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CSCD数据库源刊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留言板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2010年 第30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0-03-02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
导出引用
EndNote
Ris
BibTeX
隐藏/显示图片
Select
滇金丝猴线粒体D-loop 片段SNPs 位点的鉴别及初步分析
赵亮, 刘志瑾, 任宝平, 李明
2010, 30(3): 239-246.
摘要
(
)
PDF
(109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利用已测序的157 个滇金丝猴控制区(D-loop)片段,通过与参考序列比对,鉴别了线粒体D-loop 片段中的52 个SNP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位点,定义了30 种滇金丝猴单倍型,排除概率为0. 938。谱系及种群遗传结构分析结果与以前利用D-loop 片段的研究结果相似。同时表明基于粪便样品进行保护遗传学、谱系生物地理学、种群遗传学等研究时,与线粒体标记和微卫星标记相比,SNP 标记可能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并建议进一步分析滇金丝猴线粒体D-loop 全序列甚至线粒体全基因组上的SNPs 位点的信息,以促进滇金丝猴保护遗传学等研究的开展。
Select
四川地区猕猴线粒体DNA 控制区遗传多样性及其种群遗传结构
徐怀亮, 李地艳, 程安春, 姚永芳, 倪庆永, 曾文,毕风均, 杨泽霞, 陈孝跃
2010, 30(3): 247-255.
摘要
(
)
PDF
(91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猕猴是最理想的医学实验灵长类动物,并且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四川地区的猕猴数量多、分布广,全面了解其遗传背景对于该地区猕猴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对来自四川8 个地理种群的231个不同猕猴个体的线粒体DNA 控制区部分序列进行了测定和群体分析,发现了110 个变异位点(22. 49% ),定义了56 种单倍型,其单倍型多样性(h)平均值为0. 686、核苷酸多样性(
π
)平均值为0. 01483,种群总体遗传多样性较高;进一步分析表明,8 个地理种群间存在着明显的遗传分化(
F
st
= 0. 70412,
P
< 0. 05),种群间基因交流较低(
N
m
< 1);系统发育树显示,四川猕猴8 个地理种群的单倍型基本上成簇分布在系统树上,与地理位置呈现一定的对应关系,说明四川猕猴具有明显的系统地理分布格局。地理隔离和人类活动可能是促使四川猕猴种群分化的主要因素。
Select
大林姬鼠两亚种线粒体DNA 细胞色素b 基因和控制区的序列多样性
Hung Sun Koh,Kyung Hee Jang,王金星,Bae Keun Lee,Nam Jung Park
2010, 30(3): 256-263.
摘要
(
)
PDF
(34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研究大林姬鼠两亚种(韩国的指名亚种及中国东北和内蒙古地区的东北亚种)线粒体DNA 的变异程度并确定朝鲜亚种的分类地位,我们分别将来自韩国和中国东北长白山地区的两亚种的线粒体DNA 的细胞色素b 基因和控制区进行了测序分析。我们将测序所得到细胞色素b 基因序列与来自基因库的大林姬鼠5 个亚种的相应的单倍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大林姬鼠可分为4 个类群[类群1:韩国大林姬鼠指名亚种;类群2:中国长白山和内蒙古地区的东北亚种、俄罗斯外加贝尔的
majuculus
亚种;类群3:中国长春的东北亚种、俄罗斯Primorye(俄罗斯远东地区)
rufulus
亚种、俄罗斯库页岛(俄罗斯远东地区)和日本北海道地区的
giliacus
亚种;类群4:中国黑龙江海林地区的东北亚种]。线粒体的控制区序列分析显示韩国指名亚种也不同于中国东北地区的东北亚种。本研究的类群1,2 和3 与Serizawa et al. (2002)的研究的K、S 和R 的分支相对应。这表明韩国指名亚种(类群1 和分支K)的线粒体DNA 与其他类群不同。另外,我们还发现在细胞色素b 基因构建的系统树中,东北亚种可以与类群2 (分支S)及类群3 (分支R 的不同亚种聚合在一起。我们认为线粒体DNA 的母性遗传与两个相邻亚种的个体之间的种内杂交造成了基于细胞色素b 序列对东北亚种的聚类分析结果与基于形态学特征的分类结果的不一致。因此,我们提出对这些显示出核苷酸序列多样性的东北亚种不能只用细胞色素b的数据进行亚种分类,还应该结合形态学和核DNA 特征进行进一步分析。最后,我们还发现韩国的指名亚种的细胞色素b 序列在平均距离16. 93% 的基础上不同于来自基因库的
A. speciosus
。Jones and Johnson (1965)指出了韩国的大林姬鼠在形态上的区别,所以我们认为韩国的大林姬鼠指名亚种
A. p. peninsulae
是一种具有形态和遗传特异性的地方亚种。
Select
犬蝠对不同浓度香蕉汁的选择
曾玉, 张信文, 朱光剑, 洪体玉, 杨剑, 张光良, 巩艳艳, 张礼标
2010, 30(3): 264-269.
