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6年 第36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6-02-13
    论文
    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响古箐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 bieti)的交配行为
    夏凡 朱平芬 李明 任宝平
    2016, 36(1):  1-14.  DOI: 10.16829/j.slxb.201601001
    摘要 ( )   PDF (123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灵长类交配模式是灵长类社群结构和婚配制度的重要表征之一,其研究有助于了解灵长类社群结构和两性交配策略。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我们对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人工辅助投食滇金丝猴群进行了观察研究,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和全事件记录法收集了雌雄个体的交配相关的行为数据,主要包括邀配对象、交配过程、持续时间和回合数,以及参与交配的雌雄对在交配结束后的相互理毛的持续时间和回合数。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群滇金丝猴全年均有交配行为,交配高峰期在7-9月,两性参与交配的积极性和对季节变化的响应不同;交配主要由雌性通过邀配发动(76%),交配高峰期也是雌性邀配的高峰期;雄性爬跨频次(年均0.43次/月,n=5)和射精爬跨比(年均19%,n=5)则在全年无显著变化。交配行为发生的典型表现为:雌性通过小跑或跳跃进入雄性视线范围内,爬伏呈臀向雄性邀配;雌猴爬伏时离雄猴的远近距离不同(<1m vs. 2-5m : 69% vs. 31%)会影响其邀配成功率(<1 m vs. 2-5 m :68% vs. 40%);若一次邀配失败,雌猴可能会连续爬伏邀配(最多4次),连续多次邀配的成功率显著高于单次邀配(79% vs. 52%)。交配结束后雌性会主动为雄性理毛,但雌性主动理毛与交配是否射精无关。
    森林破碎化对鼠类—种子互作网络的影响
    赵清建,顾海峰, 严川,曹科,张知彬
    2016, 36(1):  15-23.  DOI: 10.16829/j.slxb.201601002
    摘要 ( )   PDF (894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森林碎片化严重威胁生态系统的健康,导致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降低。鼠类和森林种子是一类重要的互作网络,在生物多样性维持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关森林斑块大小及演替阶段对鼠类—种子互作网络的影响的报道较少。本研究以都江堰地区亚热带森林鼠类—种子互作系统为例, 选取15个不同大小和演替阶段的森林斑块,结合红外相机监测和种子标记,通过监测鼠类与种子的互作过程,分析了斑块大小和演替阶段对鼠类—种子互作关系的影响,并绘制了各斑块鼠类—种子互作网络图谱,发现:中斑块(2-4 ha.)森林中鼠类的物种数最多,大斑块(9-30ha.)最少;演替后期(20-40yrs)次生林的加权嵌套度(WINE)显著地高于演替早期(10-20yrs)次生林;原始林网络内相关植物的植株总数和胸径(DBH)总和都要显著大于次生林。我们的结果说明森林破碎化对鼠类—种子互作网络的加权嵌套度有一定影响,对其他网络参数影响不大, 可能与其种间关系泛化度较大有关。该结果对进一步研究种间互作关系及生态网络结构与功能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海拔对大熊猫主食竹结构、营养及大熊猫季节性分布的影响
    李亚军 蔡琼 刘雪华 Melissa Songer 武鹏峰 贾晓东 何祥博
    2016, 36(1):  24-35.  DOI: 10.16829/j.slxb.201601003
    摘要 ( )   PDF (151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熊猫主要采食竹子,因此主食竹对大熊猫生存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秦岭的佛坪地区的大熊猫主要取食巴山木竹以及秦岭箭竹。本文研究了海拔对这两种竹林的结构与营养含量的影响以及海拔与大熊猫季节性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1)海拔对竹林基径、株高有显著影响(p0.05);整齐度、均匀度、基径和株高分布的偏度值和峰度值均随海拔变化而变化。(2)海拔对主食竹营养含量的显著影响随季节而变化(春季粗蛋白和总糖p=0.02;夏季粗纤维p=0.01;秋季粗蛋白p=0.04、粗纤维p=0.04和总糖p0.01)。每个竹种在叶、枝、杆三个部位间的营养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3)海拔对竹林结构及营养的显著影响决定了大熊猫对主食竹的取食策略,夏季在高海拔活动,其余季节在低海拔活动。本文的研究结果对理解海拔、主食竹结构、营养以及大熊猫迁移活动之间的关系有重要作用,为圈养大熊猫的饲料配比提供理论依据,也为野外大熊猫的保护和规范保护区内部的人类活动提供科学支撑。
