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1983年 第3卷 第2期    刊出日期:1983-02-20
    金丝猴属(RHINOPITHECUS)脊神经丛的组成
    叶智彰, 刘瑞麟, 彭燕章, 张耀平
    1983, 3(2):  119-129. 
    摘要 ( )   PDF (274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灵长类中,脊神经丛通常分为颈丛、臂丛和腰骶丛,均出脊神经的腹侧支组成。各神经丛的组成似随种类不同而存在明显的差异,它直接反映了肌肉的起源和演化进程。灵长类在演化过程中,经历了树栖、地栖和直立生活三个阶梯。由于运动方式不同,肌肉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树栖攀缘生活促使了上肢肌特别是肩带肌的飞跃发展,而支配这些肌肉的一些神经也发展成为单独的神经。随着手肌的分化逐步完善,支配手肌的一些神经最后发展成单独的,而且是臂丛中最粗的神经。所以,深入研究猿猴类各神经丛演化的全貌,对于探索灵长类的进化,尤其是猿类如何实现手足分工和手的解放,最后演化为人类这一理论将提供具体资料。
    金丝猴颅骨及牙齿的比较形态研究
    陈服官1, 闵芝兰1, 罗时有2, 解文治2
    1983, 3(2):  131-140. 
    摘要 ( )   PDF (570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e M.-E.)自从1870年订名以来,对它的研究多限于分类和个体生态习性的观察描述,至于它的形态解剖方面的论述国内几无报道。国外Hooizer(1950)和Swindler(1976)对其牙齿作了简单扼要的描述,前者并在11例川金丝猴头骨中发现一例左侧上颌骨具有P4。这次我们对金丝猴系统的研究过程中,在解剖方面,除了进行各器官系统解剖外,同时还与猕猴、黑叶猴相比较,并对其器官的形态变化和生态生理机能的结合上给以适当注意和解释。
    秦岭地区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e)的群体行为与生态习性的观察
    陈服官1, 闵芝兰1, 罗时有2, 解文治2
    1983, 3(2):  141-146. 
    摘要 ( )   PDF (257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e M.-E)这一我国的珍贵动物,自1870年法国人Milne-Edwards订名以来,直到解放前均只有分类上的描述。解放后,对其生活习性及地理分布(刘诗峰,1959;宋志明、罗志腾,1959;郑永烈,1959;赵肯堂,1959;郑荣梁,1960)以及种群结构(胡锦矗,1980)等方面均作过不少很有价值的观察报道。本文是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金丝猴几个行为生态在观察研究的同时,并对其形成这些行为的原因作一初步分析。
    圈养猕猴(Macaca mulatta)繁殖的经验
    曾中兴1, 陈元霖2, 白寿昌3
    1983, 3(2):  147-155. 
    摘要 ( )   PDF (270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从Corner(1923)报告了猕猴的月经现象以后,一些作者对猕猴的繁殖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Zuckerman,1931;Hartman,1932;1949;Wag-enen,1954;Sade,1964;Valerio等,1968;Hafez,1971)。更兼近30年来猕猴是医学生物学和疫苗生产中广泛应用的一种灵长类动物。需要数量逐年增长,而自然界中的数量又逐年减少。因此,目前对保护和合理利用这种动物资源受到人们的普遍关切。羌囚、苏联、11本等国家建立了灵长类研究中心和大型养猴场,研究猿猴在驯养条件下的繁殖问题。国内的第一个大型猿猴养值场也就是现在的中114科学院昆明动物所养猴场,创建于1958年。这个养猴场创建初期,我们就在这里从事称猴的词养、繁殖和生长发育等问题的研究。
    关于麋鹿角枝的研究
    曹克清
    1983, 3(2):  157-164. 
    摘要 ( )   PDF (380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现生麋鹿(Elaphvrvs davidianus Milne-Edwards)是我国特产的珍兽。野生者已不复存在。现生饲养者目前以英国饲养的鹿群最为有名。国内仅有少数大的动物园才有少数饲养。因而对于它们标本的获得和研究就显得比较珍贵。 我国东部(大约东经111°以东,北纬30—43°之间),在第四系已知95个化石地点(曹克清,1975;曹克清,1978;曹克清,1982)中所发现的大量的角枝材料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首先,因为生物物种的特征应一该包括许多标本的差异范围和平均数位,少数际术不可能反映种群的全部可变性,应该用这个种的尽可能多的资料对其性状不断加以补充。地层中这种珍兽的大宗角枝所提供的大量资料已有必要对其性状加以格理和补充。化石和现生的糜鹿,角枝是重要的鉴定依据。角枝外形特殊而复杂,H前尚缺乏系统的记述。从地层中发现的材料多属残段残块,其生物学部位和生长阶段又常不同,这忧要求有比较完善的对比资料。
    我国鼬獾的亚种分类及一新亚种的描述
    郑永烈1, 徐龙辉2
    1983, 3(2):  165-171. 
