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9年 第39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9-09-30
    布氏田鼠哺乳期低温经历抑制成年期神经再生
    赵园春 张学英 王德华
    2019, 39(5):  485-495.  DOI: 10.16829/j.slxb.150311
    摘要 ( )   PDF (976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哺乳动物在出生前后所经历的环境条件对其成年后的行为和生理等具有重要影响。环境温度是影响动物后代表型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将分娩当天的布氏田鼠母体和幼仔在常温(23℃±1℃)或低温(4℃±1℃)饲养,断乳(21日龄)时转至常温环境,至第63日龄时再随机将两组动物各分为常温组和低温暴露组,期间检测体重、摄食量、静止代谢率、认知能力和神经细胞增殖和存活等,以验证哺乳期的低温经历可影响成年动物的代谢生理、行为表型和相关脑区神经再生的假说。结果发现:哺乳期低温经历导致成年布氏田鼠摄食量显著降低,与代谢有关的下丘脑以及学习记忆有关的海马区细胞增殖和存活数量减少。当动物在成年期面临冷暴露时,与哺乳期常温经历的动物相比,哺乳期低温经历的动物摄食量较低,在Y迷宫新异臂中的穿梭次数和停留时间显著降低,但海马和下丘脑部分核团的细
    胞增殖以及海马CA的细胞存活明显升高。这表明哺乳期低温经历对布氏田鼠的能量代谢、行为和相关脑区的成体神经再生产生了持久的抑制效应,但成年后再次面对低温时,动物的代谢能力和代谢及学习记忆相关脑区的神经细胞可塑性优于哺乳期未曾经历低温的动物。
    雌雄子午沙鼠的认知行为及其神经内分泌水平的差异
    龚大洁 曹瑞东 肇昊驰 张明宇 缪菲 于鹏
    2019, 39(5):  496-503.  DOI: 10.16829/j.slxb.150287
    摘要 ( )   PDF (528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研究通过对雌雄子午沙鼠进行新物体识别和社会认知实验,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其相关脑区合成催产素(OT)、加压素(AVP)和多巴胺(DA)能的神经元数量,采用酶联免疫试验(ELISA)方法检测了其血清中OT、AVP的水平,探究了雌雄子午沙鼠的两性认知差异及其神经内分泌水平的差异。结果表明,雌雄子午沙鼠对新物体的探究时间均要显著高于旧物体,雌雄子午沙鼠的辨别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雄性子午沙鼠随着探究次数的增加对重复刺激鼠a的探究时间不断减少,对陌生刺激鼠b的探究时间显著高于刺激鼠a(P<0.05);雌性子午沙鼠没有此趋势。雄性子午沙鼠OT能神经元数量在下丘脑室旁核(PVN)和视上核(SON)均要显著少于雌性(P<0.05);雄性个体DA能神经元数量在黑质显著高于雌性(P<0.01);然而雄性个体DA能神经元数量在腹侧被盖区显著少于雌性(P<0.01);雌雄子午沙鼠血清OT、AVP水平均无显著差异。综上所述,雌雄子午沙鼠对新物体的识别能力无显著差异,然而雄性子午沙鼠的社会认知能力强于雌性。在神经内分泌水平上,雌雄子午沙鼠PVN和SON中OT能神经元数量、黑质和腹侧背盖区的DA能神经元数量均呈现出了两性差异。
    西藏墨脱县孟加拉虎种群数量调查
    王渊 刘务林 刘锋 李晟 朱雪林 蒋志刚 冯利民 李炳章
    2019, 39(5):  504-513.  DOI: 10.16829/j.slxb.150265
    摘要 ( )   PDF (10010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孟加拉虎曾在西藏墨脱县各乡镇均有分布记录,但自2002年后该地区未见确认报道。2013—2018年间,我们利用红外相机技术、信息网络收集法和足迹鉴定法调查了墨脱县孟加拉虎的9个潜在分布区域。结果显示,墨脱县仅存1~3只孟加拉虎非定居个体,仅在旱季(每年10月至来年3月)游荡活动于背崩乡、墨脱镇雅鲁藏布江南岸区,以及格当乡金珠藏布南岸区。该区域内孟加拉虎的保护前景不容乐观,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提出如下建议以加强针对野生孟加拉虎的保护:(1)继续加强虎的基础性监测;(2)加强针对偷盗猎活动的野外巡护与执法管理;(3)加强对原始森林的保护;(4)改善原住民生计,加强宣传教育,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5)恢复与建立景观廊道,改善栖息地连通性,以促进虎的自然扩散;(6)加强不同机构与参与方之间的合作研究和技术交流。
