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CSCD数据库源刊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留言板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2013年 第33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3-02-27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
导出引用
EndNote
Ris
BibTeX
隐藏/显示图片
Select
普氏原羚集群的群体决策过程
尤文远 石建斌 路飞英 董世魁 李晓文 张子慧
2013, 33(4): 293-299.
摘要
(
)
PDF
(25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动物集群的群体行为决策是营集群生活的动物调节其群体活动、而获得集群生活收益的重要手段。受动物自身行为和需求的影响,动物集群的群体决策有不同的外在表现形式和过程。本研究以青海湖湖东地区的普氏原羚种群为对象,于2010 年3 月至2012 年3 月对普氏原羚集群的群体决策过程进行了观察和记录,并对所得数据采用非参数检验方法进行统计与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 普氏原羚集群的群体决策类型为不完全民主型,需要有一定比例的个体共同参与群体决策过程才能达成群体决策,而参与群体决策的个体比例随群体规模的增加而降低;2.参与决策的个体因性别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现,且在决策过程所需时间上存在差异,这可能是导致普氏原羚产生同性聚群现象的原因之一。这是在野外直接对大型有蹄类动物集群的群体决策过程进行的为数不多的研究,还需要更多的野外研究来探究不同类型动物群体决策过程及其与同性聚群产生机理之间的关系。
Select
基于卫星信标跟踪的斑海豹放流效果研究
韩家波 鹿志创 田甲申 马志强 王召会 杨勇 王勤国 宋新然 彭志平
2013, 33(4): 300-307.
摘要
(
)
PDF
(283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卫星标记跟踪方法对斑海豹的野外释放效果进行了研究。2010 年和2011 年6 月分别释放了4 头和3头人工繁殖的2 龄未成年斑海豹,2011 年同时释放了3 头野外出生的救助个体。标记斑海豹在释放后,7 头人工繁殖斑海豹中的5 头信标信号持续时间较长,在信号消失前,1 头斑海豹一直在渤海海域活动,另4 头沿辽宁沿岸、朝鲜西海岸到达辽东湾斑海豹的主要度夏海域韩国白翎岛附近。研究期间,1 头人工繁殖的斑海豹在59 d内运动的距离超过1 250 km。救助斑海豹中,2 头个体的信标信号持续较长,并分别在山东半岛沿海和黄渤海活动。研究结果表明,人工繁殖的斑海豹在经过野化训练后,放归自然海域后可以正常生活洄游。
Select
西双版纳尚勇自然保护区野生印支虎及其三种主要有蹄类猎物种群现状调查
冯利民 王利繁 王斌 James LD Smith 张立
2013, 33(4): 308-318.
摘要
(
)
PDF
(279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野生印支虎及其猎物种群状况的野外实地研究一直处于空白。本研究使用足迹鉴别法、粪堆计数法,首次对西双版纳尚勇自然保护区野生印支虎种群数量现状及该区域内的虎猎物种群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2004 ~ 2009 年间,确认西双版纳保护区存在3 只成年印支虎个体(2 雌1 雄),西双版纳尚勇保护区拥有比较丰富的有蹄类种群,其中虎的主要猎物:水鹿平均密度为7.63 (7.40 ~ 9.23)只/ km
2
;赤麂平均密度为17. 39 (11.33 ~24.94)只/ km
2
,野猪平均密度为10.26 (7.69 ~ 14.51) 只/ km
2
,该区域虎猎物生物量为1 715. 74 kg/ km
2
。本研究还探讨了该区域印支虎种群的保护前景以及中国境内开展虎种群调查的适用办法等。
Select
蒙新河狸夏季夜间活动节律和时间分配
刘冬志 蒋志刚 初红军 黄效文 张帆 陈刚
2013, 33(4): 319-325.
摘要
(
)
PDF
(47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11 年7 ~8 月和2012 年7 ~ 8 月,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和焦点动物取样法研究了新疆布尔根河狸保护区蒙新河狸夏季夜间行为节律和时间分配,结果表明:夏季蒙新河狸活动高峰呈晨昏型。觅食和移动行为分别占69.5% 和24.5% ,修饰、警戒和其他行为的时间比例依次是3.4% 、0.4% 、2.2% 。利用Pearson’s correlation 检验发现移动和警戒行为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而觅食行为分别与移动、修饰和其他行为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警戒存在显著负相关;Mann-Whitney U 检验表明年龄因素对河狸各种行为的影响不显著(
P
> 0. 05)。
Select
高原鼠兔对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生物量的影响
严红宇 张毓 赵建中 许庆民 李里 刘伟
2013, 33(4): 333-343.
