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2年 第42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2-01-30
    研究论文
    四川岷山小麂的种群性比、社会结构和活动节律
    陈尔骏, 官天培, 李晟
    2022, 42(1):  1-11.  DOI: 10.16829/j.slxb.150576
    摘要 ( )   HTML ( )   PDF (1070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小麂(Muntiacus reevesi)主要分布在东亚长江以南的地区,是我国分布范围最广的麂属物种。本研究基于四川省岷山山脉6个自然保护区2011—2020年的红外相机调查数据,共布设有效调查位点726个,完成75 320个相机日的有效调查工作量;在其中133个相机位点上拍摄到小麂照片和视频20 236份,独立探测1 903次。分析结果显示,岷山地区野生小麂种群中成年个体雌雄性比为1.13∶1。小麂的集群类型多样,以单只活动为主,占总探测次数的91.97%;其次为雌雄对,占总探测次数的6.15%;其余较为少见的集群模式有母幼群、父幼群、家庭群、双雌、双雄与单雄双雌,合计占总探测次数的2.88%。岷山地区小麂的日活动节律呈双峰型,分别在日出前后的06:00—09:00和日落前后的17:00—19:00各存在1个活动高峰,为典型的晨昏活动型;小麂不同季节的日活动节律之间存在差异,以冬季与夏季间的差异尤为明显。本研究基于大数据量的野外实地调查记录,探明了岷山地区小麂种群的性比、社会结构和日活动节律,为该小型鹿科物种野外种群的后续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基础信息。
    广西西南部石山森林中熊猴的姿势行为
    刘筝, 刘晟源, 李友邦, 黄中豪
    2022, 42(1):  12-23.  DOI: 10.16829/j.slxb.150543
    摘要 ( )   HTML ( )   PDF (165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灵长类动物姿势行为研究对了解其环境适应机制具有重要意义。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对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一群熊猴(Macaca assamensis)的姿势行为进行观察,比较熊猴姿势行为的季节和日时段变化。结果表明,熊猴移动模式的频率存在显著差异,从高到低为四足行走(45.3%±7.6%)、跳跃(28.8%±4.8%)、攀爬(23.9%±6.2%)、四足奔跑(1.2%±0.7%)、搭桥(0.9%±0.6%)。分析发现,熊猴搭桥和攀爬的频率存在显著的季节性差异:搭桥的频率在果实丰盛季节明显高于果实缺乏季节;攀爬的频率在果实缺乏季节高于果实丰盛季节。在日时段上,熊猴在下午时段(12:00—19:00)攀爬比上午时段(06:00—11:59)更频繁。熊猴对姿态的使用频率具有显著差异,从高到低为坐(91.7%±4.1%)、站立-前肢悬吊(4.2%±3.3%)、悬吊(1.9%±1.6%)、四足站立(1.4%±1.8%)、躺(0.8%±0.5%)。熊猴在觅食、理毛、休息时对姿态的利用频率不完全一致,表现为觅食时的主要姿态为坐(87.3%±6.1%)和站立-前肢悬吊(7.9%±5.5%);理毛时的主要姿态为坐(95.6%±2.8%)和躺(3.1%±2.2%);休息时的主要姿态为坐(97.1%±1.4%)和四足站立(2.2%±1.1%)。熊猴在觅食、理毛、休息时对姿态的利用频率没有显著的季节性差异。在日时段上,觅食活动的躺和悬吊的频率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在上午时段(06:00—11:59)躺和悬吊的频率明显高于下午时段(12:00—19:00)。此外,熊猴的姿势行为受到食物组成的影响。本文分别建立模型Ⅰ(含果实)和模型Ⅱ(含嫩叶),检验了食物组成对熊猴姿势行为的影响。食物资源的季节性分布和生态因子的动态变化是影响熊猴对姿势行为利用的重要因素,熊猴灵活地调整姿势行为可能是对食物组成变化和生态因子的动态变化适应的结果。
    圈养华南虎的个性评估及其性别差异
    孔璇敏, 张学礼, 陈思明, 张鹏, 董贵信
    2022, 42(1):  24-33.  DOI: 10.16829/j.slxb.150573
    摘要 ( )   HTML ( )   PDF (150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个性研究在动物生态研究和迁地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华南虎(Panthera tigris amoyensis)作为最濒危的虎亚种,目前仍然缺乏对其个性特征的研究探索。本文通过个性特征主观评价法对6只圈养华南虎进行个性评估,并对比不同性别的华南虎个性特征的差异,使用新异物体测验进一步验证个性特征主观评价法的结果。最终提取得到描述圈养华南虎的个性特征的3个维度:信任-友好、好斗-统治以及好奇-适应,并发现雄性华南虎的好斗-统治显著强于雌性华南虎。本研究为华南虎的精细化饲养管理提供研究资料,并为华南虎的保育及野化放归提供数据参考。
    道路对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藏野驴和藏原羚种群数量及其栖息地的影响
    黄青东智, 陈刘阳, 李尚鹏, 孙章运, 杨明新, 张德喜, 李成先, 毛锐锐, 李泽宇, 张立勋
