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CSCD数据库源刊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编委会
青年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留言板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41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1-11-30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
导出引用
EndNote
Ris
BibTeX
隐藏/显示图片
研究论文
Select
高原鼠兔肠道微生物中丰富及稀有类群的季节性特征
范超, 张良志, 付海波, 刘传发, 李文靖, 张贺, 唐显江, 程琪, 沈文娟, 张堰铭
2021, 41(6): 617-630. DOI:
10.16829/j.slxb.150540
摘要
(
)
HTML
(
)
PDF
(1268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气候及食物是驱动植食性小哺乳动物肠道菌群产生季节性变化的重要因素。然而,此类研究很少涉及肠道丰富及稀有微生物类群。本文以高原鼠兔(
Ochotona curzoniae
)为对象,通过16S rRNA基因测序和分析,探讨丰富及稀有肠道微生物类群的结构组成、多样性指数及功能在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丰富类群对菌群主要门和功能的季节性变异贡献大于稀有类群,稀有类群对菌群OTU和alpha多样性的变异贡献大于丰富类群。丰富类群和稀有类群的香农指数均在冬季显著高于其他季节;丰富类群的ACE指数在秋季显著低于其他季节,而稀有类群的ACE指数则在冬季显著高于春季和夏季。丰富类群中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相对丰度在冬季和秋季显著高于春季和夏季,但在稀有类群中,夏季和秋季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冬季和春季。丰富类群中氨基酸代谢通路的相对丰度在冬季显著高于春季和夏季,而在稀有类群中,其相对丰度在春季显著高于夏季和秋季。气温、降水量和植被中的营养物质与肠道菌群中丰富类群和稀有类群的变化均显著相关,环境变量对丰富类群和稀有类群变化的总解释率分别为18%(气温:3%;降水:4%;植被营养成分:10%;联合:1%)和9%(气温:1%;降水:2%;植被营养成分:5%;联合:1%)。以上结果表明肠道微生物中的丰富和稀有类群具有不同的分布模式和季节性特征,二者对整体菌群变异的贡献存在差异,环境因素更多地影响丰富类群,反映了肠道微生物不同类群对季节变化响应的非一致性。本研究增进了我们对哺乳动物肠道菌群季节性变化过程及环境适应性的认识。
Select
中国巢鼠属分类与分布的讨论
裴枭鑫, 曲潍滢, 张敏, 邵江山, 方磊, 陈中正
2021, 41(6): 631-640. DOI:
10.16829/j.slxb.150554
摘要
(
)
HTML
(
)
PDF
(863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巢鼠属(
Micromys
Dehne,1841)隶属于啮齿目(Rodentia)鼠科(Muridae),是最小的啮齿动物之一。此前的研究显示该属包含巢鼠(
M.minutus
)和红耳巢鼠(
M.erythrotis
)两个物种,但由于数据缺乏,红耳巢鼠的有效种地位仍存争议,且两个物种在中国的地理分布也不确定。本研究在安徽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集到一批巢鼠属标本,经形态与分子学鉴定发现其包含巢鼠和红耳巢鼠两个物种,它们在清凉峰海拔1 600 m处同域分布,支持红耳巢鼠的有效种地位。基于安徽清凉峰巢鼠和红耳巢鼠的外形特点,本文对国家动物标本资源库的巢鼠属照片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中国巢鼠属的地理分布进行了整理,同时绘制了地理分布图。结果显示:在我国巢鼠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陕西、甘肃、新疆、江苏、安徽、浙江、湖南、江西、广东、福建、台湾;红耳巢鼠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陕西、湖北、西藏、贵州、重庆、安徽、福建、广西;两者在安徽清凉峰和陕西镇巴县、城固县皆有分布。此外,分子系统学分析显示,我国巢鼠属多样性仍被低估,极有可能存在未知的分类单元,巢鼠属的分类研究工作仍需加强。
Select
野化培训大熊猫的生境利用和空间格局
