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03年 第23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08-07-07
    鲸类c - mos 基因的序列变异性及在系统发生分析中应用的初步研究
    杨光  季国庆  周开亚  魏辅文
    2003, 23(4):  277-282. 
    摘要 ( )   PDF (17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猪等的c-mos 基因保守区序列设计了用于扩增鲸类c-mos 基因的引物。应用此引物扩增并测定了齿鲸类5 个科12 个种546 bp 的c - mos 基因编码区序列。结果表明鲸类的c-mos 基因遗传变异水平较低。在系统发生重建中, 同科的物种聚为单系, 但不能很好地解决科下亚科间的关系, 提示c-mos 基因仅适于鲸类科级以上阶元的系统发生研究。
    华芬酶-1600 对长颈鹿日粮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邹兴淮
    2003, 23(4):  282-287. 
    摘要 ( )   PDF (8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长颈鹿日粮中添加精料量的0.0 ‰、0.8 ‰、1.0 ‰、1.2 ‰剂量华芬酶-1600 , 采用分期试验法对3 只成年健康长颈鹿进行4 期消化试验。结果表明, 添加外源酶后, 长颈鹿对日粮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的消化率均明显提高( P< 0.05) , 尤其是粗纤维的消化率, 以第Ⅳ期(添加1.2 ‰) 最为显著( P< 0.05) 。因此, 推荐添加量为1.2 ‰。
    放牧对冶勒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生境的影响
    冉江洪  刘少英  王鸿加  孙治宇  曾宗永 刘世昌
    2003, 23(4):  288-294. 
    摘要 ( )   PDF (16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四川冶勒自然保护区周边村民的牲畜基本上都在保护区内放养。为研究放牧和大熊猫对竹类的利用及放牧强度与竹类的关系, 利用Forage ratio 选择指数, Pearson 相关分析和联列表独立性检验, 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大熊猫活动区海拔为2 870~3 900 m , 并喜欢选择竹类盖度为50%~100 % , 竹类高度2~3 m , 竹类生长状况好的竹林。而放牧海拔为2 700~4 000 m , 放牧对竹类的盖度、高度、生长状况没有选择性, 为随机利用。放牧海拔与大熊猫活动海拔无显著相关。大熊猫在放牧生境活动的频率较低; 放牧生境中竹类的成竹平均密度和竹子平均密度都低于大熊猫活动生境, 枯死竹比例高于大熊猫活动生境。放牧强度与竹类的有、无和竹类盖度是相关联的, 大熊猫出现与否也与放牧活动相关联(在95 %的置信度, P < 0.05) 。放牧强度强的生境没有大熊猫活动, 竹子的盖度也较低。由于放牧活动对竹类的生长和盖度造成影响, 从而影响大熊猫对放牧生境的利用, 在保护区内应采取一定的措施控制放牧活动。
    青海祁连山地区兽类分布格局及动物地理学分析
    夏霖 杨奇森 相雨 冯祚建
    2003, 23(4):  295-303. 
    摘要 ( )   PDF (14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2001~2002 年对青海祁连山及周边地区的考察, 结合历史资料对青海祁连山及临近地区的兽类分布格局及动物地理分布等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兽类分布信息对该地区进行聚类, 用物种分布的相似性聚类结果分析该地区兽类区系特点。结果表明: 湟水河谷兽类区系特殊; 祁连山中部与青海湖北岸山地的区系成分近似;祁连山西部与其它区域区系差异明显; 柴达木盆地东部与祁连山中部相近, 而与柴达木盆地中、西部相区别。本地区的兽类分布格局与植被关系密切, 充分体现出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过渡的特点。本区特有种类比较缺乏,在不同生境交错带具有各种成分混杂和相互渗透的现象, 既包含了东部黄土高原和东南湿润地区的区系成分,又不乏典型的青藏高原种类, 同时还与蒙新区有一定的联系。从而体现出祁连山地区在兽类物种多样性及其动物地理方面的边缘效应作用。
    光周期对布氏田鼠和长爪沙鼠体重和能量代谢的影响
    李兴升 王德华 杨俊成
    2003, 23(4):  304-311. 
    摘要 ( )   PDF (19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测定了光周期对雄性布氏田鼠和长爪沙鼠的体重、基础代谢率和能量代谢的影响。动物从长光照(16L∶8D , LD) 转入短光照(8L∶16D , SD) 条件下驯化6 周(田鼠) 和7 周(沙鼠) 。结果显示: (1) 无论在LD还是SD 条件下, 两种动物的体重都趋于增加, 但反应程度不同也具有种间差异性。两种动物的体重对光周期的反应有时段性, 约14 d 前两种动物的体重增加迅速, 而后增加缓慢, 3 周左右趋于稳定。短光照条件下布氏田鼠和长爪沙鼠的体重分别增长了37 %和11 % , 均低于长光照组(分别为47 %和25 %) , 说明短光照条件下布氏田鼠和长爪沙鼠的体重增长较长光照缓慢; (2) 光照对两种动物的摄入能、消化能和可代谢能均没有显著影响,摄入能与体重的增长无关; (3) 光照对两种动物的基础代谢率无显著影响。这些结果表明: 布氏田鼠和长爪沙鼠在自然环境中, 可能以光周期作为一种信号, 当环境温度降低、食物质量变劣时, 采取降低体重以减少绝对能量需求的策略而适应环境。
    啮齿动物鉴别虫蛀种子的能力及其对坚果植物更新的潜在影响
    肖治术 张知彬 王玉山
    2003, 23(4):  312-320. 
