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CSCD数据库源刊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留言板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1984年 第4卷 第2期 刊出日期:1984-05-20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
导出引用
EndNote
Ris
BibTeX
隐藏/显示图片
Select
猕猴(
Macaca mulatta
)的齿序、年龄和个体发育的关系
曾中兴
1
, 白寿昌
2
, 陈元霖
2
1984, 4(2): 81-87.
摘要
(
)
PDF
(272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猕猴(
Macaca mulatta
)齿序与年龄的关系,我们已作过简明报道(曾中兴,1965;曾中兴等,1980)。与人一样,猕猴有2套齿列,即20颗乳齿和32颗恒齿。约在5月龄时出齐全部乳齿,4.5岁时乳齿全被恒齿替换。通常,雄猴到6.5岁左右出齐恒齿,而雌猴要到7岁左右。此后,随同动物年龄的增长,各类牙齿的齿面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磨损。因此,猴子的牙齿状况可用来估计其年龄。
Select
我国西藏的菲氏麂(
Muntiacus feae
)
张词祖
1
, 盛和林
1
, 陆厚基
2
1984, 4(2): 88-88.
摘要
(
)
PDF
(171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菲氏麂数量稀少,至今对它仍很少了解。Leonardo Fea于1887年3月27日在缅甸的丹那沙林(Tenasserin)山区采集到1头雄性菲氏麂后,Thomas和Doria于1889年首次作了极其简单的报道;1892年Thomas根据这件标本又作了较详细的描述。直至1977年,Grubb才对一直保存在意大利热亚那自然博物馆的头骨进行了详细报道。1914年,Gairdner在丹那沙地区又获得1张菲氏麂皮,那是被豹咬死后又被当地居民吃剩的残皮,这是第二次记录。第三次记录是Sokolov(1957)报道他于1956年7月15日,在我国云南省南部的金平县和屏边县附近得到的1张不完整的皮。
Select
穿山甲(
Manis Pentadactyla aurita
)的核型分析
全国强
1
, 王宗仁
1
, 房利祥
2
1984, 4(2): 89-92.
摘要
(
)
PDF
(345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穿山甲(
Manis pentadactyla aurita
)的核型尚未见报道过,我们在1982年观察了1只雄性穿山甲核型,现报道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进行核型分析的穿山甲获自贵州,空运抵京饲养了数日,抽取其静脉血做淋巴细胞培养。培养液的配制是RPMI-1640和小牛血清按4:1的比例混合,加入适量的谷氨酰胺溶液。PHA选用Difco PHA M型。培养温度为36℃,培养时间为72个小时。与此同时,我们还取其骨髓细胞作体外短期培养,培养温度为室温,培养时间为2小时。无论是淋巴细胞培养还是骨髓细胞短期培养均采用空气干燥法制片。
Select
中国姬鼠属的研究及与日本种类关系的讨论
夏武平
1984, 4(2): 93-98.
摘要
(
)
PDF
(265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姬鼠属(
Apodemus
)分布在欧亚大陆及其邻近的岛屿上,种类及数量均较多。一般认为有2个亚属:田姬鼠亚属(
Apodemus
)和林姬鼠亚属(
Sylvaemus
)。Ellerman和Morrison-Scott(1951)虽对它作了较系统的研究,但对中国所产的姬鼠仍有许多不同的意见,随着中国研究工作的深入,有许多看法与他们不同。Corbet(1978)虽作了一些改正,但仍不能令人满意。仅就现有材料提出个人的意见,抛砖引玉,提供进一步研究的一块踏板。
Select
花白竹鼠(
Rhizomys pruinosus
)的生物学研究
徐龙辉
1984, 4(2): 99-105.
摘要
(
)
PDF
(268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花白竹鼠(又名拉氏竹鼠、粗毛竹鼠、银星竹鼠)主要分布于印度;缅甸;泰国;马来西亚以及我国华南和西南地区。已知我国有2个亚种,分布于云南、广西的称指名亚种,分布于广东和福建的称拉氏亚种(
R.P.latouchei
)。花白竹鼠的体型较大,体重1500—2000克,最大可达2500克;体长300—370毫米;尾长100—160毫米。外形的主要鉴别特征是体毛较粗,通体深灰褐色,针毛尖端白色,绒毛浅灰黑色;尾较长,超过体长的三分之一。
Select
青海省果洛大武地区高原鼠兔生态学初步研究
沈世英, 陈一耕
1984, 4(2): 107-115.
摘要
(
)
PDF
(267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原鼠兔(
Ochotona curzoniae
)是青藏高原上小型兽类的优势种。对高原鼠兔生态学的研究,以往已有许多报道(张洁、王宗祎,1963;张荣祖、王宗祎,1964;皮南林,1965;施银柱等,1978;梁杰荣等,1978;肖运峰等,1979;王祖望等,1979),但关于青海南部高原(以下简称青南高原)本种的报道很少。1964—1965年,我们在青南高原的果洛大武地区,进行了高原鼠兔生态学调查,1980年又作了补充调查,现将所得资料整理出来,以供参考。
Select
塑料薄膜包装毒饵灭鼠法
莫冠英
1
, 邓明操
2
, 刘策琴
3
1984, 4(2): 116-116.