摘要
(
)
PDF
(29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解犬蝠的嗅觉灵敏度,我们以6 只成年犬蝠对不同浓度的成熟香蕉汁和纯水对照的选择倾向和取食时间各进行了连续5 个夜晚的室内观察。香蕉汁的浓度分别为100% (120 g),50% (60 g 香蕉汁和60 g 纯水),25% (30 g 香蕉汁和90 g 纯水),12. 5% (15 g 香蕉汁和105 g 纯水);另取纯水(W)与熟烂的香蕉汁(OR)各120 g 作为对照。将以上食物和对照随机注入不同的容器内,观察犬蝠对不同浓度的香蕉汁、熟烂香蕉汁和纯水的选择。结果表明,犬蝠对纯成熟香蕉汁的选择性最强,取食次数和取食量均最高,而停留时间也最长;说明犬蝠具有分辨不同浓度的气味差异。我们推测犬蝠在野外觅食时可能优先取食成熟水果。
Select
黄胸鼠对假海桐和截头石栎种子的贮藏和取食
仝磊, 路纪琪
2010, 30(3): 270-277.
摘要
(
)
PDF
(34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西双版纳勐仑地区,以黄胸鼠为研究对象,在半自然围栏条件下,调查比较了黄胸鼠对假海桐和截头石栎两种种子贮藏和取食的差异。采用SPSS for Windows (version 16. 0 )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黄胸鼠主要以集中方式贮藏食物,对两种种子均未表现出分散贮藏方式;2)在实验的第2 天(自由选择情况下),分别有20. 8% 的假海桐种子和39. 2% 的截头石栎种子被集中贮藏,黄胸鼠明显倾向于选择贮藏截头石栎种子(
P
< 0. 05),分别有4. 2% 的假海桐种子和0. 8%的截头石栎种子被就地取食,但差异不显著(
P
= 0.109);3)贮藏食物被盗窃使黄胸鼠的食物贮藏行为增强,而且对喜好食物(截头石栎种子)的集中贮藏量显著增多(
P
<0. 01)。研究结果表明种子大小、种皮厚度影响鼠类对种子的贮藏和取食;提示黄胸鼠在野外条件下对假海桐和截头石栎两种树木的自然更新起着消极作用。
Select
鼩鼱科内6 个种的阴茎形态学
涂飞云, 刘少英, 刘洋, 孙治宇, 朱天辉
2010, 30(3): 278-282.