    2022, 42(1):  34-48.  DOI: 10.16829/j.slxb.150567
    摘要 ( )   HTML ( )   PDF (1989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究道路对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藏野驴(Equus kiang)和藏原羚(Procapra picticaudata)种群数量及其栖息地的影响,于2020年冷季采用截线取样法在黄河源园区进行实地调查。通过设置4种不同等级的道路情景,使用MaxEnt模型评价藏野驴和藏原羚的生境适宜性,模拟了不同等级道路变量情景下两种有蹄类动物的适宜栖息地。并根据适宜栖息地面积和R程序的Distance包估算了藏野驴和藏原羚种群密度及数量。结果显示,调查样线总长1 320.63 km,发现藏野驴2 231头,藏原羚822只。估算藏野驴的种群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18 ±0.34)头,种群数量为2 400~7 632头;藏原羚的种群密度为每平方千米(0.94 ±0.14)只,种群数量为1 765~3 219只。MaxEnt模型预测结果表明,藏野驴和藏原羚适宜栖息地面积分别为3 641.34 km2和2 525.18 km2,分别占整个黄河源园区的19.2%和13.3%。影响藏野驴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依次为:距低等级公路的距离、年降水量、海拔和归一化植被指数。影响藏原羚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依次为:距低等级公路的距离、海拔、坡向和坡度。两种有蹄类动物重叠的适宜栖息地面积为2 240.15 km2,分别占藏野驴适宜栖息地的61.5%和藏原羚适宜栖息地的88.7%,且二者的适宜栖息地主要分布在黄河源园区的中部。不同道路情景模拟结果显示:(1)相比于不含道路变量的情景,道路存在的3种情景会使两种有蹄类动物的栖息地出现不同程度的丧失,种群数量也随之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不含道路变量的情景时,两种有蹄类动物适宜生境面积最大,种群数量也最大;含全部道路变量的情景时,两种有蹄类动物适宜生境面积最小,种群数量也最小,栖息地丧失的比例最大,分别为27.2%和42.3%。(2)不同等级道路对二者的栖息地面积和种群数量影响程度不同,与高等级公路相比,低等级公路会使两个物种丧失更大的栖息地面积,种群数量下降更多。(3)两个物种对道路干扰的响应不同,在不同道路情景下,藏原羚会丧失更大比例的栖息地面积,种群数量下降幅度更大。本研究通过量化评估不同等级道路对有蹄类动物栖息地和种群数量的影响,为高原有蹄类物种的保护与道路的管理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利用红外相机技术监测道路对野生动物丰富度的影响——以观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道路为例
    苏宇晗, 蔡琼, 朱自煜, 何祥博, 刘雪华, Melissa Songer
    2022, 42(1):  49-57.  DOI: 10.16829/j.slxb.150504
    摘要 ( )   HTML ( )   PDF (1198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14年7月至2018年10月,利用20台红外相机监测陕西观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条内部道路对兽类和鸟类活动的影响。监测期间获得照片16 168张,共鉴定到13种兽类和14种鸟类,包括4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7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结果显示,距道路的距离越远,出现的物种种类越多。有2种兽类只活动于距离道路100 m以外的范围,表明特定兽类对道路表现出明显的回避效应;鸟类对道路的回避效应更加明显,有8种鸟类只能在距离道路50 m外被观测到。但夜间车辆减少的道路可为大中型兽类如扭角羚(Budorcas taxicolor)提供夜间移动的便利,使得近道路的扭角羚夜间活动强度增加。与其他距离相比,只有5 m朝向道路的野猪(Sus scrofa)的夜间活动强度有小高峰,以回避该距离上昼间的人为干扰。仅距离道路100 m的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的活动时间与其他研究相似,表明靠近道路的红腹锦鸡改变了活动时间以适应道路带来的干扰。研究结果初步证明道路对鸟兽活动有一定的影响,建议观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全区的道路生态学研究。
    不同温度下黑线仓鼠应对食物短缺的能量学对策
    霍达亮, 廖莎莎, 曹静, 赵志军
    2022, 42(1):  58-68.  DOI: 10.16829/j.slxb.150584