摘要
(
)
PDF
(29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10 年和2011 年8 月在青海省果洛州矮嵩草草甸,采用样方法测定了不同密度高原鼠兔栖息地内杂草斑和秃斑植物群落特征及地上生物量的变化。结果表明:2010 年与2011 年相比,相同高原鼠兔密度的栖息地内杂草斑和秃斑植物总盖度、平均高度和总地上生物量差异不显著,但同一年份不同密度栖息地间差异显著。高原鼠兔低、中、高密度栖息地植物总盖度、平均高度和总地上生物量显著低于无鼠兔对照组(
P
< 0.05),不同密度间无明显变化规律。低、中、高密度栖息地的莎草、禾草和豆科植物盖度、平均高度和地上生物量显著低于无鼠兔对照组
(P
<0.05),秃斑上豆科植物消失;杂类草平均高度在低密度栖息地和无鼠兔对照组显著高于中、高密度栖息地(
P
< 0. 05),盖度和地上生物量对照组最小,随高原鼠兔密度增加呈增加趋势。2010 年和2011 年,高原鼠兔低、中、高密度栖息地内杂草斑面积分别占样地面积的4. 0% 、4.3% 、13. 3% 和3.8% 、4. 3% 、11. 0% ,秃斑面积分别占样地面积的0 2% 、2 6% 、4 0% 和0 2% 、2 2% 、3 4% ;植物损失地上生物量分别为110.84 kg/ hm
2
、203. 18 kg/ hm
2
、431.58 kg / hm
2
和107.67 kg / hm
2
、189. 46 kg / hm
2
、365. 72 kg/ hm
2
。高原鼠兔
的密度(x)与植物损失地上生物量(y)之间存在对数曲线关系,说明高原鼠兔的活动显著降低了植物总盖度、平均高度和总地上生物量,同时也改变了植物功能群组成。随高原鼠兔密度增加,栖息地内杂草斑、秃斑的面积和植物损失地上生物量呈增加趋势。
Select
大绒鼠在不同驯化温度下产热和能量代谢的变化
章迪 周庆宏 何丽娟 朱万龙 王政昆 杨盛昌 高文荣 沐远 郑佳
2013, 33(4): 344-351.
摘要
(
)
PDF
(58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研究不同温度驯化条件下大绒鼠体重、体温和能量代谢水平的可塑性变化,本实验测定了热驯化(30℃ ;12L∶ 12D)转脱热驯化(5℃ ;12L∶ 12D)和冷驯化(5℃ ;12L∶ 2D) 转脱冷驯化(30℃ ;12L∶ 12D)条件下,大绒鼠体重、体温、能量收支、静止代谢率和非颤抖性产热的变化。结果表明:大绒鼠在热驯化转脱热驯化过程中,随着热驯化时间的延长,大绒鼠体重和体温增加,摄入能、静止代谢率和非颤抖性产热逐渐降低,在28 d 时降到最低;转到脱热驯化条件下,表现出相反的趋势。冷驯化转入脱冷驯化过程中,随着冷驯化时间的延长,大绒鼠的体重和体温降低,摄入能、静止代谢率和非颤抖性产热逐渐升高,28 d 时达到最高;转移到脱冷驯化条件时,表现出相反的趋势。以上结果说明大绒鼠在不同温度驯化条件下,其体重、能量代谢和产热具有可塑性变化,即通过调节体重、体温和能量代谢来适应不同温度变化。
Select
不育剂EP - 1 对荒漠啮齿动物优势种群数量的影响
韩艳静 张晓东 曹晓娟 武晓东 付和平 戴钦 赵翠梅
2013, 33(4): 352-360.