    摘要 ( )   PDF (22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为种子捕食者和种子扩散者, 啮齿动物对产坚果植物的自然更新有很大作用。然而, 对啮齿动物鉴别虫蛀种子的能力颇有争议。2001 年秋季在中国四川都江堰市实验林场, 以3 种比例(I1∶S = 1∶1 , I1∶S = 4∶1 和I1∶I2∶S = 1∶1∶1)供给啮齿动物4 种壳斗科种子: 栓皮栎( Quercus variabilis) 、枹树( Q. serrata) 、青冈( Cyclobalanopsis glauca) 和栲树( Castanopsis fargesii) 的3 种坚果型(即饱满种子(S) , 不含象虫的虫蛀种子(I1) 和含象虫的虫蛀种子( I2 ) 验证了啮齿动物能够准确地鉴别虫蛀种子这一假说。结果表明, 在3 种比例下4 种坚果的虫蛀种子的消失速率均慢于饱满种子。即使虫蛀种子的比例增加, 啮齿动物显著地搬走了更多的饱满种子(67%~92%) 。当虫蛀种子的比例增加时, 虫蛀种子就地消耗和拒绝的比例降低, 搬走比例增加。啮齿动物并不拒绝虫蛀种子, 这可能与它们的可利用性(如象虫可以作为蛋白质的补充) 和数量以及它们的觅食行为有关。结果证实啮齿动物能准确地鉴别虫蛀种子, 从而有区别地搬走并贮藏更多的饱满种子, 消耗一部分可以利用的虫蛀种子(包括其内的象虫) 。这样, 啮齿动物通过对饱满种子和虫蛀种子的鉴别和选择会影响不同种子的命运, 从而对这些坚果植物的自然更新产生影响。
    单宁酸对根田鼠断乳幼体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李俊年  刘季科 陶双伦
    2003, 23(4):  320-325. 
    摘要 ( )   PDF (16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食物中含10%和20%蛋白质条件下, 测定了单宁酸对根田鼠幼体在断乳后20 d 内的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 食物中含蛋白质为10%的条件下, 摄食含3%和6%单宁酸食物的试验个体生长速率分别为-0.135 g/d 和 -0.25g/d , 食物利用效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断乳后20 d 内平均存活天数较对照组分别下降26.23% 和49.36%。在食物蛋白质为20%的条件下, 摄食含3%和6%单宁酸食物的试验个体生长速率分别为0.134 g/d 和 -0.116 g/d , 摄食6%单宁酸食物的试验个体食物利用效率显著低于摄食3%单宁酸食物的试验个体和对照组个体, 断乳后20 d 内的平均存活天数较对照组下降39.41%, 摄食3%单宁酸食物的试验个体较对照组略有下降, 但不显著。上述结果验证了单宁酸能显著影响植食性小哺乳动物生长和存活的假设。
    亲缘关系与布氏田鼠双亲行为和杀婴行为关系的初探
    于晓东  房继明
    2003, 23(4):  326-331. 
    摘要 ( )   PDF (17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幼仔发育的5 个阶段: 新生(1~5 日龄) 、耳立(6~9 日龄) 、睁眼(10~14 日龄) 、出巢(15~20 日龄) 和断奶(21~24 日龄) , 通过观察布氏田鼠对自己幼仔( r = 0.50) 和非亲缘幼仔( r< 0.125) 的行为反应, 研究亲缘关系对布氏田鼠双亲和杀婴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 1) 新生阶段, 雄鼠抚育亲仔的时间显著多于非亲缘幼仔; 断奶阶段, 雄鼠与亲仔相触及在巢内活动的时间也显著多于非亲缘幼仔; 雄鼠在耳立、出巢和断奶阶段嗅闻非亲缘幼仔, 以及在新生和睁眼阶段修饰非亲缘幼仔的时间都显著多于亲仔。2) 断奶阶段, 雌鼠与亲仔相触的时间显著多于非亲缘幼仔, 但在睁眼阶段修饰非亲缘幼仔, 以及在新生、耳立和出巢阶段嗅闻非亲缘幼仔的时间显著多于亲仔。3) 雌雄鼠在15 日龄前没有杀婴行为, 15 日龄后, 开始对非亲缘幼仔发生杀婴行为; 雌鼠杀婴行为受幼仔发育的显著影响, 且杀婴频次显著高于雄鼠; 雌鼠在断奶阶段对非亲缘幼仔的杀婴频次显著高于亲仔。综上所述, 亲缘关系对布氏田鼠的双亲和杀婴行为有显著影响, 这可能与个体间的已往经历(熟悉性等) 或表现性匹配等辨别机制有关。
    滇西4市县居民区小哺乳动物的群落结构
    吴爱国 宋志忠 李天元 董兴齐 赵文红 杨智明
    2003, 23(4):  332-338. 
