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1984年 第4卷 第3期    刊出日期:1984-08-20
    舟山及其邻近岛屿獐种群的初步研究
    盛和林, 陆厚基
    1984, 4(3):  161-166. 
    摘要 ( )   PDF (239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舟山海岛上的獐(Hydropotes inermis),定海县志(1923)已有简要记录。作者在1978年调查时发现,舟山岛及其邻近较大的岛屿上普遍有獐,1976年海岛獐单位面积产量,5倍于浙江大陆邻近10个县的产量(盛和林,1981)。为进一步合理利用和发展獐资源,继而对舟山岛獐的种群结构繁殖和种群增长等问题进行研究,同时又对邻近10多个岛屿进行了访问调查,兹将初步结果报道如下。
    折翼蝠冬眠期几项生理常数的测定及分析
    梁仁济, 萧凤, 王明荣
    1984, 4(3):  167-175. 
    摘要 ( )   PDF (268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折翼蝠(Miniopterus schreibersii chinensis Thomas)在皖南地区数量较多、分布较广,是哺乳类中具冬眠习性的异温动物。这种异温动物的生理生态研究,国内极少报道。我们于1981年10月至1982年5月对折翼蝠冬眠期的几项生理常数做了测定和分析,目的在于了解它们在冬眠期间的生理变化及其与外界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进一步探讨异温动物冬眠期的代谢规律,为休眠的理论和动物资源的利用提供一点参考资料。
    第四届国际兽类会议
    钟明明
    1984, 4(3):  176-176. 
    摘要 ( )   PDF (15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第四届国际兽类会议将于1985年8月13日至20日在加拿大埃德蒙顿艾伯塔大学召开。会议将安排5个学术报告,30场座谈会和一些专题讨论会。会后还将安排参观游览。
    中国南方新石器时代遗址哺乳动物群初探
    张明华
    1984, 4(3):  177-185. 
    摘要 ( )   PDF (271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新石器时代遗址动物群的研究,始于三十年代德日进(P.Teilhard de Chardin)和杨钟健对殷墟兽骨的工作(1936)。近三十余年来,众多遗址的发掘,使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不少新的成果。在此基础上,笔者对全新世开始以来中国南方哺乳动物的区系特征和形成过程,试作一初步的概述。
    野骆驼在甘肃的地理分布
    陈钧
    1984, 4(3):  186-186. 
    摘要 ( )   PDF (58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野骆驼又名双峰驼(Cameius bactrianus),其外形主要特征是背有双峰,驼峰矮小,驼峰上的毛短,四肢细长,尾短,体毛呈沙黄褐色,分布于荒漠半荒漠生态环境中。 一、地理分布 野骆驼原产于中亚细亚,向东伸展于我国的新疆、青海和甘肃的河西走廊西部荒漠。分布区狭窄,仅存于偏僻地区,是近代趋于濒危兽类之一。 1975年9—10月,我们在甘肃的阿克塞县境调查珍贵动物资源时,在安南坝的苦水沟海拔2,100米的半荒漠地区遇见野骆驼一群8头,同时又在拉沛泉海拔2,202米的半荒漠中遇见野骆驼一群7头。在河西走廊北部的马鬃山及内蒙的额济纳旗荒漠草原上亦有野骆驼分布,但其数量并不很多。此种动物国家列为第一类保护动物。
    北京地区的兽类区系及生态地理特征
    张洁
    1984, 4(3):  187-195. 
    摘要 ( )   PDF (271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北京地区的兽类,解放前有些调查记录(Allen 1938、1940),解放后也有一些零星的调查报道(Ellerman 1951,李汝琪;1956,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动物教研组,1960;伊佩衡,1964;北京大学生物系,1964等),但工作均较局部,更缺乏生态学方面的材料。
    中华竹鼠洞系结构的初步观察
    何晓瑞
    1984, 4(3):  196-196. 
