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1998年 第18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08-07-07
    佛坪自然保护区羚牛的种群数量与结构特征
    曾治高,宋延龄,巩会生
    1998, 18(4):  241-246. 
    摘要 ( )   PDF (21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96 年对佛坪自然保护区内的羚牛种群进行了数量调查, 结果表明, 保护区内羚牛的数
    量为435~ 527 只, 种群密度达到1129~ 1156 只/km2。羚牛种群的成体雌雄个体之比约为1∶0.5, 明显地偏向雌性。在羚牛种群中幼仔占12.24% , 亚成体占35.03% , 成年雄性个体占17.33% , 成年雌性个体占35.40%。该羚牛种群在1991 年至1996 年间的年均增长率为18.48% , 明显高于1984 至1991 年间羚牛种群的年均增长率。保护区周边地区的生境不断丧失, 迫使羚牛向保护区境内迁移, 是保护区内羚牛种群数量在短期内迅速升高的原因。
    藏酋猴社群雌体的性行为模式
    熊成培
    1998, 18(4):  247-253. 
    摘要 ( )   PDF (15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猕猴属中大部分种类的繁殖类型可划分为季节性繁殖和非季节性繁殖两大类型。但是藏酋猴全年均有交配行为发生, 而产仔仅在1~8月间, 其类型属特殊的非季节性交配-季节性产仔繁殖类型。藏酋猴雌性在妊娠后选择的交配对象主要是高序位的雄性, 但非妊娠雌性则主要选择低序位雄性。妊娠后的雌性交配频率低于非妊娠雌性, 同时它们与成年雄性间理毛行为的发生频率亦低, 反之受到成年雄性攻击的频率却高。
    梅花鹿生茸期能量代谢的初步研究
    李忠宽, 高秀华,王峰,李红, 张晓明
    1998, 18(4):  254-259. 
    摘要 ( )   PDF (16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呼吸测热试验, 结合不同能量进食水平和不同蛋白质水平条件下的消化、代谢试验,对成年梅花鹿生茸期的能量代谢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 梅花鹿的产热量(HP) 和体能沉积量(RE) 均随总能食入量(GEI) 的增加而增加; 代谢能转化为体蛋白能和体脂肪能沉积的效率(Kgp 和Kgf) 分别为0.59和0.61; 产热量(HP) 与总能食入量(GEI) 的回归方程为: HP (kJ/W 0.75.d) = 265.12+ 0.332GE I (kJ/W 0.75.d)。(2) 产热量占总能食入量的百分比(HP/GEI) , 无论是在生茸期前期还是在生茸期后期, 低蛋白组(CP 为22.0% ) 均明显高于高蛋白组(CP 为29.0% ) (P < 0105), 在同一蛋白水平下生茸期前期与后期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 > 0.05) ; 体能沉积量占总能食入量的百分比(RE/GE I) 各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 0.05) ; 无论在生茸期前期还是在生茸期后期, 体蛋白能沉积量占体能沉积量的百分比(RPE/RE), 高蛋白组均高于低蛋白组(P < 0.05), 而体脂肪能沉积量占体能沉积量的百分比(RFE/RE) 则与其相反(P < 0.05)。
    华北平原及黄土高原啮齿动物物种丰富度的空间格局及其分异
    叶晓堤,马勇,冯祚建
    1998, 18(4):  260-267. 
    摘要 ( )   PDF (19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采用网格法对华北平原及黄土高原啮齿动物调查的基础上, 分析了啮齿动物物种丰富空间格局。华北平原物种丰富度最低, 其次为晋、翼山地和汾、渭谷地, 而南蒙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丰富度较高; 物种丰富度纬向变化不明显, 而经向变化显著, 由东向西, 物种丰富度呈递增趋势; 丰富度在海拔上的变化并不存在相关的地理模式; 丰富度与山地面积呈正相关, 与平原面积呈负相关, 而与丘陵面积相关不显著, 丰富度与各地地貌类型面积的总和呈明显的正相关; 丰富度与温度相关不明显, 而与降雨量呈负相关。在华北平原及黄土高原, 生境结构类型愈复杂的地区, 啮齿动物物种丰富度愈高。
    洞庭平原黄胸鼠种群年龄组的划分
    张美文, 郭聪,王勇,刘辉芬,李波,陈安国
    1998, 18(4):  268-276. 
    摘要 ( )   PDF (30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胴体重的频次分布和每5 g 胴体重组的鼠所对应的发育与繁殖状况, 将黄胸鼠分为5
    个年龄组: Ⅰ. 幼年组: 胴体重≤35 g; Ⅱ. 亚成年组: 36~ 65 g; Ⅲ. 成年一组: 66~ 100 g;Ⅳ. 成年二组: 101~ 135 g; Ⅴ. 老年组: > 135 g。经t 检验, 各组间的胴体重、体重、体长、尾长都有显著性的差异。各年龄组间的体重与胴体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前3个年龄组的体长和尾长与胴体重之间有极显著相关性。各年龄组的雌性比变化不大, 雌鼠的怀孕率和繁殖指数在前4个年龄组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加, 在成年二组达到最高, 到老年组则明显降低, 参产雌鼠由幼年组的0% 逐渐增加至老年组的100%。雄鼠的睾丸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大, 但老年组增加幅度不明显, 下位率则由0逐渐增加到100%。每年1~4月种群中以成年一组和成年二组为主, 随后, 幼年组和亚成年组的比例增加, 在7~12月各年龄组则保持着一定的平衡状态。
    布氏田鼠的双亲行为比较
    尹峰, 房继明
    1998, 18(4):  277-281. 
