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玻璃钢/复合材料  
 
2010年 30卷 2期
刊出日期 2010-03-02

119 李松
东南亚大陆5 种长吻松鼠的支系系统关系
基于Hennig 支系系统原理,本研究分析并编码了分布于东南亚大陆5 种长吻松鼠头骨及外形共计32 个性
状特征,运用Paup 4.0b10 软件构建上述5 种的支系系统关系。结果显示:D. pyrrhomerus D. rufigenis 均为独立的有效种,D. lokriah Dremomys 中最早分化的类群,其次是D. pernyi; D. pyrrhomerus D. rufigenis 间的支系关系最近,D. gularis 与他们构成姐妹群关系。基于上述支系系统关系,本研究尝试探讨了5 种长吻松鼠的分化、分布与其环境演变的关系。
2010 Vol. 30 (2): 119-126 [摘要] ( ) [HTML 1KB] [ PDF 600KB] ( )
127 孙平, 熊建利, 朱文文, 赵新全, 王德华
建巢行为提高雄性根田鼠的个体发育和存活
为研究建巢行为对室内繁育根田鼠的可能影响,共设计两个实验:(1)选择30 对配对根田鼠分成两组,即15 对建巢根田鼠(建巢组)和15 对不建巢根田鼠(不建巢组),每对根田鼠提供5. 3 g 左右的棉花作巢材,持续30 d。记录两组有无实验动物时的巢内、巢上温度变化情况。(2)记录24 窝后代的出生时体重、断奶时体重、杀婴的数量和日龄。结果表明,建巢组巢内温度显著高于不建巢组巢内温度,相反的是,建巢组的巢上温度比不建巢组的巢上温度低。两组间后代出生时的平均体重没有显著差异但断奶时的体重存在显著差异。而且,在2 ~ 14 日龄间,建巢组和不建巢组雄性后代体重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建巢组的杀婴数量极显著低于不建巢组的杀婴数量。因此,建巢行为可以显著提高雄性后代的个体发育和后代的存活。
2010 Vol. 30 (2): 127-132 [摘要] ( ) [HTML 1KB] [ PDF 285KB] ( )
133 高翔,郭松涛,齐晓光,胡永乐,李保国
秦岭川金丝猴雌性携抱偏好与婴儿吸乳偏好
为了揭示婴儿吸乳偏好以及母猴携抱偏好发育过程,对具有不同生育背景的出生一周的婴儿吸乳偏好和母亲携抱偏好进行了研究。采用扫描取样法,对32 对母婴(7 个初次生育雌性及其婴儿,25 个多次生育雌性及其婴儿)的雌性携抱婴猴偏好行为,及其婴猴的吸乳偏好行为进行了记录。经对比和相关分析检验,结果显示,初次生育雌性的婴儿在吸乳时出现群体水平上的左侧偏好(t(6) = - 3.731,P = 0.010),再次生育雌性的婴儿没有出现群体水平的吸乳偏好(t(24) = 0.854,P = 0.402);初次生育的雌性会出现群体水平上的左侧携抱偏好(t(6) = - 3.890,P = 0.008),再次生育的雌性没有群体水平的偏好方向存在(t(24) = 1. 955,P = 0.062);同母婴儿绝大部分(8/9)会出现相反方向的吸乳偏好(N1 = 8,N2 = 1,P = 0.039)。这表明,再次生育经历会影响秦岭川金丝猴新生婴儿的吸乳偏好进而影响雌性的携抱偏好。
2010 Vol. 30 (2): 133-138 [摘要] ( ) [HTML 1KB] [ PDF 205KB] ( )
139 范朋飞, 黄蓓, 管政华, 蒋学龙
西黑冠长臂猿雄性取代前后鸣叫行为的变化