    上海滨江森林公园重引入獐野放后的活动范围与栖息地选择
    何鑫,裴恩乐,袁晓,蔡峰,沈国平,张恩迪,徐桂林,陈珉
    2016, 36(1):  36-45.  DOI: 10.16829/j.slxb.201601004
    摘要 ( )   PDF (1216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对重引入后野放于上海滨江森林公园的獐进行无线电遥测跟踪研究,确定其在公园内286个斑块内的有效活动位点,分析其活动范围,并通过Vanderloeg选择系数和Scavia选择指数分析其栖息地选择。结果显示,以最小凸多边形法得到的重引入獐的活动范围面积从 24.94 hm2 至 83.24 hm2 不等,均值为 58.74 hm2;以固定核空间法得到的面积从 11.23 hm2 至 41.52 hm2 不等,均值为 26.93 hm2。野放后的獐偏好选择面积为 1-2 hm2 的较大斑块和距离水源较远的栖息地。在植被因子的选择上,野放后的獐倾向选择野草地为主、乔木和灌木密度适中、乔木高度10-15m、草本高度 30cm 以上的栖息地,避免选择乔木高度低于 5m、草本高度过低(<5cm)和无草本植物分布的栖息地。建议在今后重引入项目实施中,在郊野公园或者其它城市绿林地内为獐营造植被盖度和密度适中、隐蔽性良好、斑块面积适中的栖息地,并补种高草本,促进物种重引入成功。
    黑叶猴食物组成的地域性差异比较
    李生强, 黎大勇, 黄中豪, 李友邦,黄乘明,周岐海
    2016, 36(1):  46-55.  DOI: 10.16829/j.slxb.201601005
    摘要 ( )   PDF (93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同一个物种在不同生境觅食对策的差异不仅有助于了解其行为和生态的可塑性,还有助于评价其对自然或人为干扰导致的生境质量的改变的适应能力,从而为物种的有效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扶绥保护区的黑叶猴为研究对象,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收集相关的食性数据,并结合贵州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叶猴的食性研究结果,比较分析黑叶猴食物组成的区域性差异以探讨黑叶猴对不同喀斯特石山生境的行为适应对策。结果表明:黑叶猴3个地理种群共采食77科、182属、259种植物,木本植物(包括乔木和灌木)是其最重要的食物来源。3个地理种群均表现出较高程度的叶食性,树叶分别占其食物组成的52.7%、63.9%和79.7%。然而,3个地理种群的食物组成却存在显著差异,种群间总的食物重叠指数仅为1.33%-7.43%,主要食物的重叠指数仅为0-13.51%。这些差异可能与栖息地中植被组成的差异有关。与弄岗和麻阳河黑叶猴相比,扶绥黑叶猴采食更多的嫩叶和灌木。人为干扰对栖息地植被结构的影响可能是导致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我们认为黑叶猴不同地理种群食物组成的显著差异反映其觅食的灵活性以应对不同喀斯特石山生境。
    新疆天山中部北山羊社群结构
    朱新胜, 汪沐阳, 杨维康, David Blank
    2016, 36(1):  56-63.  DOI: 10.16829/j.slxb.201601006
    摘要 ( )   PDF (90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于天山中部天格尔山脉乌鲁木齐河源区研究了北山羊的社群结构。将其集群类型划分为雄性群、雌幼群、混合群和独羊4类。共统计北山羊497群,总计6 427只。北山羊最大集群为100只,最小群为1只,全年平均群大小为(12.93±0.65)只。其中春季(14.83±1.35)只,夏季(14.16±1.65)只,秋季(15.17±1.69)只,冬季(9.32±0.74)只。冬季北山羊平均集群大小显著低于其他三个季节。混合群的平均群大小最大,其余依次为雌幼群和雄性群。Kruskal-Wallis H检验结果表明各社群类型群大小差异极显著。北山羊多以2-7只的小群活动,占到总遇见频次比例的41.05%,8-20只群占32.80%,20只以上大群出现最少,占17.71%。在4种集群类型中,雌幼群出现频率最高,占51.91%,其次依次为混合群、雄性群和独羊。卡方检验结果表明4个季节间4种社群类型的出现频次差异显著。研究结果显示,北山羊在发情期混群,非繁殖期同性集群。受环境因素和自身生理周期的影响,其集群大小、集群类型均随季节变化而变化。
    限制食粪对东方田鼠食物消化和体重生长的影响
    刘海纯 杨冬梅 龙灿 廖鹏 罗丽 陶双伦 李俊年
