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玻璃钢/复合材料  
 
2008年 28卷 3期
刊出日期 2008-07-07

225 Migmar Wangdwei,Joseph L Fox
西藏羌塘自然保护区藏羚和藏原羚的生境选择
2008 Vol. 28 (3): 225-231 [摘要] ( ) [HTML 1KB] [ PDF 168KB] ( )
232 范朋飞 黄蓓 蒋学龙
云南无量山黑长臂猿对植物种子的传播作用
2005 年9 月至2006 年4 月,对无量山一群黑长臂猿进行观察,研究黑长臂猿在植物种子传播中的作用。观察记录黑长臂猿一天的排便次数并收集粪便。通过直接观察和收集长臂猿粪便确定长臂猿取食的果实种类。以森林中采集的果实种子为对照标本,对粪便中的种子进行鉴定,并记录各种种子的数量,测量其长度、宽度和重量。结果表明观察期间黑长臂猿共取食31 种果实,其中有1 种在被取食时尚未成熟,另有2 种果实的种子在取食后遭到破坏,还有1 种植物的种子不能被长臂猿吞食而得不到传播,黑长臂猿可为27 种植物传播种子。黑长臂猿个体平均每天排便2 次,粪便的平均湿重为22 7 g,每份粪便平均含有1 种植物的种子;在不包含小种子(直径<3 mm)的情况下,平均每份粪便中含有12 粒种子。总的来说,黑长臂猿是有效的种子传播者。
2008 Vol. 28 (3): 232-236 [摘要] ( ) [HTML 1KB] [ PDF 233KB] ( )
237 任宝平 李明 魏辅文
云南塔城滇金丝猴掘食行为的初步研究
2006 年3 月至2007 年5 月,我们对云南塔城一个滇金丝猴群进行了连续跟踪,旨在调查其生境利用情况。在此期间,我们发现滇金丝猴在地面有掘土行为。通过照片分析,发现滇金丝猴的这种掘食行为旨在获取某种植物地下球茎。后分别在两个地点采用焦点动物行为记录法对这种掘食行为进行了记录。通过比较单次掘食行为的持续时间、掘食行为的发生频次以及掘取成功率,我们发现这些指标在不同年龄- 性别组个体间的差异明显。成年雄猴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其它两组;在单次掘食行为的时间花费上,成年雄猴和雌猴之间无差别,而亚成年个体表现为用时短和变换挖掘地点频繁的特点。就雄猴而言,成年有助于掘食成功。同时发现,带新生仔的雌猴也会下地采掘,但尚无成功采食纪录。进食植物球茎的过程中未发现分享块茎行为,但有抢食表现。
2008 Vol. 28 (3): 237-241 [摘要] ( ) [HTML 1KB] [ PDF 934KB] ( )
242 边疆晖 曹伊凡 吴雁 景增春
青藏高原地区根田鼠脾脏重量及迟发性超敏反应的季节性变化
动物的免疫功能不仅与外部环境条件有密切关系,而且可能在种群调节中有重要作用。为探讨青藏高原地区根田鼠免疫功能的季节性变化,我们在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地区,从2006 年5 月至2007 年4 月,逐月捕获根田鼠,测定其脾脏重量及二硝基氟苯诱导的迟发性超敏反应。冷季1 (2006 年9 ~10月)个体的脾脏指数及迟发性超敏反应与暖季(2006 年4 ~8 月)个体之间无显著差异,但冷季2 (2006 年11月至2007 年1 月)和冷季3 (2007 月2 ~ 4 月)个体脾脏指数、以及冷季3 个体的迟发性超敏反应均显著低于冷季1 和暖季个体,表明根田鼠免疫功能随冷季而显著降低。此外,冷季2 不同年龄个体间的脾脏指数呈显著差异。我们认为,青藏高原冷季低温是影响根田鼠免疫功能季节性变化的主要因素,且冷季2 不同年龄个体免疫功能的差异对根田鼠种群自动调节具有重要的作用。
2008 Vol. 28 (3): 242-249 [摘要] ( ) [HTML 1KB] [ PDF 460KB] ( )
250 吴雁 边疆晖 曹伊凡