本文通过长时间的野外监测,首次报道了西黑冠长臂猿的一次雄性取代行为。一个研究群体(G3)中的1 只亚成年雄性长臂猿在10 岁左右取代了相邻群体(G2)中的成年雄性。整个取代过程持续了15 d时间。雄性取代发生前,G2 中雌雄的配对关系已经不稳固,这为雄性取代提供了机会。而G2 与G3 群的一次长时间冲突可能消耗了G2 中成年雄性大量体能,这为G3 中的亚成年雄性打败并取代G2 中的成年雄性创造了机会。本研究在取代发生后,对新形成群体的鸣叫行为进行了连续4 个月的监测。结果表明与处于稳定时期的G2 群相比,新形成群体的鸣叫频次更高,但每次二重唱中雌性的平均激动鸣叫次数降低。这证明了Geissmann (1986)提出的假说,新配对的群体应该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多练习二重唱,这样导致新配对群体的鸣叫频率明显升高。虽然经历了4 个月的合唱练习,新形成群体的激动鸣叫次数仍然偏低,并且两只雌性同时激动鸣叫的频次也比较低。这说明新形成的配对之间配合依然不默契,或者说明配对之间的关系还不稳定。
2010 Vol. 30 (2): 139-143 [摘要] ( ) [HTML 1KB] [ PDF 179KB] ( )
144 夏参军, 徐文轩, 乔建芳, 杨维康, 刘伟
不同季节鹅喉羚昼间行为时间分配特征
2007 年11 月至2008 年10 月在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保护区研究了鹅喉羚的昼间行为时间分配,共观察鹅喉羚有效个体1 917 只,采集行为数据时间319.5 h,将鹅喉羚的昼间行为分为采食、移动、警戒、休息和“其它”5 类。结果表明:春季雌性5 种行为分配时间所占比例分别为67.5%、2.5%、2.7%、25.9%、1.4%,雄性分别为63.5%、3.4%、4.3%、27.5%、1.3%; 夏季,雌性:43.7%、7.7%、5.6%、42.1%、1.0%; 雄性:51.9%、1.7%、3.1%、41.4%、1.9%; 秋季,雌性:66.3%、5.1%、4.3%、23.6%、0.7%;雄性:68.9%、6.0%、4.2%、20.7%、0.3%;冬季,雌性:68.0%、5.0%、7.0%、19.6%、0.4%;雄性:29.6%、20.6%、19.2%、29.3%、1.3%。采用卡方检验、秩和检验、方差分析比较同季节不同性别各自行为时间分配、同季节雌雄间行为时间分配、同性别不同季节的行为时间分配。结果表明:四季中雌雄各自5 种行为的时间分配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比较两性间行为时间分配发现,在春夏季,雌雄间各行为时间分配无差异(P>0.05),秋季移动差异显著(P < 0. 05),而冬季5 种行为间均差异显著(P<0.05);季节因素对雌雄行为时间分配的影响显著。鹅喉羚以特定的行为时间分配模式适应季节更替或变化的生理周期,如温度、性别、水分状况、繁殖期、哺乳期等,满足能量及营养需求。
2010 Vol. 30 (2): 144-150 [摘要] ( ) [HTML 1KB] [ PDF 343KB] ( )
151 李雯, 郭爱伟, 王彬, 吴安康, 刘宁, 胡刚
冬季麻阳河黑叶猴的食物营养组分及其对食物选择的影响
2008 年12 月至2009 年2 月,对贵州麻阳河自然保护区黑叶猴的18 种冬季主要食物以及13 种取食较少的
次要食物的各取食部位进行采集。对各独立样本的水分、粗蛋白、粗纤维、酸性洗涤纤维(ADF)等营养成分
分别以凯氏定氮法、酸碱洗涤法和范式洗涤法进行测定,并计算相应的粗蛋白/酸性洗涤纤维(PROT/ ADF)比
值。将各独立样本的测定营养组分以及PROT/ADF 比值数据与相应的冬季采食数据进行相关性检验。测定结果
显示:除PROT/ADF 比值有明显的差异外,主要食物与次要食物在其他测定组分上均没有显著性差异。并且18
