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1981年 第1卷 第1期    刊出日期:1987-02-20
    发刊词
    夏武平
    1981, 1(1):  1-2. 
    摘要 ( )   PDF (44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近代兽类学的起步并不太晚,本世纪20年代即曾进行过广西瑶山的哺乳类考察,对古兽的研究因受北京猿人工作的推动,发展更快。但经过抗日战争受到很大的破坏,以至解放初期,除古兽类学较有基础外,对现生兽类的研究实际上处于空白状态。解放后31年来却得到了比较全面的发展。1950年我改作啮齿动物研究,1952年彭鸿绶先生归队,同时由寿振黄先生开始在中国科学院领导发展兽类学的工作,在全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随后有一个较快的发展,1959年编著1962年出版的《中国经济动物志-兽类》是其代表,它总结了解放后第一个十年的兽类学工作,但在十年动乱中,兽类学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三十年来我国的兽类动物地理学
    张荣祖1, 林永烈2
    1981, 1(1):  3-13. 
    摘要 ( )   PDF (300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建国以来,有关兽类区系(名录、区系特征及分布问题)和区划等属于动物地理范畴公开发表的文章(或摘要),包括专著等共有207篇。其中一般区系调查报告最多,有77篇(占37.2%),其次是啮齿类区系调查及专类(某类群,珍贵或经济动物等)调查,而属于动物地理本身的工作或探讨则较少。从各省区情况来看,公开发表著作最多的是黑龙江省(18篇)及广东省(17篇),其次为甘肃(14篇),青海(13篇),云南(12篇),辽宁(11篇),陕西(10篇),其他各省均在10篇以下,湖南省未见1篇(见表1)。
    黑麂(Muntiacus crinifrons Sclater)的繁殖
    盛和林, 陆厚基
    1981, 1(1):  14-18. 
    摘要 ( )   PDF (239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黑麂是我国特有的鹿科动物。仅分布皖南、浙西及与之接壤的闽、赣部分地区,从北纬28°—31°,东径117°—120°的37个县的范围内(Sheng et,L,1980)。由于黑麂数量稀少,且栖居中山密林,活动隐蔽,因而以往对它的繁殖情况一无所知。为保护和利用这一特产动物资源,我们于1978年1月至1981年2月,对黑麂的繁殖进行研究。
    我国野象现况、历史分布和保护问题的探讨
    高耀亭
    1981, 1(1):  19-26. 
    摘要 ( )   PDF (269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野象即亚州象(Elephas maximus)。象是现存最大陆栖动物,现今分布于亚州大陆南缘,从中印半岛至印度次大陆。野象在我国以往分布亦较广泛,其北界曾达长江流域诸省。但在历史记载上,以福建、广东、广西和云南四省数量较多,分布面积大,记叙的持续时期亦颇长。
    大熊猫腰带骨的特点
    杨安峰1, 房利祥2
    1981, 1(1):  27-36. 
    摘要 ( )   PDF (446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David)是世界闻名的稀有珍贵兽类,仅产于我国的少数地区。由于材料的难得,对大熊猫形态学的研究还不多见。在骨学方面,张鹤宇等(1960)曾记述过颅骨及牙齿的比较解剖,朱靖(1974)曾涉及到幼体牙齿生长的序列。Davis(1964)曾进行过较系统的解剖工作,他的研究材料包括3例完整标本和一些零散骨骼,但缺少完整幼体标本(仅有1例幼体头骨)。
    浙江省翼手类初步调查
    温业新, 黄文几, 黄正一, 唐子英, 陈延熹, 龚心雄
    1981, 1(1):  34-38. 
    摘要 ( )   PDF (235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浙江省的翼手类,以往G.M.AlleN(1938年)在《中国和蒙古的哺乳类》一书中,仅记载了8种,分别隶属于3科6属。采集地限于桐庐、兰溪两县。为了了解浙江省蝙蝠区系和其生态习性,我们曾于1963年7月、1964年6月和8月、1965年7月、1973年7月以及1980年5、6、7月对12个县和山区进行了调查,所获材料报道如下。
    三种鼠兔血清蛋白和血红蛋白的电泳比较——高原鼠兔分类地位的探讨
    周虞灿, 夏武平
    1981, 1(1):  39-44. 
    摘要 ( )   PDF (256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鼠兔属(Ochotona)为青藏高原兽类的重要类群之一,近年来对它的研究较多,不仅发现了若干新种,而且作了一些分类订正。不少学者,将高原鼠兔(O.cvrzoniae Hodgson)独立为一个种(Rypeeb 1964,钱燕文、冯祚建1974;郑昌琳1979)。亦有一些学者把它作为达乌尔鼠兔亚种的如Allen、Банников张荣祖以及持怀疑态度的Ellerman等(转引自郑昌琳,1979)。而二者形态上的差别,主要为高原鼠兔的头骨额部显著隆起,顶骨后部向下倾斜,故头骨背面弧度较大,另外唇部四周和鼻端为黑褐色。这些差别多为量的差别,终究是否达到了种的水平,抑或是亚种水平,实难完全肯定。
    棕背(鼠平)在不同郁闭度林地下的数量及对预防幼林鼠害的意义
    舒凤梅
    1981, 1(1):  45-50. 
