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CSCD数据库源刊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编委会
青年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留言板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2019年 第39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9-05-30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
导出引用
EndNote
Ris
BibTeX
隐藏/显示图片
Select
雄性川金丝猴对雌性的受孕认知与等级识别
赵海涛 王晓卫 侯大富 王程亮 任轶 付卫伟 李保国
2019, 39(3): 227-233. DOI:
10.16829/j.slxb.150228
摘要
(
)
PDF
(134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社会认知是群居动物适应复杂环境和社会生活能力的体现,致力于理解自身、他人与社会。认知有利于促进利益分配的智能优化,而行为认知策略则是关注的热点问题。但迄今为止,川金丝猴如何进行社会地位与受孕状态等基础认知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投食招引,在个体识别和等级判定的基础上,以栖息于秦岭观音山自然保护区熊猫谷景区的一个半野生川金丝猴群为对象,采用瞬时扫描和焦点动物取样法,观察并收集了猴群中6个一雄多雌单元成年雌雄个体的空间位置、邀配、交配及产仔行为数据,结合食物密度梯度“同心圆”和受孕周期,推测雌性成功受孕的交配时间段,运用配对t-检验统计证实受孕前后雌性的交配实现率差异显著(
t
= 4.527,
P
= 0.001),表现为受孕前雌性邀配行为获取的雄性响应率明显高于受孕后;通过Spearman相关性检验发现,雌性受孕前的交配实现率(
R
= 0.527,
P
= 0.006)及受孕时间(
R
= 0.556,
P
= 0.049)与自身等级均显著正相关,即高等级雌性邀配行为的雄性响应率及与雄性生殖性交配的时间明显高于或早于低等级雌性。结果表明,雄性川金丝猴拥有认知单元内成年雌性受孕状况和等级地位的能力,这种认知能力影响着雄性的性行为方式。
Select
利用角形几何特征和计算机视觉技术确定岩羊年龄的新方法
苏梦雨 张同作 连新明 苏建平 都玉蓉
2019, 39(3): 234-241. DOI:
10.16829/j.slxb.150223
摘要
(
)
PDF
(283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确定野生动物活体年龄是动物种群生态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然而,迄今为止,没有一种传统方法能高效精准地完成这项任务。岩羊角形态复杂且终身生长,其角形随年龄增长和观察角度变化极大。野外条件下,高效获取岩羊个体年龄信息的唯一方法就是拍摄其角的清晰照片。本研究旨在提出一种利用角形几何特征和计算机视觉技术确定野生岩羊活体年龄的新方法,其原理和操作如下:首先建立覆盖全部年龄段(1.5-15.5岁)的已知年龄羊角实体标本的3D模型(左、右角各22个);再在R程序控制下使其在3D空间中旋转,每旋转1°输出一张角形图片;最后计算每张角形输出图片与待定年龄角照片的形状相似性,找出相似性最高的角形图片对应的3D模型,该3D模型的年龄即为待定年龄羊角的实际年龄。30张已知年龄羊角照片的实验验证结果表明,上述年龄鉴定方法能高效地获得精准结果(准确率达100%)。
Select
不同生境和季节社鼠与大林姬鼠的微生境选择比较
黄广传 司俊杰 蒙新 陈治文 张洪茂
2019, 39(3): 242-251. DOI:
10.16829/j.slxb.150248
摘要
(
)
PDF
(154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微生境选择分化是生境相似物种间共存的重要原因。社鼠和大林姬鼠为北京东灵山地区常见鼠种,生境需求、活动节律及食物组成等相似,但二者共存的原因尚不清楚。2016—2017年,我们对北京东灵山地区社鼠和大林姬鼠的微生境选择进行了研究。不同季节和生境类型中,社鼠和大林姬鼠微生境选择存在明显分化。灌丛生境中,春季社鼠偏好于乔木密度、草本盖度更高和落叶盖度相对偏低的微生境,而大林姬鼠选择郁闭度、落叶盖度较高而草本盖度较低的微生境,主成分分析表明,地表覆盖物是影响二者微生境选择的主要因素;秋季社鼠喜好乔木种类多、灌木密度和草本盖度更高的微生境,而大林姬鼠选择乔木胸径、灌木距离、落叶盖度和空地比例更高的微生境,食物丰度是影响社鼠和大林姬鼠微生境选择的主要因素。弃耕地生境中,春季社鼠倾向于灌木密度和草本盖度较高的微生境,而大林姬鼠首选郁闭度、乔木胸径、落叶盖度较大而草本盖度较低的微生境,地表覆盖物是影响二者微生境选择的主要因素;秋季社鼠偏好郁闭度和落叶盖度都相对较低的微生境,大林姬鼠则相反,食物多度是影响二者微生境选择的主要因素。次生林生境中,春季因样本量太少,未作分析;秋季社鼠优先选择灌木密度、灌木基径和草本盖度更高的微生境,大林姬鼠更倾向乔木胸径、落叶盖度较高,而灌木密度、草本盖度较低的微生境,地表覆盖物是影响二者微生境选择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不同生境和季节,两种鼠的微生境选择具有明显分化,这可能是二者共存的重要原因之一。
