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05年 第25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08-07-07
    中国新疆马鹿亚种头骨形态的地理变化
    马合木提·哈力克,艾尼瓦尔·吐米尔,吾玛尔·阿不力孜,Noriyuki Ohtaishi
    2005, 25(4):  313-318. 
    摘要 ( )   PDF (33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疆马鹿(Cervus elaphus)有3个亚种(塔里木亚种C. e. yakandensis、天山亚种C. e. songaricus和阿勒泰亚种C.e.sibirictus )。本文报道新疆马鹿3个亚种头骨形态学特征描述和14项形态学指标测定。被测定的指标主要有颅全长(GLC),颜面长(FL),鼻骨全长(GIN),前头长(MFL),眼窝长(OFW),基底全长(CBL),口盖最大幅(GPB),前臼齿间距离(Pm—P), 眼间最小幅(ZB),筋突起高(CH),关筋突起高(LH),牙齿间隙裂高(DH),前下领骨高(HMP2 ),后下颗骨高(HMM3),采用主成分分析并在这3个亚种之间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 阿勒泰亚种的头骨长度和高度值比塔里木亚种大,宽度值比塔里木亚种小;2) 天山亚种的头骨大小一般处在塔里木亚种和阿勒泰亚种的中间,但三者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3) 阿勒泰亚种和天山亚种的头骨形态测量数据比较接近,塔里木亚种的头骨形态比较特殊(塔里木亚种的头骨短而宽,明显区别于其他两亚种的特征) 。在新疆导致马鹿3个亚种头骨形态差异的主要因素有栖息地环境和气候因素的差异。阿勒泰亚种和天山亚种栖息在大陆性气候寒冷区的针叶林中,冬天气候比较寒冷;塔里木亚种栖息在大陆性气候温热区的塔里木河流域胡杨林中,气候干旱炎热。因此,阿勒泰和天山亚种在适应寒冷的气候并适应生软食物的食性过程中头骨变成长细,而塔里木亚种长期适应干早炎热并适应生硬食物的食性使头骨变的短而宽。
    大型哺乳动物的趋势监测:青海野牛沟和甘肃阿克塞国际狩猎场的案例
    Richard B. HARRIS,ALI Abutalipu,Chris LOGGERS
    2005, 25(4):  319-325. 
    摘要 ( )   PDF (113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型野生动物种群数量估算的理想条件是使用数学模型以及严格的实验设计来选择样本。可是,野外条件状况往往违背数学模型假设前提,不可能随机地选择样本。于是,计算的结果不但不可靠,而且很可能没有意义。就野生动物管理来说,不需要获得一个准确的种群数量,只需一个长期的数量趋势,就可以指导相关管理工作。在中国大型哺乳动物长期监测还没有纳入常规。本文报道了位于青海野牛沟和甘肃阿克塞县两个野生有蹄类动物种群数量的长期趋势监测项目。我们这些年里一直用相同的方法持续监测,并明确了监测数值结果包含有不确定性。尽管存在不确定性,仍可以发现监测地点野生有蹄类动物种群变化趋势,这些结果可以帮助野生动物管理者据此变化及时作出相应管理计划。
    单宁酸对布氏田鼠能量代谢的影响
    陈竞峰, 钟文勤, 王德华
    2005, 25(4):  326-332. 
    摘要 ( )   PDF (50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解单宁酸对成年布氏田鼠(Lasiopodomys bandtii**)能量代谢和产热的影响,本文采用含0、3.3%和6.6%单宁酸浓度的食物饲喂布氏田鼠21 d,对其体重、基础代谢率、非颤抖性产热和能量收支等进行了测定。代谢率采用封闭式流体压力呼吸计测定;非颤抖性产热用皮下注射去甲肾上腺素诱导;能量摄人采用食物平衡法测定。结果发现:(1) 单宁酸食物对布氏田鼠的体重没有明显影响;(2)取食含6.6%单宁酸食物的动物的基础代谢率于第10 d高于对照组。20 d时,3组动物的基础代谢率没有显著差异;(3) 单宁酸食物对非颤抖性产热没有显著影响;(4) 食用含单宁酸食物的动物的摄人能和消化能于第10 d显著低于对照组,但第20 d时则差异不显著。这些结果表明:布氏田鼠的基础代谢率和能量摄入对单宁酸的反应具有时段性,短期内能量消耗增加,随着动物对食物的适应,生理功能恢复到正常水平。
    高原鼠兔领域行为时间分配格局及其对风险环境适应的探讨
    张堰铭,张知彬, 魏万红,曹伊凡,
    2005, 25(4):  333-338. 
