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CSCD数据库源刊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留言板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2001年 第21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8-07-07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
导出引用
EndNote
Ris
BibTeX
隐藏/显示图片
Select
二十年来我国兽类学研究的进展与展望:I 历史的回顾及兽类生态学研究
王祖望,张知彬
2001, 21(3): 161-173.
摘要
(
)
PDF
(25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湖口至南京段长江江豚种群现状评估
于道平,董明利,王江,章贤
2001, 21(3): 174-179.
摘要
(
)
PDF
(12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湖口至南京段长江江豚的考察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 研究长江江豚不同的生态行为,能提高野外计数的准确性;2. 长江江豚大规模集群(10 头以上)发生在特定的江段,近年来出现的机率在下降;3.湖口至南京段长江江豚数量为1054 头,其中小孤山至湖口段种群密度最高;4.湖口至南京段支流中分布的长江江豚约占该江段种群数量的9.3%。
Select
大熊猫粪团分布型的研究及其应用
郭建,胡锦矗
2001, 21(3): 180-186.
摘要
(
)
PDF
(13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动物空间分布格局在昆虫中研究较多,而在大型脊椎动物中研究却较少,这主要是受研究方法的限制。为此,作者对此方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临时空间样
方法,并将其应用到冶勒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的调查研究中去。结果表明:(1)大熊猫粪团在野外的分布属于聚集分布,并与负二项分布拟合较好;(2)在冶勒自然保护区,生活有’ 只左右的大熊猫,其密度为0.0325只/km
2
,如只考虑竹林内的生态密度,也只能达到0.3395~0.5340只/km
2
,其前景不容观。
Select
相关风险因子对高原鼠兔摄食行为的影响
边疆晖,景增春,刘季科
2001, 21(3): 187-194.
摘要
(
)
PDF
(18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了捕食风险环境中集群和洞口距离对高原鼠兔摄食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集群数量的增加不仅降低了警觉行为,同时也减少了摄食行为,在高风险环境中,集群为1 时的取食行为强度最大,低风险环境中,为0 时最大。警觉行为主要出现在距洞口2m 的范围内,其行为强度与洞口距离呈负相关,当洞口距离大于3m 时,风险处理区的高原鼠兔几乎无警觉行为出现,且该处理区的取食区域几乎压缩在洞口旁。研究结果表明,在捕食风险环境中,高原鼠兔摄食行为与集群和洞口距离之间具有复杂的关系,其行为决策反映了降低风险与摄取食物间的权衡,行为目标是在降低捕食风险的同时尽可能地取食食物。
Select
低氧暴露条件下高原鼠兔和大鼠HPA轴活动的比较
吴雁,杜继曾
2001, 21(3): 195-198.
摘要
(
)
PDF
(11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人工模拟低气压低氧的方法比较研究了不同程度(模拟海拔5 km和7 km)和不同时间(24d和5d)低氧暴露,对大鼠和高原鼠兔(
Ochotona curzoniae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 (hypothalamo-pituitary-adrenalcortex,HPA)轴活动的影响。结果如下:7 km低氧暴露24 h,大鼠下丘脑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in-releasing actor,CRF)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酮分泌显著增加,大鼠HPA低氧暴露对大鼠HPA 轴活动无显著差异。低氧暴露5天后,大鼠7 km、5 km组的HPA轴活动与对照相比无明显差异。低氧暴露对高原鼠兔的HPA轴无明显影响。上述结果表明:低氧暴露的时间和程度与大鼠HPA的活动密切相关;从HPA的活动来看,高原鼠兔表现出较强的低氧耐受性。
Select
布氏田鼠社会行为对光周期的适应格局
刘伟,房继明
2001, 21(3): 199-205.
