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1994年 第14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8-01-05
    短尾猴种群生态学研究I.短尾猴种群动态及分析
    王岐山, 李进华, 李明
    1994, 14(3):  161-165. 
    摘要 ( )   PDF (12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分析了1986-1992年安徽黄山短尾猴鱼鳞坑群种群动态。结果表明,在研究期间该群以年平均10.3% 的速度增长,年平均产仔率66.9%。疾病导致个体死亡和雄猴的迁入与迁出对种群数量变化有一定影响。
    旅游对南湾猕猴种群增长的影响
    江海声, 王骏, 刘振河
    1994, 14(3):  166-171. 
    摘要 ( )   PDF (15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84-1989年到海南省南湾旅游观猴人数年均增长69.8%,现每年接待游人逾l0万人次。观寨研究结果,发现开发旅游后猕猴繁殖率下降,新生猴死亡率提高,人工投喂半驯化猴群延长了猴群分群时间,导致猕猴种群增长减慢。在热带地区人工投食对猕猴的繁殖季节无明显影响。在开展旅游时,应针对上述问题加强旅游管理措施,以利于猕猴种群增长。
    麝甲状腺超微结构和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释放研究
    毕书增, 贾林征, 张正民, 朱定轩, 朱承嗣
    1994, 14(3):  172-175. 
    摘要 ( )   PDF (10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麝甲状腺的超微结构观察,认为麝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所合成的甲状腺球蛋白,可由粗面内质网囊泡(RERV)和由粗面内质网(RER)与高尔基器形成的分泌泡二条途径直接进入滤泡腔。经微吞饮作用,由胶质小泡将滤泡腔中胶体再摄入滤泡上皮细胞,同溶酶体融合,分解产生甲状腺激素。
    草兔的年龄鉴定和种群结构分析
    卢欣, 申守义, 高尚文
    1994, 14(3):  176-183. 
    摘要 ( )   PDF (19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1991年2-10月猎自晋东南的212只和1990-1992年狩猎季节猎自山西和陕西省各地的1510只草兔眼晶体重的分布规律并参照繁殖资料,确定225毫克为区别1年以下及其以上个体的临界重量。秋-季种群中,当年兔占86.3(72.2-93.5)%;随着繁殖季节的推移,当年兔的比例遥渐增加。在4 011只标本中,雌性占52.3%;其中1225只幼体和195只成体中分别有雌性52.4%和54.4%。在2-9月所获的91只当年兔有雌性50.5%,而成体中雌性则有58.2%。
    香鼬的栖息地选择、觅食和育幼行为
    魏万红, 周文扬, 樊乃昌,Dean E.Biggins
    1994, 14(3):  184-188. 
    摘要 ( )   PDF (13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香鼬(Mustela allaica)喜栖于人类居住区附近的高寒草甸草场,主要以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为食,其数量分布与高原鼠兔的密度分布成正相关。在高原鼠兔的繁殖盛期,香鼬主要捕食鼠兔幼体,每只成体平均每天捕获鼠兔6.2只,相当于每100克体重日获取食物重量273.5g,在高原鼠兔的繁殖后期和非繁殖期,每只成体平均每天捕获鼠兔2.75只,相当于每100克体重日获取食物重量296.3克。繁殖期育幼任务全部由雌性成鼬承担,幼鼬从月初开始地面活动,8月初开始扩散。
    七种啮齿动物视觉器官形态结构的比较研究
    张育辉, 刘加坤
    1994, 14(3):  189-194. 
    摘要 ( )   PDF (16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大仓鼠(Cricetulus triton)、棕色田鼠(Microtusmandarinus)、甘肃鼢鼠(Myospalax cansus)、达乌尔黄鼠(Spermophilus dauricus)和岩松鼠(Sciurotamias davidianus)的视觉器官形态与扮造,对其视网膜的厚度、各核层胞核的层数及大小进行了比较。在扫描电镜下统计了褐家鼠和达乌尔黄鼠的视细胞密度。结果表明,鼠类视觉器官的形态结构与其生活习性相关。即生活习性相似的种类,视器的形态结构也相似;即生活习性差异较大的种类,视器的形态结构差异也较大。同时还发现夜行性鼠视网膜上的核层局部增厚,黄鼠枧网膜上的内外侧之间不对称。文中对这些结构与机能进行了讨论。
    山东阳谷县黑线仓鼠种群数量预测预报
    姜运良, 卢浩泉, 李玉春, 王玉山, 张学栋, 徐文生, 于之庆
    1994, 14(3):  195-202. 
    摘要 ( )   PDF (19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者于1982-1992年对山东省阳谷县黑线仓鼠的种群数量作了调查,并应用逐步回归分析法预报了阳谷、薛城1993年3月份、5月份、8月份和11月份黑线仓鼠的鼠害发生程度,预测值与实测值基本相符。
    高原鼢鼠挖掘活动的观察
    王权业, 周文扬, 张堰铭, 樊乃昌
    1994, 14(3):  203-208. 
