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CSCD数据库源刊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留言板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1988年 第8卷 第1期 刊出日期:1988-02-20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
导出引用
EndNote
Ris
BibTeX
隐藏/显示图片
Select
大熊猫雌性个体发情期生殖内分沁变化的研究
施少清
1
, 董琳
1
, 陈玉村
2
, 冯丹丹
3
1988, 8(1): 1-6.
摘要
(
)
PDF
(50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首次报道了用黄体生成素的生物测定法测定大熊猫发情期黄体生成素的生物活性与雌二醇、孕酮的关系。雌性大熊猫在发情高潮后两天,尿中黄体生成素的生物活性与雌二醇同时出现峰值,并与雄性变配。随后尿中孕酮浓度迅速增长,其浓度远远大于发情前期的水平。生殖内分泌的变化证实:雌性大熊猫在发情期中有成熟的卵子排出。
Select
中国的白唇鹿(
CERVUS ALBIROSTRIS
)
蔡桂全
1988, 8(1): 7-12.
摘要
(
)
PDF
(44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白唇鹿(
Cervus albirostris
)是中国特有珍贵资源动物。由于其生活在人迹罕至的高寒地区,故自1883年被分类记载以来,至今还未见有关此种兽类的详细研究报道。今就作者调查作一些补充报道。 白唇鹿分布于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山灌丛带,其活动上限可达5,100米甚至更高的高山裸岩带。在它们的分布区,虽然有高山峻岭连绵不断,但它们总是选择较平缓、稍开阔的地方活动、休息,在那些地势险峻、切割剧烈的悬岩绝壁区域,极少见到白唇鹿的踪迹。
Select
鹿科动物血清蛋白质的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
王宗仁
1
, 贾凤兰
2
, Massoud Mohomdi
3
1988, 8(1): 13-20.
摘要
(
)
PDF
(128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对鹿科动物(黑鹿、白唇鹿、黇鹿、白黇鹿、麋鹿、东北马鹿、甘肃马鹿、中亚马鹿、日本梅花鹿、东北梅花鹿、狍)的2个亚科、4个属、7个种进行了血清蛋白质的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结果表明,鹿的血清蛋白在该种电泳方法中,共可分辨出分子量在1.24—9.5×10
4
范围内的53个蛋白区带。其中最少的是白唇鹿,黇鹿为24条,最多的是日本梅花鹿为35条。
Select
村周围草垛鼠类分布调查
李天堂
1
, 阚印贵
2
, 张传法
2
, 董玉奎
2
1988, 8(1): 20-20.
摘要
(
)
PDF
(9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秋末,随着野外生境的改变,野鼠开始由田野向村周迁移。为进一步摸清村周鼠类分布情况,指导灭鼠防病工作,于1984年10月28日在山东省临沭县周庄乡前杨楼村进行了村边草垛周围鼠类分布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调查方法:在村边选择了三处打粮的场地,场地的面积约900平方米,有15~20个草垛。测鼠密度时,采用鼠夹法,花生米作诱饵。每一垛布放鼠夹3~5个,绕草垛环行布放,共布夹180个。晚7时放,次晨5时收夹。
Select
鲁氏菊头蝠回避障碍时抗干扰能力的研究
孙心德, 章森福, 周华, 姜勤, 顾龙
1988, 8(1): 21-24.
摘要
(
)
PDF
(30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实验在30只鲁氏菊头蝠(
Rhinolcphus rouxi
)中进行。使用障碍回避测定法,观察了白噪声和不同频率超声干扰对回避障碍能力的影响。发现宽频带白噪声不能干扰动物回避障碍的成功率。分别使用该动物的特征频率85kHz正弦波,以及相近的65kHz、75kHz、95kHz和105kHz的超声干扰信号,都不能影响障碍回避成功率。实验结果提示,食虫蝙蝠的生物声纳系统具有很强的抵抗白噪声和超声信号干扰的能力,以保证它们从周围环境中获取有意义的生物信息。
Select
云南热带和亚热带山地森林鼠形啮齿类的群落结构 Ⅰ、多样性相,对丰盛度,密度和物量
吴德林, 邓向福
1988, 8(1): 25-32.
