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4年 第34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4-05-13
    论文
    邦亮东黑冠长臂猿日食性与活动节律的季节性变化
    马长勇 费汉榄 黄涛 崔亮伟 范朋飞
    2014, 34(2):  105-114. 
    摘要 ( )   PDF (68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日食性变化和活动节律是动物行为的重要方面,通过对日食性变化与活动节律的研究,可以了解食物、温度和光照时间等环境因素的变化对动物行为的影响,以及动物在行为上的应对策略。2009 年1 -12 月,在广西靖西县邦亮东部黑冠长臂猿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内,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对2 群东黑冠长臂猿觅食行为和活动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东黑冠长臂猿的活动和食性在旱季和雨季都具有明显的节律。鸣叫只发生在12:00之前,但旱季的鸣叫时间偏晚。在日节律上,东黑冠长臂猿在离开过夜树后和进入过夜树前各有一个取食高峰,07:00 喜欢取食果实和无花果,16:00 也选择更多的果实,但无花果较少,13:00 - 15:00 取食更多的叶和芽。在10:00 - 12:00,其用于休息和社会活动的时间增加。在雨季,东黑冠长臂猿以果实和无花果为主要食物,并且花大量时间觅食无脊椎动物;但在旱季,其食物以叶和芽为主。与之相适应,东黑冠长臂猿在旱季通过减少移动增加休息来节约能量开支和应对低温,同时它们增加取食的时间以获得等价的能量和营养。雨季时社会行为的比例明显高于旱季,而且其高峰出现在08:00 - 10:00,但旱季社会行为主要出现在11:00 - 14:00。在雨季东黑冠长臂猿没有出现休息高峰,相反在旱季10:00 左右出现一个明显的休息高峰。上述行为节律体现了东黑冠长臂猿对环境季节性变化的良好适应,使其能够在寒冷并且退化的喀斯特森林中生存繁衍。
    滇金丝猴0 - 3 岁个体的社会玩耍行为
    袁晓霞 黎大勇 任宝平 李艳红 马永红 张德军 胡杰
    2014, 34(2):  115-121. 
    摘要 ( )   PDF (30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12 年7 月到2013 年4 月,对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个人工辅助投食的滇金丝猴群进行观察,采用全事件取样法对该群全部0-3 岁30 只个体(雄性12 只、雌性18 只) 的社会玩耍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龄段的社会玩耍频次存在显著差异,且玩耍频次与年龄段呈明显负相关;0-3 岁的滇金丝猴倾向于选择相同年龄段的个体作为玩耍伙伴;0-1 岁的个体更喜欢追逐(67.5%) 的玩耍行为,1-2 岁内的个体主要采取抓打(26.6% )、撕咬(25.3% )、追逐(40.5% )的玩耍行为;2 -3 岁的个体各种玩耍行为的频次有明显差异。0-3 岁的雄性个体比雌性个体的玩耍频次更高。研究结果表明,0-3 岁滇金丝猴的社会玩耍行为符合年龄阶段假说、性别差异假说和运动技能训练假说。
    幼体生长发育特征可导致橙腹田鼠的单配体制吗?
    Timothy Bushyhead,J. Thomas Curtis
    2014, 34(2):  122-128. 
    摘要 ( )   PDF (170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橙腹田鼠(Microtus ochrogaster)和草原田鼠(M. pennsylvanicus)是两种亲缘关系很近,但有着完全不同交配体制的田鼠。本文试图通过他们头骨的形态学比较来验证幼体生长发育(paedomorphosis)可以印证单配制交配体制进化的假说。通过几种头骨的测量,我们发现草原田鼠头骨的长与宽比例大于橙腹田鼠,说明前者具有相对狭长的头骨。进一步的测量发现,这种不同是由于草原田鼠具有相对较长的鼻骨造成的。最后,我们对同种内成年和幼年的头骨进行了比较,发现单配制的橙腹田鼠相对于多配制的草原田鼠,其成年的头骨与幼年的头骨更相似。这些测量结果说明与多配制的田鼠相比,单配制的田鼠在形态及行为上保留更多的幼年状态,而这种行为很可能与其交配体制有关。
    利用转录组数据分析高原鼢鼠和裸鼹鼠基因的趋同进化
    邓小弓 王堃 张守栋 苏建平 张同作 林恭华
    2014, 34(2):  129-137. 