Select
两种同域分布蹄蝠在开阔度不同的环境中回声定位声波的可塑性
彭乐 叶建平 朱光剑 刘志霄 张礼标
2019, 39(3): 252-257. DOI:
10.16829/j.slxb.150235
摘要
(
)
PDF
(228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广西桂林研究了同域分布的大蹄蝠(
Hipposideros armiger
)和中蹄蝠(
H. larvatus
)在不同开阔度环境中回声定位声波信号的变化。用超声波仪录制自由悬挂和分别释放于人工“大棚”和“小棚”内飞行的蝙蝠的回声定位声波,使用超声分析软件分析声脉冲时程、主频率及声脉冲间隔,通过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状态下的声波参数。结果表明:中蹄蝠声波的主频在悬挂状态下最高,小棚内飞行时次之,大棚内飞行最低;两种蹄蝠声波的脉冲时程和脉冲间隔在悬挂状态下最长,大棚内飞行次之,小棚内飞行最低。总之,这两种蹄蝠的回声定位声波能够随所处状态的变化而变化,可根据生境的复杂度调节声讯号,具有明显的声波可塑性。
Select
喜马拉雅旱獭的洞穴特征及其生态意义
张龙 郭程 肖燕宏 向左甫
2019, 39(3): 258-265. DOI:
10.16829/j.slxb.150218
摘要
(
)
PDF
(139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穴居性动物的洞穴对其生存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解喜马拉雅旱獭(
Marmota himalayana
)利用洞穴特征及其生态意义,于2017年5月至10月以及2018年4月至5月在四川省阿坝州若尔盖县班佑乡多玛村对30对喜马拉雅旱獭繁殖对所利用的洞穴进行了定量研究。按照当年被频繁利用的洞穴(夜宿洞与繁殖洞)与临时利用的洞穴1∶2的比例取样,共测量了90个洞穴的7个物理特征参数,比较了不同类型洞穴的物理特征差异。结果表明:(1)当地喜马拉雅旱獭利用洞穴外径的长轴和短轴分别为59.3 ± 21.9 (16~100) 和45.8 ± 20.5 (18~100) cm,内径内横径和内竖径分别为24.4 ± 4.0 (16~39) 和19.7 ± 3.5 (15~39) cm;(2)洞道首段长为127.3 ± 43.3 (60~240) cm;(3)洞道首段倾斜角度为45.7° ± 9.5° (20°~72°);(4)洞口朝向角度为195.8° ± 96.2° (3°~356°)。除了夜宿洞与繁殖洞临时洞的内竖径有显著性差异,其它不同洞穴类型之间的物理特征基本一致。喜马拉雅旱獭利用洞穴物理特征参数表明其洞穴具有躲避天敌、抵御不良天气、良好的排水性能以及维持洞穴小气候稳定的功能。大部分洞穴之间的物理特征基本一致结合行为观察,说明喜马拉雅旱獭存在年际间的换洞行为。
Select
成年与未成年圈养林麝粪便菌群多样性的比较
赵贵军 封孝兰 朱吉彬 郑程莉 竭航 曾德军 张承露 戚文华
2019, 39(3): 266-275. DOI:
10.16829/j.slxb.150255
摘要
(
)
PDF
(717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研究旨在解析林麝未成年组(
n
=10)和成年组(
n
=10)之间的菌群差异。收集林麝新鲜粪便,提取总DNA,利用带标签的通用引物扩增16S rRNA V3-V4 区,使用Illumina Miseq 300PE测序平台对扩增产物进行Miseq双端测序,通过计算 ACE 和Shannon 等多样性指数,以及微生物组成成分和距离聚类分析,揭示组成结构与差异。α多样性分析表明成年组微生物的多样性丰富度略高于未成年组,但不存在显著差异性(
P
> 0.05) 。未成年组和成年组均是(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所占的比例较高。成年组Proteobacteria所占的比例明显高,而Firmicutes所占的比例较低。LEfSe分析表明有12个显著差异的细菌分类。两组在Firmicutes门上存在较少显著差异的细菌,而在Proteobacteria上存在较多显著差异的细菌。本研究证明在不同年龄阶段,微生物的丰富度和多样性不存在显著差异,细菌的组成成分也相同。但是在组成比例上存在差异性,间接反映了不同年龄阶段营养吸收的不同需求。
Select
环境因子对新疆鹅喉羚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影响