种主要食物的各测定营养组分以及PROT/ADF 比值与相应的冬季采食比例之间均没有显著的相关性。检验结果
说明麻阳河黑叶猴冬季对食物物种的选择不受其测定营养组分含量和PROT/ADF 比值的影响。冬季采食的4 种主要采食部位除水分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外,在其他营养组分含量以及PROT/ADF 比值上均没有显著差异,且
相关性检验结果表明各采食部位的冬季采食比例与其测定营养组分以及PROT/ADF 比值之间均没有显著相关性。本研究结果表明,麻阳河黑叶猴的冬季食物选择不受食物水分、粗蛋白、粗纤维、ADF 含量和PROT/ADF 比值的影响。
2010 Vol. 30 (2): 151-156 [摘要] ( ) [HTML 1KB] [ PDF 209KB] ( )
157 王静, 王新华, 江廷磊, 王磊, 卢冠军, 由玉岩,刘颖, 李丹, 冯江
马铁菊头蝠捕食活动与猎物资源的关系
捕食者与猎物的关系研究对了解物种捕食行为及种群空间格局具有重要意义。采用Avisoft Bioacoustics 超
声波仪录制马铁菊头蝠自然状态下的声波以确定其捕食活动强度,用灯诱法、扫网法和飞行阻隔法相结合采集
昆虫,搜集蝙蝠粪便并分析其食物组成。结果表明,马铁菊头蝠在8 月份活动最频繁,昆虫丰富度在8 月份最
丰富,马铁菊头蝠捕食活动与鳞翅目丰富度呈显著正相关。马铁菊头蝠主要以鳞翅目和鞘翅目为食,但食性存
在明显的月份变化。卡方检验结果表明,马铁菊头蝠捕食的猎物与环境中可利用的昆虫猎物存在显著差异。在
食物资源丰富时,马铁菊头蝠选择性地捕食营养丰富的鞘翅目昆虫。
2010 Vol. 30 (2): 157-162 [摘要] ( ) [HTML 1KB] [ PDF 233KB] ( )
163 刘晓庆,王小明,王正寰,刘群秀,马波
固定核空间法和最小凸多边形法估计藏狐家域的比较
最小凸多边形法(MCP)和固定核空间法(FKE)是目前最常用的家域计算方法,但受空间自相关性、偏远位点等问题的影响,两种方法均存在明显的局限性。本文根据2006 年和2007 年在四川省石渠县和青海省都兰县的7 只藏狐352 个活动位点数据,分析MCP 和FKE 家域估计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结果显示:(1)利用概率百分比≤95% 时,MCP 计算结果和FKE 没有显著差异;(2)极端点对高百分比(85% ~ 100% ) 下MCP影响显著,而FKE 对极端点影响控制较好;(3)FKE 家域外形复杂,计算结果受平滑度系数设置影响显著。因此,研究领域行为时,应同时使用FKE 和95% MCP 两种方法。当数据分布较理想时,FKE 能够给出更为准确的面积估计,而MCP 则因其通用性,使得研究数据与其他研究的结果更具可比性。
2010 Vol. 30 (2): 163-170 [摘要] ( ) [HTML 1KB] [ PDF 861KB] ( )
171 樊智,张泽钧,韦伟,廖咏梅,孙宜然,张明春,母华强,胡锦矗
中国中西部五大山系间社鼠头骨形态的地理分化
种群分化是物种形成过程中的关键一步,通过形态特征进行种内变异的探讨对揭示微进化过程具有积极
意义。本文以社鼠头骨为材料,通过SPSS 统计分析软件对采集自我国中西部5 大山系的250 号标本头骨形态变
量进行了判别函数分析,结果表明秦岭与四川各山系之间社鼠头骨已发生完全分化,而在四川各山系之间,除
邛崃和相岭山系外,其余各山系社鼠头骨形态已分化明显。腭长、上颌齿隙长等变量是各山系社鼠头骨样本发
生分化的主要变量,暗示上述山系之间社鼠头骨形态的分化可能主要来自于局部种群在食物资源及觅食习性等
方面的差异。除此之外,本文研究结果尚揭示了在对具有广泛分布的小型兽类进行种下阶元(如亚种) 的划分
