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CSCD数据库源刊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留言板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1994年 第14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08-01-05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
导出引用
EndNote
Ris
BibTeX
隐藏/显示图片
Select
白暨豚脊髓的解剖学和组织学研究
吴葆孙, 周开亚,华益民,刘玉杰
1994, 14(1): 1-8.
摘要
(
)
PDF
(25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2头白暨豚的脊髓分别做成浸制标本和切片。其脊髓式为C
8
-T
10
-L
C12
。根据Rexed的细胞构筑原则将其灰质分为10层,并对每层及其相关神经核的关系作了描记。在全髓白质中均发现特殊细胞群,包括侧索中的颈,胸,腰尾外侧核,背索中的脊髓背索核,以及腹索中的散在细胞。还发现其软膜内陷到脊髓深部,在白质和灰质中形成腔隙和管道并充满脑脊液,神经细胞浸于脑脊液中。作者认为这些细胞应是接触脑脊液神经元(CSF-CN)。
Select
佛坪大熊猫的移动习性
雍严格,王宽武,汪铁军
1994, 14(1): 9-14.
摘要
(
)
PDF
(16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91年4月至1992年4月,在佛坪自然保护区采用无线电遥测方法,对大熊猫移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佛坪大熊猫有季节性垂直移动习性。海拔2200米以上的松花竹林为夏居地,1300 -1900米的巴山木竹林为冬居地。每年6-9月熊猫向上移动至夏居地,10月至次年5月在冬居地活动。熊猫的移动与气候和食物的变化有关。
Select
中国第四纪哺乳动物地理区划
薛祥煦, 张云翔
1994, 14(1): 15-23.
摘要
(
)
PDF
(29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第四纪哺乳动物地理区可划分为古北界的北方区及其东北亚区,属东洋界的南方区及其东部位于二者之间的过渡区。南北两个区系的雏型早已出现,但非常明确而具体,且涉及到几乎各主要哺乳动物目主要始于更新世的早期,北方区与南方区的分异在中更新世己基本稳定,其界线大约位于秦岭山嵴。晚更新世时,南北之间的界线从秦岭的某个地段转向南,沿阿坝若尔盖等地青藏高原的东缘而下,从而为现代动物地理区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东部过渡区大约在早更新世出现,最西达陕西蓝田或更西。之后,其范围逐步从西向东退缩。从中更新世中晚期起,随着气候的冷暖交替变化,过渡区或南或北地移动,甚至有时可达长江以南的一些地区。
Select
北美CHIHUAHUAN荒漠啮齿动物群落动态I.年间变动和趋势
曾宗永
1994, 14(1): 24-34.
摘要
(
)
PDF
(30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给出了北美Chihuahuan荒漠由4科1 0属17种啮齿动物组成的群落的物种数、单位面积个体数与生物量、物种多样性的Shannon与Simpson指数和均匀性等6个生态学变量的时间序列资料,并通过分析这些生态时间序列的年间变动和趋势讨论了该群落的动态。结果是:1)各年间6个生态学变量均随物理环境而变化,个体数和生物量变化幅度较大,均匀性保持相对稳定;2)群落中I7个物种从未同时出现过,物种数的变化范围是3到13个;3)物种数、个体数和两个物种多样性指数在研究期间呈增加的趋势,生物量和均匀性不存在趋势;4)两个优势种(
D.merriami
和
D.xpeclabitis
)种群密度和生物量在群落单位面积个体数和生物量年间时间序列中的比例保持稳定。可以用能量在群落中不同物种间的垄断性分配模式对上述动态特征作出解释。
Select
萧山围垦农区小型兽类种群动态的研究
丁平, 鲍毅新, 诸葛阳
1994, 14(1): 35-42.
摘要
(
)
PDF
(20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85年4月至1992年12月,作者采用夹夜法对萧山围垦农区小型兽类的种群动态进行了连续逐月定点定时的研究。种群的季节消长规律呈前峰型曲线的种群有黑线姬鼠、小家鼠和褐家鼠(室内),呈后峰型曲线的种群有臭鼬和褐家鼠(室外)。黑线姬鼠季节消长规律与农区作物类型、小兽群落组成、冬季死亡率和怀孕率等因素有关,并受环境因子的影响。
Select
库布其沙漠及其毗邻地区鼠类群落的结构分析
武晓东, 施大钊, 刘勇, 高继业
1994, 14(1): 43-50.
