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CSCD数据库源刊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留言板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1995年 第15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8-07-07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
导出引用
EndNote
Ris
BibTeX
隐藏/显示图片
Select
中国水域江豚外形的地理变异和江豚的三亚种
高安利,周开亚
1995, 15(2): 81-92.
摘要
(
)
PDF
(33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74年至1993年间在中国长江和大陆沿岸海域采集各年龄段的江豚标本226号:长江种群标本84号,黄海种群标本97号,南海种群标本45号。选用了35项外形测量指标,用t-检验、协方差分析和多元分析研究了各种群之间在外形上的差异。结果表明,黄海种群的吻长相对最长,南海种群的哟长相对最短。长江种群的体围比较大,体脂最厚。黄海和南海种群的体围较小,南海种群的体脂最薄。限裂高、眼裂长和鳍肢宽在南海种群中相对最大。在种群之间差异最大,可作为分类鉴别特征的指标是疣粒区宽、疣粒列数和背嵴高。将南海种群与其它两个种群分开的判别函数1主要与疣粒区宽和疣粒列效相关,而把长江种群与黄海种群分开的函数2主要与背嵴高相关。通过与日本和南亚种群的比较,作者认为江豚包括以下三十亚种:1)江豚指名亚种,Neophocaena phocaenoides phocaenoides(Cuvier,1829):背嵴始于体背后部,体背部疣粒区宽48-120mm,疣粒l0-14列,分布稀疏。2)江豚北方亚种,Neophacaena phacaenoides sunameri(Pilleriand Gihr,1975:)背嵴始自体长之半或其前,背嵴高通常在16mm 以上。疣粒区宽3-l2mm,疣粒1-9列,排列紧密。日本江豚的可达10列左右,可能稍宽一些。3)江脉长江亚种 Neophocaena phocaenoldes asiaeorientalis(Pilleri and Gihr,1972):背嵴始自体长之半或其前,背嵴高通常不超过15mm。疣粒区宽2一8mm,疣粒2—5列。北方亚种与指名亚种之间的屏障可能主要是不同海域的海水温度,而长江亚种与海生亚种之间的屏障可能主要是江水与海水中的盐度,以及由此造成的其它环境因子的差异。
Select
陕西汉中地区黑熊的现状、分布及保护措施
郑生武,余玉群,左华,曹永汉,袁伟,傅文凯
1995, 15(2): 93-97.
摘要
(
)
PDF
(14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91-1993年,作者在陕西省汉中林区采用三阶抽样设计调查并询访群众,求算每个所选择的最小样本单位(三级区)的方差,推算黑熊整体数量。根据黑熊数量将该地林区划分为3个密度区级:高密度区(0,03头/km
2
以上),秦岭中山区:中密度区(0.01-0.029头/km
2
),巴山中山区;低密度区(0.01头/km 下),秦巴低山丘陵区。全区有黑熊312头,平均密度0.035/km
2
遍布10县166十乡。分析了各地黑熊数量多寡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
Select
林麝妊娠期和哺乳期的能量代谢特征
林忠,徐宏发,盛和林
1995, 15(2): 98-105.
摘要
(
)
PDF
(26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对饲养条件下林麝妊娠期和哺乳期的能量需要和行为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妊娠初期和妊娠后期能量摄取量分别比孕前增加丁48.9% 和95.6% 哺乳期总摄入能比妊娠期分别高2.27倍(双胎)和1.89倍(单胎)。根据在繁殖期对麝的行为观察,我们推断:麝是通过增加采食时间来增加能量的摄取,并通过减少活动,增加躺卧时间来减少能量梢耗,以此满足繁殖期的能量需要。这些将结果为制定麝繁殖期的饲养标准和管理措施提供了依据。
Select
雌性川金丝猴尿中生殖激素变化的研究
戚汉君,梁冰,鲍文永,贾玉春,浜夏树,Nancy M .Czekala, Nancy C.Harvey
1995, 15(2): 106-112.