时,需充分考虑形态特征可能存在的地理差异。
2010 Vol. 30 (2): 171-176 [摘要] ( ) [HTML 1KB] [ PDF 648KB] ( )
177 陈正礼, 罗启慧, 曾文, 程安春
雌激素受体在老年和青年猕猴下丘脑中表达的比较
为了观察老年猕猴下丘脑中雌激素受体的表达及变化情况,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 法,对青年和老年猕
猴下丘脑雌激素受体的表达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雌激素受体免疫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下丘脑的室周灰
质、室旁核、腹外侧核、腹内侧核、弓状核等,雌激素受体阳性产物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质中。与青年猕
猴比较,老年猕猴下丘脑各个核团的雌激素受体在表达强度及阳性细胞数量上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青年猕猴
(P<0.05 或 P<0.01)。表明,老年猕猴下丘脑雌激素受体的表达显著低于青年猕猴,可能为老年猕猴雌激素缺
乏所致。
2010 Vol. 30 (2): 177-181 [摘要] ( ) [HTML 1KB] [ PDF 1014KB] ( )
182 闻一雷,牛红星
限食及重喂食对雄性长爪沙鼠生理指标的影响
限食通常会显著影响鼠类的营养及内分泌等生理指标,但限食后重喂食其生理指标是否能得以恢复尚不
清楚。本文采取70% 的限食水平,研究了限食及重喂食对雄性长爪沙鼠生理指标的影响。将雄性长爪沙鼠分为
限食组、重喂食组和对照组。限食组先自由饮食4 周,后70% 限食4 周;重喂食组先70% 限食4 周,后恢复自
由饮食4 周。对照组自由饮食8 周。实验结束时,检测各组肥满度及血清白蛋白和总蛋白含量、血清甲状腺素
T3 和T4 水平、睾酮和皮质醇含量等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4 周限食显著降低了雄性长爪沙鼠的肥满度和血清甲状腺素T4 含量,显著升高了其血液皮质醇含量;限食后重喂食4 周后可使上述指标恢复或接近正常,但血清白蛋白含量比对照组低,其他指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长爪沙鼠的一些生理指标在限食重喂食
后能得以恢复,但其内分泌调节可能存在新的变化,值得进一步研究。
2010 Vol. 30 (2): 182-187 [摘要] ( ) [HTML 1KB] [ PDF 309KB] ( )
188 赵志军
剃毛和增加胎仔数对KM 小鼠哺乳期能量收支的影响
为探讨最大持续能量收支限制的因素和生理机理,本文测定了增加胎仔数和背部剃毛的KM 小鼠的哺乳
期摄食量和繁殖输出。基础代谢率(BMR)以封闭式流体压力呼吸计测定。结果发现,增加胎仔数对哺乳期体
重、摄食量、热传导率、BMR 和胎仔重的影响不显著;与非剃毛对照组相比,剃毛使哺乳高峰期日平均摄食量
增加了13.8% (P<0.001)、BMR 增加了18.1% (P< 0.01)、热传导增加了30.8% (P< 0.01),但剃毛对体
重、胎仔数和胎仔重的影响不显著;胎仔数与断乳时胎仔重显著正相关,与幼体平均体重显著负相关。BMR 与
母体体重和胎仔重显著正相关。这些结果表明,KM 小鼠哺乳期能量收支受到了限制,剃毛显著增强了KM 小鼠
的散热能力,但未影响繁殖输出;支持“外周限制假说”,不符合“热耗散限制假说”。