周延山, 侯蓉, 刘家斌, 毕温磊, Jacob R. Owens, 张志和, 黄蜂, 骆伟, 齐敦武
2021, 41(6): 641-648. DOI:
10.16829/j.slxb.150457
摘要
(
)
HTML
(
)
PDF
(12681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了解动物栖息地和空间利用模式是开展野生动物放归自然的重要前提。为明确野化培训大熊猫(
Ailuropoda melanoleuca
)在野外环境中生境利用特征和空间格局,本文以2只野化培训大熊猫为研究对象,基于其野外GPS项圈数据,通过数字高程模型(DEM)、动物移动模块等工具分析其在野外环境中栖息地利用状况。结果表明:随着在野外环境时间的增加,2只大熊猫由低海拔西南坡的阔叶林逐渐向高海拔南坡针阔混交林区域移动,且坡度利用也存在明显的差异,但均偏向在17°~20°的平缓区域活动。在野外环境的最初一个月,2只大熊猫平均日移动距离较大,之后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2只野化培训大熊猫在野外环境初期,活动区域大小随时间的变化而呈现出无规律的变化趋势,活动区域主要集中在3~4个栖息地斑块,且斑块间面积和距离各异。因此,认为野化培训大熊猫在野外栖息地环境初期属于不稳定的随机选择模式。
Select
野生藏酋猴冬季食物组成及营养成分
刘超, 李文博, 李博文, 杨佩佩, 夏东坡, 李进华
2021, 41(6): 649-657. DOI:
10.16829/j.slxb.150551
摘要
(
)
HTML
(
)
PDF
(1439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觅食是获取营养物质和能量的重要途经。对于栖息在四季分明地区的灵长类动物而言,低温以及食物资源相对匮乏的冬季是其生存和生长发育的瓶颈期。本研究以安徽黄山的野生藏酋猴(
Macaca thibetana
)天湖山群为对象,于2019年11月至2020年1月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Instantaneous scan sampling)采集猴群觅食行为数据,并分析其冬季食物组成及食物中各化学成分含量对取食的影响。结果显示,野生藏酋猴在冬季共取食23科31属34种植物,主要包括壳斗科(Fagaceae,21.62%)、樟科(Lauraceae,17.57%)、蔷薇科(Rosaceae,8.11%)的植物,取食部位以叶片(66.22%)和果实(种子)(24.32%)为主。不同取食部位的水分、总糖、淀粉、脂肪、单宁等成分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叶片的水分含量高于果实(种子)、茎和芽,茎和果实(种子)含有较高的总糖,果实(种子)的淀粉和脂肪含量最高,芽的单宁含量最高。此外,取食植物中的总糖含量高于非取食植物。结果表明,野生藏酋猴适应寒冷冬季与食物匮乏的觅食策略是对植物种类、植物部位及其主要营养成分的综合结果。
Select
布氏田鼠合作贮食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宋怡然, 李国梁, 张知彬
2021, 41(6): 658-666. DOI:
10.16829/j.slxb.150546
摘要
(
)
HTML
(
)
PDF
(705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合作贮食是社会性动物应对食物匮乏的重要对策,但其内在的生态学机制尚未阐明。本文以布氏田鼠为研究对象,根据亲缘关系划分为亲缘组和非亲缘组。在人工实验箱中录像统计不同组别合作贮食行为占用时间的差异,探究亲缘关系对合作贮食行为的影响,并利用相关性分析探究亲缘组个体对贮食的贡献—收益关系以及与贮食行为相关的个体特征因素。结果表明,在组间水平上,与非亲缘组相比,亲缘组的布氏田鼠表现更多的合作贮食。在亲缘组个体水平上,不同个体对贮食的参与度和贡献度存在很大差异。个体对合作贮食的付出与其取食的收益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并且个体合作贮食贡献越大,其睾丸指数和睾酮含量降低越显著。研究结果说明,亲缘关系的存在有利于布氏田鼠的合作贮食,但合作贮食贡献大的个体,其繁殖受到了抑制。
Select
种壳厚度对鼠类种子扩散行为及种子命运的影响
朱云龙, 杨锡福, 顾海峰, 滕雨薇, 张知彬
2021, 41(6): 667-675. DOI:
10.16829/j.slxb.150555
摘要
(
)
HTML
(
)
PDF
(2060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种子扩散是植物更新和扩大分布区的一种重要途径。鼠类采取不同的种子扩散和贮藏策略,以应对食物短缺,同时也促进了植物种子扩散。为应对鼠类对植物种子的过度取食,种子进化出了一系列物理、化学等防御特征。其中种壳厚度作为一种物理防御策略,是影响鼠类贮藏行为和种子命运的关键因素。本研究拟通过去除天然栓皮栎(