摘要
(
)
PDF
(58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热带山地雨林中捕获鼠形啮齿类6种,社鼠(
Rattus niviventer
)是优势种,相对丰盛度为81.18%;亚热带中山湿性阔叶林中捕获8种,中华姬鼠(
Apodemus draco
)为优势种,相对丰盛度为73.63%。两种森林类型鼠形啮齿类种类数目间并无显著差异。 热带山地雨林6种鼠形啮齿类平均密度为13.21只/公顷,平均生物量为711.43克/公顷;亚热带中山阔叶林中5种平均密度为20.25,平均生物量530.19。两种森林中鼠形啮齿类的平均密度差异显著,但生物量平均值却无明显差别。 群落中生物量分布极不均匀,社鼠和中华姬鼠的生物量分别在两种森林中各自占鼠形啮齿类总生物量的77.37%与70.43%。
Select
小良热带人工阔叶混交林中屋顶鼠施氏亚种的食性及其生态学意义
廖崇惠, 陈茂乾
1988, 8(1): 33-42.
摘要
(
)
PDF
(79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Rattus rattus slandeni
的食性资料是在小良人工阔叶混交林中通过200个鼠箱观察残留食物的方法收集到的。屋顶鼠摄食植物39种,主要为果实、种子部分,并大量捕食金龟子、蝉和蝗虫等昆虫,偶尔捕食小脊椎动物。植物性和动物性两大类残食的总出现率相近,5—10月以动物性食物为主,11—4月以植物性食物为主。该鼠搬运和遗弃果实、种子的行为,有助于植物种类的传布,大量捕食害虫,有利于该系统的生态平衡,故对其益害问题应作客观评价。
Select
子午沙鼠生态学的初步研究
李枝林
1
, 秦长育
1
, 韩建芳
2
1988, 8(1): 43-48.
摘要
(
)
PDF
(42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子午沙鼠的数量消长与季节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数量高峰在9—11月。雌鼠妊娠率、繁殖指数均以夏季7月较高,冬季繁殖休止。雌雄性比为1:0.94。夏季以植物茎叶为主食,冬、春、秋三季均以种籽为主食。年龄结构呈金字塔形,老年鼠最少,成年鼠次之,幼年鼠和亚成年鼠数量最高。
Select
长爪沙鼠(
Meriones unguiculatus
)和金黄地鼠(
Mesocricetus auratus
)的肺皮蒸发失水量研究
肖增祜
1
, 孙儒泳
2
1988, 8(1): 49-54.
摘要
(
)
PDF
(49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对长爪沙鼠和金黄地鼠肺皮蒸发失水量的研究表明,同种内个体间肺皮蒸发失水量与动物体重呈负指数相关。在10—30℃范围内,肺皮蒸发失水量随温度上升呈指数式增加。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加,肺皮蒸发失水量呈指数式减少。在10℃和20℃环境温度下,金黄地鼠肺皮蒸发失水量略高于长爪沙鼠,在30℃环境温度下,长爪沙鼠肺皮蒸发失水量略高于金黄地鼠。
Select
长爪沙鼠与黑线仓鼠的温度选择比较
李瑶
1
, 孙儒泳
2
, 王汶成
2
, 贾西西
2
1988, 8(1): 55-59.
摘要
(
)
PDF
(39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使用自制的陆生动物温度选择仪,对长爪沙鼠和黑线仓鼠的温度选择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长爪沙鼠的选择温度(29.06±0.62℃)较黑线仓鼠(26.65±0.64℃)高。这种差异可能与两种鼠的栖息环境及昼夜节律的不同有关。
Select
高原鼠兔乳酸脱氢酶同工酶对低氧环境的应答
刘国富, 温得启, 韩思梗, 胡晓梅
1988, 8(1): 60-64.
摘要
(
)
PDF
(122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聚丙酰胺凝胶薄层电泳和紫外光谱法,研究与分析高原鼠兔(
Ochotona curzoniae
)在天然及模拟低氧条件下,心脏、肝脏、肾脏及骨骼肌4种组织的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的酶谱和其酶活力的变化。
Select
用大隆蜡块毒杀菜地鼠类
杨光荣
1
, 赵侯
1
, 梁桂华
2
1988, 8(1): 64-64.