摘要
(
)
PDF
(78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抗凝血杀鼠剂饱和投药一般15天即可有效控制鼠害,现已在我国一些地方推广。但是,这种方法使毒饵长期暴露在现场,常因吸湿霉变,影响毒效和造成毒饵浪费。如果在野外毒鼠,由于露水和雨淋,使饱和投药带来更多的困难。我们在湛江港开展“无鼠害”港工作期间,适遇历史罕见的长期低温阴雨天气,在应用故鼠钠盐毒饵饱和投药时,采用了塑料薄膜包装毒饵投药法,取得了满意的灭效。从1982年7月至1983年8月在全港区和外围共约190公顷范围内先后投药近8万包,获得毒死鼠3015只;1982年9月第1次饱和投药后,鼠密度即从7%下降至1.3%,自后继续采取灭鼠的综合措施,一年来全港区鼠密度仍控制在0.8%以下。
Select
用体重和体长鉴定黑线姬鼠年龄方法的商榷
王岐山
1
, 叶文虎
2
, 谭明文
3
, 陈家贤
3
, 张大荣
4
1984, 4(2): 117-126.
摘要
(
)
PDF
(276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黑线姬鼠种群数量变动的研究中,年龄鉴定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分析种群的年龄组成,有助于了解种群的繁殖、生长、死亡和数量发展的趋势。计算不同年龄组所占的比例,更有助于判断某些自然疫源性疾病的流行动态。因此,探讨黑线姬鼠年龄鉴定的方法,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Select
社鼠的年龄鉴定与种群年龄组成
鲍毅新, 诸葛阳
1984, 4(2): 127-137.
摘要
(
)
PDF
(277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年龄组成是种群的重要特征之一。分析年龄组成中不同时期各年龄组数量的比例,有助于了解种群数量变动的规律。寿振黄等(1959)以臼齿齿根的分岐与否和前后根的长度作为红背(鼠平)的年龄标准。罗泽珣(1963)和诸葛阳等(1959、1978)分别用臼齿磨损程度和体重来划分黑线姬鼠的年龄。国外有以晶体干重为依据分析年龄组成,如Lord(1959),Adamczewska-Andrzejewska(1972),Geurley(1975),Yabe(1979)等分别对白尾兔(
Cottontail rabbit
)、黑线姬鼠(
Apodemus
agrarius
)2种田鼠(
Microtus pinetorum
和
Microtus montanus
)、和褐家鼠(
Rattus norvegicus
)进行了不少工作。
Select
小家鼠(
Mus musculus
)种群动态预测及机制的探讨
严志堂, 钟明明
1984, 4(2): 139-146.
摘要
(
)
PDF
(256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学者夏武平(1966)用9月铗日捕获率预测东北棕背(鼠平)(
Clethrionomys rufocanus
)数量以来,严志堂等(1983)应用种群年龄结构的回归方程预测新疆天山北麓农区塔西河地区的小家鼠(
Mus musculus
)种群密度获初步成功,并根据该文提供的一个改进公式M
10
=5.60x+5.80(x表示种群年龄的成亚比,M
10
表示小家鼠10月数量,即年内最高数量),提前11个月预测该地的小家鼠种群最高数量。
Select
树鼩(
Tupaia glis
)在恒定光照条件下的近似昼夜运动性活动节律
徐慧敏
1
, 李永材
2
1984, 4(2): 147-150.
摘要
(
)
PDF
(275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据“Aschoff rule”,昼行性动物近似昼夜节律周期的长度和光照强度呈负相关,活动时间与休息时间的比率以及活动量均与光照强度呈正相关。而夜行性动物的情况则相反(比宁,1964;Aschoff,1959,1960;Sollberger,1965)。这在爬行动物、鱼、鸟以及夜间活动的哺乳类已得到了肯定的证实,但对一些白天活动的哺乳类还不清楚。到目前为止,检查了7种白天活动的灵长类动物均不符合这条规律(Tokura et al.,1978,1979,1980)。
Select
我国藏鼠兔一新亚种
寿仲灿
1
, 冯祚建
2
1984, 4(2): 151-154.
摘要
(
)
PDF
(237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青海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动物病调查队于1983年5—9月在青海东部进行动物病调查时,采到一些藏鼠兔(
Qchotona thibetana
)标本,鉴定后,发现系一新亚种,现报道如下。
Select
山东省哺乳动物区系初步研究
卢浩泉
1984, 4(2): 155-158.
摘要
(
)
PDF
(222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山东省哺乳动物的研究资料极少,只有零星记载,至今缺乏明确的兽类名录,以致在我国兽类区系研究中,山东部分有不少空白。山东在动物地理区划上虽属华北区黄淮平原亚区,但也有一些种类是过渡类型,因此研究山东的哺乳动物区系仍有一定意义。
Select
光照对树鼩近似昼夜运动性活动节律的影响
苏兆虞
1
, 徐慧敏
2
, 李永材
3
1984, 4(2): 159-160.
摘要
(
)
PDF
(225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Aschoff(1979)曾明确指出,近似昼夜的节律周期虽然受着外界和内部诸因素的影响,但就外部因素而言,光的影响是最主要的。Tokura等的实验也一再证明了近似昼夜节律和环境的周期性变动如光明与黑暗同步。 光照对于树鼩(
Tupaia glis
)的近似昼夜节律的影响如何?刘世熠等(1982)认为人工白昼黑夜仅能影响而不能打破树鼩固有的24小时昼夜节律。那么树鼩的近似昼夜运动性活动节律究竟能否随着光照—黑暗时相的改变而改变?它与视觉器官的关系又如何?本实验的结果,对上述问题作了有意义的回答。
作者中心
作者投稿查稿系统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审稿中心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主编审稿
编辑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