佐日古丽•伊斯马伊力 先木西努•莫合德 布威海丽且姆•阿巴拜科日 阿尔孜古力•沙塔尔 苏比奴尔•艾力 马合木提•哈力克
2019, 39(3): 276-284. DOI:
10.16829/j.slxb.150233
摘要
(
)
PDF
(156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环境因素在物种进化和遗传变异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探讨新疆鹅喉羚遗传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本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直接测序的方法,测定了新疆鹅喉羚11个群体84份样本的线粒体DNA Cyt
b
基因(1140 bp)和D-loop区(1100 bp)序列,分析各群体遗传多样性及环境因子对遗传多样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新疆鹅喉羚具有较高的单倍型多样性,较低的核苷酸多样性,表明其遗传多样性处于较低水平。环境因子与群体遗传多样性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海拔、年均降水量、年均气温、人口数量是影响新疆鹅喉羚遗传多样性的主要环境因子,其中海拔是最关键的环境因子。本研究结论为新疆鹅喉羚群体有效合理的保护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Select
喜马拉雅旱獭线粒体DNA控制区遗传多样性及系统发育
马英 李海龙 何建 赵延梅 杨汉青 鲁亮 刘起勇
2019, 39(3): 285-294. DOI:
10.16829/j.slxb.150229
摘要
(
)
PDF
(426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喜马拉雅旱獭是青藏高原的优势种,数量多、分布广,全面了解其遗传背景对该地区旱獭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对来自青藏高原云南、西藏和青海三省区共13个地理种群计258只旱獭为研究对象,PCR扩增获得线粒体DNA控制区基因部分序列(887bp),并运用种群遗传学方法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258份样品共发现了84个变异位点(9.40%),定义了68种单倍型,其单倍型多样性(
h
)平均值为0.968±0.003、核苷酸多样性(
π
)平均值为0.01725± 0.01637,种群总体遗传多样性较高。AMOVA方分析显示13个地理种群间存在着明显的遗传分化(
Fst
=0.62067,
P
<0.001),种群间基因交流多数较低(
Nm
<1)。基于单倍型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13个地理种群的喜马拉雅旱獭聚为两支,其中来自青藏高原西南地区(西藏安多、青海格尔木、青海囊谦、云南迪庆)的18个单倍型聚成一个大的分支(A支),其余50个单倍型聚为一个大的分支(B支),在NETWORK网络图中也可见到相似网络拓扑结构。研究结果显示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种群以唐古拉山脉为界分为两个大的种群,说明地理隔离是影响喜马拉雅旱獭种群动态变化的主要因素。
Select
狭颅田鼠的代谢特征及体温调节
崔志强 刘新宇 宋士一 杨明
2019, 39(3): 295-301. DOI:
10.16829/j.slxb.150226
摘要
(
)
PDF
(128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究草食性小型哺乳动物狭颅田鼠的代谢及体温特征,测定了栖息于呼伦贝尔草原地区的狭颅田鼠的体重、静止代谢率、热传导等生物学指标随环境温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狭颅田鼠的平均体重为(20.8 ± 0.8) g(
n
= 12),基础代谢率为(1.85 ± 0.05) mLO
2
/(g・h),热中性区为27.5℃~35℃,热传导值为(0.19 ± 0.03) mLO
2
/(g・h・℃),热适应能力A<0(适应冷环境),适应途径指数I=0.8(热传导对调节体温影响更大)。狭颅田鼠具有低代谢率、低热传导和较宽的热中性区,在较大的温度变化范围内保持较低的能量代谢水平,这是生活于较高纬度寒冷地区的狭颅田鼠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主要生存对策之一。
Select
上海野生动物园大熊猫育幼行为初步研究
丁乔棋 俞锦华 谢春雨 徐春忠 孙强 毕靖征 褚青坡 周应敏 吴锋
2019, 39(3): 302-310. DOI:
10.16829/j.slxb.150245
摘要
(
)
PDF
