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1997年 第17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08-07-07
    现生长臂猿的新系统
    马世来
    1997, 17(2):  81-91. 
    摘要 ( )   PDF (22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综合形态、行为、生态、分布、染色体及有关化石资料的比较分析研究, 论述了白颊长臂猿(Hylobates leucog eny s) 和红颊长臂猿(Hylobates gabriellae) 的种级地位有效性; 着重讨论了黑长臂猿(Hylobates concolor) 及白眉长臂猿(Hylobates hoolock ) 的系统地位; 重新构建了现生11 种长臂猿系统发育的新系谱和依罗伯逊融合(Robert-sonian centric fusion) 进化途径的长臂猿演化假说。
    大熊猫父权认定的DNA指纹图分析
    方盛国,冯文和,张安居,李绍昌,余建秋,何光昕,费立松
    1997, 17(2):  92-99. 
    摘要 ( )   PDF (47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以大熊猫14胎次, 19只幼子, 25只次雄兽个体的被毛、血液、精液、福尔马林固定的器官组织、粪和尿等为材料作了DNA 指纹检测。(1) 同一大熊猫个体的被毛、血液、精液、固定组织及粪、尿检测, 其DNA 指纹图完全一致。(2) 大熊猫无论1雄配1雌, 2雄配1雌、3雄配1雌, 甚至4雄配1雌, 受配雌兽所产任一子代个体的DNA 指纹图谱中, 杂交谱带均分别来自父亲、母亲, 以及父母双亲, 没有新带出现, 无误地认定了19只幼子的真正父亲, 排除了非父。(3) 3只大熊猫雌兽的5个双胞胎, 即10只子代个体的DNA 指纹图谱, 均具有个体特异性, 表明为异卵双生, 其中4个双生子为异卵异父双生, 为大熊猫在一个发情期不一定同时排卵提供了佐证, 亦为圈养雌兽发情高峰期用多只雄兽作多次配种或输精, 能提高受孕产仔率提供了理论和应用依据。(4) DNA 指纹技术用于大熊猫的亲子鉴定, 灵敏稳定, 准确无误, 为圈养大熊猫多雄配1雌, 增加受配雌兽的受孕机会, 提高产子率提供了鉴别手段, 解除了多雄配1雌,其子代的父亲是谁的后顾之忧。(5) 应用寡核苷酸探针LZF-1作大熊猫亲子鉴定较JH12.6探针更为适合。
    笼养白头叶猴夏季水分摄入与消耗的初步研究
    黄乘明, 卢立仁, 李春瑶
    1997, 17(2):  100-106. 
    摘要 ( )   PDF (19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叶片中的水分含量是白头叶猴水分的主要来源, 占水分需求总量的83. 68% , 其它的16.32% 来自于自由水。在笼养条件下, 白头叶猴可饮用自来水, 野生状态下, 动物饮用露水或雨水。尽管饮水行为不是每天都有, 但能经常观察到, 特别是在夏季雨后. 除了体表和呼吸系统的水分蒸发外, 白头叶猴通过尿和粪便丢失的水分含量分别是44.68% 和55.32%。
    盐城保护区狗獾洞巢的初步研究
    徐宏发, 陆厚基, 王小明
    1997, 17(2):  107-112. 
    摘要 ( )   PDF (17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对苏北盐城保护区6个狗獾洞巢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每个洞巢平均有12.7 个洞口组成, 占地面积平均为192.1 m2。洞径的平均大小为25.8 (±8.1)×32.3(±1.8) cm。洞道口可分为斜向型、垂直型和水平型, 分别占总洞口的77.6%、11.8 % 和10.5%。每个洞巢动物经常用来进出的洞口2~3个, 占总洞口数的19.7% , 废弃的洞口占总数的5.3% , 另有25% 洞口偶而使用。狗獾极其敏感, 一旦常用洞口有异物即放弃使用, 另掘新洞口。
    紫貂冬季活动范围的研究
    徐利, 姜兆文, 马逸清, 李晓民
    1997, 17(2):  113-117. 