    摘要 ( )   PDF (39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直接观察法测定了高原鼠兔地面、洞道活动时间及进、出洞频率。结果表明,在07:00~18:00雄性和雌性高原鼠兔平均地面活动时间分别占总活动时间比例的87.09%和85.22%。地面活动时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但两性个体间无显著的差异。繁殖早期,成年雌体地面活动时间显著高于繁殖后期,第2胎幼体地面活动时间显著低于第1胎幼体。不同年龄和性别的高原鼠兔进洞频率存在极显著差异,5月成年雌体进洞频率最高,而成年雄体在4月进洞频率最低。研究结果验证了捕食风险可制约鼠兔属动物领域活动时间分配,高风险环境能增加其利用洞道的时间及频率的特定假设。

    一种筛选微卫星位点的改进方法及其在小熊猫微卫星基因文库构建上的应用
    艳丽,刘志瑾,魏辅文,李明
    2005, 25(4):  339-344. 
    摘要 ( )   PDF (65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微卫星(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基因位点是在各个遗传学领域被广泛使用的分子标记。而对于首次研究的物种,必须筛选出可以应用的微卫星位点。对于分离微卫星位点来说由于只有大约0.5%-2%的重组体含有微卫星位点,所以标准的基因组文库需要至少产生5 000个重组体。传统的筛选方法就是通过检测大量重组体来定位这些少量的位点。近几年来出现了一些新的筛选方法,采用“富集”微卫星序列的技术将包含微卫星位点的重组体比例提高了10-100倍。这样就降低了筛选工作的时间和劳动强度,大大提高了筛选微卫星位点的效率。本文在结合了几种筛选微卫星位点技术路线的基础上,采用生物素标记探针杂交、富集和PCR筛选技术,对原有技术路线进行了改进。主要试验步骤为:1)基因组DNA的提取和消化;2)生物素标记探针富集;3)克隆建库;4)“PCR”筛选;5)引物设计和多态性检测。新的方法在小熊猫微卫星基因文库的构建中取得成功,获得了10个具有多态性的(CA)n重复序列微卫星位点。
    四川小相岭山系大熊猫种群及栖息地调查
    冉江洪, 曾宗永, 王鸿加, 刘少英, 符建荣,刘世昌
    2005, 25(4):  345-350. 
    摘要 ( )   PDF (43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小相岭山系是现存大熊猫种群数量最少的山系之一。根据全国第3次大熊猫及其栖息地调查结果,小相岭山系大熊猫栖息地分布在石棉、冕宁和九龙三县,栖息地总面积802.04 km2,大熊猫种群数量有32只。大熊猫在3个位于小相岭山系的自然保护区内种群数量和栖息地面积分别为:四川冶勒自然保护区9只,栖息地面积168.01 km2;四川栗子坪自然保护区14只,栖息地面积306.38 km2;四川贡嘎山自然保护区1只,栖息地面积15.19 km2。在3个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总面积为489.58 km2,占各山系大熊猫栖息地总面积的61.05%;有大熊猫24只,占大熊猫种群数量的75.0%。小相岭山系大熊猫meta种群栖息地片段化比较严重,它由2个种群和2个孤立分布点组成。南北方向从成都至昆明的108国道以东的种群A有大熊猫13只,栖息地面积263.54 km2, 完整性较好,大熊猫分布比较集中。108国道以西的种群B有大熊猫19只,栖息地面积为538.50 km2,栖息地破碎。该山系大熊猫数量少,栖息地片段化严重,需加强保护。
    大熊猫粪便宽径与咬节平均长度的关系
    张泽钧,杨旭熤,吴华,李明, 魏辅文
    2005, 25(4):  351-354. 
    摘要 ( )   PDF (26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粪便咬节是大熊猫数量调查中最常用的指标。然而,大熊猫在主食竹叶的季节有时在粪便中未留下咬节而使数量调查难以进行。为此,本文对大熊猫粪便宽径与咬节平均长度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大熊猫粪便宽径呈正态分布,同一个体的含咬节粪便与全由竹叶组成的粪便在宽径上无显著差异。大熊猫咬节平均长度与粪便宽径存在显著的回归关系。在不考虑年龄的情况下,粪便咬节平均长度与粪便宽径的回归方程为:Y=0.38X十14.40。成体和亚成体组的粪便咬节平均长度与粪便宽径的回归方程为:Y=0.22 X+22.79。年龄对大熊猫粪便咬节平均长度与粪便宽径的回归关系有显著影响。

    新疆准噶尔盆地东部鹅喉羚采食地的特征
    杨维康, 乔建芳, 姚军, 高行宜
    2005, 25(4):  355-360. 
