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1998年 第18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8-07-07
    人类活动和滩涂变迁对苏北沿海地区獐分布的影响
    徐宏发,郑向忠,陆厚基
    1998, 18(3):  161-167. 
    摘要 ( )   PDF (51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结合查阅历史资料,访问当地群众和实地调查等方法,对獐在江苏沿海的历史分布以及人类活动和滩涂变迁对其分布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历史上,江苏沿海地区有大量适合獐生存的草滩,尤其是1128年黄河夺淮后,使江苏沿海的滩涂迅速淤涨,形成了大面积的适合獐生存的草滩。1855年黄河北归以后,滩涂淤涨减少,本世纪初开始,随着人类对滩涂围垦和开发的强度日益增加,獐分布面积日益减少。近20年来,獐的分布区开始破碎。目前,江苏沿海獐的分布已分裂为4个面积不足100km2的小区,如没有有效的措施保护獐的栖息地,该地区獐的灭绝将不可避免。
    水鹿冬季生境选择性的初步分析
    王小明,应韶荃,宋玉赞
    1998, 18(3):  168-172. 
    摘要 ( )   PDF (27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96年10月至12月,用样带法对井冈山水鹿冬季生境选择进行了研究,分析和讨论了林型、隐蔽程度、坡度、离水源距离、人为干扰程度、坡向、坡位、海拔这8类生态因子对水鹿生境选择的作用。发现井冈山水鹿冬季以针叶林、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主要生境。
    英国惠普斯耐德獐的育幼行为
    张恩迪
    1998, 18(3):  173-183. 
    摘要 ( )   PDF (57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93年5-8月在英国惠普斯耐德野生动物园半自然条件下研究了獐()的单亲育幼行为。描述了母幼獐建立关系,母獐的探访和育幼行为,授幼行为,舔犊行为以及母幼间距离等。研究结果表明,母獐昼夜间仅探访幼兽4-5次。初生獐寻找乳头时往往寻错位置,找向母獐的前胸和颈区。在幼獐出生后的早期,哺乳行为的启动是由母獐启动的,但幼獐一周龄后即为启动者。平均哺乳时段为48.2±10.2s.母獐的舔犊行为常与哺乳同时发生,舔犊的位置最常见于幼獐的头部(62.7%),其次是肛殖区(13.9%),再是背部(8.4%),肋部(7.2%),胸部(5.6%)和颈部(2.1%)。此外,还讨论了母兽对不同性别的幼獐的投资的差异及其生物学意义。
    麝、獐、麂和鹿间线粒体DNA的差异及其系统进化研究
    李明,盛和林,玉手英利,增田隆一,永田纯子,大泰司纪之
    1998, 18(3):  184-191. 
    摘要 ( )   PDF (42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PCR技术和序列测定方法从线粒体DNA上得到367bp 的细菌色素b基因片段序列。分析得出,麝与獐、麂和鹿的遗传差异在12.53%-14.44%之间, 处在科间变化范围之内, 在分子水平上进一步表明麝应作为一独立科; 獐、麂和鹿间序列的平均差异为10.28%, 属于亚科间的差异, 与形态研究结果一致。麝与獐、麂和鹿的系统进化中,麝约在600万年前与鹿科分歧,而鹿科的三个亚科是在350-500万年开始分歧;麝与獐、麂和鹿共同组成一单系群,在600万年前具有一共同祖先。
    水貂的染色体研究
    佴文惠,陈玉泽,刘瑞清
    1998, 18(3):  192-195. 
    摘要 ( )   PDF (22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复制带、C带和硝酸银染色等分带技术研究了水貂的核型和带型。结果表明,2n=30,核型为10(M)+16(SM)+2(A),XX(M)。C-带显示该水貂的一些染色体的结构异染色质比较丰富,从着丝粒区域延伸到两臂上,No.5染色体着丝粒结构异染色质有些弱化;X染色体的结构异染色质较常染色体的丰富。Ag-NORs有3个,分布在No.8染色体的次缢痕区域和一条No.2染色体长臂接近着丝粒的区域。
    高原鼠兔体重生长动态模型的数值拟合
    李仲来
    1998, 18(3):  196-201. 
    摘要 ( )   PDF (34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鼠和褐家鼠的能量代谢及消化道形态的比较
    鲍毅新,杜卫国,林奕,金伟星
    1998, 18(3):  202-207. 
