野外观察资料编制出大熊猫的生命表、内禀增长率及繁殖价表。并对大熊猫犬齿的直径和高度进行统计分析,确定了用犬齿大小辨别大熊猫性别的方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31)
    12. 广西灵长类动物的种类分布及数量估计
    吴名川
      
    摘要2117)      PDF (812KB)(1245)    收藏
    广西灵长类动物资源丰富,遍布全境。经过历年多次反复调查,现查实有树鼩,白头叶猴、黑叶猴、懒猴、猕猴、熊猴、短尾猴藏酋猴、短尾猴红面猴等8个不同种,兹将分布和数量报道如下: 树鼩 Tupaia glis 兼有灵长目和食虫目特点,分布在桂西南龙州,凭祥、大新等一带,在桂中金秀和桂西北林区也有分布。 白头叶猴 Presbytis ieucocephalus 分布在左江以南明江以东,喀斯特地区,面积200—500平方公里,跨4县12个公社,由于保护不力,数量下降,现约有400头,1979年建立保护区后情况有所好转。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31)
    13. 蜂桶寨自然保护区小熊猫对生境的选择
    韩宗先 魏辅文 张泽钧 李明 张保卫 胡锦矗
      
    摘要2601)      PDF (174KB)(1776)    收藏
    2002 年4 月至11 月, 在邛崃山系宝兴蜂桶寨自然保护区设点, 应用资源选择函数和资源选择指数研究了小熊猫对生境的选择和利用。结果表明, 影响小熊猫生境选择的关键因子是水源距离、竹子基径、灌木密度;次关键因子是坡位、树桩密度、倒木密度; 次要因子是坡向、乔木密度; 而郁闭度、坡度、植被类型、乔木高度、灌木高度、树桩高度、树洞密度、人为干扰的影响不明显。小熊猫喜欢在水源较近( < 250 m) 、竹子长势良好(基径大于4.0 mm) 、灌木和乔木密度大(大于1.5 株/20 m 2 ) 、树桩和倒木数量多( > 1 根/400 m 2 ) 、中上坡位、南坡的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活动。小熊猫的生境资源选择函数为: logit ( P) = - 13.527 - 3.180 ×水源距离+ 2.702 ×竹子基径+ 2.582 ×灌木密度+ 2.134 ×树桩密度+ 2.104 ×坡位+ 1.622 ×倒木密度- 1.066 ×坡向+ 0.934×乔木密度 ……的选择概率为: P = e logit (P)/(1 + e logit (P)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29)
    14. 云南西双版纳尚勇保护区亚洲象对栖息地的选择
    冯利民 张立
      
    摘要3132)      PDF (281KB)(1854)    收藏
    以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尚勇子保护区内的亚洲象种群为研究对象, 利用村寨调查、样线调查和3S(GIS、GPS、RS) 技术对该地区野生亚洲象的栖息地状况和亚洲象对栖息地选择利用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亚洲象喜欢海拔1 000 m以下的区域, 坡度小于10°的区域, 坡位为平坦的沟谷和山坡的下部, 坡向为南、北两个方向。偏好的植被类型有竹阔混交林、灌丛和高山草甸。研究还发现尚勇保护区及周边区域亚洲象栖息地的丧失和日益增加的非法盗猎活动已经严重威胁到该地区野生亚洲象种群的生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27)
    15. 根田鼠消化道长度和重量的变化及其适应意义
    王德华,王祖望,孙儒泳
      
    摘要2789)      PDF (205KB)(1301)    收藏
    动物消化道的形志与食性,食物质量以及动物对能量的需求密切相关。本文对青海高原地区的根田鼠(Microtus oeconomus)在自然环境中消化道各器官的长度及重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总消化道及各嚣官(胃、小肠、大肠和盲肠)的长度,含内容物重(鲜重和干重)在各物侯期间具显著的变化,各项指标均于环境条件较好的植物生长盛期最低,于条件较差(食物纤维素含量高及低温)的植物枯黄期或返青期较高。各器官所反应程度不同,其中小肠的反应最为强烈,表明消化道形态及容量的调节是消化对策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根田鼠在生理上有能力适应高纤维素食物和低温环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20)
    16. α-氯代醇对雄性大仓鼠的不育效果观察
    张知彬 王淑卿 郝守身 王福生 曹小平
      
