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03年 第23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8-07-07
    云南思茅亚洲象对栖息地的选择与利用
    张立 王宁 王宇宁 马利超
    2003, 23(3):  185-192. 
    摘要 ( )   PDF (25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思茅市境内栖居的一个由5 头雌象(3 头成年体, 1 头亚成体, 1 头幼体) 组成的象群为研究对象, 利用痕迹追踪、样线调查和村庄调查等方法对野生亚洲象的栖息地选择和行为进行了初步研究。在栖息地中共记录到野生高等植物457 种, 组成5 种植被类型。旱季象群的活动区域面积是35.67 km2 , 该活动区域中有3 个核心活动区, 面积分别是3.65 km2 , 2.79 km2 和3.29 km2 , 象群对此3 个活动核心区域循环利用; 在旱季亚洲象经常取食19种野生植物, 其中主要取食的有8 种, 还取食7 种农作物, 对农作物有一定依赖性, 这种依赖的程度随着农田周围森林中野生食物丰富程度的增加而降低; 在季雨林中亚洲象主要取食的植物种类最丰富。雨季象群的活动区域面积是18.42 km2 , 该区域中只有1 个核心活动区, 面积9.08 km2 。雨季亚洲象只取食5 种野生植物, 另取食5 种农作物, 农作物为其雨季主要食物。研究结果表明, 思茅地区亚洲象栖息地中的野生食物可能不足, 人类活动对亚洲象的生存干扰较为严重, 亚洲象的行为表现出对栖息地内食物条件和人类干扰的适应。建议尽快遏止日益严重的栖息地片断化趋势, 恢复自然植被并为亚洲象提供充足的野生食物是保护该物种的关键。
    道路两边不同距离内哺乳动物丰富度的差异
    Shin-Jae RHIM  Wee-Haeng HUR  Young-Su PARK Seo-Youn CHOI  Chang-Bae LEE  朴仁珠  Woo-Shin LEE
    2003, 23(3):  193-197. 
    摘要 ( )   PDF (9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更好地保护和管理部分哺乳类动物及其栖息地, 自2001 年6 月至2002 年3 月在韩国白头大干山脉8 个被道路切割的林区内调查了道路两边一定距离内所见哺乳动物随距离增加而变化的丰富度。我们共调查了10 种哺乳类(野猪、狍、獐、黄鼬、貉、豹猫、华南兔、松鼠、花鼠、鼹) 的各种痕迹(粪便、足迹、食痕、卧迹及休息处) , 发现距道路近处两边的丰富度确有较大下降。这说明道路建设的确影响哺乳类的生境选择及其利用方式。所以今后在道路设计、管理及扩充等方面均需充分考虑和满足所有野生动物整个生命过程所需的空间要求。
    半自然水域中长江江豚食性与摄食行为的初步观察
    于道平 蒋文华 糜励
    2003, 23(3):  198-202. 
    摘要 ( )   PDF (17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01 年4 月至2002 年3 月, 观察5 头系上标记的长江江豚在夹江中的摄食行为。结果表明: 长江江豚在半自然水域中饲养适应期大约需要两个月, 豢养初期其体重下降幅度约13.8 %; 从经济和适口性来看, 供饲饵料中以鲤鱼最合适, 夹江投放鱼苗应以草鱼、鲢鱼为主。建立人工投食后, 长江江豚日食量在夏季仅占体重的4.1 %、冬季约9.5 % , 均数约6.3 % , 比池内人工饲养下的日食量至少低3 % , 因此夹江中豚类活动能量有1/3 来自自由捕食; 长江江豚每天上午和下午的摄食速度差异显著( P < 0.05) , 推测其夏季野外捕食发生在清晨或傍晚, 冬季在中午。
    大兴安岭紫貂食物组成分析
    包新康  马建章  张迎梅
    2003, 23(3):  203-207. 
    摘要 ( )   PDF (10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大兴安岭地区, 从1995 年12 月至1996 年11 月在颈环遥测的4 只紫貂活动的范围内共收集紫貂粪样295个, 采用频率法和剩余物相对干重法进行分析, 得出紫貂全年食物组成及比例: 哺乳类(出现率72.09 % , 剩余物干重百分比84.06 %) , 植物浆果及种子(14.51 % , 11.09 %) , 鸟类(7.69 % , 4.24 %) 和昆虫(5.71 % , 0.96 %) 。其中红背 和棕背 构成紫貂食物的主要部分, 其次为松籽、越桔果和花尾榛鸡。紫貂食物组成季节性变化明显, 夏季食物种类丰富, 且比例较均衡; 冬季食物多样性低。文中还对两种粪样分析方法所得结果进行了比较,证明这两种方法在对主要食物种( 出现次数≥5) 的分析评述上是一致的, 无显著差异。
    小泡巨鼠对森林种子选择和贮藏的观察
    肖治术 张知彬 王玉山
    2003, 23(3):  208-213. 