    摘要 ( )   PDF (13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83~1996 年对云南瑞丽、陇川、盈江和保山4 市县居民区小哺乳动物的长期调查,经聚类分析,该地区的小哺乳动物可划分为3 种群落: (1) 以黄胸鼠+ 大臭鼠句为主的瑞丽、陇川室内外小哺乳动物群落; (2) 以黄胸鼠+ 大臭鼠句+ 小家鼠为主的盈江、保山室内和盈江室外小哺乳动物群落; (3) 以黄胸鼠+ 大臭鼠句+ 灰麝鼠句为主的保山室外小哺乳动物群落。其群落多样性指数以群落(3) 为最高(1.5897) ,群落(1) 、(2) 较低,分别为1.099 0 ,1.042 5。4 市县在同一坝区小哺乳动物室内、外唯一不能聚为同一群落的保山室外黄胸鼠数量骤减是第3 群落多样性增加的主要原因,亦是鼠疫在该坝区不能长期保存的原因。因此小哺乳动物群落结构与鼠疫的保存和传播机制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
    毛发微观结构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张伟 徐艳春
    2003, 23(4):  339-345. 
    摘要 ( )   PDF (10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类认识毛发微观结构的历史已经有160 余年, 显微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人们不仅搞清了毛发的基本结构,而且还将毛发结构特征的差异性与动物的种类、动物所受到的环境因子的影响、纺织行业和美发护发行业的具体应用联系起来。随着生物学领域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 对于毛发微观形态学信息的发掘也将随之加深, 毛发微观结构研究在物种识别、功能与形态的关系以及纺织、美发护发等领域将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
    对翼手目的单起源与双起源假说的介绍
    田兰香 梁冰 张树义
    2003, 23(4):  346-350. 
    摘要 ( )   PDF (9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介绍了有关翼手目起源的两种主要假说——单起源假说和双起源假说, 并分别从形态、生化和分子等方面介绍对两种假说的相关论证及论证中的缺点和相应解决方案。同时提出有关该研究的前景及存在的相关问题, 望能为我国学者提供参考。
    哺乳动物分布预测方法初探
    解焱  汪松  李典谟 John MacKinnon
    2003, 23(4):  351-357. 
    摘要 ( )   PDF (29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研究首先根据综合自然地理因素(包括海拔、地形、气候、植被、水系、农业等) ,利用GIS 技术手段,将中国版图划分成124 个基本单元。选择了171 种哺乳类物种,利用中国物种信息系统收集这些物种的分布信息,并运用GIS 技术将这些信息转换为各个基本单元内这些物种存在与否的信息,再用数学量化分析方法,即S<rensen 多维相似性指数公式计算相关矩阵,以及Ward 方法进行聚类分析,得到这124 个基本单元的哺乳类物种组成相似性聚类图。然后根据少数几个标本采集点所在的基本单元,利用这些基本单元与其他单元的物种组成相似程度,可以预测出物种的可能分布范围。本研究发现,这种预测方法简单,快速而且较准确。
    川金丝猴的一次食物转变
    李保国 张鹏 渡边邦夫 谈家伦 福田史夫 和田一雄
    2003, 23(4):  358-360. 
    摘要 ( )   PDF (14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先前的研究表明川金丝猴的食物具有季节性变化, 特别是在秋季主要取食植物的果实。然而, 在2001 年秋季, 我们发现秦岭玉皇庙西梁群的金丝猴主要取食树衣类植物(Lichens) 。依据焦点动物取样法, 我们在1997年和2001 年秋季分别获得769 次和828 次取食记录, 结果表明, 1997 年秋季的食物组成中38 %为果实和种子,占主要成分, 其次是树衣占21 %; 而2001 年秋季主要取食树衣占41 % , 果实和种子仅占3 %。造成这个物种食物转变的原因是由于在春季末期, 一场大雪严重地摧毁了植物的花, 导致秋季果实非常稀少, 以致于猴子不得不转向取食植物的其它部位, 这证明了气候变化能引起这个物种取食行为的改变。在通常的食物类型缺乏时,金丝猴不是通过转变其家域而是利用取食行为变化来满足生存需要。
    大熊猫初乳免疫球蛋白含量及其动态变化
    王成东  张志和  侯容  兰景超  黄祥明 余建秋  王强  钟顺隆  余星明  赵波
    2003, 23(4):  361-365. 
    摘要 ( )   PDF (16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圈养小熊猫育幼行为的初步观察
    刘雪卿  张泽钧  魏辅文 李明  李春  杨智  胡锦矗
    2003, 23(4):  366-368. 
    摘要 ( )   PDF (15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