摘要
(
)
PDF
(16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实验室内不同光周期条件下的布氏田鼠陌生成体—亚成体间社会行为模式的初步研究显示:不同光周期下成体对亚成体(特别是对雄性亚成体)的行为反应具性二型特征,长光照周期下(light:dark,14L:10D)成体与亚成体同性组合间的争斗较异性组合间的明显,容忍性低,其中成体雄对亚成体雄尤甚。短光照周期下(light:dark,10L:14D)成体雄对亚成体雄、成体雌对亚成体雌及亚成体雄的相容性均较成体雄对亚成体雌的容忍性低,尤成体雌对亚成体雄的排斥表现更为突出,其容忍性也较长光照条件下对应组的低。结果表明,不同光周期条件下布氏田鼠成体与亚成体间的社会行为模式不同。在自然条件下,这些行为模式是其对环境季节变化的一种有效适应,它影响种群中未成年个体存活、补充、扩散重组以及社群结构、种群空间格局季节变化,对该鼠的生存和繁殖有利。
Select
棕色田鼠小肠肌间神经丛NOS 的组织化学观察
刘梅,徐金会,安书成,邰发道
2001, 21(3): 206-209.
摘要
(
)
PDF
(17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NDP- 黄递酶组织化学法研究了NOS在棕色田鼠(Microtus mandarinus)小肠肌间神经丛的分布,同样的方法对大白鼠进行了实验比较。结果发现,棕色田鼠小肠肌间神经丛NOS阳性神经元形态各异,大小悬殊数倍;在神经节和阳性神经纤维中可见阳性神经元呈“串珠”状和“U”型排列。10 倍镜下记数100 个视野,观察到阳性神经元平均密度为42.8个/mm
2
,每个视野内平均有神经节12.4个,每个神经节内平均有NOS 阳性神经元8.5个,占其神经节内神经元总数的27.2%。棕色田鼠为野生草食性动物,其NOS 在小肠肌间神经丛的分布与其他杂食性啮齿类有相同之处,但也存在着种属差异。
Select
中华山蝠繁殖生态的研究
石红艳,吴毅,胡锦矗,李艳红
2001, 21(3): 210-215.
摘要
(
)
PDF
(14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借助于Mini-2 型超声波接收器,采用标志重捕法,结合录音、录像、拍照等方法,对四川师范学院校舍的中华山蝠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华山蝠集群繁殖,产仔育幼期雌蝠与雄蝠分离,形成母子群。4月中下旬开始受孕,5月下旬到6月下旬产仔。多是一胎两仔,极个别一胎一仔。初生仔性比为1.1:1(
♀/♂
),幼蝠不选择母体,母蝠则只哺育自已的幼仔。幼蝠5周龄后开始飞翔,独立生活前的成活率约为72.20%,3个半月性成熟。当年仔参与交配。幼仔独立生活后,逐渐与母蝠分离。9月中旬到10月上旬交配,交配后绝大部分迁移。
Select
动物瞬时生长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苏建平,张堰铭,刘季科
2001, 21(3): 216-220.
摘要
(
)
PDF
(11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文献中有关瞬时生长率概念和计算方法的错误,将瞬时生长率重新定义为给定生长指标对生长时间的一阶导数。并建议,首先采用曲线回归方法建立生长模型—生长指标关于生长时间的函数,然后通过求一阶导数得到瞬时生长率随生长时间变化的表达式,利用该表达式计算任意时刻的瞬时生长率。采用黑线仓鼠的例子说明该计算过程。
Select
鹿类动物数量调查方法探讨
唐继荣,徐宏发,徐正强
2001, 21(3): 221-230.
摘要
(
)
PDF
(22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鹿类动物数量调查方法进行综述。简要介绍了这些方法的理论前提、基本模型、误差来源、适用范围,并给出得到实际应用的种类;评价了它们的优缺点及在现实种群中提高结果正确性的方法和途径。
Select
草兔的肥满度分析
卢欣
2001, 21(3): 231-233.
摘要
(
)
PDF
(10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甘肃鼢鼠的求偶和交配行为
李金刚,何建平,王庭正
2001, 21(3): 234-235.
摘要
(
)
PDF
(8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根田鼠身体大小的性二型
都玉荣 苏建平 刘季科
2001, 21(3): 236-239.
摘要
(
)
PDF
(12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者中心
作者投稿查稿系统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审稿中心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主编审稿
编辑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