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1992年 第12卷 第2期    刊出日期:1992-05-20
    灵长类(除猕猴属外)在中国的分布
    张荣祖, 全国强, 赵体恭, C.H.Southwick
    1992, 12(2):  81-95. 
    摘要 ( )   PDF (41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从动态动物地理学观点对中国灵长类(不包括猕猴)的分布进行了分析,提出:(1)中国灵长类自更新世时的分布呈现向南退缩的总趋势,并随气候的变迁而波动, 晚更新世向南退缩最为明显;(2)根据Jablonski等认为.我国特有种金丝猴的不连续分布,是由于青藏高原抬升的影响。作者总结了迄今所知的金丝猴生态地理分化特点.对此假说未提出异议; (3)由于除猕猴以外的我国灵长类生态上与森林环境有密切联系,而森林被破坏直接对灵长粪在我国分布区的缩小与岛状断裂影响最大,近期可能绝灭的地点甚多。
    四种灵长类肘关节的生物力学研究
    俞发宏, 彭燕章, 叶智彰, 潘汝亮
    1992, 12(2):  96-104. 
    摘要 ( )   PDF (28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懒猴,猕猴、叶猴和长臂猿的肘关节形态与功能和前臂伸、屈肌肌肉电生理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上肢运动功能的加强,肘关节的灵活性亦相应增大。猕猴各肌的肌电活动相对较弱,肘关节的结构四显不同于其它3个种,表现出对四足型运动和维持关节稳定性的适应特点。叶猴肘关节的形态结构和前臂各肌的肌电活动类似于长臂猿,表现出与臂摆荡有关的插动特点。对前臂伸、屈肌有关指数的判别分析表明,与骨骼相比,4个种的前臂各肌的形态差异明显较大。肱肌的近侧起点指数.肱桡肌的止点指数和肱三头肌内侧头的起点指数可作为4个种的鉴定特征。
    白唇鹿交配季节的群体活动
    蔡桂全, 刘永生
    1992, 12(2):  105-109. 
    摘要 ( )   PDF (14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成年白唇鹿平时雌雄分开话动,只有在交配季节即将来临时,才混合群集由暖季栖息地向越冬栖息地迁移,并最后组成交配群。但各交配群之间界线分明,由主雄支配全群其他成员。交配期约81天,交配盛期为9月底至l0月下旬,共24天。当天气突变时,如下大雪,则会扰乱其正常生活,表现出更换卧息地、中止采食或交配等。
    黑龙江省胜山林场冬季驼鹿、马鹿和狍的种间关系
    李玉柱, 萧前柱, 陈化鹏
    1992, 12(2):  110-116. 
    摘要 ( )   PDF (22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87-1989年的两个冬季在黑龙江省黑河市胜山林场,对驼鹿、马鹿和狍的食性、采食高度和栖息地进行了研究。驼鹿的主要食物是柳(22.4% )、棒(16.0 %)、红松(14.3 %)和
    桦(13.8% )J马鹿为杨(36.0% ), 桦(22.7% )和红松(27.3% );狍为桦(26.5%)、柳(19.0% ),杨(12.7 %)。三种动物采食高度的频敬为正态分布。驼鹿的采食高度(标准差)为137.4(±39.0)厘米}马鹿为136.2(±37.0)厘米;狍为84.2(±29.2)厘米。驼鹿和马庸对红松林的利用程度最高,而狍主要利用沼泽植物和红松林。驼鹿与狍在食物维和栖息地维上的生态位重叠最大,驼鹿与马鹿在采食高度维上的重叠最大。三种动物在食物、采食高度和栖息地三维生态位上的重叠大小的顺序为:驼鹿和马鹿>驼鹿和狍>马鹿和狍。
    高原鼢鼠挖掘取食活动的能量代价及其最佳挖掘取食行为
    1992, 12(2):  117-125. 
    摘要 ( )   PDF (29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是青藏高原典型的地下鼠,它主要挖掘取食杂类草之地下根茎, 在挖掘过程中形成取食洞道。本文根据此特点, 建立了挖掘取食过程中能量代价(E )与取食道结构参数(士丘间距s、侧道长L,取食道半径b及涧道深度D)之间以及取食获能Efg与S和b之间的两个函数关系。分别以挖掘效率极大和取食效率极大为优化目标,导出同样的结果,即相同曲最佳士丘间距Sopt。通过实验观测, 计算出在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草甸生境条件下,最佳士丘间距Sopt=127.4米,与野外实洳士丘间距(126.30±47.8 厘米)无显著差异(t=O.312,p>0.50),表明高原鼢鼠的挖掘及取食行为符合最佳化原则。
    赤腹松鼠能量代谢和营养需要的初步研究
    徐宏发, 盛和林
    1992, 12(2):  126-131. 