摘要
(
)
PDF
(51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阴茎形态学特征是研究哺乳动物亲缘关系的有力工具,尤其是在近缘种之间。本试验选取鼩鼱科内的黑齿鼩鼱(
Blarinella quadraticauda
)、小纹背鼩鼱(
Sorex bedfordiae
)、大纹背鼩鼱(
S. cylindricauda
)、云南鼩鼱(
S. excelsus
)、四川短尾鼩(
Anourosorex squamipes
)和灰麝鼩(
Crocidura attenuata
)6 个种共31 号阴茎标本观察其阴茎形态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这6 个种的阴茎均缺乏阴茎骨;在6 个种的阴茎横切面上,尿道靠近阴茎腹侧面为阴茎海绵体包裹,没有单独的尿道海绵体存在,输精管由阴茎海绵体包裹,在阴茎末端形成两条输精管侧支;黑齿鼩鼱的阴茎具有独特的舌状结构,可作为鉴定黑齿鼩鼱的一个重要特征,鼩鼱属内的小纹背鼩鼱、大纹背鼩鼱和云南鼩鼱的阴茎头界限很难观察到,而黑齿鼩鼱、四川短尾鼩和灰麝鼩的阴茎头则具有明显的界限。
Select
东北刺猬非冬眠期体温和内脏器官重量的季节性变化
高玲, 郭炳冉, 王振龙, 江乐, 刘丹, 龙娣
2010, 30(3): 283-290.
摘要
(
)
PDF
(29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异温动物的体温和内脏器官重量与其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具有一定的可塑性。本文以活捕于鲁西南山区的东北刺猬为对象,比较了其体温和内脏器官的性别差异和季节变化,旨在了解其对环境的适应性特征。结果表明:1)东北刺猬的体温以夏季最高,且与环境温度呈正相关关系,但性别间无差异;2)东北刺猬的肥满度指数以春季最高,秋季最低,亦无性别差异;3)东北刺猬的内脏器官重量与体重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雌雄脾脏重量以春季最大,夏季最小;4)季节与性别间交互作用对肾上腺重量的影响显著,雄体睾丸和附睾秋季最轻,雌体子宫则秋季最轻;5)雌体心率显著高于雄体,无季节性差异;非冬眠期心电图中各个波持续时间无性别差异,QRS 波群和T 波的持续时间在秋季显著长于夏季和春季,S - T 段相反,秋季最短。本文研究结果提示:东北刺猬非冬眠期的心率与体温变化无关,心脏功能受季节变化影响较小。体温、肥满度、脾脏、睾丸和附睾、子宫、心电等生理指标的可塑性对于东北刺猬适应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Select
高纤维食物对黄毛鼠摄食和消化的影响
刘全生, 冯志勇, 龚鹏博, 秦姣, 高志祥,黄小丽, 姚丹丹, 颜世祥
2010, 30(3): 291-296.
摘要
(
)
PDF
(29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动物的消化生理特征和消化对策可决定其营养生态位。为揭示黄毛鼠适应高纤维食物的消化对策,在高纤维食物饲喂10 d和20 d时,以食物平衡法测定摄食量、粪便量及相应的能量学参数。在取食高纤维食物10 d时,摄食量无显著变化,但粪便量显著增加,消化率显著下降;至20 d时,摄食量显著增加,消化率仍低于对照组,但消化能与对照组无差异。高纤维组动物的体重在第10 d时显著下降,但在第20 d时未进一步下降。该结果表明,黄毛鼠能够通过增加摄食量和降低消化率的消化对策适应高纤维食物,此外,降低体重使总能量需求减少,也是其适应低质量食物的对策之一。
Select
植物酚类化合物对东方田鼠体重增长和内脏器官发育的作用
何岚,李俊年,杨冬梅, 陶双伦
2010, 30(3): 297-303.
