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1987年 第7卷 第3期    刊出日期:1987-08-20
    中国长臂猿的分布
    Jack Fooden1, 全国强2, 罗一宁2
    1987, 7(3):  161-167. 
    摘要 ( )   PDF (55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南部分布着3种长臂猿,它们是白眉长臂猿(Hylobates hoolock)、白掌长臂猿(H.lar)和黑冠长臂猿(H.concolor)。黑冠长臂猿在我国境内有3个亚种:指名亚种(H.c.concolor),白颊亚种(H.c.leucogenys)和海南亚种(H.c.hainanus)。这些种类目前只分布在云南和广东的海南岛,但在五十年代初也生活在广西的西南部。这些地区是长臂猿属分布区的东北边界。 同它们在中南半岛的地理特征相一致,中国的3种长臂猿的分布区不相重迭,以两条大江为界。白眉长臂猿栖居在云南怒江以西,白掌长臂猿生活在怒江与澜沧江之间地带,黑冠长臂猿占据澜沧江以东。但是有一处,即黑冠长臂猿的云南保山瓦窑分布点例外,该地的标本收藏在动物研究所。 对于黑冠长臂猿海南亚种的文献记述存在不确切之处。现有较多的标本表明,海南亚种的雌性个体头冠部具有界限明显的黑色大斑块;成年雌性个体背毛呈浅棕灰色或较鲜亮的赭黄色;背中部毛较长,在40—75毫米之间。 我们所研究的标本收藏在以下单位:纽约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北京自然博物馆,芝加哥福地自然历史博物馆,复旦大学生物系,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广州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动物园(活体),中山大学生物系。
    短尾猴和猕猴在中国安徽省南部的分布
    和田一雄1,2, 熊成培1,3, 王岐山1,4
    1987, 7(3):  168-176. 
    摘要 ( )   PDF (64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短尾猴(Macaca thibetana)和猕猴(Macaca mulatta)在安徽省的分布见于长江以南,短尾猴限于海拔600—1500米的山地,而猕猴则从平地一直分布到没有短尾猴占据的较高山地。短尾猴所选择的栖息地海拔高度较高,并决定于是否有悬崖和常绿阔叶林。两种猴的分布区,都因人类的严重干扰而缩小。但是,如果其栖息地得到很好的保护,它的种群密度可以接近黄山的水平。两种猴之间的分布界限也反映了它们生态关系的一般形式。
    藏酋猴(Macaca thibetanus)甲状腺和甲状旁腺的组织学结构
    张耀平, 叶智彰, 彭燕章
    1987, 7(3):  177-181. 
    摘要 ( )   PDF (130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对藏酋猴甲状腺及甲状旁腺的组织切片进行了观察描述,主要研究了甲状腺C细胞和甲状旁腺嗜酸细胞的形态和分布状况。
    树鼩血清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的研究
    郑子修, 钟金颜
    1987, 7(3):  182-188. 
    摘要 ( )   PDF (126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0.5%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对70例云南树鼩(Tupaia belangeri chinensis)正常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进行电泳分析。结果表明,树鼩血清乳酸脱氢酶呈现5种不同分子形式的同工酶表型。其LDH4至LDH1同工酶随电泳迁移率的增大依次趋于阳极端,LDH5同工酶移向阴极端。采用分光光度定量法分别测得雌雄个体血清LDH1—LDH55种不同分子形式同工酶的相对百分含量分别为17.9,14.5,20.6,19.7,27.4,和19.6,15.2,18.3,17.7,29.5,雌雄个体H/M亚基比率分别为0.78和0.79。
    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小哺乳动物能量动态的研究 Ⅱ.通过高原鼠兔种群能流的初步估计
    王祖望, 刘季科, 苏建平, 刘阳, 窦丰满
    1987, 7(3):  189-202. 
    摘要 ( )   PDF (122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对栖息于高寒草甸优势种小哺乳动物——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种群的密度、食物的摄入、消化和同化、平均每日代谢率(ADMR)、每日能量收支(DEB)、种群的生产量(P)和呼吸量(R)进行了长期研究的基础上,按照 A=P+R的途径,估计了通过高原鼠兔种群的能流。
    闽东山区鼠类群落的空间配置和结构的研究
    洪朝长
    1987, 7(3):  203-210. 