Quercus variabilis
)种子的外壳,再在种仁外包被1、2、4、6不同层数的聚乙烯薄膜,模拟种壳厚度,准确控制种壳厚度。2020年10月—2021年1月,在四川都江堰森林生境中释放人工种壳包被的种子,研究人工种壳厚度对鼠类介导的种子扩散和命运的影响。结果表明:(1)鼠类优先扩散种壳较薄(1层薄膜包被)的人工种子;随着种壳厚度的增加,扩散速率逐渐降低,种壳最厚(6层薄膜包被)的种子扩散最慢(
P
< 0.001);(2)鼠类喜好分散贮藏1层、2层薄膜包被的种子;当种壳厚度增加至包被4层、6层薄膜时,分散贮藏比例显著降低(
P
< 0.05);(3)鼠类偏好集中贮藏4层薄膜包被的种子(
P
< 0.05);(4)不同种壳厚度的种子扩散距离无显著差异(
P
> 0.05);(5)种壳较薄(1层薄膜包被)的种子分散贮藏率在3 m范围内比例较高。采用聚乙烯薄膜包被是模拟种子外壳的可行方法,并可用于评估种壳厚度对鼠类种子贮藏行为和种子命运的影响等相关研究。
Select
球虫感染与捕食对根田鼠繁殖性能的影响
杨元罡, 尚国珍, 边疆晖
2021, 41(6): 676-684. DOI:
10.16829/j.slxb.150547
摘要
(
)
HTML
(
)
PDF
(1557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自然界,捕食者和寄生物是两种主要的种群外部调节因子,二者的交互作用会对猎物和宿主种群波动产生深远影响。较低的球虫感染强度与捕食对根田鼠(
Alexandromys oeconomus
)繁殖无显著的交互作用。自然界球虫感染存在季节性变化,秋季感染强度最高。为了探究较高感染强度下,球虫与捕食对根田鼠繁殖的主效应及交互作用,本研究采用2×2析因实验设计,在野外围栏中测定了根田鼠种群肠道内寄生物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雄性睾丸指数、睾酮水平、精子密度、精子活力以及雌性卵巢指数。结果表明,较高的感染强度下,球虫能显著抑制根田鼠的繁殖性能,但球虫感染与捕食对根田鼠的繁殖无显著的交互作用,这可能与球虫感染和捕食效应在时间上的错配有关。本研究认为,球虫感染对繁殖期小哺乳动物种群的调节作用虽有限,但其可通过与捕食者的耦合来降低宿主越冬时的存活率,进而影响宿主种群波动。
Select
达乌尔黄鼠犁鼻器和副嗅球的组织结构及嗅球c-Fos表达的季节变化
王恒, 王建礼, 杨晨希, 何娅婷
2021, 41(6): 685-694. DOI:
10.16829/j.slxb.150483
摘要
(
)
HTML
(
)
PDF
(17925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啮齿动物的犁鼻器和副嗅球与社会通讯和生殖行为有关,主嗅球影响其觅食行为。达乌尔黄鼠(
Spermophilus dauricus
)是一种具有较低社会行为的储脂类冬眠动物。本研究用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探究了其犁鼻器和副嗅球的结构特点及嗅球神经元活动对季节变化的适应。结果发现,达乌尔黄鼠犁鼻器具有较大的血管,犁鼻器管腔外侧为非感觉性的呼吸上皮(Respiratory epithelium,RE),内侧为感觉上皮(Sensory epithelium,SE),RE较SE薄,靠近管腔处为假复层柱状上皮。选取犁鼻器中间部位比较,发现SE的厚度、长度及感觉细胞密度均无性别差异。副嗅球位于主嗅球后方背内侧,由6层细胞构成。侧嗅束穿过副嗅球,位于颗粒细胞层之上。雄性达乌尔黄鼠较雌性有更长的僧帽细胞层和颗粒细胞层。春季(3月)和冬季(1月)达乌尔黄鼠主嗅球的嗅小球层、僧帽细胞层和颗粒细胞层的c-Fos-ir神经元密度显著低于夏季(7月)和秋季(10月),且冬季外网织层的c-Fos-ir神经元密度显著低于夏季和秋季,说明达乌尔黄鼠在冬季和春季的嗅觉神经活动较弱,呈现出对冬眠的生理性适应。这些结果丰富了动物犁鼻器和副嗅球的形态学资料,并有助于理解冬眠动物嗅觉系统对季节变化和冬眠的适应。
Select
四川短尾鼩包皮腺的挥发性化学成分分析
宗浩, 樊海灵, 付长坤, 雷子勇, 汪茜, 赵甜梦, 陈登, 胡涛
2021, 41(6): 695-705. DOI:
10.16829/j.slxb.150440
摘要
(
)
HTML
(
)
PDF
(1718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哺乳动物的包皮腺分泌物对个体间性引诱及繁殖行为的信息交流和种群调节有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四川短尾鼩(
Anourosorex squamipes