    摘要1681)      PDF (240KB)(1623)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19)
    17. 一种复方避孕药物对围栏内大仓鼠种群繁殖力的影响
    张知彬 王玉山 王淑卿 王福生 曹小平 张健旭
      
    摘要2463)      PDF (94KB)(1701)    收藏
    本文报道了由左炔诺孕酮和炔雌醚配伍制成的复方避孕药物(代号: EP -1) 对围栏内大仓鼠种群繁殖力的影响。实验分为4 个组: 对照组、0.001 %毒饵组、0.003 %毒饵组和0.003 %毒饵预处理组, 并各设有一组重复。于2001 年6 月, 在每组围栏内各放入5 雄5 雌成年大仓鼠, 检验投放EP-1 毒饵后对大仓鼠繁殖力的影响。至9 月份, 2 个对照组新出生鼠数量均为12 只, 平均每雌繁殖力为214 ; 而所有6 个EP -1 处理组新出生鼠数量均为4 只或以下, 平均每雌繁殖力在014~018 之间。结果表明, 处理组大仓鼠的繁殖力明显受到了不育剂EP-1的抑制。在半自然状况下, 投放足量的EP-1 毒饵可以有效降低大仓鼠种群的繁殖力和数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18)
    18. 粪便分析法测定植食动物食性的评价
    高中信, 陈化鹏, 王筱平
      
    摘要2726)      PDF (280KB)(1670)    收藏
    作者通过对马鹿冬季摄食的10种植物进行取样、烘干粉碎,手工制成混合的植物标本进行粪便模拟,并应用组织学显微技术进行分析,评价粪便分析法对确定植食动物食性研究的意义。结果表明,显微组织学技术可以定性或定量地确定植物混合样品中的植物组成,恰当地选用修正因子,样本处理方法和镜检技术水平,可取得较好的分析效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15)
    19. 海南坡鹿繁殖习性的研究
    袁喜才 1, 卢柏威 2, 李善元 3
      
    摘要2410)      PDF (499KB)(1409)    收藏
    通过野外观察研究,发现海南坡鹿在交配季节有明显的集群行为,雄鹿之间有明显等级序位大系,但序位高的雄鹿没有单独霸占鹿群的现象。本文对群集、争斗、吼叫、泥浴,嗅闻、追逐、爬跨、交配等繁殖行为及脱角、换毛进行了描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09)
    20. 大熊猫胃肠道内分泌细胞分布型的研究
    杨贵波, 陈茂生, 邓泽沛, 王平
      
    摘要2107)      PDF (179KB)(1286)    收藏
    本文用PAP法对3只大熊猫胃底,幽门腺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和直肠的五羟色胺,生长抑素、胃素、胆囊收缩素 神经降压素,胃动素,抑胃多肽、胰高血糖素,血管活性肠肽和内啡肽的IR细胞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熊猫胃肠到粘膜上皮中具有前八种IR细胞。对7年龄个体胃肠各段相对数量的比较和各段内分布情况的观察结果表明,除五羟色胺IR细胞在空肠分布较多外,大多数种类的IR细胞集中分市于幽门区和十二指肠;幽门区的IR细胞主要集中在腺颈部附近。与已有的研究比较,大熊猫胃肠道中五羟色胺,胆囊收缩素、胰高血糖素、生长抑素IR蛔胞的分布型较为特殊,可能与其特殊的食性和分类地位有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09)
    21. 四川梅花鹿春季昼夜活动节律与时间分配
    刘昊 石红艳 胡锦矗
      