2010 Vol. 30 (2): 188-194 [摘要] ( ) [HTML 1KB] [ PDF 403KB] ( )
195 王子英, 管淑君,杨明,彭霞, 赵岩
北小麝鼩的代谢产热和体温调节特征
为探讨食虫目小型哺乳动物的代谢产热和体温调节特征,本文采用封闭式流体压力呼吸仪测定了北小麝鼩在环境温度5 ~ 30℃下的静止代谢率(RMR),结果显示:在环境温度(Ta)为17 5 ~25℃ 的范围内,北小麝鼩的体温基本维持恒定,平均体温为36.55 ± 0.38℃ ;热中性区(TNZ) 为20 ~ 25℃ ;基础代谢率BMR 为5.46 ±0.23 (mLO2 /g· h),其中环境温度在25℃ 时静止代谢率最低,为4.84 ± 0.39 (mLO2 /g· h)。在5 ~ 25℃环境温度范围内,热传导值保持稳定;在此温度范围内,北小麝鼩的热传导率(C) 最低,平均为0.42 ± 0.01mLO2 / (g·h·℃ )。总之,北小麝鼩的产热和体温调节特征为较高的BMR,中等的热传导率,较低的体温和较宽的热中性区。这些特征可能与该物种体型小、夜行性、主要以无脊椎动物为食等生活习性密切相关。
2010 Vol. 30 (2): 195-199 [摘要] ( ) [HTML 1KB] [ PDF 256KB] ( )
200 余建秋,王强,刘选珍,邓家波,赵波,牛李丽,连虹,阮向东
基于微卫星位点的人工圈养豚鹿亲子关系鉴定
豚鹿属我国国家I 级重点保护动物,目前国内野生种群已经灭绝,人工圈养数量少,已极度濒危。成都动
物园是国内最大的豚鹿饲养单位,对该园内豚鹿进行亲子鉴定及遗传谱系建立是我国豚鹿拯救工程中一重要环
节。本文利用7 个微卫星标记对成都动物园27 只豚鹿个体进行了基因分型,在母本已知情况下成功鉴定了13 对父子关系,其中排除法鉴定8 对,似然法鉴定5 对且置信度达95% 。将亲子鉴定的结果辅以动物园豚鹿圈养的
历史记录,我们构建了该园豚鹿的遗传谱系图。本文的研究成果将为后续人工繁殖中亲本雌雄配对的个体选择
以及种群的遗传管理提供参考。
2010 Vol. 30 (2): 200-204 [摘要] ( ) [HTML 1KB] [ PDF 229KB] ( )
205 张龙龙,鲍毅新,孙波,沈良良,魏德重
舟山群岛春秋季黄麂的栖息地特征及其利用的初步研究
2010 Vol. 30 (2): 205-211 [摘要] ( ) [HTML 1KB] [ PDF 274KB] ( )
212 侯怡铃,张田,侯万儒
大熊猫Sjogren 综合症/ 硬皮病自身抗原1 基因(SSSCA1) 的克隆及比较
2010 Vol. 30 (2): 212-217 [摘要] ( ) [HTML 1KB] [ PDF 577KB] ( )
218 何凤琴, 王波
口服莪术油抑制雌性棕色田鼠性行为和雌二醇受体在大脑核团中的表达
2010 Vol. 30 (2): 218-222 [摘要] ( ) [HTML 1KB] [ PDF 2948KB] ( )
223 孙宜然, 张泽钧,李林辉, 刘新玉, 魏辅文, 马亦生,韦伟,廖钫, 何少文
秦岭巴山木竹微量元素及营养成分分析
2010 Vol. 30 (2): 223-228 [摘要] ( ) [HTML 1KB] [ PDF 604KB] ( )
229 吴宥析, 刘少英, 钟妮娜, 赵杰,扎科, 张明
一种醇类雄性不育剂对高原鼠兔精子的影响
2010 Vol. 30 (2): 229-233 [摘要] ( ) [HTML 1KB] [ PDF 497KB] ( )
234 刘微, 华彦, 马跃, 程志斌, 张伟
藏羚冬季绒毛的形态结构
2010 Vol. 30 (2): 234-238 [摘要] ( ) [HTML 1KB] [ PDF 1019K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