    摘要 ( )   PDF (16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通过自制高原鼢鼠挖掘行为观察箱,以直接观察法和摄录像系统观察了在模拟不同土壤坚实度条件下,高原鼢鼠的挖掘行为、掘土速度、掘土持续时间以及在每一掘土回合内的掘土量。结果表明,高原鼢鼠的掘洞活动主要由掘土、扒土、踢土、推土、以及拱土组成;掘土速度和掘土持续时间与土壤坚实度有关;在相同土壤条件下,虽然雄、雌鼢鼠的掘土速度相似,但雄性鼢鼠在每回合内的掘土量明显地高与雌鼠。
    高寒草甸地区小哺乳动物群落与植物群落演替关系的研究
    边疆晖, 樊乃昌, 景增春, 施银柱
    1994, 14(3):  209-216. 
    摘要 ( )   PDF (24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阐述了小哺乳动物群落和植物群落的演替关系;验证了动物群落对植物群落结构的非独立性假设。小哺乳动物群落种的多样性与植物群落的盖度和高度呈显著负相关,植物群落的演替引起小哺乳动物群落的相应演替。并通过加速次生植被演替进程的试验,调控了有害小哺乳动物群落,提出从生态演替规律出发,在退化严重的草地上,通过人的合理参与,协调动植物群落间的结构关系,以达到人类获取畜牧业最大持续生产量.最终使生物生产量得到永续利用的目的。
    布氏田鼠静止代谢率特征
    李庆芬, 黄晨西
    1994, 14(3):  217-220. 
    摘要 ( )   PDF (12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以布氏田鼠的耗氧量为指标,探讨了布氏田鼠的能量代谢特征。布氏田鼠的热中性区为27.5至32.5℃,最低静止代谢率(RMR)为1.836mlO2/g·h,是期望RMR的l32.6%。最低热传导率为0.189mlO2/g·h,是期望热传导率的I14.5%。环境温度(Ta)在5-27.5℃范围内,RMR与Ta呈负相关,回归方程为RMR=6.968 5-0.185 2Ta,体温稍有降低。Ta35℃时,RMR升高,体温升高1.9℃。布氏田鼠较高的RMR和热传导率,较宽的热中性区,及良好的化学体温调节强度等生理生态特征,是对生存环境的适应性反应。
    野生雄性成年小家鼠行为
    房继明, Jane Hurst, Chris Barnard
    1994, 14(3):  221-233. 
    摘要 ( )   PDF (33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实验以在英格兰捕获的野生小家鼠(Mus musculus domesticus)的雄性后代为材料,研究同父异母新乳鼠组和无亲缘关系断乳鼠组在鼠成年后,鼠组成员在自由活动条件下的社会行为,以及独居和亲缘关系对其行为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
    1.成年优势鼠和成年从属鼠除打斗行为有显著差别外,优势鼠的嗅底物、社会探究、尿标记等行为也显著地高于从属鼠。从属鼠接触从属鼠显著地多于优势鼠。
    2.在一小时观察期内,打斗行为和社会探究逐渐减少,而和睦相处行为逐渐增加。社会行为主要发生在观察初期(0-l0分钟)。
    3.基于非打斗行为,尤其是社会探究和接触行为,通过判别分析,可能辩别出社会等级不清楚的成年雄鼠组中谁是优势鼠,谁是从属鼠。
    4.独居23小时后,社会行为中,打斗行为和社会探究均明显上升,但优势鼠的多数行为基本保持原有水平,独居主要是使从属鼠的多数行为发生了改变,并且以针对另一从属鼠为主。
    5.有、无亲缘关系组的个体共同生括很长一段时间后,亲缘关系依然对小家鼠行为有深刻的影响。有亲缘关系组的社会稳定性、容忍性强于无亲缘关系组。
    高原鼠兔松果腺褪黑激素含量昼夜节律的研究
    李子巍, 孙儒泳, 杜继曾
    1994, 14(3):  234-238. 
    摘要 ( )   PDF (12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然光照条件下,高原鼠免(Ochotona curzoniae)松果腺褪黑激素(Melatonin,MLT)含量呈现明显的昼夜节律(P< 0.001,夜间组含量均值与白天组含量均值差异显著性比较)。在2月份的实验中,对18只鼠兔(体重l22—164克)松果腺的采样时间分别为02.O0,09.00,12.00,18.00,22.00和24.0O时。白天MLT含量波动为56—64微微克/松果腺,夜间波动为l13—170微微克/松果腺。夜间MLT含量高峰值出现在24.00时。在10月份的实验中,对60只鼠兔(体重1O2—153克)松果腺的采样时间分别为O3.0O,O6.00,O9.00,12.00,15.00,18.00,21.00和24.00时。白天MLTL含量波动为77—119微微克/松果腺,夜间波动为139—505微微克/松果腺。夜间MLT含量高峰值出现在03.00时。将2月份和l0月份高原鼠兔松果腺MLT含量进行差异显著性比较,lO月组显著高于2月组(P< 0.05)。结果表明,该动物的松果腺本身对光周期具有敏感性,它能够感知环境光周期的变化,成功地完成神经内分泌的转换。
    新疆发现欧洲驼鹿——我国兽类一亚种新纪录
    周永恒, 谷景和, 王伦, 肉孜巴里, 马合木提, 梁果栋
    1994, 14(3):  239-239. 
    摘要 ( )   PDF (4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