    摘要 ( )   HTML ( )   PDF (1925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食物资源的不确定性是动物在自然环境中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代谢率转换”假说认为,动物应对食物短缺的能量学策略在于降低代谢率以减少能量支出。然而在不同环境温度下非冬眠小型哺乳动物应对食物短缺的“代谢率转换”策略,尚不明确。为探究这一问题,将成年雄性黑线仓鼠在低温 (5.0℃)、室温 (21.0℃) 和高温 (32.5℃) 下断食处理24 h、36 h和48 h,再恢复自由取食 (重喂食) 5周。以植入式i-button测定腹腔体温,以开放式氧气分析系统测定代谢率、静息代谢率 (RMR) 和非颤抖性产热 (NST),以放射性免疫技术测定血清三碘甲腺原氨酸 (T3) 和四碘甲状腺原氨酸 (T4) 浓度。结果发现,与32.5℃组相比,5.0℃和21.0℃组断食后体温显著降低。断食组和重喂食组昼间和夜间代谢率、RMR和NST在低温下显著增加,高温下显著降低,然而断食组与重喂食组之间无显著差异。断食组黑线仓鼠脂肪贮存显著减少,环境温度越低脂肪动员越迅速。重喂食后脂肪贮存显著增加,但低温抑制脂肪贮存。断食组和重喂食组血清T3和T4水平无显著差异,但受环境温度的影响,低温下显著增加,与代谢产热的变化相一致。结果表明,不同温度下经历食物短缺的黑线仓鼠维持较高代谢率,不符合“代谢率转换”假说;低温下较高的代谢率主要用于满足体温调节的能量需求,甲状腺激素对代谢产热的促进作用是其内在机制之一。

    冬季不同海拔大绒鼠MC1R基因的表达量及UCP1、Hb、Mb含量的比较
    韩春艳, 贾婷, 王炎, 王政昆, 朱万龙, 张浩
    2022, 42(1):  69-75.  DOI: 10.16829/j.slxb.150562
    摘要 ( )   HTML ( )   PDF (7454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究横断山冬季不同海拔大绒鼠的毛色差异、生理及血液指标的变化情况,自北向南从德钦、香格里拉、丽江、剑川和哀牢山5个地区按高海拔至低海拔进行采样,通过PCR扩增大绒鼠黑素皮质素受体1(melano-cortin receptor 1,MC1R)基因序列,使用FQ-PCR测定其皮肤的MC1R基因表达量,并利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测定褐色脂肪组织中解偶联蛋白1(uncoupling protein 1,UCP1)含量、血清中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含量。结果表明:扩增出的MC1R基因片段为约200 bp的部分序列;哀牢山和剑川地区的大绒鼠MC1R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丽江、香格里拉和德钦地区;德钦和香格里拉地区的UCP1含量和肌红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哀牢山、剑川和丽江地区;5个地区间血红蛋白含量差异不显著。以上结果表明大绒鼠通过改变MC1R基因的表达量来改变毛色,还通过升高肌红蛋白含量和UCP1含量来增加产热能力,从而适应横断山不同海拔的环境变化。
    单宁酸对布氏田鼠抗氧化水平和肝脏自噬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范瑞洋, 王慧渊, 王道晨, 戴鑫, 杨生妹
    2022, 42(1):  76-84.  DOI: 10.16829/j.slxb.150577
    摘要 ( )   HTML ( )   PDF (160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单宁为植物中广泛存在的酚类植物次生代谢物,具有抗氧化功能,但是否影响动物细胞的自噬功能,仍不清楚。本研究对4周龄雌雄性布氏田鼠饲喂高、低浓度单宁酸溶液9周后,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荧光定量PCR法测定血浆抗氧化水平和肝脏细胞自噬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单宁酸对布氏田鼠的体重增长率和肝脏指数均无显著影响。高剂量组布氏田鼠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血浆丙二醛(MDA)水平、肝脏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p62的表达量都显著低于对照组。在雄性布氏田鼠中,高剂量组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水平都显著高于对照组,肝脏自噬相关基因LC3A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雄鼠血浆的GSH-Px水平,以及高剂量组雄鼠血浆的CAT水平都高于雌性布氏田鼠。本研究表明一定剂量的单宁酸能提高布氏田鼠的抗氧化水平,降低肝脏细胞自噬,同时雄性布氏田鼠抗氧化系统对单宁酸的响应程度大于雌性布氏田鼠,提示低量植物单宁摄入将提高野生布氏田鼠的抗氧化能力而有利于其种群。
    麦洼牦牛不同生长阶段肝脏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傅芳, 王利, 字向东
    2022, 42(1):  85-94.  DOI: 10.16829/j.slxb.150506