摘要
(
)
PDF
(28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实验室条件下,以含0% 、3% 和6% 植物酚类化合物的食物饲喂东方田鼠,测定了植物酚类化合物对其生长发育和内脏器官发育的效应。结果表明,食物蛋白质为10% 时,含3% 和6% 酚类化合物的食物饲喂的实验个体,其体重在30 d 时较对照组个体分别降低16. 4% 和32.1% (
P
< 0.05),在60 d时较对照组个体分别降低16.3% 和35.4% (
P
< 0.05)。摄食含6% 酚类化合物食物的实验个体,其肝脏相对重量在30 d和60 d时分别较对照组个体增加6.8% 和6.2% (
P
< 0.05),其肾脏相对重量在30 d和60 d时较对照组个体分别增加25.5% 和19.7% (
P
< 0.05)。食物蛋白质为20% 时,与对照组相比,含6% 酚类化合物食物饲喂的实验个体,其体重在30 d和60 d时分别下降26.7% 和27.1% (
P
< 0.05),其肾脏相对重量在30 d和60 d时分别增加10.0% 和11. 0%(
P
<0.05)。由此可见,植物酚类化合物可影响小型植食性哺乳动物生长发育和内脏器官的发育。
Select
食物限制对高山姬鼠能量代谢和内脏器官形态的影响
柳鹏飞, 蔡金红, 朱万龙, 刘春燕, 孟丽华, 王政昆
2010, 30(3): 304-309.
摘要
(
)
PDF
(33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探讨栖息于横断山区高山姬鼠对食物匮乏的适应策略,在实验室条件下,以每日能量需求为标准,测定了饲喂食量为130% 每日能量需求(DER)和70% DER 两组高山姬鼠的体重、体温、基础代谢率(BMR)、非颤抖性产热(NST)等的变化,并在限食28 d 后,测定了肝脏鲜重和消化道形态的变化。结果显示:限食组高山姬鼠的体温、体重、BMR、NST 显著降低,比0 d 分别下降了4.4% 、23.6% 、38.6% 、20.3% 。肝脏鲜重显著下降,小肠长度和小肠含内容物重显著增加。在限食条件下,高山姬鼠主要通过降低体重、体温、减少肝脏重量和能量代谢水平及消化器官适应性变化来减少能量支出,以适应食物资源短缺的外部环境。
Select
成体雌性小熊猫卵巢组织学观察
修云芳
2010, 30(3): 310-316.
摘要
(
)
PDF
(196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00 年至2009 年,12 只固定于10% 福尔马林中非生殖系统疾病死亡的小熊猫卵巢组织,按常规组织学技术制作组织切片,HE 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1)不同发情时期卵巢均有原始卵泡、初级卵泡和次级卵泡分布。发情期的卵巢未观察到典型的成熟卵泡和卵母细胞; (2)原始卵泡数量较少,初级卵泡数量较多,多数初级卵泡和大多数的次级卵泡都处在闭锁状态;(3)卵泡腔出现之前,卵母细胞的直径和卵泡直径同时增长;卵泡腔出现之后,卵母细胞直径增长较慢,卵泡直径增长较快; (4)不同发情时期的小熊猫卵巢均存在大量的间质腺细胞;(5)妊娠小熊猫和发情间期无妊娠小熊猫的卵巢均有发育正常的黄体;(6)卵泡细胞发育呈低柱状至柱状时出现透明带。结论:(1) 卵泡闭锁主要发生在初级卵泡阶段,仅少数卵泡能发育至次级卵泡;(2)卵母细胞和卵泡生长呈双相生长的趋势; (3) 不同发情时期的小熊猫卵巢间质腺都发达; (4)发情排卵后,非妊娠黄体与妊娠黄体维持的时间相似,证实了小熊猫存在假孕现象。
Select
通过粪球形态快速鉴定马鹿性别的方法与分子鉴定
张明海, 田新民, 李熠
2010, 30(3): 317-321.