    摘要 ( )   PDF (17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小泡巨鼠是四川省都江堰林区一种占优势的鼠种, 取食多种林木种子和果实, 可能影响这些树种的更新。于2001 年秋季, 调查了小泡巨鼠对栓皮栎、枹树、栲树、石栎、青冈和油茶等6 种重要林木种子的选择和贮藏,并初步探讨了其对森林更新的影响。结果表明, 小泡巨鼠对上述6 种林木种子有很强的选择性, 种子的营养价值和单宁含量是影响其选择和贮藏的主要因素。小泡巨鼠喜好取食和贮藏单宁含量较低的栲树、油茶和石栎种子,而不喜好取食和贮藏单宁含量较高的枹树、青冈和栓皮栎种子。小泡巨鼠在围栏内分散贮藏了部分种子(特别是石栎和油茶种子) , 且绝大部分贮藏点仅有1 粒种子。小泡巨鼠对种子的选择和贮藏可能对有关林木的更新产生积极影响。
    高原鼠兔对小嵩草草甸的破坏及其防治
    刘伟 王溪 周立 周华坤
    2003, 23(3):  214-219. 
    摘要 ( )   PDF (16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97~2000 年在青海省果洛州达日县, 通过测定不同程度退化草地、人工草地和除杂草地中高原鼠兔种群数量的变化以及对草地的破坏程度, 分析了草地植物群落变化对高原鼠兔种群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草地退化程度的加重, 高原鼠兔种群数量相应升高, 重度退化草地中高原鼠兔种群数量降低, 是由食物资源不足引起。不同程度退化草地之间高原鼠兔种群数量差异极显著( t未退化与轻度= 25.369 7 , t未退化与中度= 25.55 ,t未退化与重度= 36.406 0 , t轻度与中度= 23.279 4 , t轻度与重度= 14.343 9 , t中度与重度= 20.178 5 , df = 3 , p < 0.001) 。高原鼠兔对草地的破坏面积与平均单坑面积呈显著的相关关系( F = 220146 , df = 3 , P < 0.001) 。在草地达到重度退化以前, 高原鼠兔的种群密度升高, 对草地的危害则加重。草地植物群落空间结构的变化直接影响高原鼠兔的种群数量, 当植物群落高度增加时, 其种群数量开始减少, 反之则增加。
    不同社群序位布氏田鼠的繁殖行为
    陈国康 施大钊
    2003, 23(3):  220-224. 
    摘要 ( )   PDF (15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实验室条件下观察了捕自内蒙古草原的不同序位布氏田鼠的繁殖行为特征。结果表明, 雌鼠对雄性配偶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高序位雌鼠获得被选择、交尾及产仔的机会最多, 较低序位雌鼠若被选择并且产仔, 则其序位将随之上升; 高序位雄鼠对各个序位雌鼠均可选择, 且在繁殖期间对同性个体表现很强的攻击性, 以获得更多的交配机会。在社群繁殖中高序位雌、雄个体的作用明显高于低序位个体, 这是布氏田鼠种群长期选择进化的生存策略。实验支持了布氏田鼠为混交制、一雄多雌的婚配制度推论。
    不育雄性对布氏田鼠气味选择和个体选择的影响
    张建军 梁虹 张知彬
    2003, 23(3):  225-229. 
    摘要 ( )   PDF (17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Y型迷宫中进行了动情雌性布氏田鼠对结扎不育雄鼠及正常雄鼠气味和个体的选择实验。气味选择实验以动物的巢垫物为气味源, 个体选择直接采用结扎雄性和正常雄性作为被选择个体。记录雌性布氏田鼠对选择源的选择频次以及停留时间。结果表明, 无论在气味选择或是个体选择中, 动情雌性布氏田鼠在选择频次和停留时间上都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 而且都没有明显表现出对某一气味或个体选择上的偏好。激素测定结扎不育后雄鼠血清中的睾酮和皮质醇含量有所升高, 但这种变化没有对雌性布氏田鼠的选择产生影响。
    内蒙古草原布氏田鼠代谢率与身体器官的关系
    宋志刚 王德华
    2003, 23(3):  230-234. 
    摘要 ( )   PDF (16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动物代谢率存在差异的原因及其意义是进化生理学的一个核心问题。为了解代谢率的影响因素和功能意义, 我们测定了不同驯化条件下布氏田鼠(Microtus brandti) 的基础代谢率(basal metabolic rate , BMR) 、日能量消耗(daily energy expenditure , DEE) 和冷诱导的最大代谢率(maximum metabolic rate , MMR) , 分析了动物体内11 种器官、组织的重量与代谢率的关系。结果显示, 排除温度、光照、食物质量和体重的影响后, BMR 与心脏、肝脏、肾脏、胃和盲肠相关; DEE与心脏、肾脏、胃和盲肠相关; MMR 与脑重显著负相关。这表明: 在布氏田鼠体内存在着代谢活性器官, 主要包括心脏、肝脏、肾脏、胃和盲肠, 这些器官对BMR 有较大的贡献。动物的能量周转水平与体内“代谢机器” (metabolic machinery) 的大小相关连, 主要受到心脏、肾脏、胃和盲肠的影响。最大代谢率受脑重的影响。BMR 与MMR 的相关性不显著, 而BMR 与DEE 的相关性显著, 说明较高的BMR 有助于维持较高的DEE , 但不能维持较高的MMR。
    甘肃仓鼠的核型与分类地位
    杨莉丽  陈秀启  赵小凡  王金星
    2003, 23(3):  235-238. 