    摘要 ( )   HTML ( )   PDF (793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讨牦牛肝脏生长过程中基因的表达特征,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平台(HiSeqTM2500)对1日龄组(LD)、15月龄组(LM)和5岁龄组(LY)的健康麦洼牦牛肝脏进行转录组测序,并以qRT-PCR验证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的表达量。结果显示,LD组、LM组和LY组中分别有325个、85个和84个表达水平高于其他两组的显著差异表达基因(P < 0.05)。在其富集的GO条目和KEGG通路中,分别包含102个、104个和134个显著差异GO条目及19个、13个和19个显著差异KEGG通路(P < 0.05)。其中占比最多的GO条目为氧化还原相关过程、发育过程和代谢过程,占比最多的KEGG通路为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B (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rotein kinase,PI3K-Akt)信号通路、粘着斑和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受体相互作用。qRT-PCR差异验证结果显示,CYP7B1、PGFS2、CYP1A1、UGT2C1-1、UGT2C1L、HSD11B1、CYP2C19、UGT2C1-2基因的表达量变化与转录组测序结果相符。综上表明,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不同生长阶段牦牛肝脏发育提供了有力的实验数据,可为深入理解牦牛肝脏生长发育过程提供参考与借鉴。
    综述
    哺乳动物胚胎滞育及其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刘俊, 张培君, 李松海
    2022, 42(1):  95-107.  DOI: 10.16829/j.slxb.150482
    摘要 ( )   HTML ( )   PDF (449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胚胎滞育(Embryonic diapause)是存在于部分哺乳动物中的一种生存策略和繁殖状态。其具体过程为:胚胎在着床前停止或减缓发育形成胚胎滞育期,滞育期结束后胚胎再次活化,且滞育过程不会对随后的胚胎发育产生任何不良影响。胚胎滞育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兼性滞育(Facultative diapause)和专性滞育(Obligate diapause)。兼性滞育受哺乳调控,专性滞育受季节性光周期调控。虽然滞育原理各不相同,但哺乳动物的滞育过程都是在催乳素、孕酮或者卵巢雌激素的共同调节下完成的。除激素调控机制外,胚胎滞育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也有了实质性进展,目前已发现了大量能够调节胚胎滞育的潜在候选因子,包括营养物质、蛋白酶、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和转录因子等。本文对现有胚胎滞育研究做了归纳和整理,同时针对胚胎滞育研究现状提出几点建议,为以后胚胎滞育研究提供参考。
    方法与技术
    贵州大沙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兽多样性的红外相机监测初探
    李乔明, 勾伟, 姬程鹏, 肖文宏, 陈斯侃, 肖治术
    2022, 42(1):  108-117.  DOI: 10.16829/j.slxb.150536
    摘要 ( )   HTML ( )   PDF (225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16年12月至2019年8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在贵州大沙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对陆生大中型兽类和鸟类进行调查。本次调查设置85个1 km×1 km的公里网格和114个相机位点,共计19 950个相机工作日和10 767张独立有效照片。鉴定出鸟兽12目35科86种,其中兽类有5目14科25种和鸟类有7目21科61种,有4种国家Ⅰ级和19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保护区新纪录物种24种。相对多度指数和网格占有率较高的兽类为小麂(Muntiacus reevesi)、花面狸(Paguma larvata)和野猪(Sus scrofa);相对多度指数和网格占有率较高的鸟类为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和红嘴相思鸟(Leiothrix argentauris)。本研究利用红外相机技术更新了大沙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陆生大中型兽类和鸟类本底资源,为保护区野生动物长期监测和保护管理工作奠定了重要基础。
    研究简报
    四川、青海和陕西省发现甘肃鼩鼱
    黄韵佳, 唐刻意, 王旭明, 万韬, 付长坤, 王琼, 陈顺德, 刘少英
    2022, 42(1):  118-124.  DOI: 10.16829/j.slxb.150569
    摘要 ( )   HTML ( )   PDF (1331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澳门翼手目物种多样性补充调查及其保护现状
    王俊华, 黄继展, 植诗雅, 胡嘉敏, 陈凯豪, 梁捷, 何向阳, 张礼标
    2022, 42(1):  125-130.  DOI: 10.16829/j.slxb.150521
    摘要 ( )   HTML ( )   PDF (23206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