    摘要 ( )   PDF (40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01-2003年5月和9月,通过野外直接观察采样的方法,我们对新疆准噶尔盆地东部木垒地区鹅喉羚的采食地进行了研究。在研究区南部,分布着以盐生假木贼和篙为主的低矮小半灌木,其间散布有木本猪毛菜和驼绒藜为优势种的条块状高灌丛。鹅喉羚多在灌丛块中采食。Mann-Whitney U检验表明,采食地内的植物种数、植被盖度和植被高度都显著高于对照地中相应成分。主成分分析表明,影响鹅喉羚采食地选择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植物种数和植被盖度。在研究区北部,分布着以沙生针茅和木地肤为主的植被,其间散布有固定和半固定沙丘。沙丘上各种灌木发育较好,鹅喉羚多在沙丘上觅食。Mann-Whitney U检验表明,采食地内的植物种数、植被盖度、植被高度,以及蛇麻黄、木地肤和驼绒藜的盖度都显著高于对照地中相应成分。主成分分析表明,影响鹅喉羚采食地选择的主要环境因子是蛇麻黄、木地肤、扁果木蓼盖度和植物种数。
    狍冬季消化道形态特征及食物颗粒分布
    王力军,洪美玲,肖向红,马建章
    2005, 25(4):  361-366. 
    摘要 ( )   PDF (44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99年1月在黑龙江省通河县小东林场猎杀14只狍,应用解剖学方法和湿筛法分别对狍冬季消化道形态特征及消化道内食物颗粒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狍复胃中瘤胃比例最大,占71.3±2.6%,其次为皱胃(11.5士2.2%),瓣胃(9.7士2.3%),网胃(7.6士0.9%0);瘤胃粘膜中,瘤胃前庭区(ACF)是最重要的消化和吸收部位之一,具有最大的乳突密度、乳突长度和粘膜赓面扩张系数,显著高于其它区域(P< 0.05 ),后背盲囊区(DBF)次之;网瓣口在狍食物颗粒流通中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消化道食物颗粒分布中,大颗粒食物(>1.00mm)在瘤网胃中的比例为35.06±10.76%,显著高于其在瓣胃、皱胃及其它消化道内的比例(P<0.05),而小于1.00 mm的食物颗粒在瓣胃以下消化道中有明显的增加(P<0.05), 1.00mm为冬季通过狍网瓣口的临界食物颗粒大小。狍为适应冬季食物营养质量下降,通过增加瘤网胃容量、缩小网瓣口来改变消化道形态而增加食物颗粒在瘤网胃内的滞留时间,使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充分发酵和分解以获得更多的能量,从而产生营养适应性的季节变化。

    西双版纳地区犬蝠和棕果蝠食性的初步研究
    唐占辉,盛连喜, 曹敏, 梁冰, 张树义
    2005, 25(4):  367-372. 
    摘要 ( )   PDF (37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犬蝠和棕果蝠是西双版纳地区较为常见的两个果蝠物种,大多数时间内它们同域分布,共同利用当地许多野生果实。从2004年6月至12月,我们采用拾遗法、粪便分析法以及种子萌发鉴定法并结合雾网采样对西双版纳地区这两种果蝠的食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发现犬蝠利用11科18种植物的果实,2科2种植物的叶片;而棕果蝠利用9科12种植物的果实,1科1种植物的叶片。研究发现雨季(6-10月)两种果蝠食物类型在本地区重叠程度较高,它们共同利用的植物类型占记录植物类型总数的65%。在干旱季节(11-12月),棕果蝠避开与犬蝠在食物方面的竞争而去别的地力开拓食物资源。
    沟牙田鼠的形态特征及分类地位探讨
    刘少英,刘洋,孙治宇,符建荣,蔡永寿,雷开明
    2005, 25(4):  373-378. 
    摘要 ( )   PDF (62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沟牙田鼠是分布于中国四川西部和甘肃南部的一种罕见小型啮齿动物,迄今标本收藏甚少,种、属地位存在异议,有人认为应并入田鼠属。我们根据四川九寨沟自然保护区采到的16号不同年龄、性别的沟牙田鼠,就其牙齿形态和成年雄性的阴茎结构与其它田鼠类作了比较,发现其成体和幼体在M3和M3形态上有很大不同。其他重要区别包括:上门齿宽大;下门齿外露部分很短,下门齿总长仅及下颌长的77%左右,远比其他田鼠小;M齿环呈圆弧形或豆形亦很特殊;成年雄性的阴茎骨近支烧瓶状,远支基部膨大与田鼠类差别很大。结果表明:沟牙田鼠属是有别于田鼠属的有效属。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小哺乳动物空间生态位初步研究
    王淯, 胡锦矗,谌利民, 张汉峰,胡忠军,徐玲,徐宏发
    2005, 25(4):  379-384. 