围栏条件下母体社群应激对根田鼠子代免疫力的影响
为探讨自然条件下母体社群应激对根田鼠子代免疫力的影响,在野外围栏建立高密度和低密度根田鼠种群,将围栏出生的F1 代幼体在室内饲养至性成熟后,测定其血清抗匙孔血蓝蛋白抗体的IgG 水平、血液学参数和脾脏指数,以及种群建群者的血浆皮质酮含量。结果表明,高密度种群建群者的皮质酮含量高于低密度种群建群者。子代个体的各类血细胞的数量无差异。高密度种群子代的IgG 含量低于低密度种群的子代,但脾脏指数高于后者。上述不同免疫参数结果相互印证说明,高密度种群引起的母体社群应激对子代免疫力有抑制作用。此外,本文探讨了母体应激效应的概念和生态学意义及其在种群调节中的作用。
2008 Vol. 28 (3): 250-259 [摘要] ( ) [HTML 1KB] [ PDF 369KB] ( )
260 李俊年 刘季科 陶双伦
根田鼠幼体食物选择的社群学习
社群学习为动物的一种可塑性表型行为,能使动物获得适应于栖息地的行为模式。本文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自助餐式食物选择实验,测定栖息于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根田鼠断乳幼体间食物选择的社群学习模式。结果表明,同伴对其学习个体的食物选择具有显著的作用(P < 0.001)。学习个体对同伴已觅食食物的摄入量占其总摄入量的71% 以上。在多同伴及单同伴与学习个体相互作用4 h 后,同伴对学习个体的食物选择的学习具有显著的作用(P <0.01),而在24 h 后,同伴对学习个体食物选择的作用则消失。多同伴与单同伴对学习个体的食物选择作用的差异不显著(P > 0 05)。熟悉同伴对学习个体的食物选择具有显著的效应(P <0.01),而陌生同伴对学习个体的食物选择则无显著作用(P >0.05)。
2008 Vol. 28 (3): 260-265 [摘要] ( ) [HTML 1KB] [ PDF 313KB] ( )
266 张焕 邰发道 任宝军 贾蕊 袁爱芳 曾爽艳
尿液气味刺激后棕色田鼠主嗅球和副嗅球的神经元活动
本实验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以FOS 阳性反应作为神经元活动的标志,研究了棕色田鼠在受到同性和异性尿液刺激后主嗅球和副嗅球的神经元活动,表明两大嗅觉系统均有感知社会性化学信号的功能。通过比较棕色田鼠在同性和异性尿液刺激后副嗅球和主嗅球的嗅小球细胞层(GL)、僧帽细胞层(MIT)、颗粒细胞层(GRL)中FOS 阳性神经元数量,发现不同性别尿液刺激后棕色田鼠的副嗅球各细胞层FOS 阳性神经元数量比对照组明显增加;棕色田鼠受到异性尿液刺激后其副嗅球各细胞层的FOS 阳性神经元数量均多于同性尿液刺激组。不同性别尿液刺激后棕色田鼠的主嗅球各细胞层FOS 阳性神经元数量相较于对照组有增加或增加显著;异性尿液刺激组主嗅球各细胞层的FOS 阳性神经元数量均多于同性尿液刺激组。说明棕色田鼠的副嗅球和主嗅球均参与了通过尿液介导的性别个体的识别。
2008 Vol. 28 (3): 266-273 [摘要] ( ) [HTML 1KB] [ PDF 1564KB] ( )
274 乔征磊 张洪海 王晓明
半散养状态下东北虎交配行为的观察
在2006 ~2007 年,采用行为取样法对泰山东北虎园7 只(3 雌,4 雄) 半散养状态下(园区占地面积20 000 m2 )的东北虎的交配活动进行了为期22 d 的观察,旨在了解无人干扰下东北虎的交配过程及其交配模式。结果显示:东北虎在交配过程中无锁结现象,雄虎通常在一次爬跨多次抽动后即出现射精。在1 h 内出现2次射精次数的比例占总射精次数的74.0% 。东北虎的交配模式属于Dewsbury 分类系统中的第11 种,即无锁结、有抽动、单次插入、多次射精。交配期内,每只雌虎平均日邀配28 ± 3 次,平均邀配持续时间为20.0 ± 1.2 s;每只雄虎平均日爬跨14 ± 1 次。平均抽动持续时间为20.9 ± 0.5 s,平均交配持续时间为45.2 ± 1.3 s。