摘要
(
)
PDF
(47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通过SRY 基因扩增,对76 份野生东北马鹿粪便DNA 进行了性别鉴定,其中雄性49 份,雌性27 份。观察发现粪球形态可分两类:子弹状、枣核状。子弹状呈短粗型,长宽比较小;枣核状呈细长型,长宽比较大。对76 份样品进行分类:子弹状51 份、枣核状25 份。并以样品长、宽平均值的比值(R)为指标快速聚类,并建立了判别方程。统计指出判别结果与实际性别吻合率79.71% ;形态分类与实际性别吻合率90.56% ,即子弹状为雄性,枣核状为雌性。结果提示今后的野外研究可直接利用粪球形态判定粪样性别,长宽比判别方程可作为辅助。
Select
非人灵长类重层社会中一雄多雌体系的分化
齐晓光, 张鹏, 李保国, 渡边邦夫
2010, 30(3): 322-338.
摘要
(
)
PDF
(232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重层社会是指社群内个体通过两个或多层面的纽带关系将彼此维系在一起形成的社会模式,是非人灵长类进化中最为复杂的一种社会结构,但仅见于狮尾狒、埃及狒狒和我国的金丝猴中。这些物种虽与其它叶猴类一样以一雄多雌社会单元作为社群的基本单位,但单元间不再具有领域性排斥对方而是相互聚集结合在一起形成大群;这样复杂的社群内个体如何稳定有序地组织在一起,长期以来受到广泛的关注。从现有对埃及狒狒和狮尾狒社会系统的研究看来,虽然这些物种具有相似的社会结构,但社群内个体间的组织模式与社会动力却截然不同。研究重层社会一雄多雌制体系的多样性,有助于我们了解物种利用社会组织适应环境变化的具体过程。但对于我国金丝猴重层社会组织机制的了解仍不充分,而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从行为生态学的角度,阐述了现生灵长类重层社会物种在个体扩散机制、雄性替换模式、个体间联盟与繁殖策略等方面的差异,介绍了母系与非母系一雄多雌社会系统的经纬,综述了各物种维持社会稳定的动力与形成原因。旨在为研究者对我国仰鼻猴属物种社会组织与结构方面的研究启发思路,促进我国灵长类行为生态学理论体系的发展,并为保护
金丝猴这一濒危物种提供科学依据。
Select
哺乳动物系统发育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周旭明, 杨光
2010, 30(3): 339-345.
摘要
(
)
PDF
(36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哺乳动物是一类最进化并在地球上占主导地位的动物类群,重建其系统发育关系一直是分子系统学的研究热点。随着越来越多物种全基因组测序的完成,在基因组水平上探讨该类动物的系统发育关系与进化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从全基因组序列,稀有基因组变异及染色体涂染等几个方面简要介绍了当前系统发育基因组学在现生哺乳动物分子系统学中的应用,综合已有的研究归纳整理了胎盘亚纲的总目及目间的系统发育关系,给出了胎盘动物19 个目的系统发育树。本文还分析了哺乳动物系统发育基因组学目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Select
准噶尔盆地荒漠区赤狐的食性分析
林宣龙, 吴克凡, 时磊
2010, 30(3): 346-350.
摘要
(
)
PDF
(198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近缘种扩增法对黑叶猴微卫星位点的筛选及特征分析
孙涛, 王博石, 刘志瑾, 阙腾程, 黄乘明, 周岐海, 李明
2010, 30(3): 351-353.
摘要
(
)
PDF
(10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微卫星位点近缘种筛选法使得在探讨各种灵长类种群遗传结构和生殖策略上更加便捷。我们利用138 条人类微卫星引物在黑叶猴中进行筛选,得到了23 个具有多态性位点。在28 个检测个体中,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3 到9 个,期望杂合度为0.62, 观测杂合度为0. 50, 其中有7 个位点偏离Hardy-Weinberg 平衡,9 个位点存在无效等位基因现象。但是各位点之间均未检测到连锁不平衡现象。这些位点将在黑叶猴种群遗传结构的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Select
海南文昌椰林湾发现儒艮的尸体及死亡原因分析
王力军, 邢志刚, 汪继超, 梁伟, 洪美玲, 史海涛
2010, 30(3): 354-356.
摘要
(
)
PDF
(18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作者中心
作者投稿查稿系统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审稿中心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主编审稿
编辑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