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3年 第33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3-02-27
    高蛋白食物和繁殖对布氏田鼠能量摄入和产热的影响
    娄美芳 张学英 付荣恕 王德华
    2013, 33(2):  95-105. 
    摘要 ( )   PDF (61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讨高蛋白食物和繁殖对布氏田鼠食物摄入和产热等特征的效应,将成年雌性布氏田鼠分为非繁殖对照食物组、非繁殖高蛋白组、繁殖对照食物组和繁殖高蛋白组。对照食物蛋白含量为17.7% ,高蛋白食物的蛋白含量为36.6% 。实验过程中测定动物的体重、食物摄入量、静止代谢率(RMR)、身体成分、内脏器官重量、褐色脂肪组织(BAT)解偶联蛋白1 (UCP1)含量、血清瘦素和催乳素水平等。结果发现:高蛋白食物明显抑制布氏田鼠的体重,但动物在妊娠期和哺乳期,这种抑制作用消失。高蛋白食物明显抑制非繁殖组动物的干物质摄入、摄入能和消化能,但对哺乳期动物没有影响。高蛋白食物提高了非繁殖期和繁殖期动物的消化率,降低了血清瘦素浓度,但仅提高了繁殖期动物肾脏的重量,而降低了盲肠的重量。RMR、UCP1 含量和血清催乳素浓度等则不受高蛋白食物的影响。繁殖期动物的体重、能量摄入、RMR 和血清催乳素浓度等均高于非繁殖动物。这些结果表明,食物蛋白含量可影响布氏田鼠的能量代谢和产热特征等,且在繁殖期和非繁殖期有不同的反应方式。
    禁食和重喂食对大绒鼠体重、产热和血清瘦素的影响
    高文荣 朱万龙 曹能 孟丽华 王政昆 余婷婷 沐远 郑佳 章迪
    2013, 33(2):  106-112. 
    摘要 ( )   PDF (33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动物行为和生理活动的适应性调节是应对食物资源变化的主要策略。为探讨禁食和重喂食对大绒鼠体重、产热和血清瘦素的影响,测定了禁食和重喂食条件下大绒鼠的体重、体脂重量、静止代谢率、身体组成、血清瘦素含量以及禁食后重喂食期间的摄食量。结果显示:禁食导致大绒鼠体重、体脂重量和静止代谢率显著下降,重喂食后体重和静止代谢率能够恢复到对照组水平,而体脂重量却不能恢复。禁食12 h 后血清瘦素含量快速下降,重喂食后未能恢复到对照水平。此外,大绒鼠在禁食后重喂食期间摄食量没有补偿性增加,血清瘦素含量与体脂重量呈正相关关系。这些结果很可能反映出大绒鼠能调节自身生理状况以适应短期的能量缺乏,主要通过降低体重、血清瘦素含量和代谢活性器官重量以减少能量消耗。禁食后重喂食时大绒鼠没有摄食过量。血清瘦素的下降早于体重和体脂的下降。
    鼩鼹亚科(Talpidae:Uropsilinae)一新种
    刘洋 刘少英 孙治宇 郭鹏 范振鑫 Robert W Murphy
    2013, 33(2):  113-122. 
    摘要 ( )   PDF (462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06 年至2009 年,在四川西南地区开展小型兽类区系调查时,在普格县、美姑县、泸定县、九龙县采获了11 号鼩鼹类标本。其外形和头骨形态与其他鼩鼹类一致,但牙齿数量和齿式与已知鼩鼹类不同。这批标本上、下颌牙齿均为9 枚,齿式为i2/2,c1 /1,pm3 /3,m3 /3 =36,与少齿鼩鼹上颌9 枚、下颌8 枚(齿式:i2 /1,c1/1,pm3 /3,m3 /3 =34)不同,也不同于长吻鼩鼹与贡山鼩鼹(齿式:i2 /1,c1 /1,pm4/4,m3 /3 = 38)及峨眉鼩鼹(齿式:i2/2,c1 /1,pm4 /3,m3 /3 = 38)上颌10 枚、下颌9 枚,而不能归类于现有任何已知鼩鼹类物种。通过线粒体细胞色素b 基因构建的系统发育关系显示未归类标本形成一单系群,且与峨眉鼩鼹关系最近,构成姊妹关系。为此,我们认为采自于四川普格县、美姑县、泸定县、九龙县的鼩鼹类标本为鼩鼹亚科一新物种。根据新种上、下颌牙齿数量相等命名为等齿鼩鼹(Uropsilus aequodonenia)。
    澳门翼手类物种多样性调查
    黄继展 谭梁静 杨剑 陈毅 刘奇 沈琪琦 徐敏贞 邓耀民 张礼标
    2013, 33(2):  123-132. 