    摘要 ( )   PDF (310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黑龙江省林区林木鼠害危及多种树种(图1—a、b),冬季啃食幼树树皮损失严重。(舒凤梅1975、1979)。为害鼠种主要为棕背(鼠平)(Clethrionomys rufocanus),其他各种鼠为红背(鼠平)(C.rutilus)、东方田鼠(Microtus fortis)、大林姬鼠(Apodemus Peninsulae)、黑线姬鼠(A.agrarius)和花鼠(Eutamias sibiricus)。以往多采用化学药物防治。本工作发现该鼠的数量与林地郁闭度有密切关系,故而探讨了利用调整鼠类栖息环境,预防林木鼠害发生的途径。
    布氏田鼠洞群内群体结构的研究
    张洁, 钟文勤
    1981, 1(1):  51-56. 
    摘要 ( )   PDF (246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布氏田鼠(Microtus brandti Radde)是一种以洞群为单位进行群居生活的草原害鼠,分布在我国内蒙,以及蒙古和苏联的一些干草原地区。对分布在我国境内布氏田鼠的研究,早期见Reichstein(1962)有零星记载,70年代以来,我国动物学工作者开展了较多的工作,也有不少报道(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生态室1979;张洁、钟文勤,1979),但关于洞群内群体结构方面,尚未见研究报道。
    木格滩地区中华鼢鼠的分布及其对草场植被的影响
    萧运峰, 梁杰荣, 乐炎舟, 谢文忠
    1981, 1(1):  57-66. 
    摘要 ( )   PDF (278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解放以来,我国草原畜牧业得到了很大发展。当前,部分地区因草原啮齿动物的活动而引起草场植被的局部退化(夏武平,1964),是影响我国草原畜牧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中华鼢鼠(MYOSP ALAX FONT ANIE RI)的洞道结构
    樊乃昌1, 谷守勤2
    1981, 1(1):  67-72. 
    摘要 ( )   PDF (244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华鼢鼠(Myospalax fontanieri,以下简称鼢鼠),广泛分布于我国华北、西北的农牧区。它们大多栖息于丘陵农田的田埂、地坝、荒地草场,并广泛分布于宁夏南部山区隆德、固原、西吉、海原等地的阴湿区和半阴湿区(任武等,1964;施银柱等1980)。
    黄毛鼠数量季节变动的研究
    王耀培, 秦耀亮
    1981, 1(1):  73-78. 
    摘要 ( )   PDF (256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黄毛鼠(Rattus rattoides)是华南地区农田主要害鼠,也是长江三角洲的优势鼠种,广泛分布于各类生境中,终年危害农作物(广东省昆虫研究所动物研究室编,1976;王耀培等,1965),且又是多种传染病(钩端螺旋体病、狂犬病等)的传播者。故研究黄毛鼠的数量季节变化,对农业生产和卫生防疫均有很大实践意义。
    鼠尿外激素的薄层层析和生物测定
    刘素霞, 刘炳谦
    1981, 1(1):  79-84. 
    摘要 ( )   PDF (248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外激素对于异性具有引诱作用,在家畜方面,诸如猪、狗、羊等早有应用。但是,对于野生动物的这方面研究,仅在近20多年来才受到重视,并且发展较迅速。目前,有关哺乳动物外激素的来源、化学结构及功能作用等问题,已有若干报道,例如对鼠尿外激素的研究,认为鼠尿中的气味物质有十几种,其结构特点也很相似,倘若分离出用于实践,则更具有意义。
    赤颊黄鼠的生态初步调查
    和希格, 刘国柱, 李建平
    1981, 1(1):  85-91. 
    摘要 ( )   PDF (260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赤颊黄鼠(Citellus erythrogenus)在我国仅分布于内蒙古和新疆。在内蒙古它是中温型荒漠草原亚带植被的代表鼠种之一,主要沿北部(东苏、西苏、二连,四子王,达茂、乌拉特中后联合旗)中蒙边境一带,呈条带状均匀分布。有关它的生物学特性,在国外虽已有一些研究,(见Банниов1954,Громов и др.1965等),但在我国还未见报道。
    《自然环境中小型哺乳动物的种群研究》
    杨荷芳
    1981, 1(1):  92-92. 