    中国亚洲象取食植物种类统计与分析
    姜志诚 李正玲 保明伟 陈明勇
    2019, 39(5):  514-530.  DOI: 10.16829/j.slxb.150237
    摘要 ( )   PDF (206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分别采用样线法和跟踪调查法对中国境内分布的野生亚洲象和云南西双版纳亚洲象种源繁育与救助中心的10头圈养亚洲象放养时取食植物进行调查,经分类鉴定,共收集到亚洲象取食植物111种,分属29目、42科、77属,其中新增亚洲象取食植物57种,分属于21目、32科、44属。与文献中记载的中国亚洲象植物性食物进行了汇总,统计得到新的中国亚洲象植物性食物名录,共计32目、62科、162属、240种。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G-F多样性指数为0.84,表明中国野生及圈养亚洲象取食的植物具有较高的多样性,这些植物涉及蕨类植物门、裸子植物门和被子植物门。其中,圈养亚洲象采食植物种类共84种,西双版纳境内圈养亚洲象以禾本科(Gramineae)的甘蔗(Saccharum spp.)、玉米(Zea mays)、马唐(Digitaria spp.)、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粽叶芦(Thysanolaena latifolia)等为主要食物,而国内其它地方(北京动物园、广州动物园和昆明动物园)圈养的亚洲象主要饲喂高粱属(Sorghum)的高粱(S. bicolor)或苏丹草(S. sudanense)等。因此,在将来开展野生亚洲象栖息地保护、恢复及食物源基地项目规划与建设时应规避农作物和经济作物,优选亚洲象喜食、速生、生物量大的土著物种,如野芭蕉、棕叶芦、董棕、构树、重阳木、中平树、马唐属及竹类等植物,按照不同季节进行套种,为亚洲象提供更多可口食物。对于圈养亚洲象,需要设计足够面积的食物源基地供放养,补充食物种类,增加运动量,增强体质,提高其生活质量。
    圈养林麝的活跃性及与社会亲和度的关系
    房璇 孙太福 蔡永华 董霞 黎勇 周密 孟秀祥
    2019, 39(5):  531-536.  DOI: 10.16829/j.slxb.150292
    摘要 ( )   PDF (120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扫描取样和焦点动物取样法对四川马尔康林麝繁育场的45头圈养林麝进行行为取样,以其非静息行为的发生率作为活跃性指标,以社会亲和行为的发生强度作为社会亲和度指标,分析圈养林麝活跃性与其性别、圈群密度及社会亲和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圈群密度和社会亲和度对圈养林麝的活跃性有显著影响(P < 0.05),但活跃性雌雄差异不显著(P > 0.05)。与高密度圈群的林麝(0.25 ± 0.021, n=32)相比,低密度圈群中的个体更活跃(0.40 ± 0.022, n = 4);活跃性与社会亲和度之间显著相关(r = 0.390, P = 0.01),活跃性较高个体倾向于展现高的社会亲和度。建议麝场在进行麝群构建时,充分考虑林麝个体的活跃性差异及与圈群密度的关系,以提高圈群稳定性和驯养生产力。
    放牧条件下高原鼠兔扰动对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
    许华磊 王溪 刘伟
    2019, 39(5):  537-545.  DOI: 10.16829/j.slxb.150238
    摘要 ( )   PDF (187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大型草食动物放牧是重要的管理方式之一,对草地生物多样性起着关键的驱动作用。高原鼠兔是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成分,对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结构以及其功能与稳定性起着关键作用。探明放牧条件下高原鼠兔扰动对高寒草甸的影响,对于高寒草甸建立合理的放牧提供理论依据,为鼠害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有一定的现实意义。2017年5—9月在青海省海北州祁连县矮嵩草草甸,以高原鼠兔为研究对象,通过小区控制研究放牧条件下高原鼠兔扰动对高寒草甸植物功能群植物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高原鼠兔扰动降低了除杂类草以外的各植物功能群的高度;同时显著降低了禾本科、豆科功能群盖度及总盖度,而杂类草功能群的盖度有增加的趋势。另外,我们的结果也发现高原鼠兔扰动对各植物功能群生物量和重要值的影响不显著。该研究表明放牧条件下高原鼠兔扰动在一定程度上对杂草群落特征具有积极的作用,对其它功能群的群落特征具有抑制作用