    摘要 ( )   PDF (136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华竹鼠(Rhizomys sinensis wardi Thomas,1921)在云南分布甚广,它大量啃吃竹笋、竹根和竹茎,是竹林的主要害鼠之一。作者于1975年—1983年6月,在云南哀牢山地区的新平、元阳、红河、绥江等县和昆明市郊对中华竹鼠的洞系结构作了初步观察,现简报如下。
    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啮齿类的研究
    鲍毅新, 诸葛阳
    1984, 4(3):  197-205. 
    摘要 ( )   PDF (268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啮齿类是哺乳动物中种类和数量最多的一个类群,与农、林、牧和卫生保健事业有密切关系。在自然保护区,它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成分之一。因此,啮齿类的研究不仅有利于进一步发展生产,而且对保护区的建设和利用也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树鼠属一新种
    吴德林, 邓向福
    1984, 4(3):  207-212. 
    摘要 ( )   PDF (329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81年在云南景东县哀牢山兽类调查过程中获得一组小兽,经鉴定为Chiropodomys属之一新种,订名为Chiropodomys jingdongensis,现报道如下。
    中国猪尾鼠(Typhlomys cinereus Milne-Edwards)一新亚种
    吴德林, 王光焕
    1984, 4(3):  213-215. 
    摘要 ( )   PDF (284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云南景东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中捕获了一组猪尾鼠,经鉴定为一新亚种,特予报道。
    喜马拉雅旱獭的洞型观察
    张广登1, 马立名2
    1984, 4(3):  216-216. 
    摘要 ( )   PDF (173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旱獭与医学关系密切,又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过去国内外对蒙古旱獭(Marmota sibirica)、灰旱獭(M. baibacina)、草原旱獭(M. bobac)和长尾旱獭(M. caudata)等的洞型都有报道。本文系作者1960—1975年在甘肃省洮江县和青海省共和县,剖析观察了喜马拉雅旱獭(M. himalayana)150余个洞型结构资料,现简报如下。
    蒙古黄兔尾鼠的生态观察
    赵肯堂
    1984, 4(3):  217-222. 
    摘要 ( )   PDF (250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蒙古黄兔尾鼠(Lagurus przewalskii Buechner)是内蒙古和青海等省(区)荒漠草原的代表鼠种,因破坏草原和传播某些动物流行病而被列为重要害鼠之一。迄今为止,国内有关该鼠的生态研究尚无报道,为此,我们在1978年9月至1980年5月于内蒙古四子王旗北部的荒漠草原进行了蒙古黄兔尾鼠的生态学调查。现就观察结果总结如下。
    中国兽类生态学的进展
    夏武平
    1984, 4(3):  223-228. 
    摘要 ( )   PDF (321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近代的兽类学来说,我国虽然从本世纪二十年代即已开始分类研究,三十年代也有了生态学的论文,但是经过抗日战争的破坏,新中国建立之始,实际上处于空白状态。在建立兽类学开始之时,就比较注意兽类生态学的研究。初期的工作自不免朴素粗放一些,但对生态学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代表的著作可举出纪树立等(1951)的黄鼠研究和杨新史(1951)的《家鼠及其防治》,二者都是从防治医学角度进行工作的,以后此二人也都未再作此类工作。从五十年代中期大量的工作就开始了。涉及到农、林、医、牧以及基础理论的诸多方面,今就以下各方面分述于后。
    满城汉墓出土兽类骨骼的研究及古代食鼠的论证
    高耀亭, 叶宗耀
    1984, 4(3):  239-240. 
    摘要 ( )   PDF (163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68年发掘的河北满城汉墓,系中山国第一任君主,靖王刘胜夫妇之墓。以出土“金缕玉衣”而闻名于国内外。 据记载,自公元前154—前113年,刘胜曾在位42年。座落于满城县近郊陵山上的1号墓和2号墓的墓主,即为刘胜及其妻窦绾。该墓的始建和启用距今已有2,000年之久。 人工山洞的墓穴结构呈十字形。自墓道口至主室,横贯东西。另有对称的南、北二耳室。约占有3,000立方米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