    摘要 ( )   PDF (34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下鼠由于长期适应于地下洞道生活,在诸多生物学特征上都产生了一定的趋同进化现象,但目前尚未在分子水平分析其趋同进化特征。本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数据,从氨基酸位点变化和基因表达量水平,分析两种亲缘关系较远的地下鼠——高原鼢鼠和裸鼹鼠的趋同进化。氨基酸位点变化分析显示,两种地下鼠的54 个基因都存在至少一个理论趋同进化位点,其中13 个基因可以找到相对明确的表型功能注释。基因表达量分析显示,两种地下鼠在转录组水平的总体表达模式上存在趋同效应;有103 个基因在两种地下鼠脑中的表达量是作为对照的地上鼠(小鼠、豚鼠)表达量的3 倍以上,其中有20 个基因可以找到相对明确的表型功能注释。本研究的结果表明,高原鼢鼠和裸鼹鼠为了适应地下生活方式,在氨基酸序列和基因表达量水平上都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趋同进化。其中,低氧适应相关基因(氧运输、氧代谢、DNA 修复等)是地下鼠进化适应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挖掘器官(尤其是肌肉)功能相关基因的重要性次之,能量代谢及平衡相关基因也是地下鼠适应性进化的关键要素。
    基于粪便DNA的青藏高原雪豹种群调查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周芸芸 冯金朝 朵海瑞 杨海龙 李娟 李迪强 张于光
    2014, 34(2):  138-148. 
    摘要 ( )   PDF (452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非损伤性取样,利用mtDNA和微卫星DNA遗传标记,对来自青藏高原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甘肃党河南山地区等地的277 份疑似雪豹粪便样品进行了物种鉴定、个体识别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显示:在190份成功扩增的mtDNA cyt b基因片段中,确定有89份属于雪豹;微卫星分析确定其属于48个不同的个体。在48个雪豹mtDNA cyt b基因片段中,共检测出13个多态性位点,定义了9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态性为0.776,核苷酸多态性为 1.50%, 9个单倍型的遗传距离为 0.009-0.058。研究表明在研究区域均存在雪豹分布,并具有一定的遗传多态性,地理距离分布较远的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甘肃党河南山地区的雪豹样品具有一定的遗传差异。
    黑线仓鼠体重和能量代谢的季节性变化
    赵志军 曹静 陈可新
    2014, 34(2):  149-157. 
    摘要 ( )   PDF (69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阐明小型哺乳动物体重和能量代谢的季节性变化以及生理调节机制,将黑线仓鼠驯化于自然环境下12个月,测定其体重、能量收支、身体组织器官和血清瘦素水平的季节性变化。黑线仓鼠能量摄入和支出的季节性变化显著,冬季摄入能、基础代谢率(BMR)、非颤抖性产热(NST)显著高于夏季。体重季节性变化不显著,但身体组织器官重量呈现显著的季节性变化,冬季肝脏、心脏、肾脏以及消化道重量显著高于夏季。体脂含量夏季最高,冬季最低,冬季显著低于夏、秋和春季(P <0.01)。血清瘦素水平的季节性变化显著,夏季瘦素水平比秋、冬季分别高88.2% 和52.4% (P <0.05)。结果表明,黑线仓鼠体重维持季节性稳定,与“调定点假说”的预测不同;但脂肪含量和血清瘦素季节性变化显著,符合该假说。夏季血清瘦素升高具有抑制能量摄入的作用,冬季血清瘦素可能是促进代谢产热的重要因子,瘦素对能量代谢和体重的调节作用与气候的季节性变化有关。
     
    大绒鼠幼仔的生长发育和产热特征
    余婷婷 周庆宏 何丽娟 朱万龙 张浩 高文荣 王政昆
    2014, 34(2):  158-163. 
    摘要 ( )   PDF (34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阐明大绒鼠幼仔的生长发育和代谢产热特征,本实验测定了1-49 日龄大绒鼠幼仔的体重、体温、静止代谢率(RMR)和非颤抖性产热(NST)。依据逻辑斯蒂曲线的拐点(24 d),大绒鼠的体重生长可划分为加速生长相和减速生长相,幼仔的体温在19 日龄前逐渐升高,22 日龄时接近成体水平;RMR 和NST分别在28日龄、19日龄前随日龄逐渐增加,RMR 在28日龄时接近成体水平,BAT 产热活性在7 日龄内被激活。结果表明,大绒鼠胎后发育及产热能力符合晚成性动物的一般特征,即具有短的妊娠期,较少的胎仔数,较长的哺乳期,这些特征对适应横断山特殊多变的环境条件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相机陷阱技术的阿尔金山北坡水源地鸟兽物种监测
    薛亚东 刘芳 郭铁征 袁磊 李迪强
    2014, 34(2):  164-171. 
    摘要 ( )   PDF (526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调查阿尔金山北坡的鸟兽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2010 - 2012 年,利用相机陷阱调查技术对阿尔金山北坡的7 个水源地进行了监测。监测期间共记录到26 个物种,其中兽类11 种,鸟类15 种。记录到野骆驼、藏野驴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以及雪豹、猞猁、豺等稀有兽类,胡兀鹫、金雕、高山兀鹫等珍稀猛禽。食草动物中野骆驼是水源地占优势地位的物种,也是该地区分布最广的物种。食肉动物中狼和赤狐为广泛分布的物种。对于荒漠地区动物的调查,基于水源地的红外相机监测是一个较为可行的方法,同时也为研究社群结构、种间竞争以及不同物种资源利用生态位重叠和分离提供了可能。利用红外相机的水源地监测有助于评估环境变化和人为干扰对野生动物水源利用的影响,并为荒漠地区水源管理和保护提供参考。
    野外围栏条件下根田鼠肠道寄生物的感染率
    聂绪恒 曹伊凡 堵守杨 何慧 边疆晖
    2014, 34(2):  172-180. 