    2016, 36(1):  64-71.  DOI: 10.16829/j.slxb.201601007
    摘要 ( )   PDF (380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食粪行为是植食性小型哺乳动物为满足其营养需求所采取的一种适应对策。实验室条件下,限制1月龄和12月龄东方田鼠摄食粪便,测定了限制食粪对食物消化率和体重生长的影响,旨在进一步揭示食粪行为在植食性小型哺乳动物的营养及消化对策中的作用。结果表明,限制食粪使1月龄和12月龄东方田鼠的干物质消化率分别下降27.64 %和7.89 %,粗蛋白消化率分别下降21.39 %和12.68 %;限制食粪可显著抑制东方田鼠的体重增长,且限制食粪对幼体体重的影响较成体明显。因此,研究结果充分验证了限制食粪可降低东方田鼠的食物消化率及抑制其体重生长的假设。
    贮藏点深度、大小及基质含水量对花鼠找寻红松种子的影响
    刘长渠 王振宇 易现峰 杨月琴
    2016, 36(1):  72-76.  DOI: 10.16829/j.slxb.201601008
    摘要 ( )   PDF (55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12年8-10月,在黑龙江省伊春市带岭林业局东方红林场,通过人工围栏控制实验,研究了贮藏点深度、大小及基质含水量对花鼠找寻红松种子的影响。发现:(1) 埋藏深度显著影响花鼠对贮藏点的找寻率,埋藏深度为 1 cm 和 2 cm 的找寻率显著高于 4 cm 和 6 cm。(2) 埋藏点大小对花鼠发现种子也有显著影响,埋藏点越大,花鼠发现贮藏点的比例越高。(3) 高的基质含水量利于花鼠找寻贮藏点。结果表明,围栏条件下食物贮藏点深度、大小及基质含水量的改变能显著影响花鼠对贮藏点的找寻。
    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鹅喉羚遗传多样性及系统发育地位
    董潭成 初红军 陈勇 吴洪潘 贺雷 葛炎
    2016, 36(1):  77-86.  DOI: 10.16829/j.slxb.201601009
    摘要 ( )   PDF (129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鹅喉羚是生活于亚欧大陆荒漠、半荒漠地区重要的有蹄类动物。2010年春季,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遭遇了60年不遇的雪灾,我们采集了野外救灾发现的130头死亡鹅喉羚肌肉样本,采用PCR和测序技术,研究了鹅喉羚线粒体 DNA 的 Cyt b 基因 1143 bp 核酸序列,发现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生存的鹅喉羚单倍型多样性较高(Hd=0.855),核苷酸多样性较低(π=0.00224)。采用邻接法(NJ)、最大似然法(ML)构建单倍型之间的系统发育树,以及network所构建的单倍型间中介网络图都显示出2个遗传分化程度很大的分支,且这2个分支都出现过明显的群体扩张和持续增长。将本研究获得的单倍型H1与Genebank检索获得的瞪羚属其他12个物种Cyt b基因进行了比较,分别采用邻接法(NJ)和最大似然法(ML)构建分子系统树,证明与鹅喉羚最接近的物种为印度瞪羚(Gazella bennettii),鹅喉羚与瞪羚属内物种的分歧时间大约为1.08-2.5百万年(Mya)(Million years ago, Mya)。
    单宁酸对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血脂水平的影响
    戴鑫 陈春雨 杨飞 蒋巍 王爱勤 殷宝法 魏万红 杨生妹
    2016, 36(1):  87-94.  DOI: 10.16829/j.slxb.201601010
    摘要 ( )   PDF (90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11年5-8月在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每月野外捕捉的高原鼠兔和7月份室内灌胃单宁酸的高原鼠兔血清中甘油三酯、磷脂、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结果发现单宁酸对高原鼠兔血清中各种脂类水平有不同的影响。灌服单宁酸后胆固醇水平没有显著变化;中剂量和高剂量组甘油三脂水平在灌胃1天和4天后显著下降;中剂量和高剂量组磷脂水平显著下降;高剂量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在灌胃1天和4天显著高于对照组。甘油三脂和磷脂水平在5-7月逐渐上升,而8月下降;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在5-7月逐渐下降,而8月上升;甘油三脂水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有显著的负相关性。结果表明一定剂量的单宁酸在短期内能降低高原鼠兔血清中甘油三脂和磷脂水平,升高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而高原鼠兔血脂水平月份间变化可能与高原鼠兔营养水平和繁殖性能相关。