    摘要3531)      PDF (92KB)(1786)    收藏
    1997 年4 月, 在四川铁布自然保护区用直接观察法对220 头次四川梅花鹿群的昼夜活动节律和时间分配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 鹿群春季昼夜活动的规律性较强。白昼, 鹿群活动呈现明显的双峰型, 2 个高峰时段为08 : 30 和19 : 30 前后, 活动频率分别为71.9 %和94.13 % , 其他时间多处于休息状态; 鹿群夜间活动强于昼间,活动频率均在61%以上, 仅在半夜01 : 30 前后有一个相对不活跃期。同时发现, 春季活动高峰期约90%的活动时间被四川梅花鹿用于采食和移动。这可能与光照、食物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有关。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08)
    22. 普氏原羚的历史分布与现状
    蒋志刚,冯祚建,王祖望,陈立伟
      
    摘要2486)      PDF (156KB)(1537)    收藏
    普氏原羚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曾分布于内蒙古和青海。现仅生存于青海湖东北部及西部的鸟岛、察拉滩和小北湖一带,数量不足300只。由于人类稠密地区的阻隔,位于青海湖西的种群与湖东北种群已无可能进行基因交流。由于种群小、易被偷猎、生境破碎和无采食场所等原因,它们已是我国,也很可能是世界上最濒危的有蹄类动物之一,必须立即采取保护措施,否则,普氏原羚有可能在近期内灭绝。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05)
    23. 地表覆盖物对高原鼠兔栖息地利用的影响
    边疆晖,景增春,樊乃昌,周文扬
      
    摘要1864)      PDF (208KB)(1471)    收藏
    对地表覆盖物对高原鼠兔栖息地利用的作用进行了研究, 地表覆盖物增加后, 高原鼠兔能依据其程度及毗邻生境状况, 或减少地面活动增加对洞道系统的利用; 或转移到较安全区域; 同时摄食行为也发生变化, 显著增加用于防御的时间, 且取食区域几乎集中于洞口附近。研究表明, 高原鼠兔视地表覆盖物为一种捕食风险源, 并对此具有一定的评估能力, 其行为反应实质上是通过对食物获取与风险大小的权衡而做出的一种行为决策。间接捕食风险是高原鼠兔在选择和利用栖息地时所必须考虑的权衡因子, 也是一个重要的摄食代价。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97)
    24. 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高原鼠兔的繁殖特征
    殷宝法 王金龙 魏万红 张堰铭 曹伊凡
      
    摘要2032)      PDF (175KB)(1606)    收藏
    2002 年4 月至8 月, 在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附近, 采用标志重捕法对高原鼠兔的繁殖特征进行了研究。高原鼠兔的繁殖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 4 月下旬和5 月为繁殖高峰期, 雄性的睾丸重而饱满, 雌性的怀孕率最大。雄性成体的体重和睾丸重在繁殖期的不同时段具有显著的差异, 在4 月11 日至5 月10日、6 月11 日至7 月10 日体重和睾丸重之间呈显著正相关。雌性怀孕早期胚胎数与临产前胚胎数没有显著差异,未发现胚胎吸收现象; 同时, 胚胎数在繁殖期的不同时段存在显著差异。采用种群统计学中同生群的划分方法,将5~8 月份出生的幼体依次记为L 1 、L 2 、L 3 、L 4 。在出生后20 天内L 1 、L 2 幼体存活率明显高于L 3 、L 4 ; 在从出生50 天至80 天期间L 1 的存活率显著高于L 2 。当年出生的雌雄幼体在发育上存在不同步现象, 当年出生的雌性幼体性成熟早, 有的可以直接参加繁殖, 但当年出生的雄性幼体却无此现象。结果表明: 在海北地区, 经过综合治理后, 高原鼠兔的生境发生改变, 其繁殖策略也随之发生改变, 即, 减少每次繁殖活动的投入, 增加繁殖次数, 延长繁殖时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95)
    25. 用体重和体长鉴定黑线姬鼠年龄方法的商榷
    王岐山 1, 叶文虎 2, 谭明文 3, 陈家贤 3, 张大荣 4
      