    摘要 ( )   PDF (207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09 ~2012 年,对澳门翼手目(蝙蝠)物种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共捕捉到10 个物种,属5 科8 属,其中包括澳门原来记载的2 个物种,即蹄蝠科的大蹄蝠(Hipposideros armiger)和蝙蝠科的东亚伏翼(Pipistrellus abramus);本研究新增加8 个物种,即狐蝠科的犬蝠(Cynopterus sphinx) 和棕果蝠(Rousettus leschenaulti),鞘尾蝠科的黑髯墓蝠(Taphozous melanopogon),菊头蝠科的菲菊头蝠(Rhinolophus pusillus),以及蝙蝠科的大足鼠耳蝠(Myotis ricketti)、普通伏翼(P. pipistrellus)、普通长翼蝠(Miniopterus schreibersi) 和南长翼蝠(M. pusillus)。另外,通过野外录音和分析,并与已发表物种声音特征比较核对,发现菊头蝠科和蹄蝠科各一种,前者可能是泰国菊头蝠(R. siamensis)或者中菊头蝠(R. affinis),后者可能是果树蹄蝠(H. pomona) 或者三叶蹄蝠(Aselliscus stoliczkanus)。本文对已捕捉10 种蝙蝠的分布、形态特征和回声定位叫声特征进行报道,同时对其种群数量和保护现状进行了讨论。保护蝙蝠栖息生境(洞穴、古老建筑和蒲葵树等) 对保护澳门蝙蝠物种多样性至关重要。
    荒漠景观破碎化条件下啮齿动物群落beta 多样性变化特征
    张晓东 武晓东 付和平 查木哈 韩艳静
    2013, 33(2):  133-143. 
    摘要 ( )   PDF (709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02 ~2010 年,采用夹日法对内蒙古阿拉善荒漠区禁牧、轮牧、过牧和开垦4 种不同人为干扰生境中啮齿动物群落β 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同时分析不同生境的灌木植物群落特征来探讨人为干扰下的景观破碎化。依据人为干扰下景观破碎的情况将研究区域内生境梯度的变化按照:禁牧到轮牧、轮牧到过牧、过牧到开垦、禁牧到过牧、禁牧到开垦、轮牧到开垦进行划分,分别利用Jaccard 指数、Sorenson 指数和Cody 指数分析景观破碎化条件下啮齿动物群落β 多样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生境梯度间3 种β 多样性指数差异均显著(P <0. 05),禁牧到过牧梯度β 多样性差异最大。不同干扰生境间的灌木植物群落特征差异极显著(P < 0. 01),Shannon-Wiener 指数、Simpson 指数和物种数均表现为轮牧区> 过牧区> 禁牧区> 开垦区。环境变化程度与β 多样性变化的程度一致。人为干扰是该区域景观破碎化的主要原因,特别是放牧活动,导致环境异质性显著增加。在荒漠区,这种随环境梯度造成异质性加大而增加的β 多样性,并不是由物种增加较大导致,而是由啮齿动物群落物种组成差异和变化增大所致.
    不同发情阶段雄性鹅喉羚的时间分配特征
    夏参军 杨维康 徐文轩 徐峰 David Blank
    2013, 33(2):  144-149. 
