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CSCD数据库源刊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留言板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1995年 第15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8-07-07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
导出引用
EndNote
Ris
BibTeX
隐藏/显示图片
Select
中国水域江豚颅骨的地理变异
高安利,周开亚
1995, 15(3): 161-169.
摘要
(
)
PDF
(24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根据144号江豚骨骼标本(其中长江种群标本4o号,黄海种群标本59号,南海种群标本45号)。选用42项颅骨测量变量,研究了颅骨在各地理种群之间的差异。t一检验和协方差分析表明:长江江豚成体的颅基长比较小。南海种群吻长小于其它两个种群,而吻竟则最大,长江种群次之,黄海种群最小。黄海种群的前颤骨竟、颧竟、眶前突最大宽和眶后突最大宽比其它两个种群的小。黄海种群的上颌齿较多,而南海种群则下颌齿较多,长江种群的牙齿数相对最少。南海种群还有明显较宽的翼骨和内鼻孔以及较短的眼眶长和泪骨眶前突长。长江种群有较长的颞窝、鼓围耳骨和较宽的枕髁。判别分析表明,1)中国水域江豚不同种群之间在颅骨上的差异是明显的;2)南海种群与其它两个种群的差异相对较大,黄海种群与长江种群差异较小;3)吻长和吻宽等并非区别中国水域江豚不同种群的最佳颅骨性状组合;4)江豚种群分化过程中,骨骼系统发生的适应性变化比其外形的变化要慢。
Select
大熊猫肠道正常菌群的研究
张志和, 何光昕, 王行亮, 钟顺隆, 张安居, 李光汉
1995, 15(3): 170-175.
摘要
(
)
PDF
(15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圈养的13头大熊猫肠道正常菌群进行了定性及定量检测,发现大熊猫肠道正常菌群与其他动物有较显著差异,厌氧菌的检出率及检出量相对较低,其优势菌为肠杆菌科的大肠埃希氏菌,其次为乳杆菌及粪链球菌。同时,本文还着重探讨了上述结果在大熊猫疾病防治及消化生理上的意义。
Select
川金丝猴胃的观察
陈嘉绩,陆桐,刘建遂,黄子荣,曹福源,李克东
1995, 15(3): 176-180.
摘要
(
)
PDF
(14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对川金丝猴(Rhinopitltevus roxellanae)的胃进行丁观察。其胃呈S形,自胃的左端至第一曲长15era,第一曲至第二曲长9cm,第二曲以 下部长7cm。胃底包括左、右二盲囊,右盲囊可分前、中、后三部。二纵肌带沿胃的大、小弯行,纵肌带间形成两列肠袋样膨大。膨大自胃底向第二曲逐渐变小,第二曲以下为幽门部。胃管由贲门沿小弯伸至第二曲处。贲门周围为无腺区,其采部均有腺体分布。胃小凹明显。此外,对胃的分部、功能、形态成因以及一些结构术语作了讨论。
Select
TAX0N0MY 0F MUSK-DEER,GENUS MOSCHUS
Colin P.Groves ; WANG Yingxiang ; Peter Grubb
1995, 15(3): 181-197.
摘要
(
)
PDF
(41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半野生糜鹿集群行为的初步研究
陆军, 于长青, 丁玉华, 沈华
1995, 15(3): 198-202.
摘要
(
)
PDF
(12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糜鹿在半野生状态下喜集群括动,不同月份集群的大小以及各种组群出现的频率均有所变化。半野生糜鹿有5种组群类型:雄鹿群、母仔群、混合群、雄仔群和仔鹿群。其中混合群出现频率最高,集群最大,是其主要的组群类型,雄鹿群最为稳定,母仔群中采食组群所占比例和组群大小都大于非采食括动的组群,雄仔群和仔鹿群出现频次较少。麋鹿发情期与非发情的集群有明显差异,不同生境内的集群也有所不同。
Select
呼伦贝尔草原黄羊冬季食性的研究
高中信,金昆,马建章,陈华豪
1995, 15(3): 203-208.
摘要
(
)
PDF
(16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采用粪便显微组织学分析技术,分析了呼伦贝尔草原黄羊与放牧绵羊冬季采食植物的种类组成和比例,探讨了黄羊与放牧家羊冬季对食物资源利用的关系。研究表明,黄羊与放牧家羊冬季采食的植物均以禾本科、豆科等草本植物为主,二者在冬季对事物资源利用的重叠性较大,相似形系数PS=0.789。
Select
大兴安岭林区貂熊冬季活动特征的研究
朴仁珠,张明海,田家龙,朴春植
1995, 15(3): 209-214.