)为研究对象对劳亚食虫目动物包皮腺挥发性化学成分和化学通讯功能进行报道。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的方法,分析四川短尾鼩雄体包皮腺中挥发性物质的化学组成。结果表明:(1)四川短尾鼩雄体包皮腺的挥发性化学成分主要含烷烃类、醇类、酮类、醛类、醚类、酯类、酸类、芳香烃类等45种化合物;(2)成年雄性四川短尾鼩的包皮腺中挥发性成分有39种,幼年雄性含有28种,说明四川短尾鼩成年雄体的包皮腺中挥发性化学成分多于幼年雄体;(3)成年雄体的包皮腺分泌物中含有4种特有的挥发性化学成分,幼年雄体中特有成分仅为1种,表明四川短尾鼩包皮腺中的挥发性化学成分存在年龄差异;(4)四川短尾鼩包皮腺分泌物中不同化学成分相对含量不同,同种化学成分在不同个体间的相对含量存在差异。四川短尾鼩雄性包皮腺挥发性化合物种类丰富,个体、年龄差异明显。推测挥发性化合物中丁酸(Butanoicacid)、乙酸乙酯(Ethyl acetate)、苯酚(Phenol)为四川短尾鼩的信息素。本研究为进一步验证该物种的信息素成分及其传递机制提供了基础数据。
方法与技术
Select
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江西马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兽类和鸟类物种多样性监测初报
邵瑞清, 李言阔, 钟毅峰, 吴和平, 罗晓敏, 熊宇, 曹开强
2021, 41(6): 706-713. DOI:
10.16829/j.slxb.150508
摘要
(
)
HTML
(
)
PDF
(264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江西马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武夷山中段,为了进一步掌握该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现状,于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保护区垂直等高线布设了50台红外相机,对区内兽类和鸟类物种多样性连续监测了34 551个相机工作日,共获得独立有效照片2 534张,其中兽类1 724张,鸟类810张。共鉴定出野生兽类5目10科13种,鸟类7目12科30种,其中包括10种国家II级重点保护动物:猕猴(
Macaca mulatta
)、中华鬣羚(
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
)、亚洲黑熊(
Ursus thibetanus
)、白鹇(
Lophura nycthemera
)、蛇雕(
Spilornis cheela
)、松雀鹰(
Accipiter vir-gatus
)、赤腹鹰(
A.soloensis
)、领鸺鹠(
Glaucidium brodiei
)、白眉山鹧鸪(
Arborophila gingica
)和红头咬鹃(
Harpacteserythrocephalus
)。白眉山鹧鸪、黄嘴栗啄木鸟(
Blythipicus pyrrhotis
)和白眉鸫(
Turdus obscurus
)是保护区的物种新纪录。拍摄率最高的3个物种依次是小麂(
Muntiacus reevesi
)、白鹇和野猪(
Sus scrofa
)。马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待增加相机数量,扩大监测范围,以更好地开展野生动物监测。
研究简报
Select
秦岭地区中段死亡斑羚空间分布规律初探
朱奇峰, 赵青侠, 金学林, 师动, 吴桥兴, 杨明海
2021, 41(6): 714-720. DOI:
10.16829/j.slxb.150461
摘要
(
)
HTML
(
)
PDF
(335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圈养大熊猫催产素水平与母性行为之间关系
王子叶, 毕温磊, 吴蔚, 余姣姣, 周延山, 侯蓉, 向左甫, 齐敦武
2021, 41(6): 721-730. DOI:
10.16829/j.slxb.150477
摘要
(
)
HTML
(
)
PDF
(1652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高原鼢鼠发情周期阴道细胞变化特征及血清促性腺激素含量动态
王艳莉, 姚宝辉, 张彩军, 谭宇尘, 康宇坤, 张德罡, 苏军虎
2021, 41(6): 731-740. DOI:
10.16829/j.slxb.150505
摘要
(
)
HTML
(
)
PDF
(1963KB)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者中心
作者投稿查稿系统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审稿中心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主编审稿
编辑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