2008 Vol. 28 (3): 274-279 [摘要] ( ) [HTML 1KB] [ PDF 217KB] ( )
280 徐文轩 乔建芳 刘伟 杨维康
新疆北部鹅喉羚的食性分析
2006 年10 月至2007 年8 月,作者采用粪便显微分析法研究了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保护区鹅喉羚的四季食性以及冬季绵羊的食性。结果发现:鹅喉羚共采食16 科47 种植物;不同季节间鹅喉羚食性有明显变化,秋季采食7 科24 种植物,冬季采食6 科17 种植物,春季采食16 科41 种植物,夏季采食12 科30 种植物;藜科、禾本科植物是鹅喉羚全年的主要食物来源,占鹅喉羚总采食量的38.8 ~ 85.1% ,非禾本科草本植物也在鹅喉羚食物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春季短命和类短命植物对鹅喉羚有重要意义,占春季采食量的27% 。针茅在四季都是鹅喉羚采食的主要植物;春季和夏季鹅喉羚采食较多的驼绒藜,秋季和冬季梭梭被较多采食。由于干旱胁迫,春季、夏季和秋季鹅喉羚喜食含水量较高的多根葱、骆驼蹄瓣、粗枝猪毛菜等非禾本科草本植物。冬季鹅喉羚与绵羊间的生态位宽度相近,食物重叠指数高达76.6% ,绵羊与鹅喉羚之间食物竞争明显。
2008 Vol. 28 (3): 280-286 [摘要] ( ) [HTML 1KB] [ PDF 309KB] ( )
287 夏东坡 李进华 朱勇 陈燃 孙丙华
野生黄山短尾猴雄性睾酮的季节性变化
本文研究了黄山短尾猴野生群体雄性睾酮的变化规律。采用放射性免疫分析方法,对黄山短尾猴鱼鳞坑YA2 群成年雄性个体在交配期(2005 年10 月至2006 年1 月;2006 年7 月至9 月)与非交配期(2006 年2 月至6 月)的粪便睾酮水平进行了测定,共采集到5 只雄性个体的新鲜粪便样品426 个。结果表明:在群体水平,黄山短尾猴成年雄性睾酮浓度交配季节(12.283 ± 5.745 ng/ ml)显著高于非交配季节(9.424 ± 4.987 ng / ml),季节性变化显著(P < 0.01);个体水平上,不同个体雄性睾酮均呈现显著的季节性变化(P < 0.01);成年雄性睾酮分泌水平与生境温度变化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 < 0.05),且在交配季节初期雄性睾酮浓度最高,交配季节末期降到最低。研究结果支持短尾猴季节性繁殖的结论,且环境温度是影响短尾猴雄性睾酮浓度的可能因素。
2008 Vol. 28 (3): 287-292 [摘要] ( ) [HTML 1KB] [ PDF 352KB] ( )
293 汪晓琳 鲍毅新 柳劲松 陈挺 林笑蓉
黑腹绒鼠的代谢产热特征及其体温调节
为探讨东洋界华中区黑腹绒鼠的代谢产热特征及体温调节,本文采用封闭式流体压力呼吸仪对其代谢率、热传导和体温等热生物学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在环境温度为5 ~25℃ 的范围内,黑腹绒鼠的体温基本维持恒定,平均体温为36.5 ± 0.1℃ ;热中性区为25 ~30℃ ;基础代谢率为2.99 ± 0.09 ml O2 /(g· h);环境温度(Ta)在5 ~ 25℃ 范围内,代谢率(MR)与Ta 呈负相关,回归方程为:MR[ml O2 / (g· h)]= 6.56 - 0.16 Ta(℃ ),在此范围内,黑腹绒鼠的热传导率C 最低,平均为0.26 ± 0. 01 ml O2 / (g· h· ℃ )。黑腹绒鼠的基本热生物学特征为:较高的BMR、热传导率和体温以及较宽的热中性区。