摘要
(
)
PDF
(17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人促黄体生成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诊断药盒及雌激素诊断药盒,定期测定4只雌性川金丝猴尿中黄体生成素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活性及其与雌激素含量的关系。实验证明,两种人用诊断药盘可以测出金丝报尿中的促黄体生成素(LH)/绒毛膜促性腺激素(CG)及雌激素(E)的变化情况。基本上反映了金丝报的卵泡形成、排卵和黄体生成的时间以及妊娠的情况。LH/CG及E,每月有一个大的峰值,其后1-4天内有月经或尿潜血出现。妊娠初期LH/CG急剧上升,持续一个月达到最高峰后即急剧下降。E在LH/CG 下降后开始升高,持续3-4个月达到最高峰,高峰下降后半十月左右分娩,分娩后重新升高,但低于原水平。
金丝猴的繁殖行为,主要表现为邀配和交配,9-12月频率最高。根据LH/CG 曲线的变化可以推断受精的大约日期。
Select
猕猴牙齿的变异性研究
姚建初, 邵孟明, 潘汝亮, 彭燕章
1995, 15(2): 113-117.
摘要
(
)
PDF
(12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是猕猴(1dIacaca mulatta)7个亚种130个头骨的牙齿比较研究结果。在22项变量中,有12项表现出明显的性二型。对另外10项不等于22项的单因子方差分析表明,除M
2
近中远倒距离(LM
2
MDL)外,其余变量在7个亚种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判别分析结果说明,其中6项变量虽对亚种的划分且有显著性贡献,但各亚种间的总判别率仅为32.56%,亦即牙齿结构在赫猴各亚种间的变异较小。6项变量组成的星状图表明,印度指名亚种与中国各亚种的牙齿形态有较大差异。在中国猕猴各亚种间,指名亚种mulatta (China)与福建亚种llttoralis和西藏亚种vestita与川西亚种lasiotis表现出较大的相似性。猕獭的牙齿结构随纬度不同呈现出梯度性变化。各亚种间的牙齿差异主要表现在大小或形状方面,这与不同亚种的个体大小相关。
Select
猕猴肾段动脉与肾段的观察
陈嘉绩
1995, 15(2): 118-121.
摘要
(
)
PDF
(10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猕猴(Macaca rnulatta)肾动脉肾内分支分布的观察,其前干的分支分为上段动脉、上前段动脉、下前段动脉和下段动脉;后干的分支分作上后段动脉和下后段动脉。与此相应,猕猴肾可分为上段、上前段、下前段、下段、上后段和下后段6个肾段。
Select
草兔繁殖生物学的初步研究
卢欣
1995, 15(2): 122-127.
摘要
(
)
PDF
(17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分析了1991年1-10月获自山西省东南部丘岭山 区以及1990- 1993年1O月至翌年1月获 自该省各地草兔的有关繁殖特征。草兔的繁殖季节为1—9月,雌性进入性活动的时间早于雌性。生殖腺测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其峰值在4月和5月。当年兔3—4月龄时性可成熟,但达到性成熟月龄的当年兔只有51.7%在 7、 8月参加繁殖。怀 孕个体见于2—9月,3月怀孕率最高,此后逐渐下降。胎仔敷1—7只,5月最多, 年平均值3.6只,每 只兔年产幼12.9 只 。
Select
宁夏哺乳动物区系与地理区划研究
张显理, 于有志
1995, 15(2): 128-136.
摘要
(
)
PDF
(23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宁夏现有哺乳动物75种,隶属于6目19科52属 。本文分析了宁夏哺乳动物区系特征,将宁夏划分为3个动物地理省、6十动物地理州,并对各省及各州动物区系之间的相似性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Select
长爪沙鼠阴茎头的组织学研究及五种鼠阴茎头的扫描电镜观察
曹焯,刘少英,杨安峰
1995, 15(2): 137-140.