    摘要 ( )   PDF (32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往研究表明受发情交配行为制约,一些雄性反刍动物在发情期食物摄入量明显降低。已有两个相关假说解释该现象:能量摄入最大化假说和能量保存假说。作者于2009 ~ 2010 年在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研究了雄性鹅喉羚不同发情阶段的时间分配。结果表明雄羚发情期采食时间比例明显下降(37. 9% ),低于发情前期(63. 6% )和发情后期(65. 8% );发情期卧息时间比例(6. 0% )与发情后期相近(5. 4% ),明显低于发情前期(23.2% );发情前期至发情后期采食卧息时间比(分别为2. 7、6. 3、12. 1)显著增加;发情期雄羚站立和移动时间比例明显升高,采食行为时间占非发情行为时间主要部分(86. 4% ),且采食行为与发情行为显著相关。相比之下,雌羚不同发情阶段采食行为时间分配比例相似。总之,除必需投入的发情行为外,发情期雄羚最大化其能量摄入;发情行为的投入是导致发情期雄羚食物摄入量下降的主导因子,雄性能量摄入最大化假说更好地解释了发情期鹅喉羚所采取的能量策略。
    济源太行山区鼠类对三种林木种子的扩散和贮藏
    王冲 张义锋 王振龙 乔王铁 路纪琪
    2013, 33(2):  150-156. 
    摘要 ( )   PDF (32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取食种子的动物而言,种子的选择、扩散以及随后的处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为了解济源太行山区鼠类对不同种林木种子的选择和扩散策略的差异,于2011 年9 月10 日至11 月8 日,选取山杏、桃和栓皮栎3 种林木种子,将种子标记后,释放于次生林中,以5 d 间隔,调查并记录种子命运。结果表明: (1)大林姬鼠和岩松鼠是该地区主要的种子取食者和扩散者; (2)3 种种子的扩散速率明显不同,栓皮栎种子扩散速率最快(中位存留时间8. 6 d),其次为山杏种子(中位存留时间20. 9 d),桃种子扩散速率最慢(中位存留时间37. 5 d); (3)鼠类倾向于取食栓皮栎种子(55.0%) , 埋藏山杏种子(62. 0% ),但忽略桃种子(原地存留率99. 0% );(4)88. 6%的山杏和78. 8% 的栓皮栎种子被贮藏在灌丛下方、树干基部周围和石块旁边等生境中,而仅有4 3% 的山杏和9.1% 的栓皮栎种子被贮藏于裸地中;(5)鼠类将山杏种子搬运到更远(3. 4 ± 2. 1 m,mean± SE,n =63)处贮藏;而栓皮栎种子的搬运距离则相对较近(2. 5 ± 2. 4 m,n = 57)。结果显示:鼠类对不同种植物种子具有明显的取食、贮藏偏好和不同的贮藏策略。
    牦牛乳腺上皮细胞系的建立与生物学特性
    郝明超 刘犇 樊江峰 陈鹏 张华 王明亮 高旭东 余四九
    2013, 33(2):  157-163. 
    摘要 ( )   PDF (1017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研究旨在建立牦牛乳腺上皮细胞体外培养体系。采用胶原酶消化法成功地建立了牦牛乳腺上皮细胞系(YMEC),通过免疫细胞化学、超微结构观察和RT-PCR 法对YMEC 细胞进行了鉴定,并研究了其形态、活力、生长曲线以及核型等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YMEC 细胞染色体2n = 60,群体倍增时间为45 ~ 48 h,持续培养25 代后出现细胞分化;细胞呈典型的“铺路石样”形态,其表面有丰富的微绒毛,细胞质内含丰富的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污染检测结果为阴性。在激素诱导培养时,检测到了β - 酪蛋白mRNA 的表达。表明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保留泌乳功能的牦牛乳腺上皮细胞系,为研究牦牛乳腺上皮细胞的功能提供了理想的工具。
    根田鼠粪便皮质酮的检测效能
    何慧 曹伊凡 陈黎林 堵守杨 聂绪恒 边疆晖
    2013, 33(2):  164-171. 