2008 Vol. 28 (3): 293-299 [摘要] ( ) [HTML 1KB] [ PDF 301KB] ( )
305 霍秀芳 王登 郭永旺 施大钊
雷公藤制剂对雄性长爪沙鼠繁殖功能的影响
为了检测雷公藤制剂对长爪沙鼠繁殖功能的影响,根据预实验结果,将40 只雄性长爪沙鼠分为40 mg/ kg连续用药4 周组(n = 16)、100 mg / kg一次给药组(n = 10)和1% CMC 灌胃对照组(n = 14)处理,6 周后剖检,比较睾丸、附睾的脏器系数、精子密度、精子活力、精子形态和繁殖率等指标。结果表明40 mg / kg连续用药组鼠的睾丸、附睾脏器系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精子密度、精子活力和活精子百分率显著下降;精子畸形率显著上升;繁殖率显著下降(df = 1,P < 0.05)。100 mg / kg一次给药组除附睾脏器系数显著下降、精子畸形率显著上升外,其它指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该药对长爪沙鼠连续作用4 周后不育效果明显,并且具有致畸性,在药物有效范围内,高浓度一次性给药方式不如较低浓度连续多次给药效果显著。
2008 Vol. 28 (3): 305-310 [摘要] ( ) [HTML 1KB] [ PDF 797KB] ( )
311 吕品 胡传伟 杨笃宝 谢之景
狐源犬瘟热病毒H 基因和F 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根据GenBank 发表的犬瘟热病毒(CDV)核酸序列[CDV5804(AY386315)、CDV01-2689(AY649446)、CDV A75-17 (AF164967)、CDV 00-2601 (AY443350)、CDV 98-2645(AY445077)、CDV 98-2654 (AY466011)和CDV Onderstepoort(AF378705)],分别设计合成扩增CDV H 基因和F 基因的引物。采用RT-PCR 技术扩增狐源CDV 泰安株(CDV-FOX-TA)H 基因和F 基因,分别将H 基因与F 基因克隆进pMD18-T 载体,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CDV-FOX-TA 株H 基因有1 个ORF,全长1 824 bp,编码607 个氨基酸,与CDV Onderstpoort、CDV Convac 的同源性分别为89.2% 和90.6% ,与CDV A75-17 的同源性为98.6% ,与CDV LP 的同源性为98.7% 。CDV-FOX-TA F 基因有1 个ORF,全长1 889 bp,编码662 个氨基酸,CDV F 蛋白信号肽区域易发生突变,但F0蛋白裂解点(RRQRR)、13 个半胱氨酸残基、4个潜在的天冬氨酰糖基化位点和2个疏水区都高度保守。CDV H基因和F 基因系统发生分析表明,CDV-FOX-TA 与CDV A75-17 和CDV LP 亲源关系较为密切。
2008 Vol. 28 (3): 311-315 [摘要] ( ) [HTML 1KB] [ PDF 372KB] ( )
316 张礼标 朱光剑 于冬梅 叶建平 张伟 洪体玉 谭敏
海南、贵州和四川三省翼手类新纪录——— 褐扁颅蝠
2008 Vol. 28 (3): 316-320 [摘要] ( ) [HTML 1KB] [ PDF 390KB] ( )
321 王祖秀 郝彦哲 侯万儒
大熊猫NADH - 辅酶Q 氧化还原酶铁硫蛋白亚基6 基因(NDUFS6) 的序列分析
2008 Vol. 28 (3): 321-324 [摘要] ( ) [HTML 1KB] [ PDF 550K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