    摘要1827)      PDF (2767KB)(1168)    收藏
    在黑线姬鼠种群数量变动的研究中,年龄鉴定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分析种群的年龄组成,有助于了解种群的繁殖、生长、死亡和数量发展的趋势。计算不同年龄组所占的比例,更有助于判断某些自然疫源性疾病的流行动态。因此,探讨黑线姬鼠年龄鉴定的方法,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91)
    26. 鼠类对山杏和辽东栎种子的贮藏
    路纪琪 张知彬
      
    摘要2460)      PDF (126KB)(1470)    收藏
    在北京市东灵山地区, 选择灌丛生境, 人工释放山杏和辽东栎种子, 对两种种子在释放处被鼠类就地取
    食、存留动态、种子被搬运和贮藏的距离、位置、状态、微生境等进行了分析比较。采用活捕饲喂和咬痕比较的方法, 对野外取食山杏和辽东栎种子的鼠类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 1) 取食山杏和辽东栎种子的鼠类主要是大林姬鼠和岩松鼠; 2) 山杏种子被鼠类搬运的平均距离大于辽东栎种子, 两种种子大多数被搬运至21 m 之内,在9 m之内最为集中; 3) 山杏种子的中位存留时间较辽东栎种子长; 4) 在释放处, 鼠类对辽东栎种子的就地取食强度(54.83 %) 大于对山杏种子的取食(0.17 %) ; 5) 在搬运之后, 大部分山杏种子被埋藏起来, 仅有3 粒被取食; 而辽东栎种子大部分被取食; 6) 鼠类趋向于把种子搬运到灌丛下方或灌丛边缘进行贮藏或取食。山杏种子在贮藏点的数量为1~3 粒, 而辽东栎种子在贮藏点的数量均为1 粒。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91)
    27. 大沙鼠和子午沙鼠的种群生态位
    赵天飙,张忠兵,李新民,张春福,邬建平,齐林
      
    摘要1958)      PDF (145KB)(1475)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91)
    28. 大绒鼠体温调节和产热特征
    王政昆,刘 璐, 梁子卿,李庆芬,孙儒泳
      
    摘要3060)      PDF (198KB)(1685)    收藏
    大绒鼠为横断山脉地区小型哺乳动物的典型代表; 其体温仅能在15~30℃范围内维持稳定; 在热中性区内, 最低静止代谢率为2.71±0.13 ml O 2/g.h, 为其体重预期值的203.2±10.13%; F-值 {(RMR/Me)/(Cm/ C'} 为0.99±0.05; 在 25℃的NSTmax为 5.18±0.19)ml O 2/g.h; BAT 重量为0.33±0.05 g, 为体重的0.84%, BAT细胞线粒体的产热活性较高;肝脏也具有较强的产热活性。大绒鼠的产热特征和体温调节模式很可能反映了横断山地区小型啮齿动物的特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89)
    29. 高寒地区根田鼠的体温调节与蒸发失水
    王德华,王祖望
      
    摘要2181)      PDF (459KB)(1269)    收藏
    对栖息于青藏高原地区的草食性小型哺乳动物根田鼠的代谢率、热传导、体温和蒸发失水等生理生态特征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根田鼠代谢水平较高,热传导率也较高,但体温相对较低;蒸发失水在体温调节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些特点对于栖居于日温差较大,年温差相对较小的环境中具重要的适应意义,说明动物在长期适应进化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选择压力是寒冷。结合同域分布的其它物种的生理生态特征,提出了高寒地区草食性小型兽拥有较高的代谢水平,较高的热传导率和相对较低的体温的观点。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86)
    30. 小家鼠的肥满度研究
    严志堂
      
    摘要2298)      PDF (2596KB)(1272)    收藏
    夏武平等(1963)以东北红背(鼠平)( Clethrionomys rutilus)为对象,首次提出用鱼类学上表示鱼类生活状况的肥满度应用于鼠类对环境适应情况的形态——生理指标,发现秋季肥满度对次年夏季种群数量有一定的影响;他们(1964)还对大林姬鼠( Apodemus speciosus peninsulae)进行了探讨。近来,秦耀亮(1981)对南方黄毛鼠( Rattus rattoides exiguus)肥满度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