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23年 第43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3-05-30
    研究论文
    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金猫栖息地预测
    何礼文, 杨晓彤, 滕继荣, 王钧亮, 李晟, 肖凌云, 黄建
    2023, 43(3):  237-247.  DOI: 10.16829/j.slxb.150737
    摘要 ( )   HTML ( )   PDF (11457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金猫 (Catopuma temminckii) 是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IUCN) 物种红色名录和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中分别被评估为近危 (NT) 和濒危 (EN),野外种群状况不明。金猫分布在东亚至东南亚的热带与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中,栖息地类型多样,从低地雨林到山地针叶林和亚高山杜鹃林都有分布,但其栖息地选择的研究仍较为缺乏。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金猫的分布区北缘,为了深入了解该物种在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栖息地选择策略,本研究汇总了2016—2019年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红外相机调查中的金猫记录 (共计292次独立探测,117个记录点位),结合海拔、坡向、坡度、距河流距离、土地利用类型、距公路距离和距居民点距离7个环境变量,使用最大熵模型 (MaxEnt) 预测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内该物种适宜栖息地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在白水江自然保护区中,模型预测的金猫适宜栖息地面积为1 045.90 km2,主要分布在保护区南部各保护站管理片区的核心区、北部红土河片区和碧口片区相接部分核心区,南北两区域之间被白龙江和212国道及大面积人居点隔断。模型响应曲线显示,保护区内的金猫倾向于选择靠近河流远离道路的区域,在海拔2 400 m附近分布概率最高,与模型预测出的最适土地利用类型常绿针叶林区域重合。根据研究结果,制约金猫适宜栖息地面积并导致分布区域片段化的主要因素除了天然河流,还有道路等人为活动。未来我们会更深入地探究不同类型人类干扰对金猫的影响,并进一步通过多种方法,探究该地区金猫的食性组成、活动节律、种群数量及其动态变化趋势等生态学基础问题。

    四川贡嘎山狼的分布、群体大小和活动节律
    乔江, 龚小丽, 贾伟, 贾国清, 蒋勇, 周华明, 李佳琦, 温安祥, 王杰
    2023, 43(3):  248-257.  DOI: 10.16829/j.slxb.150542
    摘要 ( )   HTML ( )   PDF (52429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狼 (Canis lupus) 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大型食肉动物之一,曾广布于中国大陆,但由于栖息地丧失和人类迫害,分布范围锐减。2011—2020年在四川贡嘎山195个1 km × 1 km网格 (286个位点) 放置红外相机,结果仅在46个网格、56个位点拍摄到狼,累计278次独立探测,网格与位点的占有率分别为23.6%和19.6%。狼分布海拔为3 097 ~ 4 563 m,3 000 m以下区域未拍摄到狼。狼偏好单独活动,群体大小仅为 (1.2 ± 0.5) 头,不同生境和季节的群体大小没有差异 (t = -1.119, P = 0.266; t = -0.251, P = 0.801)。活动节律显示狼是日夜兼行性动物,旱季 (11月至翌年4月) 活动高峰在03: 00—07: 00及15: 00—17: 00,雨季 (5—10月) 活动高峰在03: 00—07: 00及13: 00—15: 00。狼与6种野生有蹄类的时间生态位重叠度均较高,旱季与中华鬣羚 (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 的重叠度最高 (Δ4 = 0.908),雨季与水鹿 (Rusa unicolor) 的重叠度最高 (Δ4 = 0.895)。本研究初步探明狼在贡嘎山的分布、群体大小和活动节律,为深入研究打下基础,也为这一大型食肉动物种群的精细管理与保护提供支撑。

    武汉市城市破碎化森林中野生哺乳动物的多样性
    汪琪薇, 赵恒月, 刘勤, 万能, 朱志兵, 牛红玉, 张洪茂
    2023, 43(3):  258-269.  DOI: 10.16829/j.slxb.150730
    摘要 ( )   HTML ( )   PDF (13704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境破碎化造成生物多样性降低,尤其是哺乳动物多样性的降低甚至丧失。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市森林斑块成为典型的破碎化生态系统。对城市森林斑块中哺乳动物资源的调查,能够为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估和城市景观格局的建设提供依据。2019—2021年,通过实地调查和红外相机拍摄对武汉市13个森林斑块的哺乳动物进行调查,并分析城市化对物种组成群落多样性的影响。本次调查共布设77台相机,相机总工作天数为21 247日,拍摄到野生哺乳动物独立有效照片1 243张,记录野生哺乳动物5目9科15种,主要属于东洋界华中区,其中貉 (Nyctereutes procyonoides)、亚洲狗獾 (Meles leucurus)、野猪 (Sus scrofa)、北社鼠 (Niviventer confucianus) 为常见种。哺乳动物物种丰富度 (P < 0.01)、香农-威纳指数 (P < 0.05) 随距市中心距离增加而显著增加,与斑块隔离度、形状指数则无显著相关 (P > 0.05),说明距市中心距离是哺乳动物多样性的重要影响因子。此外,近郊、远郊自然森林斑块哺乳动物多样性相对较高,说明城市化对哺乳动物多样性有负面影响。