    摘要 ( )   PDF (16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常规核型和带型技术对分布于陕西宁陕的甘肃仓鼠进行了研究, 其核型为2n = 24 = 16 m + 4 sm +2st + 2t 。由于没有得到雄性个体, 所以很难确定性染色体。部分染色体有着丝粒C - 带, 有1 对亚端染色体长臂具较大近着丝粒异染色质带, 暂定为X染色体。3 对染色体上有NORs。与已有报道的大仓鼠染色体比较, 两者有显著差异。因此从染色体特征上看, 将甘肃仓鼠作为大仓鼠的亚种是不合适的。
    复合酶制剂对蓝狐不同生长期蛋白质消化和代谢的影响
    邹兴淮 李新红
    2003, 23(3):  239-244. 
    摘要 ( )   PDF (16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蓝狐不同生长期日粮中, 分别添加不同剂量的复合酶制剂, 利用饲养试验、消化代谢试验等实验手段,从营养学角度探讨复合酶制剂对蓝狐蛋白质消化和代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复合酶制剂能有效提高蛋白质的消化率和代谢率。育成期, 同对照组相比, III 组粗蛋白(CP) 消化率和代谢率分别提高了13.05 % ( P < 0.01)和13.28 % ( P < 0.05) , 在6 组中最高; 长冬毛期, II 组粗蛋白的消化率和代谢率最高, 同对照组相比, 分别提高了10.43 % ( P < 0.05) 和10.09 % ( P < 0.05) ; 复合酶制剂对蓝狐消化、代谢的影响与其剂量有关, 适宜剂量的复合酶制剂, 均能有效提高蓝狐对蛋白质的消化、代谢机能, 可在蓝狐养殖业中推广应用。从蓝狐养殖的经济效益分析, 育成期复合酶的适宜添加剂量为0.6 %; 而长冬毛期的适宜剂量为0.4 %。
    人工饲养鲸类动物的繁殖
    刘仁俊  杨健  陈德勤
    2003, 23(3):  245-249. 
    摘要 ( )   PDF (15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介绍多年来对鲸类动物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繁殖问题的研究成果, 包括: 雌雄性生殖器官的组织解剖, 饲养和采精训练, 人工饲养条件下的繁殖, 孕豚护理, 分娩和幼豚饲养。为推动我国鲸类动物的人工繁殖提供科学资料。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中的鼠害治理
    张美文 王勇 李波 陈安国
    2003, 23(3):  250-258. 
    摘要 ( )   PDF (25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 鼠类并非完全有害, 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和物流与能流的一环, 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只有在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发生冲突时, 鼠类才表现出其危害性。生态系统的失衡是鼠类暴发成灾最根本的原因。目前, 害鼠对工农业生产造成严重的危害, 并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害鼠防治的异化则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对鼠害的治理是一项社会性的工程, 当地政府的政策法令、组织管理、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以及科技普及程度, 对害鼠的控制有着重要的作用。从长远发展来讲, 随着社会的进步, 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害鼠种群数量将会受到控制而趋于下降。但中短期而言, 社会经济建设的某些活动可能引发局部或大面积害鼠种群的暴发。因此在实施那些措施时, 若能注意害鼠种群的发生发展, 或对有关项目可能对鼠类生存环境的影响进行预测, 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害鼠种群, 将会减少害鼠带来的各种损失, 更有利于我们的经济建设。由此提出, 可适时地采用“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思维, 并关注目前社会经济活动中重大举措对鼠类群落的影响, 科学地制定鼠害控制对策。
    小型哺乳动物的繁殖投入与繁殖成功率
    殷宝法  魏万红 张堰铭  曹伊凡  王金龙
    2003, 23(3):  259-265. 
    摘要 ( )   PDF (24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动物的繁殖活动关系到整个种群的生存与灭绝, 繁殖投入和繁殖成功率是繁殖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从繁殖投入的划分入手, 综述了小型哺乳动物的繁殖投入和繁殖成功率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繁殖生态学中的应用等, 阐述了小型哺乳动物能够根据自身的状态调整每次繁殖活动中的时间投入和能量分配, 采取不同的繁殖对策。这些繁殖对策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其目的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自身的适合度。并且指出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繁殖生态学中的应用将大大加快这一研究领域的快速发展。
    四川西北高原藏狐的夏季微生境选择
    龚明昊  胡锦矗
    2003, 23(3):  267-269. 
    摘要 ( )   PDF (16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野猪及其与家猪杂种猪Myostatin 基因3’编码区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刘娣 杨秀芹  杨甲芳  张向吉吉  马建章
    2003, 23(3):  270-272. 
    摘要 ( )   PDF (9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原鼠兔低氧诱导因子- 1α的初步研究
    赵同标  赵新全  常智杰  朱姗姗  赵伟  孙平  徐世晓
    2003, 23(3):  273-276. 
    摘要 ( )   PDF (16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