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1991年 第11卷 第4期    刊出日期:1991-11-20
    长江白暨豚行为的观察
    华元渝, 孙江, 周开亚, 张国成, 赵庆中
    1991, 11(4):  241-245. 
    摘要 ( )   PDF (18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79--1990年,作者在长江中下游江段,对白暨豚的行为作了47次航行观察。根据观察记录,对白暨豚出水呼吸时所表现的集群、抚幼、觅食、求偶、玩耍、歇息、逃避等行为,作了较全面的描述和分析。
    大熊猫毛发中无机元素的初步研究
    张万诚, 王东, 李丹, 方盛国
    1991, 11(4):  246-252. 
    摘要 ( )   PDF (18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研究了18只正常大熊猫毛发中的AI、Ti 、V、Cr、Se As、Hg、P、Cu、K、Zn、Fe,Mn、Ca、Mg、Pb、Cd,Co Ni,Sr、Ba共21种无机元素含量。结果表明,野外大熊猫毛发中的Hg含量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Hg等lO种元素在老年熊猫毛发中的含量最高,雄性毛发中的Al等13种无机元素含量高于雌性,野外大熊猫毛发中的Ti等11种元素含量高于室内人工饲养;野外老年同一大熊猫的白毛和黑毛间各元素含量无明显差异,室内人工饲养大熊猫毛发中的Hg、Cu、 Pb、Cd亦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
    白唇鹿被毛形态学与高寒环境关系的研究
    陈民琦, 王晓安
    1991, 11(4):  253-257. 
    摘要 ( )   PDF (18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对白唇鹿被毛的形态进行了宏观及扫描电镜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其被毛仅由针毛组成。针毛的毛径特粗,髓质极发达,髓质指数高达96%;髓质形态为蜂窝状网格型,皮质呈退化状态。针毛具有很强的保温性,是适应高寒环境的重要特征之一。
    黑河林区驼鹿的食物组成及其季节变化
    于孝臣, 萧前柱
    1991, 11(4):  258-265. 
    摘要 ( )   PDF (25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87-1988年在黑龙江省黑河林区,对驼鹿(Alces alces)食物组成的季节变化,采用粪便显微组织学分析方法和利用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驼鹿食物包括54属70余种植物,其中木本植物占59%,草本植物占41% ,枝叶类食物是驼鹿全年的主要食物,在2~3月食物组成中所占比例最高这99.9%,4月以后逐渐降低,至8月降到最低点为65.3% 。在枝叶类中,柳、榛、桦和杨树是驼鹿最重要的食物。枯落叶在5月和10月食物组成中过最高比例,分别为19.9%和22.4%。单子叶和双子叶类食物在8月食物组成中这到最高点, 分别为8.9%和25.8%。
    对赤狐洞穴的初步观察
    贾竞波, 萧前柱, 徐利, 马海升
    1991, 11(4):  266-269. 
    摘要 ( )   PDF (13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者在黑龙江省虎林县,哈尔滨市西郊和吉林省向海自然保护区的5种不同环境,对赤狐(Vulpes vulpes)的83个洞穴120个洞口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表明,在各种环境中的主洞穴和临时洞穴之间不存在地区差别,主洞穴洞口一般2个,临时洞穴洞口一般为1个。洞口平均宽度为26.8±1.03厘米,高26.35±1.24厘米;第1通道长117.86±8.38厘米,洞口朝阳(占46.87% )或半朝阳(占24.17% ),狐穴大多坑于坡顶(60.24% )。
    海北高寒草甸金露梅灌丛根田鼠种群生产力的研究I.种群动态
    姜永进,魏善武,王祖望,郑生武,崔瑞贤,孙儒泳
    1991, 11(4):  270-278. 
    摘要 ( )   PDF (30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80-l982年在青海省海北高寒盘露梅(potentillafruticosa)灌丛地区,用标志重捕法(CMR)对自然栖息地中的根田鼠(Microtus oeconomus)进行了野外调查。本文主要分析了根田鼠种群量变动特点和繁殖,存活及年龄结构与种群动态的关系,并试图探讨根田鼠种群的稳定机制。
    高寒草甸地区小哺乳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初步研究
    施银柱, 边疆晖, 王权业, 张堰铭
    1991, 11(4):  279-284. 
    摘要 ( )   PDF (20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寒草甸地区的人工草场、半人工草场、次生杂类草草场和撩荒地中共有4个小哺乳类群落:根田鼠+高原鼢鼠群落;根田鼠+甘肃鼠兔群落;高原鼠兔+高原鼢鼠群落;长尾仓鼠+高原鼠兔群落。小哺乳类群落种的多样性与植物群落种的多样性无显著相关关系,而与植被的高度、盖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高原鼢鼠是各生境中的广布种。根田鼠与甘肃鼠兔在植被郁闭度高的环境中为群落的主要组成者,植被郁闭度低的环境中,高原鼠兔和长尾仓鼠是群落的主要成员。它们的空间格局主要反映空间环境条件的差异。
    安徽淮北农区三种鼠的种群数量动态与年龄结构的关系
    朱盛侃, 颜世兵
    1991, 11(4):  285-293. 
    摘要 ( )   PDF (22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对安徽省淮北农业区的黑线姬鼠、大仓鼠和黑线仓鼠的种群数量及与年龄组成变化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其各鼠的年龄组成在每年的不同时段内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各鼠主要繁殖群体的年龄组也是有区别的,如黑线姬鼠和黑线仓鼠主要是成年Ⅱ组,大仓鼠主要是成年I组。如果种群中幼年组+亚成年组+成年I组的比例高时,则当年数量就可能较高,如果种群中成年Ⅱ组和老年组的比例较高时,当年数量则低。
    中国大陆东部地区黑线姬鼠亚种分化研究
    刘春生, 吴万能,郭世坤,孟冀辉
    1991, 11(4):  294-299. 
    摘要 ( )   PDF (20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研究了中国大陆东部地区黑线姬鼠的形态差异,根据鼠体背部黑线的清晰度和背部毛色以及某些外形性状的差异系数,提出中国东部地区黑线姬鼠可分为2个亚种,即东北亚种A.agrarhts.manchuicus和长江亚种A.a.ningpoensls.原华北亚种A.a.paIlidior从分类特征上看,其秦岭、淮河以北地区的应归入东北亚种,其南的应长江亚种。东北与长江亚种分界线大致与中国动物地理区期中的古北界和东洋界在我国东部的分界线相一致。
    川西农区小型兽类分布研究
    倪健英, 蒋光藻, 谭向红
    1991, 11(4):  300-305. 
    摘要 ( )   PDF (17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3个监测点三年定位布夹监测数据分析发现,川西农区田间小兽的密度分布有明显的院落依托性,即离院落越近的农田中密度越高。分布模式呈Logistic曲线。家栖鼠(如褐家鼠、小家鼠)比野栖鼠(如大足鼠和黑线短鼠)更集中于院落周围。不同季节的密度分布有显著差异。春、夏季多集中在离院落5O-70米范围。秋、冬季则离院落越近,其密度越高。
    五种啮齿类动物核型和血清蛋白的SDS-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
    王宗仁, 刘伟华,叶恩琦,姜建青,贾凤兰
    1991, 11(4):  306-309. 
    摘要 ( )   PDF (12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对5种啮齿类动物(岩松鼠、花鼠、五趾跳鼠、 棕背和岢岚绒鼠)的核型及其血清蛋白质的SDS一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结果,探讨了它们的核型及血清蛋白在其分类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