    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野生豹猫行为谱和PAE编码系统
    刘玲, 肖爱刚, 赵铁建, 冯小梅, 沈素侠, 卢宪旺, 关洪武, 赵大鹏
    2023, 43(3):  270-279.  DOI: 10.16829/j.slxb.150713
    摘要 ( )   HTML ( )   PDF (7366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17年6月至2021年4月,本研究基于红外相机技术开展野生豹猫 (Prionailurus bengalensis) 行为谱和PAE编码系统行为谱的研究,同时比较分析该物种行为多样性的季节差异和年龄组差异。本研究共分辨记录了野生豹猫的8种姿势、39种动作、25种行为,建立了野生豹猫行为谱及其PAE编码系统。本研究发现野生豹猫的总体绝对行为多样性指数H和总体相对多样性指数r均在夏季最高而冬季最低。秋、冬两季的绝对行为多样性指数H和相对多样性指数r呈显著性差异 (H: Z = -2.023, P = 0.043; r: Z = -2.023, P = 0.043);成体的总体绝对行为多样性指数H和总体相对多样性指数r均高于幼体,相对多样性指数r存在显著年龄组差异 (Z = -2.018, P = 0.044)。本研究结果将为今后野生豹猫的综合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湖南洞庭湖麋鹿种群生存力分析
    李丛蕾, 田书荣, 宋玉成, 张鸿, 高大立, 杨道德, 桂小杰
    2023, 43(3):  280-292.  DOI: 10.16829/j.slxb.150710
    摘要 ( )   HTML ( )   PDF (2911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种群生存力分析是通过对种群统计随机性、环境随机性、自然灾害、生境的空间结构以及各种管理措施等因素分析、估计濒危物种种群大小和灭绝风险的方法。洞庭湖麋鹿是一个完全自然野化的野生种群,受洪灾制约,面临着岛屿化和近交衰退的威胁,因此,通过种群监测和生存力分析制定科学有效的保护行动计划十分必要。本研究结果显示,目前湖南洞庭湖分布有3个麋鹿亚群,种群数量为210头左右。根据种群2006—2020年监测数据,参照种群现状、配偶体制、自然灾害、环境容纳量和死亡率等种群参数,利用VORTEX模型 (10.5.5.0) 对麋鹿种群100年内的数量动态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在理想状态和环境容纳量为1 000头的情形下,种群在100年间灭绝概率为0,内禀增长率r为0.0991 ± 0.0800,周限增长率λ为1.1041 ± 1.1900,净增长率R0为2.006 2,雌性平均世代更替时间T为7.03年,雄性平均世代更替时间T为8.65年;随着时间推移,近交系数增加8.08%,种群基因期望杂合度和观察杂合度分别下降6.57%和8.30%;敏感度分析发现,洪水灾害是影响洞庭湖麋鹿种群增长的主要因子,并导致生育率下降和幼鹿死亡率增加,种群灭绝概率与灾害频次及影响程度呈正相关。在对洞庭湖麋鹿种群生存力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保护和管理策略的建议。

    食物蛋白质含量对高原鼠兔免疫功能的影响
    张璐, 吴学琴, 陈慧青, 董昕, 尚国珍, 吴雁, 边疆晖
    2023, 43(3):  293-303.  DOI: 10.16829/j.slxb.150743
    摘要 ( )   HTML ( )   PDF (2278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原鼠兔 (Ochotona curzoniae) 不仅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小型植食性哺乳动物,也是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关键物种,其种群数量随着过度放牧引起的草地退化而急剧增加。我们近期的研究发现,随着高寒草地退化,高原鼠兔的免疫力明显增强,推测可能与退化的高寒草地中丰富的高蛋白质食物资源有关。为了进一步验证上述推测,本研究在青海海北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地区的重度退化草地中,选取6块70 m × 70 m的实验样地,通过添加蛋白质含量为20%和5%的兔颗粒饲料及不添加饲料处理,测定了高原鼠兔的粪便皮质醇 (Fecal cortisol metabolite, FCM) 含量、植物血凝素反应 (Phytohemagglutinin, PHA)、血清抗匙孔血蓝蛋白 (Keyhole limpet haemoeyanin, KLH) 的 IgG 水平含量和肠道寄生物感染状况,以验证丰富的高蛋白质食物资源可增加高原鼠兔的免疫力的假设。结果表明,添加20%蛋白质含量的饲料显著降低了高原鼠兔的FCM含量,显著增加了PHA反应和抗KLH的IgG含量,显著降低了球虫的感染率和绦虫的感染强度。该结果验证了上述假设,并认为在退化的高寒草地中,高蛋白质食物通过缓解高原鼠兔的应激―免疫―寄生物感染状况之间的恶性循环,从而促进高原鼠兔种群增长。

