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1998年 第18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08-07-07
    江豚生命表和种群动态的研究
    杨光,周开亚,高安利,常青
    1998, 18(1):  1-7. 
    摘要 ( )   PDF (24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江豚长江种群、黄海种群和南海种群的年龄鉴定数据, 编制了3 个种群的静态生命表, 绘制了各种群的存活曲线、死亡曲线和死亡率曲线, 计算了各种群的内禀增长能力。3个
    种群的存活曲线均为C 型(Odum ,1983) , 但南海种群和黄海种群的陡度更大。各种群的0~2 龄, 以及黄海江豚和南海江豚的2~4 龄是死亡高峰期。死亡率曲线在各种群中呈现一定的波动。各种群的性比与1∶1没有显著性差异。3个种群的R0 和K均小于1, rm 均小于0, 表明它们的数量有减少的趋势, 需加强对它们的保护。
    羚牛防御行为的观察
    曾治高, 宋延龄
    1998, 18(1):  8-14. 
    摘要 ( )   PDF (17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95年8月到1996年8月对陕西佛坪自然保护区境内的72群次羚牛(独牛31只次, 羚牛群41次) 的防御行为进行了观察。羚牛的防御行为包括发现、警觉、示警、御敌4种方式。羚牛通过视觉、嗅觉和听觉发现异常情况, 但其听觉更为敏锐。羚牛十分警觉, 稍有异常就会进入警觉状态, 警觉行为持续的时间为18.26±18.08 s。所有的羚牛个体均能通过声音和动作向同伴进行示警, 但3龄以下的个体发出的示警行为往往不能得到重视。御敌行为包括聚集、威吓、护幼、攻击、逃跑。逃跑是羚牛躲避敌害的主要手段, 在72群次中逃跑的羚牛占95.8%。羚牛逃跑时往往进行长距离的迁移并具有分群的现象, 但仍会返回原地。群体的大小对羚牛的分群行为有影响, 群体越大, 分群逃跑的可能性也越大。羚牛具有明显的护幼行为, 当群体中有幼仔时羚牛的攻击性增大。独牛攻击人的可能性要比群牛大。
    马边小熊猫对生境选择的初步研究
    王维, 魏辅文, 胡锦矗, 冯祚建, 杨光
    1998, 18(1):  15-20. 
    摘要 ( )   PDF (22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91年和1992年作者在马边自然保护区设点对与小熊猫生存有关的生态因子(植被型、竹子密度、郁闭度、坡向、坡位、水源和人为干扰) 进行了调查统计。利用数量化理论分析后发
    现: 影响小熊猫生境选择的主要生态因子是植被类型、水源和人为干扰, 其次是郁闭度和竹子密度, 而坡位和坡向的影响不明显。小熊猫的最适生境为离水源较近(< 250m )、人为干扰较
    远(> 1 000m ) 和郁闭度及竹子密度适中的常绿落阔混交林。
    林麝哺乳期的时间分配和行为研究
    杜卫国, 盛和林
    1998, 18(1):  21-26. 
    摘要 ( )   PDF (19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对饲养条件下林麝哺乳期的时间分配和行为进行了研究。为满足哺乳期能量需要, 母麝有以下行为适应: 增加摄食时间; 提高摄食效率; 减少运动以降低能耗。随幼麝周龄增长, 哺乳时间(Y = 18.757- 1.872X , R = 0.827, P < 0.01)、警戒时间(Y = 46.399- 3.427X , R =0.947, P < 0.001)、舔肛时间(Y = 12.013- 1.925X , R = 0.920, P < 0.01) 等母性投资均逐渐降低。
    春季岩羊种群生态学特征的初步研究
    王小明,李明, 唐绍祥, 刘志霄
    1998, 18(1):  27-33. 
    摘要 ( )   PDF (21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通过对贺兰山春季岩羊的研究得出,贺兰山的岩羊为晨昏性活动动物, 两个活动高峰分别在5:00~9:00和17:00~ 20:00。在春季,岩羊群主要以小群为主,且主要是混合群, 平均群大小为5.6头;整个贺兰山的岩羊密度为3.16头/km2; 岩羊的雌雄性比为1:1.36, 并指出目前偷猎仍然影响着种群的性比;雄性岩羊的自然死亡年龄在6.5~1.15岁,其中以9.5岁是其自然死亡的高峰时期。
    狼的血液学和血液生化学参考值
    肖向红, 高中信, 王丽萍
    1998, 18(1):  34-41. 
    摘要 ( )   PDF (24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报道了8只狼46项血液学和血液生化学有关参考值。结果表明, 各项血液学和血液生化学参数值在成年个体间无性别差异(P>0.05)。与其他犬科动物血液生理生化参数值比较,狼除白细胞中的嗜酸性粒细胞和淀粉酶值明显高外,其他参数值虽有差异, 但均无统计学意义。淀粉酶值高, 提示与狼高强度运动习性所需机体内由葡萄糖提供能量来源的生理特性是相适的。
    高原鼠兔的季节性繁殖
    李子巍, 孙儒泳, 杜继曾
    1998, 18(1):  42-49. 
