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1988年 第8卷 第2期    刊出日期:1988-05-20
    带岭地区马鹿冬季对生境的选择性
    常弘, 肖前柱
    1988, 8(2):  81-88. 
    摘要 ( )   PDF (71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研究马鹿冬季对生境的选择性,选择了10类与马鹿生存有关的生态因子(植被型、食物、雪深、隐蔽条件、坡向、坡位、坡度、水源、人为干扰、海拔)。根据这些生态因子的调查数据按一定要求分级,并转变为数量化方法来研究。经数量化理论Ⅰ的公式运算得出预测方程。筛选出影响马鹿选择生境的主要生态因子是植被型、坡向、雪深和人为干扰。用数量化理论Ⅱ分析,认为人工杨树幼林、天然杨桦幼林、阳坡、雪深25厘米、离人为干扰1000米以外是马鹿适宜生境。另外还调查了马鹿的卧迹,从直观上分析马鹿冬季选择卧地的生态条件。
    海南坡鹿繁殖习性的研究
    袁喜才1, 卢柏威2, 李善元3
    1988, 8(2):  89-94. 
    摘要 ( )   PDF (49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野外观察研究,发现海南坡鹿在交配季节有明显的集群行为,雄鹿之间有明显等级序位大系,但序位高的雄鹿没有单独霸占鹿群的现象。本文对群集、争斗、吼叫、泥浴,嗅闻、追逐、爬跨、交配等繁殖行为及脱角、换毛进行了描述。
    云南赤麂的亚种分类记述
    马世来1, 王应祥1, Colin P. Groves2
    1988, 8(2):  95-104. 
    摘要 ( )   PDF (71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赤麂(Muntiacus muntjak)又名印度麂或吠鹿,广泛分布于亚洲南部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为麂属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种。同时又是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毛皮兽。迄今,本种已记载过15个亚种,其中7个分布于中国大陆(Ellerman和Morrison-Scott,1951),8个见于东南亚诸岛(Chasen,1940)。近来,本文作者之一的Groves和他的同事Grubb又将这15个亚种归并为8个(论文已交付出版)。
    海南岛南湾半岛野生猕猴的繁殖研究
    江海声, 刘振河, 袁喜才, 王韩生
    1988, 8(2):  105-112. 
    摘要 ( )   PDF (59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81—1985年,在海南岛南湾半岛开展了对野生猕猴种群繁殖的研究。猕猴的发情交配期为11月至次年3月,产仔期为4—8月,怀孕期约177天。3年中,有70%的性成熟母猴每年产1胎,其它的产2胎或1胎。在连续两年中产仔间隔294—441天,平均362±16天,自1978年以来,年均繁殖率为53.8—100%,平均77.8±13.85%。雄性成熟年龄为3—4岁;约38%的雌性在3.5岁时开始怀孕,4岁产仔。低等级的雌性生育较少,雄性猴离群,无任何雄性终身在群内称王,这些都可避免种群衰退,利于种群生长和发展的极好生物学对策。
    羚牛、羊、牛血清同工酶的比较研究
    屈虹, 党蕊叶
    1988, 8(2):  113-116. 
    摘要 ( )   PDF (79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报道了羚牛、同羊及秦川牛的血清乳酸脱氢酶(LDH)、酯酶(Es)聚丙烯酰胺凝胶的不连续电泳图谱,并对这3种动物的酶谱进行了分析比较,从酶谱的区带数目、泳动率、相对含量及染色强度来看,均表明3者各具有特征电泳图谱,且羚牛与同羊图谱的相似程度较秦川牛接近。
    江豚MDH与ADH同工酶电泳研究
    陆佩洪, 余多慰, 马玉银
    1988, 8(2):  117-121. 
    摘要 ( )   PDF (36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琼脂糖凝胶载玻片电泳方法测定了江豚(Neophocaena phocaenoides)体内几种组织的MDH和ADH同工酶。测定结果表明,各组织MDH同工酶酶谱基本相同,ADH同工酶酶谱呈现一定的组织特异性,且各同工酶活性可因底物或pH的改变而变化。
    白鱀豚和江豚体内几种金属元素和有机氯的研究
    杨利寿, 余多慰, 陆佩洪
    1988, 8(2):  122-127. 