摘要
(
)
PDF
(27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11 ~ 2012 年在内蒙古阿拉善荒漠区,利用复合不育剂EP - 1 (左炔诺孕酮- 炔雌醚),设试验区和对照区,采用春季试验区一次性投饵的方法,对子午沙鼠、小毛足鼠和三趾跳鼠3 种荒漠啮齿动物优势种群的不育控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育剂EP - 1 显著降低了优势种群当年的幼体出生率,试验区5 ~ 6 月小毛足鼠幼体比例较对照区显著降低(
P
< 0. 05),5 ~ 8 月子午沙鼠和6 ~ 8 月三趾跳鼠成体比例分别较对照区显著增加(
P
< 0. 05),同时显著降低了优势鼠种当年的种群数量,试验区子午沙鼠和小毛足鼠种群在繁殖高峰期的数量均显著低于对照区(
P
< 0.05),4 ~ 5 月三趾跳鼠种群数量显著低于对照区(
P
< 0. 05)。次年,试验区5 ~ 7 月子午沙鼠种群成体比例显著高于对照区(
P
< 0. 05),全年种群数量显著低于对照区(
P
< 0.05),而三趾跳鼠种群数量与对照区差异并不显著。因此,不育剂EP - 1 对3 种荒漠啮齿动物优势种群数量增长均具有控制作用,尤其对子午沙鼠种群的持续控制效果更加明显。可见,种群在繁殖期年龄结构的变化是影响其种群数量动态的重要因素。
Select
卡麦角林处理哺乳期小鼠对子代存活和生长的影响
苏欠欠 向左甫 秦姣 刘全生
2013, 33(4): 361-366.
摘要
(
)
PDF
(25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哺乳期是兽类繁殖成功的关键阶段之一,本实验以不同浓度卡麦角林油溶液对哺乳早期雌性小鼠连续灌胃3 d,检测雌性小鼠体重和幼鼠存活及体重变化,以此确定卡麦角林对哺乳雌性小鼠繁殖成功的影响。结果发现,卡麦角林对雌性小鼠在哺乳期的体重相对增长率无显著影响,但处理组幼鼠出现部分死亡,0 μg / kg、50 μg / kg、100 μg/ kg、200 μg/ kg、400 μg/ kg 组幼鼠死亡率分别为1.30% 、3.85% 、4. 08% 、7.38% 、21.19% ,幼鼠死亡数和剂量呈正相关,400 μg / kg 组幼鼠成活率显著下降到78 8% ,其他剂量组幼鼠成活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给药后7 d 存活幼鼠的生长发育显著被抑制,之后处理组幼鼠体重变化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上述结果表明卡麦角林处理哺乳早期雌性小鼠可降低幼鼠成活率并抑制存活幼鼠的生长发育,进而有可能降低雌性小鼠及其子代的繁殖成功率。
Select
哺乳类早期亲本缺失对子代行为及神经内分泌的影响
王波 邰发道
2013, 33(4): 367-376.
摘要
(
)
PDF
(36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亲本投资作为一种早期社会环境对个体发育产生显著的影响。而某些原因会导致哺乳类亲本缺失,造成亲本投资改变。最近有关亲本缺失对子代的影响有较多的研究,本文主要综述了早期母本剥夺、父本剥夺和早期隔离分别对子代成年后情绪、认知及攻击行为、育幼行为和配偶关系的建立等多种社会行为的影响,并总结了这些早期发育的社会环境对神经内分泌的效应,并指出本领域需要解决的问题,希望有助于正确认识哺乳类不同亲本投资对后代行为的影响及相关神经内分泌机制。以上研究可为哺乳类异常行为的发生机制的理解提供重要线索,也为野生动物和实验动物的科学管理提供重要启示。
Select
塔里木兔肾脏水通道蛋白在适应干旱环境中的作用
张建萍 李树伟 于伟江
2013, 33(4): 377-382.
摘要
(
)
PDF
(187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东北地区棕背鼠平种群遗传结构及亚种分类
金建丽 刘铸 田新民 杨春文 金志民
2013, 33(4): 383-388.
摘要
(
)
PDF
(58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猪尾鼠(
Typhlomys cinereus
) 广东省新纪录
丛海燕 刘泽昕 王于玫 王学广 本川雅治 原田正史 周全 吴毅 李玉春
2013, 33(4): 389-392.
摘要
(
)
PDF
(321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者中心
作者投稿查稿系统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审稿中心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主编审稿
编辑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