    滇金丝猴肠道微生物四环素抗性基因和肠道环境特征
    邹书珍, 罗亚, 程鸣, 王凡, 黎大勇, 康迪, 唐贇
    2023, 43(3):  304-314.  DOI: 10.16829/j.slxb.150671
    摘要 ( )   HTML ( )   PDF (6299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野生动物肠道是微生物抗生素抗性基因 (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 ARGs) 的储存库,滇金丝猴 (Rhinopithecus bieti) 在动物展示区存在ARGs暴露的风险。本研究基于16S rRNA技术,测定展示区不同性别滇金丝猴的肠道微生物组成,利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PCR) 技术检测其肠道微生物四环素类抗生素抗性基因 (Tetracycline 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 T-ARGs) 和可移动遗传元件 (Mobile genetic elements, MGEs) 丰度,并分析其肠道酶活性和营养物质含量特征;利用网络模型 (NetWork) 分析T-ARGs和MGEs的潜在宿主菌,简单相关关系分析肠道微生物T-ARGs和 MGEs的丰度与滇金丝猴肠道的微生态环境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滇金丝猴雌性和雄性肠道微生物T-ARGs和MGEs的绝对丰度差异不显著;雌性肠道中疣微菌门 (Verrucomicrobia) 和纤维杆菌门 (Fibrobacteres) 相对丰度显著低于雄性,而纤维素酶和蛋白酶活力显著高于雄性。滇金丝猴肠道微生物的T-ARGs可作为其展示区健康风险的指示因子,展示区的滇金丝猴可能存在3个风险:(1) 条件致病菌是T-ARGs的潜在宿主菌,利用四环素类抗生素对展示区的滇金丝猴进行疾病治疗时,该致病菌可能具有产生耐药性的风险;(2) 脂肪酶活力、蛋白酶活力和纤维素酶活力能够提高MGEs的转移能力,说明维持展示区滇金丝猴的肠道消化能力的管理方式可能与降低T-ARGs转移能力的目标相悖;(3) T-ARGs抑制滇金丝猴对蛋白质的消化和氨基酸的吸收。建议对展示区滇金丝猴的ARGs污染源加以控制,以保障滇金丝猴肠道微生态环境的稳定和降低致病菌的耐药性,与雌性滇金丝猴相比,雄性滇金丝猴个体的健康状况更应该重视。

    中国东北豹头骨三维重建及测量参数
    刘强, 王海军, 赵越, 陈世玉, 姜广顺
    2023, 43(3):  315-321.  DOI: 10.16829/j.slxb.150740
    摘要 ( )   HTML ( )   PDF (12397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世界上8个金钱豹亚种中,东北豹 (Panthera pardus orientalis) 最濒危,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及其周边区域。兽类分类研究中,颅骨特征曾经是,并将继续是理解种间和种内分类的重要证据。因东北豹数量稀少,还未有其头骨测量数据的报道。本研究以1只病重死亡的雌性东北豹头颅标本为研究对象,经大昌Sunshine32 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扫描获得影像数据,运用3D Slicer软件对东北豹头颅扫描数据进行头骨三维重建,建立东北豹头骨的“数字化头骨”并测得东北豹头骨的26项参数指标。该结果填补了我国大型猫科动物中东北豹头骨形态的数字化模型空白,为将来大型濒危猫科动物研究、保护、医疗、数据保存及猫科动物种群分化等保护工作提供基础依据。头骨的形态学信息,为东北豹的分类研究打下基础。

    褐家鼠和黄胸鼠体型和头骨物种鉴定特征值筛选
    陈燕, 岳亚先, 王涛, 甄磊, 李冬慧, 陶润宇, 宋英, 王登
    2023, 43(3):  322-332.  DOI: 10.16829/j.slxb.150720
    摘要 ( )   HTML ( )   PDF (17473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明确能有效鉴定区分啮齿动物近似种的体型和头骨特征指标,有利于因地制宜地快速、准确鉴定近似种。我们利用一段725 bp Vkorc1基因序列鉴定了36只同域分布的褐家鼠 (Rattus norvegicus) (n = 31) 和黄胸鼠 (Rattus tanezumi) (n = 5) 个体,随后分别就这些样本的胴体重、体长、尾长、耳长和后足长及尾长/体长、耳长/体长、后足长/体长和肥满度等指标的21种指标组,及10只褐家鼠和3只黄胸鼠的2种头骨指标组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比较了这些指标组对两物种的分类鉴定结果。结果显示,尾长/体长、耳长/体长和肥满度指标组,及上颊齿列基长、下颊齿列基长、听泡长和听泡宽指标组可将两物种完全区分开。结果为使用体型或头骨指标准确鉴定区分这两物种提供了清晰依据和可靠分析手段。