摘要
(
)
PDF
(18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89-1992年冬季,作者在大兴安岭林区调查2569km样线,遇见57条貂熊足迹链和5个洞穴,研究了貂熊的冬季活动特征和卧息习性。结果表明,在25cm雪深时,貂熊足迹印大小平均长宽为8×25cm,印深5.5cm,步距28cm,左右步宽24cm;每昼夜话动距离为14.03+
-
2.87km.据此推算貂熊在大兴安岭冬季活动范围可达262-422km
2
.其活动路线主要有捕食、游荡和拾渣等各种类型。貂熊多夜间活动,白天卧息,行走时很少休息.卧息地分为临时休息地、睡卧地和洞穴3种。洞穴最大可达2.5﹡1.8﹡0.8m
3
.
Select
高原鼠兔和灰尾兔红细胞的形态计量研究
马志军,王晋青,王可,王索安
1995, 15(3): 215-217.
摘要
(
)
PDF
(9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应用扫描电镜形态计量研究方法,对栖息于果洛草原的高原鼠兔、灰尾兔的红细胞形态、大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两种世居高原的土著兔形目动物的红细胞平均直径和内凹区平均直径与平原家兔相近,但明显小于移居高原家兔组。高原鼠兔红细胞的平均直径为4.72+0.42 um,红细胞的内凹区平均直径为2.2O+O.27um,平均体积为20.31士1.68um
3
灰尾兔红细胞的平均直径为4.91士0.4 7um,红细胞内凹区的平均直径为2.35士0.21um,平均体积为21.48+1.40 um
3
.由此认为高原土著动物对高原低氧环境的适应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维持较高水平的红细胞数目,减小红细胞体积,从而增加红细胞膜对氧扩散的总表面积降低血浆粘滞度,加速血液氧的运输来实现。
Select
绒山蝠小肠细胞超微结构的研究
张维道
1995, 15(3): 218-221.
摘要
(
)
PDF
(11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光镜和电镜,观察了绒山蝠小肠组织和细胞超微结构,首次报道了该动物小肠上皮分布有纤毛细胞。这种纤毛细胞,在其它动物小肠上还未发现,可能是绒山蝠对特殊食物一种适应性结构。
Select
舟山岛东部地区小型兽类的群落组成与动态分析
鲍毅新,丁平,诸葛阳,胡一中
1995, 15(3): 222-228.
摘要
(
)
PDF
(15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90年7月至1992年l2月在浙江舟山岛东部地区每月定点调查小型兽类的群落组成和数量动态该地区可划分为室内、房周围、稻田区、山地和山林等五类生境的5个小兽群落。群落相似性指数以稻田区的黑线姬鼠+黄毛鼠群落与山地的黑线姬鼠+黄毛鼠群落最高,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以房周围臭鼬+黄毛鼠+褐家鼠群落最高。各群落的全年数量动态可分为双峰型(室内和山地生境)与单峰型(其余3种生境)。对各群落种类组成的数量动态进行分析,其优势种及组成比的季节变化具有明显的差异。
Select
鼠类不育控制的生态学基础
张知彬
1995, 15(3): 229-234.
摘要
(
)
PDF
(16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不育控制是与传统的单一化学灭杀截然不同的鼠害防治策略,它着重于降低种群生育率来达到控制鼠类数量的目的。(2)传统不育控制在不育个体对生育个体的竞争性繁殖干扰方面注意不够,低估了不育控制的潜力。(3)本文依据生态学原理,经过数学推理和分析后认为,即使在不考虑竞争性繁殖干扰的情况下,不育控制基本上可以达到同样水平单纯灭杀的控制效果;若再考虑到不育个体的竞争性繁殖干扰作用,不育控制的实际效果将明显优于单纯灭杀。(4)本文认为,若能将不育控制与传统灭杀有机结合起来,既能发挥化学灭杀快速的优点,又能最大地发挥不育控制的竞争性繁殖干扰作用,利于消灭残鼠,抑制鼠类数量的快速恢复。
Select
萧山围垦农区臭鼩形态的比较研究
丁平,诸葛阳,鲍毅新
1995, 15(3): 235-236.
摘要
(
)
PDF
(8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者中心
作者投稿查稿系统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审稿中心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主编审稿
编辑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