摘要
(
)
PDF
(20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库布其沙漠及其毗邻地区生境和鼠类分布的差异,应用系统聚类法,将该地区的鼠粪划分为5个群落:(1)沙漠鼠类群落;(2)半荒漠区沙地鼠类群落;(3)荒漠鼠类群落;(4)荒漠化草原鼠类群落;(5)干草原鼠类群落。5个群落可聚为3个群落组。(1)沙地群落组;(2)半荒漠和荒漠群落组;(3)干草原群落组。同时对鼠类群落的多样性、均匀度等进行了初步分析。
Select
华中地区小家鼠生物学特性观察
郭聪, 陈安国, 王勇, 李世斌, 李波
1994, 14(1): 51-56.
摘要
(
)
PDF
(18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华中地区农村小家鼠(
Mus musculus
)的个体较小,主要栖息于农舍,终年繁殖,繁殖高峰期为7月和8月,1-3月为繁殖低谷期;种群数量高峰在9月,低各期在7-8月,冬季的种群数量水平较高,呈后峰型。在较高的密度条件下,雌鼠的怀孕率降低,性成熟延缓。
Select
布氏田鼠种群生长指标的主分量分析
周延林, 刘一凌,侯希贤,董维惠
1994, 14(1): 57-62.
摘要
(
)
PDF
(16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对布什田鼠的体重、体长、尾长、颅全长、颅基长等15项生长指标进行了主分量分析。结果表明,颅基长是最有代表性的生长指标。同时,头骨的上齿隙宽因不存在性别差异,容易准确量度,可用作划分年龄组指标。根据上齿隙宽度,本文将布氏田鼠划分为5个年龄组。
Select
动物的双亲判别与DNA指纹图谱
房继明
1994, 14(1): 63-68.
摘要
(
)
PDF
(14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亲缘识别和婚配选择等动物行为学研究中,需要知道动物之间的亲缘关系。通过分析以往的各种双亲判别方法,如蛋白电泳和血清学技术等,其中DNA指纹图谱法被认为是目前最好的。这种方法已在许多种动物(狗、猫、小家鼠、家燕、蓠雀、天鹅等)和人的研究中得到应用。DNA指纹图谱方法的基本原理是这样,两个动物的DNA 片断具有完全相同的碱基排序的情形从理论上讲其可能性极小,所以每个个体(除同卵双生子外)的DNA经提取、酶切、凝胶电泳、RNA或DNA探针杂交和放射性自显影后所形成的条带分布应该是有区别的、具有个体的特异性,这些条带就是DNA指纹图谱。动物个体DNA 指纹图谱中的每一条带,除了偶然发生的基因突变, 都可以从父母双方、或父方、或母方找到。据此,本文介绍了如何使用DNA指纹图谱进行包括父方和母方亲代判别的方法,如条带比较法和相似性系数法。
Select
云豹心电图测定
章开训,金小军,杨学伟,曾卫东
1994, 14(1): 69-70.
摘要
(
)
PDF
(5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哀牢山中华姬鼠的繁殖
吴德林
1994, 14(1): 71-72.
摘要
(
)
PDF
(5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雌性黄毛鼠繁殖特征研究
黄秀清,冯志勇,陈美梨,帅应垣,颜世祥
1994, 14(1): 73-74.
摘要
(
)
PDF
(7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不同饲料条件下黑熊胆液分泌的观察
贾争由, 贾卫, 康纪平, 周泽云, 陈正华, 肖维茂
1994, 14(1): 75-75.
摘要
(
)
PDF
(3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滇中农区大面积灭鼠后褐家鼠种群动态的初步研究
窦秦川,张良佐,奉勇,吴德林
1994, 14(1): 76-77.
摘要
(
)
PDF
(5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者中心
作者投稿查稿系统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审稿中心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主编审稿
编辑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