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1991年 第11卷 第3期    刊出日期:1991-08-20
    海南坡鹿(Cervus eldi hainanus)仔鹿对卧息地的选择
    宋延龄, 李善元
    1991, 11(3):  161-164. 
    摘要 ( )   PDF (12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86年和1987年的10月至12月共发现14个海南坡鹿仔鹿的卧息地。研究表明,仔鹿对卧息地的选择不受母鹿影响。在保护区围栏内的多种栖息地中,仔鹿对次生落叶季雨林白下的茅、黄茅草坡有明显偏爱,有12个卧息地被发现于这种环境中。该环境在每10平方米面积内约有1-2株小乔木,30-60株灌木,草本植物高于50厘米,通视条件良好。仔鹿对卧息地的选择似乎与水源无关,但不能排除风向对仔鹿选择卧息地坡向有所影响。适当地清除过于密集的灌丛,有利于仔鹿栖息。
    四川梅花鹿的社群行为研究
    郭延蜀, 胡锦矗 ,罗代华, 色科, 任树培, 邹洪富
    1991, 11(3):  165-170. 
    摘要 ( )   PDF (17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四川梅花鹿的社群可划分为聚集群、繁殖群、族群、雄鹿群和单雄个体。在产仔季节,族群则分散成核心群、母子群和单雌个体。鹿群的首领由年长体健的雌鹿担任。雌鹿的序位等级由年龄、体况等因素决定,它以温和的姿态维持所建立的系列等级序位。繁殖期,雄鹿通过角斗取得变配权,婚配制度属保卫雌性型一雄多雌制。雌鹿终身留居在世继的家域内,雄鹿2-3岁时被头鹿从族群中赶出,经流浪期后,建立起自己的家域。族群的家域为1.86- 6.58平方公里,雄鹿的家域为2.66-4.85平方公里。
    猕猴属在中国的分布
    张荣祖,全国强, 赵体恭
    1991, 11(3):  171-185. 
    摘要 ( )   PDF (41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猕猴属(Macaca)在中国有6种: 猕猴(M.mulatta); 藏酋(M.thibetana), 熊猴(M, assamensis),短尾猴(M. arctoides); 豚尾猴(M .nemestrina)和台湾猴(M.cyclopis)。其中以猕猴分布最广泛,从热带至暖温带除极少岛屿外,几乎与所有其他种类呈重叠分布.藏酋猴是我国中亚热带一北亚热带的特有种。熊猴、短尾猴和豚尾猴3者的分布主要在南亚热带和热带,彼此部分重叠,与藏酋猴呈生态地理替代。
    迄今所知,最早的猕猴属化石发现在禄丰(云南)和钟祥(湖北)第三纪上新统, 当时为热带。早更新世化石见于长江中游,当时亦为热带。中更新世猕猴属的分布北伸至北纬42°,现辽宁南部,当时为亚热带的北缘。晚更新世化石发现地点表明猕猴属的分布有南移,最北分布约与长江相当,当时为亚热带的北界。全新世化石分布稍向北伸,亦大致与当时亚热带北缘相当。从史籍资料分析,近数百年来,猕猴属分布比全新世化石分布偏北,分布区北部的气候已转为暖温带。可见猕猴属的分布变迁与气候的变动,并不十分吻合.
    猕猴属在中国分布的总趋势是缩小了,其生境则呈零散状态。据现有资料和国内同行提供的有关分布与数量情况,将猕猴属在中国的分布趋势,分3种类型并标于小比例尺地图上(图5-8)。
    1.原有记录地点,至今仍可发现或不能肯定已经绝死。
    2.栖息于有利的环境, 即受保护的或少受人类干扰的偏僻地点。
    3. 面临严重的濒危处境或可能已经灭绝的地点。
    粪便分析法测定植食动物食性的评价
    高中信, 陈化鹏, 王筱平
    1991, 11(3):  186-193. 
    摘要 ( )   PDF (28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者通过对马鹿冬季摄食的10种植物进行取样、烘干粉碎,手工制成混合的植物标本进行粪便模拟,并应用组织学显微技术进行分析,评价粪便分析法对确定植食动物食性研究的意义。结果表明,显微组织学技术可以定性或定量地确定植物混合样品中的植物组成,恰当地选用修正因子,样本处理方法和镜检技术水平,可取得较好的分析效果。
    主分量分析(PCA)在动物分类学中的运用
    潘汝亮, 彭燕章, 叶智彰
    1991, 11(3):  194-199. 
    摘要 ( )   PDF (18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就主分量分析(PCA)的基本原理、运用发展过程及在动物分类学上的应用作了阐明。并以亚洲疣猴类5个属为例, 利用其面颅和颅骨的6项变量进行分析, 且叙述了PCA的主要计算过程。结果说明,在分类过程中,主要是面颅的凸度和宽度结构起贡献作用。
    小灵猫和大灵猫红细胞免疫调节功能的研究
    张德成, 陈思义, 吴润培, 李进昌, 陈国强
    1991, 11(3):  200-203. 