    摘要 ( )   PDF (39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89年4-11月,采用去除取样法,对四川省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内小哺乳动物的空间生态位宽度和重叠度进行了研究。共安置11 000铗日,捕获小哺乳动物14种846只。根据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公式以及Cowell和Futuyma公式分别计算了各小哺乳动物种群的空间生态位宽度和空间生态位重叠指数。在14种小哺乳动物中,社鼠的空间生态位宽度指数最大(1.00),大足鼠、川西长尾鼩、川鼩和灰社鼩的最小,均为0。 14种小哺乳动物空间生态位重叠指数最大为1,最小为0,其中大足鼠与川西长尾鼩及灰麝鼩、针毛鼠与川鼩的空间生态位彼此完全重叠;藏鼠兔与针毛鼠、大足鼠、洮洲绒鼠、川西长尾鼩、川鼩以及灰麝鼩的空间生态位完全分离。空间生态位完全重叠的种类,是通过选择不同的食物以及不同的微生境来避免过度竞争。回归分析显示,小哺乳动物种群的空间生态位宽度指数与它们利用空间资源的平均值呈显著的正相关(r=0.8285, P<0.05)。空间生态位宽度指数的季节变化表明,社鼠种群分布没有明显的季节差异,中华姬鼠和安氏白腹鼠每年可能有一个数量高峰期,高山姬鼠一年则可能有两个数量高峰。
    小熊猫妊娠期粪便中孕酮、雌二醇的水平变化
    李春,魏辅文,胡锦矗
    2005, 25(4):  385-389. 
    摘要 ( )   PDF (36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00年3-8月在成都动物园和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6只雌性小熊猫粪样中孕酮(P)和雌二醇(E2)的水平变化,同时对其繁殖行为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交配后的雌体粪样中E2浓度下降至基础水平,P浓度在30 d后上升至150 ng/g以上;怀孕雌体在妊娠期粪样中P水平在200 ng/g以上,P峰值可以达500 ng/g以上;假妊娠者粪样中P水平一般不超过150 ng/g, P峰值在200 ng/g以下;雌体产前半个月孕酮迅速下降,E2缓慢上升,产后P保持在基础水平。这意味着可通过测定粪便中P水平进行早孕诊断、产期预测和真很妊娠判断。根据行为观察和粪样激素分析可知,雌兽妊娠期为123-128 d (x=124, N二5),产仔率为1.8/胎 (N=5)。
    圈养大熊猫母兽成功哺育双胞胎成活初探
    黄祥明,张志和,余建秋,余星明,兰景超,李明喜,刘选珍,Koji Imazu,Tatsuko Nakao
    2005, 25(4):  390-394. 
    摘要 ( )   PDF (33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圈养大熊猫产下双胞胎后,母兽一般难以同时哺育二仔。2003年,圈养大熊猫母兽“梅梅”同时哺育双胞胎成活,本文对该首例哺育双胞胎成活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满足母兽的营养需求、适宜的育幼环境及人工护理,特别是“梅梅”的母性好、有丰富的育幼经验、食欲强、泌乳充足等在同时哺育双胞胎成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对“梅梅”哺育的双胞胎与其哺育的另两只单胎幼仔的体重增长情况进行了比较,为圈养大熊猫成功哺育双胞胎,增加幼仔成活率,提供了有关借鉴信息和资料。

    动物生境选择研究中的时空尺度
    张明海,李言阔
    2005, 25(4):  395-401. 
    摘要 ( )   PDF (55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尺度研究已成为生态学上的一个重要概念和研究热点,但是在动物生境选择的研究中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动物的生境选择包括多层次的判别和一系列等级序位,在各个尺度和水平上具有不同的特征和机制,受到时空尺度的严格限定。繁殖期的时间限制、社群压力、环境变化、动物生理需求的变化决定了动物生境选择的时间制约性;而生境资源的斑块化分布、功能生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动物生境选择的空间制约性。研究者对时间和空间尺度的选取与应用会直接影响到生境选择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本文从动物生境选择的时空制约性出发,分析了生境选择研究中时间尺度的重要性,叙述了国内外生境选择研究中常见的研究尺度,强调了多尺度研究和长期生态研究的必要性,尺度的选择应该成为生境选择研究的起点和基础。
    野生大熊猫现状、面临的挑战及展望
    严旬
    2005, 25(4):  402-406. 
    摘要 ( )   PDF (76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黑龙江省通河乌龙狩猎场野猪冬季食性的初步研究
    王文,马建章,李健,王志平
    2005, 25(4):  407-409. 
    摘要 ( )   PDF (19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短尾猴陈旧粪便中DNA的提取
    赵健元,李进华,柳杨,尹华宝
    2005, 25(4):  410-413. 
    摘要 ( )   PDF (37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马鹿东北亚种被毛形态结构的季节性差异
    金辛, 张伟, 金煜
    2005, 25(4):  414-416. 
    摘要 ( )   PDF (20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