    摘要 ( )   PDF (25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者对成年雄性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野外繁殖进行了全周年的调查。同时, 对松果腺在其季节性繁殖周期调控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探讨。2月至4月上旬为其季节性繁殖的恢复期, 睾丸、附睾、输精管和精囊腺的重量增加, 血浆睾硐水平升高; 但松果腺重量和褪黑素(Melatonin, MLT) 含量降低。4月中旬至5月下旬为性活跃期, 性腺器官显著增重, 睾硐水平升至最高; 而松果腺重量和MLT含量呈现最低水平。6月至8月, 鼠兔的性腺功能明显减弱; 而松果腺重量和MLT 含量开始升高, 此时为抑制期。9月至1月为性休止期, 性腺器官的重量及血浆睾硐水平维持在最低水平; 而松果腺重量和MLT含量在较高的水平波动。结果表明, 高原鼠兔的繁殖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其松果腺活动的年周期反映了自然光周期的变化, 并与鼠兔的季节性繁殖密切相关。
    中国东部黑线姬鼠的形态学与生化指标的比较研究
    杨燕辉, 卢浩泉
    1998, 18(1):  50-53. 
    摘要 ( )   PDF (16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从中国东部三个地区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 的形态学和生化指标两方面的差异比较探讨了我国东部黑线姬鼠种下分类问题。背部毛色、黑线清晰度和某些外形量度性状差异系数的比较以及运用聚丙烯酰胺双垂直板电泳分析乳酸脱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苹果酸脱氢酶同工酶以及肌浆蛋白、血清蛋白的结果表明, 三地黑线姬鼠种群间存在一定差异。这为我国东部黑线姬鼠分为东北亚种(A .agrarius. mantchuricus) , 华北亚种(A.a. pallidior) 和长江亚种(A.a.ningpoensis) 提供了证据。
    板齿鼠线粒体DNA的研究
    李菁菁, 温硕洋, 戚根贤, 谢以权, 彭统序
    1998, 18(1):  54-59. 
    摘要 ( )   PDF (23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应用Apa I、Bam HI、Bcl I、Bgl I、Cla I、Eco RI、Eco RV、Hind III、Pst I、PvuII、Sac I、Sca I 和Xba I 等13种限制性内切酶对板齿鼠线粒体DNA (mtDNA ) 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RFLP) 分析, 并用双酶解法构建其限制性内切酶图谱。结果表明板齿鼠存在3种mtDNA 单倍型, 可通过限制酶Pvu II、Hind III 和Apa I 区分, 呈现DNA 多态性和种内遗传变异。与小家鼠、褐家鼠mtDNA 限制性片段的数据相比较, 板齿鼠和这两种鼠mtDNA 存在明显差异。板齿鼠mtDNA 限制性内切酶图谱的建立, 为进一步系统研究鼠科动物的遗传分化提供了依据。
    6-MBOA 对植食性小哺乳类繁殖作用的研究进展
    刘力宽,刘季科,苏建平
    1998, 18(1):  60-67. 
    摘要 ( )   PDF (15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主要综述了6-MBOA 对植食性小哺乳类繁殖的作用及其信息传递的研究进展。植物组织的6-MBOA 是触发植食性小哺乳类繁殖投入时间, 调节个体繁殖性能的特定化学信号。野外和实验室的研究揭示, 植食性小哺乳类的繁殖能对植物衍生的6-MBOA 作出正的反应。在亲代母体和子代间存在6-MBOA 信息传递, 摄入6-MBOA 的母体, 能在妊娠期和哺乳期将其信
    息传递给子代, 子代的繁殖对母体传递的6-MBOA 信息亦能作出相应的生理反应, 其繁殖投入的时间和反应强度均依赖于母体所接受的6-MBOA , 且可超越短光照周期对子代繁殖的抑制。
    在变动剧烈的不可预测环境中, 兼性机会主义繁殖者, 以获得的6-MBOA 信息调整其繁殖投入。
    江豚和白鳍豚雄性生殖系统的解剖学研究
    王克雄, 刘仁俊
    1998, 18(1):  68-70. 
    摘要 ( )   PDF (23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饲料能量浓度与蛋白质水平对梅花鹿生长的影响
    王峰,金顺丹, 高秀华, 杨福合, 王平, 郝福昌
    1998, 18(1):  71-73. 
    摘要 ( )   PDF (22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田鼠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水平昼夜节律及低氧影响
    熊忠,杜继曾,史小军
    1998, 18(1):  74-75. 
    摘要 ( )   PDF (16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