    摘要 ( )   PDF (48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验证根田鼠粪便皮质酮的可检测效能,本研究检测根田鼠粪便皮质酮含量的昼夜变化,并检测急性应激后和慢性应激期间根田鼠粪便皮质酮含量变化,及其慢性应激个体的HPA 轴负反馈功能。结果表明,根田鼠粪便皮质酮水平具有明显的似昼夜节律,粪便中皮质酮含量的最高点出现在08:00 和24:00,最低点在12:00 和16:00;在终止急性应激12 h 后,根田鼠粪便皮质酮含量显著增加,且有性别间差异;慢性应激根田鼠粪便皮质酮含量始终保持在高水平;再次急性应激,慢性应激根田鼠个体的粪便皮质酮含量较对照个体升高的时间延后。上述结果说明,根田鼠的粪便皮质酮含量能够反映机体所处的生理状态及应激水平,因此,该方法可用于野外根田鼠种群的相关研究并具有可靠性。
    甘肃鼢鼠和高原鼢鼠小肠组织学结构的比较
    杨传华 都玉蓉 林恭华 苏建平 张同作
    2013, 33(2):  172-177. 
    摘要 ( )   PDF (1293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甘肃鼢鼠小肠仅为相同体重高原鼢鼠小肠长度的70%,为满足相同的能量需求,甘肃鼢鼠消化系统中某些部位必然会发生相应调整,以代偿其较短的小肠在能量消化吸收方面的不足。本研究应用苏木精- 伊红染色技术,对成年甘肃鼢鼠和高原鼢鼠的小肠组织学结构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甘肃鼢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绒毛间距均显著小于高原鼢鼠,而其空肠管径显著大于高原鼢鼠,两种鼢鼠小肠总绒毛面积无明显差异。研究表明,甘肃鼢鼠通过缩小小肠绒毛间距并增大空肠管径来增加小肠吸收表面积,减缓食物通过速率,提高小肠对食物的营养吸收和消化功能,进而代偿其较短的小肠在能量消化和吸收方面的不足。
    低氧应激下甘肃鼢鼠与SD 大鼠心脏抗氧化酶和ATP 酶活性的比较
    唐燕红 王剑 李金钢 谢惠春 李涛 何建平
    2013, 33(2):  178-185. 
    摘要 ( )   PDF (25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讨低氧应激下甘肃鼢鼠心脏对抗氧化损伤和电生理紊乱的可能机制,对甘肃鼢鼠和SD 大鼠在4. 5%氧浓度下分别进行2 h、4 h、6 h、8 h、10 h、16 h 低氧应激,比较常氧和各时程低氧下二者心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还原酶(GR)和Ca2 + - ATP 酶、Ca2 + - Mg2 + - ATP 酶、Na + - K + - ATP酶活性,以丙二醛(MDA)含量作为机体氧化损伤指标。结果显示,常氧组甘肃鼢鼠GR 活性比SD 大鼠高,SOD、CAT、Ca2 +-ATP 酶、Ca2 + - Mg2 + - ATP 酶和Na + - K + - ATP 酶活性及MDA 含量与SD 大鼠相比均无显著性差
    异;低氧组甘肃鼢鼠SOD、CAT、GR、Ca2 + - ATP 酶、Ca2 + - Mg2 + - ATP 酶和Na + - K + - ATP 酶活性迅速升高,显著高于SD 大鼠,MDA 含量则显著低于SD 大鼠。说明甘肃鼢鼠心脏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清除低氧诱导产生的多余自由基,并通过提高ATP 酶活性保证心电活动正常、心率稳定,应对低氧应激。
    大绒鼠NPY、AgRP、POMC 和CART 基因部分序列扩增与分析
    黄春梅 朱万龙 杨盛昌 余婷婷 王政昆
    2013, 33(2):  186-192. 
    摘要 ( )   PDF (63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甘肃鼢鼠不同地理种群的形态变异分析
    鲁庆彬 张阳 周材权
    2013, 33(2):  193-199. 
    摘要 ( )   PDF (25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雪豹专著—— 《新疆雪豹》出版
    2013, 33(2):  200-202. 
    摘要 ( )   PDF (16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