    摘要 ( )   PDF (134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D.P.Snyder教授主编的"Populations of Small Mammals under Natural Conditions"一书系1976年美国派默图宁生态学学术讨论会专刊[The Pymatuning Symposia in Ecology(Special pullicatcn series)]。此次会议在美国 匹兹堡大学 派默图宁(Pymatuniug)生态实验室举行。与会代表达100多名。会议曾对长期以来的种群生态学研究工作进行历史的、展望性的全面评述,旨在总结过去成就,确定当前的问题,并为今后的研究提出方向。会议内容十分广泛,涉及到种群生态学的许多重要领域,如种间竞争和种内竞争、种群竞争、种群周期、社群紧张、生理及行为反应、生态学模型、对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影响以及种群管理与控制等。显然,其内容侧重于种群过程及机制,而对于结构及技术问题则探讨甚少。
    鼠类对敌鼠钠盐的敏感性与耐性的初步研究及其应用
    郑智民
    1981, 1(1):  93-98. 
    摘要 ( )   PDF (264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敌鼠钠盐在近几年来已逐步推广使用,并取得较好的效果。一些作者曾用敌鼠钠盐对长爪沙鼠(Meriones unguiculatus)、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及小白鼠等作过毒力测定和现场灭鼠(夏武平1976,何新桥等1973),但对于我国常见的广布鼠种对敌鼠钠盐的敏感性和耐性方面的研究报告,仍为少见。耐性指中毒未死,抗药性增强,是后天获得的。为了正确合理地使用这一毒鼠剂,以利灭鼠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于1975年夏初曾以我国各地较常见的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黄胸鼠(Rattus flavipectus)和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为实验动物,对这方面问题进行初步探讨,现报告如下。
    我国灵长类的现状与保护
    全国强1, 汪松1, 张荣祖2
    1981, 1(1):  99-104. 
    摘要 ( )   PDF (266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些年来,国际上愈来愈认识到灵长类动物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在自然保护和拯救濒危物种方面作了种种努力。由于长期以来,人类对灵长类动物滥加捕杀和不合理的开发自然,特别是对于森林的毁坏,导致了栖息地的急剧改变,已使许多种类处于濒临灭绝的境地(Thorington,1974a,1974b,1978a,1978b)。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编汇的红皮书(Red Data Book)录列了41种(亚种)属不同程度濒危种。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甚至已将全部灵长类分别列入国际间严禁或控制进出口贸易的名录之中。
    福建青毛鼠的一些生物学资料
    詹绍琛
    1981, 1(1):  105-106. 
    摘要 ( )   PDF (218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青毛鼠(Rattus bowersi latouchei)分布于福建、广东、浙江、安徽、四川等省。我们在1977年和1978年的10—11月在闽北的邵武和建瓯两县的山区对青毛鼠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调查,现报告如下: 不同地区鼠种的组成和青毛鼠的数量:在青毛鼠经常活动的地方布笼捕捉,两年中除了捕得青毛鼠外,还有白腹巨鼠(Rattus edwardsi edwardsi)、针毛鼠(Rattus fulvescens huang)和社鼠(Rattus niviventer confucianus)。邵武、桂林地区鼠种主要是白腹巨鼠和社鼠,其次是青毛鼠;邵武大埠岗地区主要为青毛鼠,其次为社鼠和针毛鼠;吉阳、玉山、迪口地区主要为针毛鼠,其次是青毛鼠。以上地区合计平均青毛鼠占36.88%,针毛鼠占33.76%,两者为当地的优势种。
    五种杀鼠剂消灭长爪沙鼠的效果试验
    张万生
    1981, 1(1):  106-108. 
    摘要 ( )   PDF (232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长爪沙鼠(Meriones unguiculatus)是草原主要害鼠之一,既破坏草场,又传播多种疾病。近年来对消灭长爪沙鼠方面已有不少研究,在药物和方法上都有较大的进展。1975年5月14日至6月4日,我们在内蒙古自治区镶黄旗,对五种刚刚使用和正在试验研究过程中的杀鼠剂,进行了野外灭效试验。样地在内蒙古干草原,位于休耕地内,长爪沙鼠为优势种,密度较高,每公顷盗开洞约105—200个。
    氟乙酰胺与毒鼠磷杀灭黄胸鼠试验
    杨光荣, 何晋候, 陶开会, 张力群
    1981, 1(1):  108-109. 
    摘要 ( )   PDF (183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氟乙酰胺与毒鼠磷(C14H13O2Cl2N2)对多种鼠类有较好的灭效,而对黄胸鼠(Battus flavipectus)的毒力未见报道。为此,我们于1978年7月—8月进行了有关试验,结果报导于后。
    天津市区鼠害调查
    郭全宝
    1981, 1(1):  109-110. 
    摘要 ( )   PDF (156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天津市区的鼠类对库存粮食、肉类、食品以及其它物资的危害甚大,致使国家财产遭受严重损失。为了尽快开展除害灭病工作,对鼠害的防治提供依据,本站人员从1979年2—11月对本区鼠种类、分布及危害状况,用普通铗日法,作了初步调查,共调查23,751个铗日,所得结果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