    摘要 ( )   PDF (45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报道了白鱀豚和江豚体内7种金属元素的组织分布以及有机氯(多氯联苯、六氯苯,滴滴涕)含量方面的研究,为两种动物的保护提出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青海荒漠猫的一些生物学资料
    廖炎发
    1988, 8(2):  128-131. 
    摘要 ( )   PDF (34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对荒漠猫(Felis bieti)的形态、野外栖息环境、洞穴和捕食活动、食性等作了实地调查,同时结合西宁人民公园人工饲养荒漠猫的行为观察,综合整理的生物学初步观察资料。
    绵羊的卷唇行为及其生物学意义
    范志勤1, 盖寒焱1, 杨得信2
    1988, 8(2):  132-138. 
    摘要 ( )   PDF (55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研究了绵羊对不同品种公母羊的尿液、母羊粪便、阴道分泌物、身体的气味等刺激物诱导卷唇行为的发生,持续约60—120秒。实验得出:母羊尿液是诱导公羊释放卷唇行为最强的刺激物,尤以发情母羊尿液更甚,公羊、幼羊以及其它的尿液诱导卷唇行为发生的频次低。卷唇行为发生的频次有季节变化,10月最高。卷唇行为与犁鼻器的功能紧密联系,是绵羊繁殖行为的一个构成部分,通常只有公羊发生卷唇行为,但个别母羊亦有表现。
    水貂妊娠与泌乳期的能量代谢
    王培潮, 陆厚基, 赵文良
    1988, 8(2):  139-145. 
    摘要 ( )   PDF (56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孕貂摄入日粮比孕前高8.03%,即摄入总能量高11.70%。产后,母貂摄入日粮与总能量的变化,近似S型曲线。孕貂体重与妊娠时间呈正相关,与泌乳时间呈负相关。妊娠期,孕貂每天摄入总能量超过呼吸量与粪便排出量之总和,则体重增加。泌乳期,母貂每天摄入总能量少于呼吸量、粪便排出量及泌乳量之总和,故体重减轻。
    灰旱獭生命表和繁殖的初步研究
    杨赣源, 张兰英, 陈欣如
    1988, 8(2):  146-151. 
    摘要 ( )   PDF (38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85年4—9月,于野外捕捉灰旱獭(Marmota baibacina)911只,经鉴定划分为12个年龄组,用生命表法探讨该种群数量动态。灰旱獭的期望寿命(ex)雌雄分别为3.4393、2.8798年,平均死亡率(q)雌雄分别为0.2956、0.2538。繁殖力以第5—8年龄组较强。妊娠期35—40天。哺乳期约30天。平均产仔数6.027只。内禀增长率(rm)为0.1695/年。周限增长率(λ)为1.1847/年。世代时间(T)为7.1436/年。种群经一世代的净增殖率(R0)为3.3574。
    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冬季自然死亡率
    王学高1, Andrew T. Smith2
    1988, 8(2):  152-156. 
    摘要 ( )   PDF (36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耳标观察法。1985年4—7月共捕标了样地内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幼鼠114只。到入冬前,死亡率为50.88%。第2胎出生的鼠死亡率明显地高于第1胎的死亡率。冬季死亡率呈现波动,入冬及开春时死亡率较高。鼠兔种群进入繁殖前期死亡率趋于零。初春样区存活标志鼠6只,经夏秋冬3季总计死亡率达94.74%。如按入冬时实有标志鼠计算,冬季死亡率为91.04%。
    喜马拉雅旱獭迁移特征研究
    李锡璋, 吴得强
    1988, 8(2):  157-160. 
    摘要 ( )   PDF (27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 himalayana)是祁连山地区的主要啮齿动物,也是该地区鼠疫疫源地主要的贮存宿主。研究旱獭生态对鼠疫流行病学和生产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1973—1975年,我们在甘肃省肃南县皇城上石桥地区对旱獭生态进行了系统的观察研究。本文仅报道其中有关迁移方面的研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