摘要
(
)
PDF
(10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云南菜地内鼠类较多,鼠患经常发生,须进行灭鼠。然而地内种植蔬菜又需经常浇水,如用粘附法配制的毒饵因被水冲刷而失效。为摸索菜地内灭鼠方法,作者于1987年8—9月在大理市郊用大隆蜡块进行了现场灭鼠试验,现简报如下。
Select
猪獾的生态研究
郑生武
1
, 李贵辉
1
, 宋世英
1
, 韩亦平
1
, 马兆云
2
1988, 8(1): 65-72.
摘要
(
)
PDF
(63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84—1985年,作者在陕西省陇县关山林区研究了猪獾的生态,包括栖息地类型、生活习性、食性、繁殖、换毛、天敌和寄生虫。
Select
林麝核型研究初报
郭健民
1
, 王建华
1
, 范晖
1
, 邓凤呜
1
, 张治国
2
1988, 8(1): 73-75.
摘要
(
)
PDF
(125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麝是产于亚洲东部的珍贵兽类,也是我国重要的药用经济动物,尤其林麝(
Moschus berezovskii
Flerov)属于我国的特有种,分布在甘肃、陕西、四川、安徽、湖北及贵州等省。
Select
C型肉毒梭菌毒素杀灭高原鼢鼠的初步研究
王贵林
1
, 沈世英
2
1988, 8(1): 76-77.
摘要
(
)
PDF
(17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C型肉毒梭菌毒素是从肉毒梭菌中培养分离出的一种外毒素。国内外学者对毒素在食品卫生和医疗卫生方面已有较多的研究。作为杀鼠剂,《兽类学报》1987年第2期,曾报道过沈世英首次采用杀灭高原鼠兔(
Ochotona curzoniae
)取得成功。为了扩大毒素杀灭害鼠的范围,作者于1987年5月在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皇城乡岗什卡口地区冬春草场上,对青藏高原上的另一种主要害鼠——高原鼢鼠(
Myospalax baileyi
),进行了杀灭试验。现报道于下。
Select
青藏高原科学考察丛书——《西藏哺乳类》
张荣祖
1988, 8(1): 78-78.
摘要
(
)
PDF
(12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由冯祚建、蔡桂全、郑昌琳等三同志合著的青藏高原科学考察丛书—《西藏哺乳类》已于1986年10月出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出版本书是值得庆贺的,它汇总了自1959年以来中国科学院历年在西藏高原兽类考察的综合成果。全书记载了126种兽类,包括已发表的1新种和6个新亚种与15种国内新记录,以及28种西藏新记录。详细地描述了形态、地理分布并讨论了分类学问题与亚种分化。有的还记述了生态习性,特别是一些优势种类,按种提供了较完整的资料。这些资料将是进一步了解世界屋脊高寒环境中兽类区系及生态学特征的重要依据。这一部分所构成的“各论”是本书的主体,份量最大,页数占全书的80%。是半个多世纪自外国人进入西藏地区探险以来,我国兽类学方面最完整科学记录。
Select
“第18届国际狩猎生物学家联盟学术大会”情况介绍
盛和林
1
, 马逸清
2
, 王应祥
3
, 沈世英
4
1988, 8(1): 79-80.
摘要
(
)
PDF
(16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际狩猎生物学家联盟”(IUGB)是狩猎生物学家学术交流的国际性民间组织,每两年举办一次学术讨论会,过去已召开过17次大会。第18届会议(Ⅹ Ⅷ Congress of the International Unionof Game Biologists…18th CIUGB)于1987年8月23~30日在波兰克拉科夫市的杰吉朗宁(Jagiell-onian)大学召开,该校B.Bobek博士为本届大会主席。有35个国家的475位代表参加,人数最多的是波兰(103名),其次是苏联(74名)和美国(63名);代表人数在10名以上的国家有联邦德国、法国、加拿大、意大利、瑞典、芬兰、西班牙、匈牙利、日本和捷克斯洛伐克,10名以下的国家依次是挪威、新西兰、英国、奥地利、澳大利亚、以色列、比利时、民主德国、中国、瑞士、丹麦、印度、苏丹、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南非、罗马尼亚、埃及、葡萄牙、巴西、荷兰和津巴布韦。中国和日本首次代表远东地区被邀参加,N.Ohtaish(日本)和盛和林为远东地区的召集人,中国有4位代表应邀参加。
作者中心
作者投稿查稿系统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审稿中心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主编审稿
编辑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