    摘要 ( )   PDF (11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采用免疾花环试验法测定健康小灵猫和大灵猫红细胞C3b受体与免疾复合物的数量。小灵猫 c3b受体的花环率为9.21±1.81;免疾复台物的花环率为5.50±1.36。大灵猫红细胞c3b受体的花环率为9.28±1.61;免疫复合物的花环率为5.43±1.33。结果表明,小灵猫和大灵猫的红细胞与白细胞一样,都具有重要的免疫调节功能。
    布氏田鼠鼠害生态治理方法的设计及其应用
    周庆强, 王广和, 孙崇潞, 周丕义, 刘文智, 贾永平
    1991, 11(3):  204-212. 
    摘要 ( )   PDF (32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布氏田鼠(Microtus brandti)是内蒙古典型草原区草场的主要害鼠。根据作者对该鼠栖息地选择特征及其为患形成原因的研究结果,针对当地围拦育草区的危害现状,从生态系统原理,提出以协同调整鼠害草场中主要成员(草-畜-鼠)生态经济结构关系为主的治理策略从优化围栏管理和轮牧途径组建了协调育草和治鼠的生态工程方法。1987-1989年经352公顷鼠害草场中应用的结果表明,在免除化学防治的条件下,此法不仅能长期有效地控制布氏田鼠鼠害,而且能从复壮鼠害草场植被的整体目标上获得综合的生态经济效益,三年投入与产出比达l:7。即使在该鼠种群数量趋于增长且气侯干旱的年份。 其生态效应仍相当明显如1987年治理区比对照区增产39.61%;布氏田鼠密度亦相应下降78.16% 。在实现多层次(生产者-消费者)的协同调整、有效发挥自然结构因子的综合控害功能以及提高草场整体的生态经济效益方面,显示了目前其他防治方法难以替代的作用。
    安徽淮北农区黑线姬鼠种群动态的分析
    朱盛侃, 秦知恒
    1991, 11(3):  213-219. 
    摘要 ( )   PDF (19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1982-1988年7年的调查结果,安徽淮北农区黑线姬鼠种群数量的季节消长除1983年有3个波峰(即春峰、夏峰和秋峰)外,其他年分只有春峰和秋峰。 年间数量动态在1982年为高峰年,之后数量下降至1987年止,1988年起又开始上升,曲线呈“乙”字型。该鼠的繁殖期为每年3-10月,春季、秋季为繁殖盛期,此情况与数量的季节消长基本一致。经相关分析,3月和6月的数量分别与1O月份的数量呈显著相关。
    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肝脏微量元素的研究
    邵赟, 师治贤
    1991, 11(3):  220-225. 
    摘要 ( )   PDF (17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和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肝中Cu、Mn、Zn、Fe、Ca、Mg 6种微量元素含量有较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草返青期、草生长盛期高原鼠肝中Cu、Mn、Ca、Mg含量有性别间差异,雄性高于雌性;高原鼢鼠肝中各微量元素含量两性之间差异不显著,一般雄性稍高于雌性, 两种小哺乳动物肝中Cu、Fe、Ca含量有种间差异,高原鼠兔高于高原鼢鼠。
    北美田鼠亚科啮齿动物营养生态学研究进展
    刘季科, 王溪, 刘伟
    1991, 11(3):  226-235. 
    摘要 ( )   PDF (34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报道了北美田鼠亚科啮齿动物营养生态学的研究进展。主要展望田鼠类的食物模式、食物选择、营养需要、饲料质量及其对种群特征的作用。田鼠类的臼齿和胃肠系统具有独特的形态.使其能适应于对高纤维、低蛋白质和低矿质食物的处理和消化,其大部分种类基本上是植食性的。食物的精确组成是食物项目可利用量及其种的营养适应的函数。食物模式在种间、时间和空间存在广泛的差异。田鼠类对食物项目的选择与食物的正营养因子和负营养因子的共同作用特征有关,而对特定次级化合物的忍耐性则因种而异,其主要反应为摄入和体重的降低。
    田鼠类需要较低的可消化能和蛋白质,对矿质营养的需要和实验鼠类的相似,对低质量食物则通过增加摄入补偿对能量和营养的需耍。可利用饲料质量的效应能阐明田鼠种群密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异质性。
    白头叶猴的分布及生态习性
    江海声, 冯敏, 王骏, 吴名川, 赖月梅, 刘自民
    1991, 11(3):  236-237. 
    摘要 ( )   PDF (8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逐步回归法建立鼠类数量预测模型的探讨-以江西安义县的黑线姬鼠为例
    汪笃栋, 叶正襄, 龙丘陵, 杨定生, 黄小平, 许云飞
    1991, 11(3):  238-240. 
    摘要 ( )   PDF (12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