    摘要 ( )   PDF (18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实验室对布氏田鼠双亲行为和幼仔发育的研究表明, 雌性布氏田鼠的修饰、筑巢和摄食行为显著地多于雄鼠, 且这些差异多集中在幼仔发育的最初9 d 内。雌鼠的修饰、筑巢行为以及在巢内的时间与幼仔发育日龄呈显著地负相关, 而雄鼠的这些行为无显著变化。但雌雄的衔回行为却与幼仔发育日龄呈显著地正相关。据此认为雌性布氏田鼠的双亲行为多于雄鼠, 符合双亲投资的理论。
    洞庭湖区东方田鼠的食物组成调查
    吴林, 张美文, 李波
    1998, 18(4):  282-291. 
    摘要 ( )   PDF (20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胃内容物显微组织学鉴定法, 定量调查了洞庭湖区东方田鼠(Microtus fortis calam orum ) 的食物组成。该鼠的主要食物, 在苔草地是苔草和水田碎米荠, 在芦荻场是碎米、苦草、荻和镜子苔, 在稻田区是水稻和双穗雀稗, 在岗地是三毛草、一年蓬、千金子和水稻。植物叶片是其主要利用对象, 在绿色食物资源不足的情况下, 也取食植物种子。其食物组成的变化表明, 该鼠能依不同栖息地的植被结构调整摄食对象, 因而能适应湖区生活环境的灾变性变化。
    根田鼠的活动代谢率
    王德华,王祖望
    1998, 18(4):  292-298. 
    摘要 ( )   PDF (17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15~30℃温度范围内, 运用踏车呼吸室以5 m/min, 10 m/min 和15 m/min 的运动速
    度, 对栖息于青海高原的根田鼠的代谢率、体温、蒸发失水进行了测定, 并计算了每个温度和运动速度时的热传导率。根田鼠的体温在任一速度时, 随环境温度的增加而增加, 当环境温度一定时, 体温随运动强度而升高, 代谢率随运动速度增加而增加。活动产热在低温条件下, 可能是对寒冷产热的替代, 而在比较缓和的温度时, 可能是对冷诱导产热的附加。温度一定时, 蒸发失水随运动速度增加而增加, 热传导也呈相似的变化趋势(15℃除外)。热传导在任一运动速度下, 随环境温度增加而增加。结果表明蒸发散热在高温或活动期间对根田鼠的体温调节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低氧对高原鼠兔肝细胞内质网和心肌肌浆网Ca2+ 泵的影响
    吴雁, 杜继曾, 尤治秉
    1998, 18(4):  299-303. 
    摘要 ( )   PDF (27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模拟高原低氧条件研究高原鼠兔肝细胞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 ER) 和心肌肌浆网(Sarcoplasmic reticulum, SR) 钙泵功能变化。实验设对照组(海拔2300m) 和两个低氧实验组(模拟海拔5000m 和7000m)。24 h 急性低氧时, 海拔5000m 组高原鼠兔ER 的Ca2+ 泵活性无变化, 海拔700m 组高原鼠兔ER Ca2+ 泵活性下降29.02%。7 d 亚急性低氧时高原鼠兔SR 的Ca2+ 泵活性无显著变化。高原鼠兔ER 的Ca2+ 泵活性在海拔5000 m 组和7000 m 组分别升高32.50% 和33.33%。25 d 慢性低氧时高原鼠兔ER, SR 的Ca2+ 泵活性均无显著变化.表明: 急性低氧对Ca2+ 泵功能有抑制作用, 低氧7 d 后抑制缓解, 至25 d 低氧时趋于恢复。 
    中华姬鼠与大林姬鼠的同工酶差异
    傅必谦, 陈卫,高武,张可心,袁虹,芮朝胜,李举怀
    1998, 18(4):  304-310. 
    摘要 ( )   PDF (24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华姬鼠(Apodemus draco) 和大林姬鼠(Apodemus peninsulae) 是形态学上十分相似的两种鼠类。为了对两种姬鼠的分类提供生物化学方面的依据,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电泳方法比较和分析了两种姬鼠的LDH 同工酶、EST 同工酶和SOD 同工酶的差异。结果表明, 两种姬鼠的LDH 同工酶酶谱基本相似, 而EST 同工酶和SOD 同工酶酶谱则存在明显的种间差异。根据EST 同工酶A2带的有无和SOD 同工酶主带等电点的差别, 能将两种姬鼠很容易区分开来。
    四川甘孜地区黑熊资源调查
    彭基泰
    1998, 18(4):  311-313. 
    摘要 ( )   PDF (19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内蒙古北部荒漠草原啮齿动物的空间分布格局
    米景川,夏连续,王兰芳,张大禹,韩效忠
    1998, 18(4):  314-316. 
    摘要 ( )   PDF (18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熊猫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王强,唐飞,钟顺隆,牛李丽,陈红卫
    1998, 18(4):  317-319. 
    摘要 ( )   PDF (21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