    摘要 ( )   PDF (19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91至1993年10~12月的三个冬季中, 借助无线电遥测技术对7只紫貂(4雄, 3雌) 活动范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雄性紫貂的活动范围为13.03 km2, 雌性为7.18 km2, 雄性的几乎为雌性的2倍。活动范围多为长条形, 且多与山脉走向相一致。雄性活动范围的最大距离为5.50km , 雌性为4.17 km。雌雄个体间的活动范围有部分重叠现象, 重叠程度为62.0%。雄性个体间几乎无重叠现象。影响活动范围大小的因素主要为动物体型大小、食物丰富度和人为干扰等。
    内蒙古察哈尔丘陵啮齿动物种群数量的波动和演替
    李仲来, 刘来福, 张耀星
    1997, 17(2):  118-124. 
    摘要 ( )   PDF (30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正镶白旗乌宁巴图苏木1974~ 1993 年啮齿动物密度监测资料进行分析, 得到如下结果。共捕啮齿动物13 种, 其中达乌尔黄鼠(Citellus dauricus) 为优势种(67.85%)、五趾跳鼠( Allactaga sibirica) 为次优势种(10.16% ) , 长爪沙鼠(Merionesung uiculatus)、布氏田鼠(Microtus brandti)、达乌尔鼠兔( Ochotona daurica) 为常见种, 余为少见种。黄鼠密度与个体数(单位面积上啮齿动物的个体数之和)呈正相关(P < 0.000 1)、五趾跳鼠与个体数、黄鼠密度呈负相关(P < 0.001)。个体数与黄鼠、五趾跳鼠密度的回归模型为:(个体数) = 1.065+ 0.916 (黄鼠密度) + 0.310 (五趾跳鼠密度) (P < 0.000 1)。黄鼠密度显著地影响鼠类的多样性和均匀性。另外, 本文给出了种群增长的分段Logistic 模型: N (t) = K/{1+ { [K- N (t0) ] /N ( t0) } exp {- [ r0 ( t- t0) + ( r1- r0) (t- tc) H (ttc)]}} 其中N ( t) 是在时刻t种群的密度, K是环境容纳量, r0和r1是种群的瞬时增长率, tc 是转变点, H ( t- tc) = 1, t≥tc, H ( t- tc) = 0, t< tc。利用非线性模型的正割法(DUD, Doesn’t use derivatives) , 可同时确定模型的所有参数(包括变点tc在内)。并用于描述黄鼠密度和个体数的种群动态。
    洞庭湖稻区黑线姬鼠种群数量预测
    王勇, 陈安国, 郭聪, 李波, 李世斌
    1997, 17(2):  125-130. 
    摘要 ( )   PDF (17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者于1986年10月至1995年3 月对洞庭湖稻区黑线姬鼠的种群数量作了逐月调查。根据1986年10月至1990年5月在湖南省桃源和汉寿县调查的结果,应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建立了预测模型并预报了岳阳县1992年6月、10月, 1993年3月、6月、10月, 1994年3月、6月、10月和1995年3月黑线姬鼠种群的发生数量, 发现数量级预测值与实测值吻合程度良好。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及去甲肾上腺素对高原鼠兔体液免疫的抑制作用
    白海波, 杜继曾
    1997, 17(2):  131-135. 