(185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采用连续记录法和焦点取样法,对上海野生动物园熊猫馆的2只雌性大熊猫在育幼期间的时间分配与活动节律进行了初步观察研究。结果表明:2个个体在育幼期间,育幼行为是最主要的行为方式,在育幼前期占90%以上。在整个育幼期间,大熊猫的舔阴和育幼行为呈下降趋势;摄食、休息、活动、求适和其他行为呈上升趋势。但2个个体之间也表现出一定差异:育幼经验不足的个体(“芊芊”)母性强于育幼经验丰富的个体(“思雪”),在育幼期不同阶段,“芊芊”用于护仔、舔仔、哺乳和母仔互动的时间均高于“思雪”。通过对上海野生动物园育幼期大熊猫行为的研究,为圈养育幼期的大熊猫饲养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Select
社会网络分析法及其在动物行为学研究中的应用
邓可 刘伟 王德华
2019, 39(3): 311-322. DOI:
10.16829/j.slxb.150275
摘要
(
)
PDF
(747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社会网络分析法被广泛用于动物行为学研究。它通过量化动物社会关系中的特定属性 (如中心度和中心势),可辨识动物群体中的关键个体及其在群体中的作用,揭示动物社会交往的形成机制,深化人们对动物社会性起源、个体行为与种群动态格局间关系的理解。本文简要介绍了社会网络分析法的发展史和基本概念,然后阐述了如何建立网络及选择常用指标,强调了创建原模型的必要性及途径。最后着重评述了社会网络分析法在动物行为学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并提出未来应当关注直接身体接触 (如打斗和理毛) 和非肢体接触 (如声音通讯) 等不同交往形式的变动过程,以此构建社会交往的动态网络。同时也需要加强种间社交网络的研究,以便增进人们对社会行为的生态功能以及合作理论等问题的理解。
Select
笼养川金丝猴理毛行为功能
张源笙 蒋志刚 鲍伟东
2019, 39(3): 323-332. DOI:
10.16829/j.slxb.150214
摘要
(
)
PDF
(1078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基于红外相机的四川亚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兽多样性初报
胡茜茜 李佳琦 罗旭 泽翁他许 陈星 张卢水 官天培
2019, 39(3): 333-343. DOI:
10.16829/j.slxb.150234
摘要
(
)
PDF
(404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17年5~11月,我们在四川亚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共布设64台红外相机,对保护区内的兽类和鸟类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经过8394个相机工作日的调查,我们共鉴定出分属9目25科共56种的野生兽类和鸟类,其中国家Ⅰ级、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别有5种和13种,被IUCN红色名录评估为濒危(EN)、易危(VU)、近危(NT)的野生动物分别有2种、3种和6种。相对丰富度指数居前三位的兽类和鸟类分别是毛冠鹿(
Elaphodus cephalophus
)、珀氏长吻松鼠(
Dremomys pernyi
)、猕猴(
Macaca mulatta
)和血雉(
Ithaginis cruentus
)、大噪鹛(
Garrulax maximus
)、雉鹑(
Tetraophasis obscurus
)。本次调查初步了解了在亚丁保护区内鸟兽的种类、丰富度、分布以及人为干扰情况,是亚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第一次开展鸟兽的本底资源调查和研究。我们的调查结果对掌握亚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鸟兽种类和分布现状等本底资料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保护区今后的科研工作及开展野生动物的保护管理和长期监测提供了数据支持和指导。
Select
基于红外相机视频的猪獾交配行为观察
郭洪兴 程林 程松林 袁荣斌 毛夷仙
2019, 39(3): 344-346. DOI:
10.16829/j.slxb.150209
摘要
(
)
PDF
(1242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者中心
作者投稿查稿系统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审稿中心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主编审稿
编辑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