    牦牛Atg5基因克隆及其在输卵管、卵巢和子宫中的表达定位
    王靖雷 潘阳阳 马睿 王萌 崔燕 余四九
    2019, 39(5):  546-555.  DOI: 10.16829/j.slxb.150293
    摘要 ( )   PDF (2087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噬是一种保守的细胞内降解过程,在多种生物体内证实自噬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但是自噬在牦牛这一高原特色物种体内的研究未见报道。因此为探索正常生理条件下自噬相关基因在牦牛生殖过程中的表达,本研究分别采集牦牛不同繁殖周期(卵泡期、黄体期及妊娠期)的主要生殖器官(输卵管、卵巢、子宫),克隆牦牛自噬相关基因5(Autophagy related 5,Atg5)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qRT-PCR检测Atg5 基因在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并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blot, WB)检测Atg5和Atg5-Atg12(Autophagy related 12,自噬相关基因12)复合体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Atg5在各生殖器官中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成功克隆牦牛Atg5基因在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编码的蛋白质为可溶性的非跨膜蛋白;qRT-PCR和WB检测结果显示Atg5和Atg5-Atg12复合体在牦牛输卵管、卵巢和子宫中均有表达。其中卵泡期卵巢Atg5-Atg12表达显著高于黄体期和妊娠期,卵泡期Atg5的表达却显著低于黄体期和妊娠期;黄体期输卵管Atg5-Atg12表达量显著高于卵泡期和妊娠期,妊娠期输卵管中Atg5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卵泡期和黄体期;卵泡期和妊娠期子宫中Atg5-Atg12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黄体期,而黄体期子宫中的Atg5的表达量又显著高于妊娠期和卵泡期,在蛋白水平上Atg5和Atg5-Atg12的表达呈负相关。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Atg5在输卵管黏膜上皮,卵巢卵泡膜、颗粒层、生殖上皮、黄体细胞,子宫内膜和子宫腺体均有表达。研究结果表明自噬在牦牛体内与其他物种相似具有保守性,通过检测Atg5-Atg12复合体在牦牛生殖器官中的表达,推测自噬可能参与牦牛生殖生理过程的调控。该研究结果对自噬在其他大型哺乳动物以及高寒低氧环境中动物的研究具有借鉴意义,有助于自噬参与其他动物生殖生理作用机制的研究。
     
    灵长类镜像神经元系统起源及其争议研究进展
    赵翥 陈巍 汪寅
    2019, 39(5):  556-564.  DOI: 10.16829/j.slxb.150271
    摘要 ( )   PDF (153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灵长类镜像神经元系统的研究中,关于镜像神经元系统的产生主要存在两种观点,基因假说认为镜像神经元系统的出现基于一定的演化压力,服务于动作理解这一社会性功能;而联想学习假说则认为镜像神经元系统是感觉运动学习的产物,并不服务于动作理解。在联想学习的阵营中,联想序列学习主张一种极端的后天论立场,并通过刺激-反应范式提供大量的实证证据。但是,联想序列学习虽然能够解释大部分镜像神经元的研究,却无法否定其发生机制中的基因成分。比较镜像神经元系统在多个物种中的演化历史,探索个体早期发展对社会性信息的偏好均显示出联想序列学习存在局限,而联想序列学习提供的证据也不具有生态学效度。因此,对镜像神经元的基因基础如何影响其产生、发展与演化的探讨仍将是一个极具意义和生命力的主题。