摘要
(
)
PDF
(11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对8例长爪抄鼠(Meriones unguiculatus)幼年、亚成年、成年和老年雄性个体的阴茎头组织进行连续切片。结果表明,阴茎头的外环层和阴茎骨近支由阴茎海绵体衍生而来;内环层、尿道小瓣、阴茎骨远支和侧支由尿道海绵体衍生而成。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长爪沙鼠、子午抄鼠( M.meridianus)、大沙鼠(Rhombomys opirnus)和甘肃城(Eothenomys eva)、黑腹绒鼠(E.melanogaster)共5种16例的阴茎头表皮棘,发现其形态、数量和分布有属、种间差异性和相对稳定性,沙鼠属(Meriones)3种的表皮棘均呈牛角状的圆锥体,斜向排列成行;而绒鼠(gothenomys)内甘肃绒鼠为球状表皮棘,黑腹绒鼠为牛角状,排列均不规则。因此.阴茎头表皮棘与阴茎骨、阴茎头软体结构均有分类学意义。
Select
内蒙古仓鼠科动物数值分类的初步研究
鲍伟东,侯希贤,董维惠
1995, 15(2): 141-148.
摘要
(
)
PDF
(22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内蒙古地区28种仓鼠科动物为分类单位,以形态特征为主兼顾头骨结构、牙齿构造和生活方式,列出46项特征,用系统聚类分析和主分量析,对这些动物进行数值分类。结果表明,麝鼠以其特异性特征从田鼠亚科中分离出来,单独构成一个亚科,其余各种的分类结果与传统分类处理结果一致。系统聚类分析以不加权的对群成聚的算术平均法(UPGMA)得出的分类结果最好,主分量分析同时得出各项特征在前三维主分量上的分布图,并根据特征在前19维主分量上的累计贡献率大小,选取15个特征构成对所研究动物的数值分类检索表。
Select
臭鼩的种群年龄结构研究
丁平,鲍毅新,诸葛阳
1995, 15(2): 149-154.
摘要
(
)
PDF
(16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86年1月至1993年l2月,作者在浙江萧山围垦农区采用体重法将臭鼩种群分为5个年龄组。雄体:Ⅰ幼年组(体重≤ 30g)、Ⅱ.亚成年组(体重>3Og,≤ 40g)、Ⅲ.成年Ⅰ组(体重>40g,≤ 52g)、Ⅳ .成年Ⅱ组(体重> 52g,≤ 64g)、Ⅴ老年组(体重>64g);雌体:幼年组(体重≤ 24g ,Ⅱ.亚成年组(体重> 24g;≤ 36g),Ⅲ.成年I组(体重> 36g,≤46g),Ⅳ.成年Ⅱ组(件重>46g,≤ 54g),V.老年组(体重> 54g) 各年龄组的繁殖特性存在差异。种群成年Ⅰ组为主,但其种群的年龄结构存在有性别差异,雄性种群以成年Ⅰ组、成年Ⅱ组和老年组为主,雌性种群以亚成年组和成年I组为主。种群的年龄结构存在季节性变化。在室内,雄性在春季和冬季以成年Ⅱ组为主,夏季和秋季以老年组为主;在室外春季、秋季和冬季均以成年Ⅰ组为主,夏季则以成年Ⅱ组为主。室内雌性在各季节均以成年Ⅰ组为主,而在室外春季和冬季以亚成年组为主,夏季和秋季以成年Ⅰ组为主。其种群年龄结构存在有年变化。
Select
狍雪地痕迹特征及在数量调查中的应用
高继宏,吕小雪,张雁辉,刘健,黄守华
1995, 15(2): 155-156.
摘要
(
)
PDF
(6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棕背鼠平最适生境及其主导因子分析
杨春文,金建丽
1995, 15(2): 157-158.
摘要
(
)
PDF
(5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新疆阿尔泰山驼鹿的初步考察
马合木提·哈里克,李新平,阿布都外力,黄人鑫,金刚,排孜都拉
1995, 15(2): 159-159.
摘要
(
)
PDF
(4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者中心
作者投稿查稿系统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审稿中心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主编审稿
编辑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