    摘要 ( )   PDF (24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第三脑室注入CRF N E 的方法观察对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 体液免疫的影响。结果表明: 第三脑室注入CRF 1 Lg 可抑制抗体生成, 比对照下降29.2%(P<0.01) , 而在第三脑室注入CRF 受体阻断剂α-helical CRF2 (9-41) 50 Lg 后再注入CRF 1 Lg 则可取消CRF 对抗体生成的抑制作用; 第三脑室注入5 nM NE, 与对照相比, 抗体水平下降38.85%(P < 0.01) , 而使用62OHDA 损毁脑内交感神经系统则使抗体水平升高24.31% (P <0.01)。这些结果表明, 高原鼠兔中枢CRF 升高对体液免疫有抑制作用, 中枢交感神经系统对体液免疫也具有紧张性抑制作用。
    六种鼠组织中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变异的比较
    何新霞, 金晓玲, 周虞灿,郑祥建, 沈晖
    1997, 17(2):  136-140. 
    摘要 ( )   PDF (38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研究姬鼠属(A podemus) 2种鼠和鼠属(Rattus) 4种鼠的心组织过氧化物酶和肝组织酯酶同工酶等位基因的变异。结果表明, 6种鼠心组织过氧化物酶皆为4条区带, 其中社鼠和白腹巨鼠的酶带泳动速度略快于褐家鼠和黄毛鼠的酶带; 鼠属4种鼠的酶带间距大致相同, 而姬鼠属的酶带间距略大于鼠属, 这种谱型的区别就所分析的6种鼠而言, 可以认为是该同工酶表现的属间区别。肝组织酯酶区带较多, 其酶带数和泳动速度的差异具有明显的种间特征; 泳动最快的酶带在姬鼠中是2条, 在鼠属中是1条, 可以认为是属间特征的区别。从9项生化指标的异同作动物配对比较, 表明褐家鼠与黄毛鼠亲缘上较近, 社鼠与白腹巨鼠亲缘上也较近, 而且白腹巨鼠在进化上可能要比其余3种鼠属动物更接近于姬鼠属。
    社鼠组织器官同工酶的研究
    傅必谦, 袁虹,张可心,陈卫,芮朝胜,高武,李春林
    1997, 17(2):  141-145. 
    摘要 ( )   PDF (31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电泳方法, 分析了社鼠的肝、肾、心肌、骨骼肌、肺、脾和脑等多种组织器官的LDH、ADH、EST、和SOD 4种同工酶, 对各组织器官的酶带数目和分布,以及酶活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社鼠的LDH 同工酶、ADH 同工酶和EST 同工酶具有比较明显的组织特异性, 而SOD 同工酶的组织特异性较低。肺和脾除EST 同工酶活性较高外, 脑除LDH 同工酶活性较高外, 其它3种同工酶的活性均较低; 而肝和肾中4种同工酶的活性普遍很高。心肌和骨骼肌因氧张力不同而使LDH 同工酶酶谱存在明显差异, 但其它3种同工酶酶谱却非常相似。同工酶的组织特异性与各组织器官所执行的生理功能是相一致的
    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骨骼无机化学成分的研究Ⅰ.常量元素
    索有瑞,伊甫申,张宝琛
    1997, 17(2):  146-150. 
    摘要 ( )   PDF (17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对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骨骼中的无机常量元素K、N a、Ca、M g、P 和A l 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高原鼢鼠骨骼中Ca、P、A l 的含量极显著地高于高原鼠兔(P <0.01) ,K 含量高原鼢鼠极显著地低于高原鼠兔(P < 0.001) , N a 和M g 的含量两者间无显著差异(P > 0.05) ; 骨骼各部位元素总量的分布顺序为: 高原鼢鼠下肢骨> 头骨> 脊柱; 高原鼠兔头骨> 下肢骨> 脊柱。15个元素对中, 大部分元素之间线性相关非常显著, 其中高原鼢鼠10对呈显著的线性相关, 高原鼠兔13对呈显著相关。
    两种食性研究方法在海南坡鹿食性研究中的比较
    宋延龄
    1997, 17(2):  151-154. 
    摘要 ( )   PDF (12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原鼢鼠骨骼脂肪油的化学成分研究
    张哓峰, 张宝琛
    1997, 17(2):  155-157. 
    摘要 ( )   PDF (22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