    摘要 ( )   PDF (18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饲养条件下,赤腹松鼠(Callosciurus erythraeus)每天摄入干物质为7.06—9.9l克/只,摄入能量为525.4—562.2千焦耳/千克0.75 每天每只摄入蛋白质:1.26—2.00克,脂肪0.69—2.79克。橙鼠对能量、干物质、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率分别为85.7%--89.3%; 84.7%--87.0%;75.9%-82.7% 和79.1%-94.0%。赤腹松鼠喜食含脂量高的食物,对脂肪的消化能力高于蛋白质。营造种子含脂量高的多种树种混交林,提供松鼠足够的食物,是防止松鼠危害的有效途径。
    努布拉鼠兔(Ochotona nubrica Thomas,1922)的分类订正
    于宁, 郑昌琳
    1992, 12(2):  132-138. 
    摘要 ( )   PDF (21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努布拉鼠兔(Ochotona nubrica)的分类地位迄今未能得到合理解决.曾被到为草原鼠兔(O.pusil1a),灰鼠兔(0.roylei)或藏鼠兔(0.thibetana)的同物异名。作者根据原始文献,地模标本及邻近地模产地的标本与有关的鼠兔种类进行对比研究,证实了努布拉鼠兔既不同于藏鼠兔,也不同于灰鼠兔,而是一个有效物种。
    高原鼠兔种群生产量生态学的研究Ⅲ.高原鼠兔生命率非密度制约与密度制约的种群动态趋势
    刘季科, 聂海燕
    1992, 12(2):  139-146. 
    摘要 ( )   PDF (21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以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自然种群生命表的统计参数为基础,根据非密度制约Leslie模型及具有密度制约反馈的标准Leslie修正模型,分别预测了该种群在1982-2001年间的发展趋势。在菲密度制约条件下,该种群呈指数增长。在密度制约存在肘,种群增长趋于平衡状态,且存滔率密度制约较繁殖率密度制约对种群的作用更大。存活率密度制约与非密度制约的年龄结构均为Leslie分布,繁殖率密度制约作用的种群稳定年龄分布更平均,其平衡状态的种群大小则由模型的参数决定。
    达乌尔黄鼠种群繁殖特征的研究
    王廷明, 刘加坤, 邵盂明, 柳枢, 邹波
    1992, 12(2):  147-152. 
    摘要 ( )   PDF (16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主要报道山西省汾阳和曲沃地区以及陕西省台用和延长地区的达乌尔黄鼠(Spermophilus daur~cus)种群的繁殖特征。 在曲沃和台阳地区,该鼠3月中旬开始交尾,在汾阳和延长地区旦 始于3月下旬交尾。雌体妊娠的高峰期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雄体比雌体提前10天左右进人繁殖高峰期。平均胎仔数因地区而异,台阳地区最高(5.4 3±0.15),次为曲沃、汾阳,延长地区最低(4.65±0.24)。
    福建省莆田地区小家鼠种群繁殖的研究
    洪朝长, 陈小彬, 陈学榕, 陈金贤
    1992, 12(2):  153-158. 
    摘要 ( )   PDF (17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87-1989年,作者在福建省蒲田地区采集小家鼠标本1 616号(雌865,雄751),解剖、观察雌雄生殖器官的特征和变化,对种群中的性比、睾丸下降率、繁殖雌鼠率、怀孕率、胎仔数、繁殖指数的季节变化和年度差异作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小家鼠全年均可繁殖。雄性小家鼠体重≥l0克,雌性体重≥-11克时,已有75% 以上达性成熟,故体重可作为划分成体的标准。种群密度对种群繁殖有明显的反馈调节作用。
    川金丝猴流产和死胎的病理学观察
    戚汉君, 梁冰, 鲍文永, 禹旺盛,沈潞华
    1992, 12(2):  159-160. 
    摘要 ( )   PDF (7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