    EP-1对雄性中华姬鼠和黑线姬鼠繁殖力的影响
    陈晓宁 陈雅娟 张博 侯祥 王京 韩宁 靳铁治 常罡
    2016, 36(1):  95-103.  DOI: 10.16829/j.slxb.201601011
    摘要 ( )   PDF (5686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检测左炔诺孕酮-炔雌醚(EP-1)对雄性中华姬鼠和黑线姬鼠的不育效果, 将32只雄性中华姬鼠和30只雄性黑线姬鼠分为 30mg/kg 单剂量组、30mg/kg多剂量组和对照组, 15d 和 45d 后剖检, 比较睾丸、附睾、储精囊、精子密度、睾酮含量及睾丸组织形态的变化。结果发现:给药后第 15 天,两种试鼠的睾丸、附睾、储精囊的重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精子密度、睾酮含量显著下降; 曲细精管结构破坏明显。给药后第45天,处理组各生理指标继续下降,但与第15天相比差别不显著;单剂量组和多剂量组在两个时间点的差别并不显著。结果表明,EP-1对雄性中华姬鼠和黑线姬鼠的繁殖器官有显著抑制效果,单次给药与多次给药的不育效果差别不大。
    初生与成年牦牛心肌的组织学结构比较
    孙娟 崔燕 段德勇 何俊峰 张倩 贺延玉 黄玉风
    2016, 36(1):  104-111.  DOI: 10.16829/j.slxb.201601012
    摘要 ( )   PDF (4504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究牦牛心肌发育过程中组织学结构的变化,采用组织学、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初生和成年牦牛心肌的组织学结构、心钠素(ANP)和缝隙连接蛋白43(Cx43)的表达情况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初生牦牛心肌细胞数量少且细短,闰盘为直线型或V型,心肌细胞间以Ⅲ型胶原纤维为主,Ⅰ型胶原纤维较少;成年牦牛心肌细胞粗长,其数量是初生牦牛的2倍,闰盘呈竹节样吻合或阶梯状,心肌细胞间以Ⅰ型胶原纤维为主。初生和成年牦牛,ANP在心房肌细胞中均表达强烈,且右心房表达量显著高于左心房,心室肌细胞中不表达。ANP在普肯耶纤维中有少量表达。初生牦牛心房肌细胞ANP表达量高于成年牦牛。在心肌细胞膜和胞质内,初生牦牛Cx43表达强于成年牦牛,但在闰盘内,成年牦牛Cx43表达强于初生牦牛。Cx43在初生和成年牦牛的普肯耶纤维中均呈膜阳性。结果提示,初生与成年牦牛相比,成年牦牛的心肌细胞变粗长且数量增多,ANP在心房肌表达减弱,Cx43在闰盘表达更显著,说明成年牦牛较初生牦牛适应循环变化的代偿能力呈进行性减弱;细胞间牢固性增加,有助于实现心肌收缩信号的迅速传导。
    褪黑激素对休情期银黑狐腔前卵泡卵母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司志文 赵英 马泽芳 崔凯 史雪萍
    2016, 36(1):  112-117.  DOI: 10.16829/j.slxb.201601013
    摘要 ( )   PDF (1268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研究褪黑激素(Melatonin,MLT)对休情期银黑狐腔前卵泡卵母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本研究选取健康7月龄埋植和未埋植MLT的银黑狐各5只,取其左侧卵巢共计10枚,制备超薄切片后利用透射电镜分别观察每枚卵巢的各级腔前卵泡各1-5个,并进行拍照。结果埋植和未埋植MLT的银黑狐原始卵泡卵母细胞内均有少量线粒体和高尔基体,而未埋植MLT的银黑狐卵母细胞中还可见少量滑面内质网;初级卵泡卵母细胞内,均开始形成不完整透明带,线粒体及内质网数量均有所增加,沿透明带出现少量皮质颗粒;次级卵泡阶段,未埋植MLT银黑狐卵母细胞微绒毛数量较埋植MLT的多,其余细胞器未见差异。结果表明,MLT对休情期银黑狐卵巢腔前卵泡卵母细胞的线粒体、脂滴、高尔基体、皮质颗粒等细胞器的发育没有影响,仅对初级卵泡阶段内质网的发育有抑制作用。
    水甫管鼻蝠在模式产地外的发现——广东和江西蝙蝠新纪录
    王晓云 张秋萍 郭伟健 李锋 陈柏承 徐忠鲜 王英永 吴毅 余文华 李玉春
    2016, 36(1):  118-122.  DOI: 10.16829/j.slxb.201601014
    摘要 ( )   PDF (1852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致赤大袋鼠皮肤化脓的荚膜血清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
    周伟 李沐 王海军 祝令伟 孙洋 郭学军
    2016, 36(1):  123-128.  DOI: 10.16829/j.slxb.201601015
    摘要 ( )   PDF (1034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