    摘要 ( )   PDF (46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寄生物是调节小哺乳动物种群波动的因子之一。许多生物和非生物因子可影响寄生物的感染。本研究以根田鼠为对象,在野外围栏条件下测定了根田鼠肠道寄生物种类及其感染率,并分析了根田鼠建群者数量、性别、年龄及时间对寄生物感染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根田鼠肠道寄生物有球虫、线虫和绦虫,球虫是主要寄生物, Eimeria wenrichi 为球虫中的优势种;其感染率随根田鼠建群者数量增加而增加,且随时间而显著变化。在根田鼠幼体中,高密度处理组E. wenrichi 的感染率显著高于低密度处理组,而根田鼠幼体的E. ochrogasteri 感染率显著高于成体。本研究未发现根田鼠性别间的球虫感染率差异。上述结果说明,在根田鼠种群中,球虫感染率有时间变化,且受宿主密度的制约,高密度种群引起的生前应激与当前密度制约性感染可能对球虫感染率具有耦合效应。
    松鼠猴感染假结核耶尔森菌的诊治
    周紫峣 周潇潇 彭广能 唐天亮 彭西 钟志军 刘长松 刘俊卿 吴江兰 孙鸿雁 邓乔 周治金
    2014, 34(2):  181-187. 
    摘要 ( )   PDF (847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13 年2 月18 - 20 日,四川省雅安市碧峰峡野生动物园内6 只松鼠猴突然接连死亡,同时约有100 只松鼠猴也出现了不同症状,给动物园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为寻找传染病因和治疗防控措施,首先采用尸体剖解和病理切片对其进行了组织学检查,然后采用细菌分离培养和鉴定确定了病原菌,通过动物回归试验和耐药性试验发现其致病性和流行性特征,并采取紧急治疗和防疫措施及时控制了疫情。结果表明,死猴尸体内多处器官发生淤血坏死,组织病变严重并可见大量细菌。经鉴定,分离到的病原细菌为假结核耶尔森菌,该菌与鼠疫耶尔森菌同源性极高,且具有强烈的致病性、传染性和一定的耐药性,对丁胺卡拉霉素较为敏感。这是我国首次发现并报道的松鼠猴感染假结核耶尔森菌病例,本文对其诊断与治疗、流行病学研究和病理模型建立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参考资料。
    贮存温度和时间对大熊猫粪便样品皮质醇浓度的影响
    马凯 吴存哲 尹峰 刘学锋 张金国 刘定震
    2014, 34(2):  188-192. 
    摘要 ( )   PDF (374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非损伤性取样比如粪便样品监测野生动物受胁迫的水平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手段,然而针对从野外采集的样品,其运输和贮存温度条件是否干扰分析结果,尚未有过报道。为评估不同贮存温度和天数对野生动物粪便样品中皮质醇浓度的影响,我们将大熊猫的新鲜粪便置于3 种模拟条件(0℃ 、10℃ 和22℃ ),并进行连续6 d的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贮存天数对粪样中皮质醇浓度有显著影响(F 5,107 = 7.501,P = 0.001),但温度则无显著影响(F 2,107 = 1.094,P = 0.366)。粪样在0℃ 、10℃ 和22℃ 条件下贮存6 d,皮质醇浓度与贮存前的基准值之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0℃ :F 6,41 = 1.274,P = 0.290;10℃ :F 6,41 = 2.027,P = 0.084;22℃ :F 6,41 =1.009, P = 0.434)。结果提示在室温条件下短期运输和贮存(不超过6 d),不会引起大熊猫粪便样品中皮质醇浓度的显著变化。该结果对于野外所采集的粪便样品运输和贮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笼捕法和陷阱法对森林小型兽类多样性监测效率比较
    杨锡福 谢文华 陶双伦 李俊年 肖治术
    2014, 34(2):  193-199. 
    摘要 ( )   PDF (29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短尾鼩江西省分布新纪录及其地理分布范围的探讨
    王于玫 刘泽昕 张闻捷 孔令明 本川雅治 原田正史 吴毅 李玉春
    2014, 34(2):  200-204. 
    摘要 ( )   PDF (726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圈养条件下亚成体雌性金钱豹肺微血管铸型的扫描电镜观察
    谢明仁 俞文 张璐 俞发荣
    2014, 34(2):  205-208. 
    摘要 ( )   PDF (562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