    摘要 ( )   PDF (245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鼬獾(Melogale moschata)主要分布于我国华东、华南、中南、西南等广大地区。在我国的分布区大约在东经97°—123°,北纬18°—32°之间。
    小家鼠的肥满度研究
    严志堂
    1983, 3(2):  173-180. 
    摘要 ( )   PDF (259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夏武平等(1963)以东北红背(鼠平)(Clethrionomys rutilus)为对象,首次提出用鱼类学上表示鱼类生活状况的肥满度应用于鼠类对环境适应情况的形态——生理指标,发现秋季肥满度对次年夏季种群数量有一定的影响;他们(1964)还对大林姬鼠(Apodemus speciosus peninsulae)进行了探讨。近来,秦耀亮(1981)对南方黄毛鼠(Rattus rattoides exiguus)肥满度进行了比较研究。
    草场植被影响高原鼠兔密度的探讨
    施银柱
    1983, 3(2):  181-187. 
    摘要 ( )   PDF (245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是青藏高原重要害鼠之一。它啃食优良牧草(皮南林,1973),挖洞堆土,破坏生草层,是畜牧业生产中的一大害鼠。有关高原鼠兔和草场植被的关系,皮南林(1973)、梁杰荣等(1978)、肖运峰等(1979;1981)已做了一些工作。然而多数作者仅论述了鼠兔危害草场,致使草场退化的一面;而草场植被对高原鼠兔的反作用方面的问题至今未见报道。
    介绍一本简明通俗的哺乳动物彩色图谱——《全欧野生哺乳动物》
    张哲民
    1983, 3(2):  188-188. 
    摘要 ( )   PDF (93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著名哺乳动物学者G.Corbet和知名描摹画家D.Ovenden所著的《英国和欧洲哺乳动物》(Themmammals of Britain and Europe)一书,1980年以英文版问世,由“CollinSon&Co.Ltd”出版社在伦敦出版。该书由西德国立动物博物馆R.Kraft博士翻译修订成《Pareys Buch der Saugetiere》—全欧野生哺乳动物(Alle wildlebenen Saugetiere Europas),于1982年以德文在汉堡及柏林由“Paul Farey”出版社出版,今就德文本加以介绍。
    江豚(Neomeris phocaenoides)某些组织中的LDH同工酶
    陆佩洪, 夏娉娉
    1983, 3(2):  189-192. 
    摘要 ( )   PDF (228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57年T.Wieland运用高压电泳方法测定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时,发现同一动物个体的不同组织的心、肝、肾、脑和骨胳肌等提取液分别显示出1—6条区带。其后,将这些酶促污性相同而分子形式不同的蛋白质称为同工酶(isoenzyme)。
    毛冠鹿晶体重量的年龄指标
    盛和林, 陆厚基, 史子成
    1983, 3(2):  193-194. 
    摘要 ( )   PDF (203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Lord(1959)以眼水晶体重量研究棉尾兔的年龄以来,晶体重量法已在各个类群中开展研究。为探讨晶体重量作为毛冠鹿(Elaphodtus cephalophus)指标的应用价值,于1981年12月—1982年1月开展此项研究。 材料获自浙西和皖南,计57头(26,31)。眼球一律在8%的福尔马林液内浸泡14天,取出的晶体经漂洗后,在70℃条件下烘至恒重(约80—90小时),取出后立即称重,并依据臼齿齿质层和其它年龄指标鉴别年龄,将晶体按年龄分组。
    青海省海南地区的啮齿动物
    张广登
    1983, 3(2):  195-196. 
    摘要 ( )   PDF (217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湖南畔,黄河由南向北回流经过,辖共和,贵德,贵南,同德,兴海5个县和龙羊峡。面积4万1千多平方公里,其中草原面积占总面积的87.0%,海拔2200—4900米。本区山陵纵横,大部份系高寒草甸草原和半荒漠草原。气候干燥寒冷,无霜期较短。气温最高34℃,最低零下36.2℃,年均温5℃,年降雨量300—400毫米,为大陆性气候。土壤多为栗钙土,灰钙土,漠钙土,盐渍土和沙质土。黄河沿岸谷地海拔低于3,000米,气候较微湿,无霜期在100天以上,生长小麦、青稞、油菜、洋芋、豆类瓜果等。
    没鼠命毒杀褐家鼠的效果试验
    杨光荣1, 杨学时2, 杨学善2
    1983, 3(2):  197-198. 
    摘要 ( )   PDF (211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 Berkenhout是云南省害鼠之一。我们于1981年8—9月用没鼠命进行了有关试验,简报如下: 致死中量的测定 试鼠采自下关市郊,选择体重100克的健康鼠,6只一组,雌雄各半。 没命鼠(Mesulmine)由旅大化工研究所提供。测定用量比值为1.3倍;剂量组最高为0.48毫克/公斤,最低为0.13毫克/公斤,有效组6组,口灌法给毒,按简化的概率单位计算致死中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