    摘要 ( )   PDF (32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比较研究了社鼠和褐家鼠的摄入能、消化率、同化率以及消化道长度和重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在饲养条件下,社鼠每天摄入能为1069.43KJ.(kg0.75)-1,高于褐家鼠(708.55KJ.(kg0.75)-1 ),社鼠对花生的消化率(95.38%)较褐家鼠(91.74%)为高,但两种动物对大米的消化率和同化率较为接近。社鼠消化道各器官(除小肠)的长度和重量皆明显高于褐家鼠。具有较大的消化道和较高的消化率是社鼠对野外较差食物条件的适应对策。
    棕色田鼠种群繁殖特征及密度制约调节
    邰发道,赵亚军,王延正
    1998, 18(3):  208-214. 
    摘要 ( )   PDF (32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92-1994年在河南灵宝市郊黄土高原农作区春夏秋逐月捕获并解剖棕色田鼠1757只(雌性961只,雄性796只),总性为1.2073。全年都有繁殖鼠出现,但怀孕率、胎仔数、性比、繁殖指数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年间也有一定的差异。不同年龄组的性比、怀孕率、胎仔数、性比、繁殖指数、睾丸下降率不同。种群密度对繁殖特征有明显的调节作用。高密度年份的棕色田鼠的性比、怀孕率和繁殖指数低于低密度年份。高密度区种群的繁殖强度受到抑制,雌鼠怀孕率、睾丸下降率低于低密度种群。
    长爪沙鼠季节性产热特征比较
    蔡理全,黄晨西,李庆芬
    1998, 18(3):  215-218. 
    摘要 ( )   PDF (22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与夏季相比,冬季长爪沙鼠的静止代谢率和非颤抖性产热显著升高;褐色脂肪组织线粒体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与α-磷酸甘油氧化酶活力升高,组织总蛋白质及线粒体蛋白质含量增加,而组织的脂肪含量减少;血清T3含量和T3/T4值都显著增加。但是肝脏的各项产热指标变化不显著。表明褐色脂肪组织的产热功能具有季节波动性,是长爪沙鼠适应性产热的主要来源器官。
    草地有害啮齿动物监测专家系统设计介绍
    张堰铭,苏建平
    1998, 18(3):  219-225. 
    摘要 ( )   PDF (37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主要介绍了青藏高原草地有害啮齿动物监测专家系统的建造原理和方法。该系统由综合数据库、知识库、推理机、知识编辑语言及系统建造支持环境等部分组成,文中详细说明各部分的主要功能以及与其他部分的相互关系。该系统可对青藏高原有害动物种群动态进行长期监测,快速准确地预测预报草地植被受害状况,并根据生态环境特点,对有害啮齿动物综合治理进行规划,为用户提供长期治理的技术和多种可供选择的可行性方案。
    城镇灭鼠后鼠类种群数量的恢复及其控制对策的探讨
    戚根贤;姚伟兰;王骏;杨标
    1998, 18(3):  226-230. 
    摘要 ( )   PDF (30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室内繁殖和野外调查获得的生态学数据及种群参数,从理论上分析我国南方城镇主要害鼠(褐家鼠、小家鼠、黄胸鼠)种群的数量恢复动态。研究不同杀灭效果和杀灭时间间隔对种群恢复的影响。并从实践出发,提出城镇灭鼠后控制害鼠种群数量恢复的措施,以达到长期控制城镇害鼠的目标。
    在钱塘江三堡搁浅的小鳁鲸
    王宇
    1998, 18(3):  231-231. 
    摘要 ( )   PDF (12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普氏原羚种群大小及影响因素的初步研究
    魏万红,姜永进,朱申武,周文扬,蒋志刚
    1998, 18(3):  232-234. 
    摘要 ( )   PDF (23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太行山猕猴呼吸道肥大细胞的分布
    张文学;薛德明;董孝国
    1998, 18(3):  235-236. 
    摘要 ( )   PDF (14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丛林猫在甘肃的发现
    刘志霄,盛和林
    1998, 18(3):  237-237. 
    摘要 ( )   PDF (7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发育中根田鼠下丘脑乙酰胆碱水平及其受急性低氧的影响
    李良成,杜继曾,杨生妹
    1998, 18(3):  238-239. 
    摘要 ( )   PDF (10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