    圈养成年雄性大熊猫不同采食期维生素及矿物元素营养状况分析
    李明喜, 何欢柳, 张皓, 李翰, 邓陶, 陈敏, 王海瑞, 姚英
    2023, 43(3):  333-341.  DOI: 10.16829/j.slxb.150691
    摘要 ( )   HTML ( )   PDF (1912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熊猫在野外食物选择的广泛性远大于圈养个体。均衡饮食对于大熊猫异地保护至关重要,其中包括适当水平的微量营养素。评估圈养大熊猫不同采食期的营养状况,有助于构建科学的大熊猫饲养策略。本研究选取7只健康成年圈养大熊猫,依次饲喂竹叶 (竹叶采食期) 和竹笋 (竹笋采食期)。竹叶采食期进行3次饲喂实验,竹笋采食期进行2次饲喂实验,每次饲喂实验持续3 d,每次饲喂实验间隔28 d。实验期间记录大熊猫的日采食量,测定竹子的维生素含量并查阅其矿物元素含量,从而比较大熊猫在不同采食期的维生素和矿物元素日摄入量。各采食期结束时采集大熊猫血样,测定血清中13种维生素和10种矿物元素水平。结果发现:与竹叶相比,竹笋的VA、VE、VK1、烟酸、吡哆醛及吡哆醇含量显著下降,VB5和VB12含量显著增加 (P < 0.05)。与竹叶采食期相比,竹笋采食期大熊猫的VE、VK1、Ca、Fe、Cu和Mn日摄入量显著降低,VB5、VB6、VB7、VB12、Mg和Zn日摄入量显著上升 (P < 0.05);竹笋采食期大熊猫血清的VB2、Cr和Se水平显著下降,VE、VK1、VB5、VB7、VB9和VB12水平显著增加 (P < 0.05)。采食竹子不同部位可影响圈养大熊猫的维生素与微量元素摄入和血清水平。不同采食期微量营养状况的差异和规律可为圈养大熊猫日常饲养管理中竹子供给、营养补充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与技术
    湖南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兽类和鸟类多样性及活动节律调查
    阮向东, 陈奕欣, 王博宇, 杨筱, 廖春林, 禹洋, 郭程
    2023, 43(3):  342-351.  DOI: 10.16829/j.slxb.150708
    摘要 ( )   HTML ( )   PDF (12272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调查自然保护地内的生物多样性现状,对了解当地野生动物种群动态和分布,并制订有效保护对策非常重要。由于地形复杂、植被浓密且缺乏系统调查,云贵高原东北边缘武陵山区的兽类和鸟类多样性数据较为缺乏。2017年3月—2018年12月,对位于武陵山区的湖南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地栖兽类和鸟类多样性现状、群落组成和行为节律进行了红外相机调查,以补充该区域鸟兽多样性本底资料。调查期内共监测了60个相机位点,累计18 525个相机日,拍摄到2 865张独立有效照片,包括8目25科37属,共15种兽类和35种鸟类,其中褐胁雀鹛 (Schoeniparus dubius)、褐头鸫 (Turdus feae) 和白眉鹀 (Emberiza tristrami) 为保护区鸟类新记录种,相对多度指数较高的动物类群为啮齿目、鲸偶蹄目、食肉目、鸡形目和雀形目。对8种分布广泛、多度指数较高物种日活动节律分析发现:(1) 红腿长吻松鼠 (Dremomys pyrrhomerus) 和花面狸 (Paguma larvata) 分别为典型的昼行性和夜行性动物,且与其他地区种群的日活动节律高度相似;(2) 毛冠鹿 (Elaphodus cephalophus) 和野猪 (Sus scrofa) 均为昼夜兼性动物,但两者日活动节律存在显著差异;(3) 红腹角雉 (Tragopan temminckii) 和红腹锦鸡 (Chrysolophus pictus)、眼纹噪鹛 (Garrulax ocellatus) 和红嘴相思鸟 (Leiothrix lutea) 之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日活动节律差异。本研究补充了湖南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栖兽类和鸟类多样性现状的基础数据以及常见物种的活动节律,有助于今后深入推进本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工作。

    研究简报
    江西省两种兽类新纪录——东阳江麝鼩和安徽麝鼩
    胡江晓, 徐一凡, 邹志安, 曾卫, 代杰, 任学洋, 姚洪凤, 陈中正
    2023, 43(3):  352-356.  DOI: 10.16829/j.slxb.150723
    摘要 ( )   HTML ( )   PDF (4007KB)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