    摘要 ( )   PDF (61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84年3月—1985年1月对闽东山区鼠类群落的调查结果表明,根据鼠种类和数量组成,该区可划分为针毛鼠+社鼠;黑线姬鼠+黄毛鼠、黄毛鼠+黑线姬鼠;褐家鼠+小家鼠+黄胸鼠等4个鼠类群落。不同鼠类群落的组成和数量有不同的季节变化。本文比较了不同鼠类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和相对生物量。
    高原鼠兔似昼夜活动节律的研究
    宗浩, 夏武平
    1987, 7(3):  211-223. 
    摘要 ( )   PDF (93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对高原鼠兔活动节律的季节变化,不同光强对高原鼠兔似昼夜活动节律的影响,以及温度效应,饥俄效应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同时对昼夜节律研究中长期存在的理论问题,内源性和外源性观点提出探讨。
    中国兽类学会理事会、《兽类学报》编委会联席会议在西宁召开
    郭力
    1987, 7(3):  223-223. 
    摘要 ( )   PDF (8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兽类学会理事会、《兽类学报》编委会于1987年8月4—7日在西宁联合召开会议。18位理事、编委出席。 会议由理事长、主编夏武平教授主持。会上,《兽类学报》编辑部主任、常务编委杨正本同志首先对学报在编委会领导下近两年来的工作,主要从稿件处理、审稿、编辑加工、国内外发行以及存在问题和改进工作的设想等方面做了汇报。
    北京地区大仓鼠种群繁殖生态研究
    张洁
    1987, 7(3):  224-232. 
    摘要 ( )   PDF (63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83—1985年,作者在北京农田区研究了大仓鼠的种群生态。获得标本1101号(♀497,604),解剖、观察、测量、记录雌雄生殖系统的变化及繁殖特征。对大仓鼠的雌雄性比、平均胎仔数、怀孕率等作了分析。结果:春季出生的雌鼠,两个月左右即达性成熟,并参加繁殖,在7月以后出生的雌鼠当年不参加繁殖。越冬鼠一年可繁殖2—3次。在数量较高的1983年,性比(/♀)为1.33,平均胎仔数为9.24;数量次高的1984年,性比为1.20,平均胎仔数为9.29;数量较低的1985年,性比为0.95,平均胎仔数为9.94。在数量较低的年份,大仓鼠种群的各项繁殖指标均优于数量较高的年份。
    黑唇鼠兔的核型分析
    谭萍萍, 白琴华
    1987, 7(3):  233-235. 
    摘要 ( )   PDF (95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报道黑唇鼠兔的染色体组型。证明黑唇鼠兔染色体数目2n=46,有别于达乌尔鼠兔,是一个独立的种。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和美国蒙大拿大学建立所校姊妹关系协议在西宁签定
    杨正本
    1987, 7(3):  235-235. 
    摘要 ( )   PDF (10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和美国蒙大拿大学怀着真诚的愿望,为发展两所校的科学家、学者、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友谊和合作精神,经过协商,双方同意建立正式的友好合作的姊妹关系。 双方同意初期合作的科学研究领域包括:1.野生动物生态学、生理学、行为学和保护;2.高寒草甸生态系统;3.植物生态学(个体、种群和群落)、植物生理生态学及细胞分类学。
    森林破坏后不同次生植被下的鼠类
    1987, 7(3):  236-237. 
    摘要 ( )   PDF (15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东北林区原始森林(老林)经采伐、火烧等不同程度的不断破坏以后次生植被改变程度的次序一般是:针阔混交林—杨桦林—柞木林—灌木丛。本文主要探讨林区植被改变所导致的鼠类种群的数量变化,及其与营林工作的关系。
    灭鼠特毒杀黄胸鼠的效果试验
    杨光荣1, 赵候1, 陶开会1, 丁志辉2, 谢寿桥3
    1987, 7(3):  238-238. 
    摘要 ( )   PDF (10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考核灭鼠特(Thiosemicarbazide)毒杀黄脑鼠(Rattus flavipectus)的效果,我们于1984年4月及8月进行了试验,简报如下。
    介绍《中日兽类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文献目录
    高耀亭
    1987, 7(3):  239-240. 
    摘要 ( )   PDF (29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日兽类学研究新进展》(Contemporary Mammalogy in China and Japan)一书,已于1985年秋由日本哺乳动物学会出版发行,194页,主编为川道武男(T.Kawamichi)。 该书收入1983年在中国合肥市召开的中日兽类学学术讨论会(见《兽类学报》)Vol.4,No.11984)上宣读的论文共46篇,其中日方15篇,中方31篇。全书为英文版,为促进国内的学术交流,现将该书目录转译发表,以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