    利用红外相机对深圳野生兽类鸟类多样性的调查
    李伟东 胡凯津 曾毅龙 徐溶霜 张鹏
    2019, 39(5):  565-574.  DOI: 10.16829/j.slxb.150261
    摘要 ( )   PDF (4147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动物调查对监测生物多样性研究、城市生态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深圳作为新兴崛起的大城市,动物多样性受城市化干扰的程度较传统大城市少,但近年来缺乏对该地区的生物资源进行全面调查。我们于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在深圳市(陆域)郊区布设了57个红外相机监测点,对深圳市鸟类和兽类多样性进行了初步调查。在相机累积工作3780个捕获日中,获得动物有效照片607张,经鉴定,可辨识的兽类共3目6科8种;鸟类共计3目9科26种。其中褐翅鸦鹃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名录》的鸟兽共有24种。除鼠类外,相对丰富度较高的物种有灰背鸫、野猪、橙头地鸫、乌灰鸫等。经分析发现都市内野生动物的日活动节律与自然保护区的存在一定差异。本研究为在城市深入开展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手段。
    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河北太行山东坡南段的鸟兽调查
    陈向阳 范俊功 王鹏华 王义弘 侯建华
    2019, 39(5):  575-584.  DOI: 10.16829/j.slxb.150257
    摘要 ( )   PDF (625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红外相机技术于2017年冬季对河北太行山东坡南段的野生动物进行了调查。通过系统抽样,野外选取4个样区共安置红外相机78台,实际工作4753个相机日,获有效照片1903张。结果表明:共鉴定出兽类4目7科7种,鸟类9目14科27种,其中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有勺鸡(Pucrasia macrolopha)、雀鹰(Accipiter nisus)、灰林鸮(Strix aluco)和燕隼(Falco subbuteo)。物种相对丰度指数较高的兽类和鸟类分别为岩松鼠(Sciurotamias davidianus)(10.10)和红嘴蓝鹊(Urocissa erythroryncha)(5.49)。对拍摄率较高的前6种兽类的日活动节律进行了分析,发现野猪(Sus scrofa)和蒙古兔(Lepus tolai)主要集中在晨昏和夜间活动,西伯利亚狍(Capreolus pygargus)和岩松鼠多在昼间活动,赤狐(Vulpes vulpes)和黄鼬(Mustela sibirica)则为全天性活动。土门—黄北坪乡样区和鹿头乡样区具有较高的物种数(24种和23种)和Shannon-Weiner指数(2.35和2.06)。该地区农业开发程度高、森林景观破碎化程度大、人类活动干扰重,应加强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保护与恢复。
    神农架川金丝猴捕食矛纹草鹛雏鸟简报
    朱遵燕 黄天鹏 姚辉 杨万吉 向左甫
    2019, 39(5):  585-589.  DOI: 10.16829/j.slxb.150278
    摘要 ( )   PDF (2227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圈养东北虎血液生理参数的测定
    韩志强 王海军 刘存发 王晓旭 赵全民 徐超
    2019, 39(5):  590-594.  DOI: 10.16829/j.slxb.150241
    摘要 ( )   PDF (98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云南腾冲发现贡山麂
    黄湘元 张兴超 陈辈乐 李飞
    2019, 39(5):  595-598.  DOI: 10.16829/j.slxb.150252
    摘要 ( )   PDF (3549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