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CSCD数据库源刊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留言板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1990年 第10卷 第1期 刊出日期:1990-02-20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
导出引用
EndNote
Ris
BibTeX
隐藏/显示图片
Select
黄淮平原鼬、鼠关系及鼠害防治对策
盛和林, 张恩迪 , 祝龙彪, 朱盛侃, 葛荫榕, 卢浩泉
1990, 10(1): 1-9.
摘要
(
)
PDF
(27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84-1986年对黄淮平原农田鼠害的防治进行研究 先后在4省18县放置61822鼠铗日;在7660平方米农田用捕尽佳调查鼠密度,在8县43个样地的75.12平方公里面积河杳黄鼬密度,结果如下:
1.分析八十年代初鼠害大发生的原因。2. 黑线姬鼠胎平均为5.48只(n=343),在淮北平原和豫东南的繁殖指数为14.84和15.52;大仓鼠在上述地区的繁殖指数分别为15.98和32.03;黑线仓鼠在鲁西南的胎平均为6.26只(n=365),繁殖指数仅为8.89 。3.每平方公里害鼠密度高达7963只。4.黄鼬(害鼠天敌)的密度,夏季产仔期每平方公里为0.944±0.65头,初冬为2.68±0.93头。 在鼠类非繁殖胡,对降低鼠密度有一定作甩,应重视害鼠天敌(包括鸮, 家猫、豹猫、蛇类等)的综合作用 5.在黄淮平原,应研究在8周末至9月初进行灭鼠的措施和方法。
Select
猪獾种群年龄结构的研究
李贵辉, 郑生武, 宋世英
1990, 10(1): 10-18.
摘要
(
)
PDF
(23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研究了l08只(♂52,♀56)猪獾头骨的生长变化规律,以矢状嵴宽度将种群划分为4个年龄组。探讨了年龄和体重, 体长及头骨各部位增长的关系,以及种群数量季节变化和种群组成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脑颅矢状嵴宽度的缩窄与年龄增长基本一致。
Select
青鼬Martes flavigula的核型研究
陈志平, 刘瑞清 ,王应祥
1990, 10(1): 19-22.
摘要
(
)
PDF
(12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采用G带,C带和银染核仁组织者(Ag-NORs)等技术,对青鼬(Martes ftavfgula)的核型进行观察分折。结果表明:2n=40,双臂染色体16对,单臂染色体3对,x染色体为中着丝粒染色体。No.14同源染色体着丝点C带,一条呈阳性,另一条呈阴性。除此之外全部着丝点C带均显示强阳性。No.8染色体长臂是异染色质的,No.11和No.13具端位异染色质。Ag-NORs只有1对,分布在No.15染色体次缢痕区域。通过核型的比较分析,初步探讨了青鼬的分类地位和亲缘关系。
Select
翼手目物种密度分布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纪维红, 陈服官
1990, 10(1): 23-30.
摘要
(
)
PDF
(16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通过划分小区和运用相关分析法,分析了翼手目|物种密度分布与主要环境因素的关系。在海拔2000米以上地区物种密度明显减少,海拔4000米以上则非常贫乏,其物种数还随纬度升高而递减。物种密度分布与年均温呈正相关关系,与相对湿度呈半对数线性关系,与日照时数呈负相关关系。但翼手目物种密度最高处并不是温湿度最高地区,而是在碳酸盐岩发达的有丰富山洞地貌的低山丘陵地区。
Select
高原鼢鼠活动与巢区的初步研究
周文扬, 窦丰满
1990, 10(1): 31-39.
摘要
(
)
PDF
(29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通过无线电遥测及剖洞观察等方往,对在地下活动的高原鼢鼠(Myspatax baileyi)的日活动节律.季节性活动、交配活动,地面活动及其巢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原鼢鼠具有明显的似昼夜节律(circadian rhythm),全天活动高潮一般在日落前数小时;一年四季依次出现交配繁殖, 哺乳育幼、分居贮粮、巢内越冬等四个不同的话动时期。交配时期雄鼠活动范围和时间均远超过雌鼠;夏秋两季鼢鼠有到地面活动行为,这是幼体分居和种群扩散的重要途径。高原鼢鼠的巢区面积一般为几十至几百平方米,雄鼠最大巢区面积可超过1500平方米,最大洞道总长度选226米,巢区面积是春>秋>夏>冬。雌鼠秋季巢面税最大,其变化规律是秋>夏>春>冬。
Select
小哺乳动物在高寒环境中的生存对策Ⅱ.高原鼠兔和根田鼠非颤抖性产热(NST)的季节性变化
王德华 , 王祖望
1990, 10(1): 40-53.
摘要
(
)
PDF
(44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对生存在高寒地区的两种非冬眠草食性小哺乳动物——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和根田鼠(Microtus oeconomus)的非颤抖性产热(Nonshlvering thermogenesis,NST)的季节性变化进行了测定,并对NST与褐色脂肪组织(Brown adipose tissue,BAT)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同时阐述了高寒环境中非冬眠草食性小哺乳动物的生存对策。
Select
布氏田鼠种群生态研究
武晓东
1990, 10(1): 54-59.
摘要
(
)
PDF
(16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85年5-l0月用标志重捕法对布氏田鼠(Microtus brandti)的种群年龄组成、幼鼠生长率和季节迁移等进行研究,共标志2786只,重捕576只,822只次。发现布氏田鼠种群的年龄组成有较明显的季节变化。其幼鼠体重的日平均生长率随年龄增加而减慢。布氏田鼠还有季节迁移现象。
Select
高原鼠兔交配期及交配行为模式的研究
王学高
1990, 10(1): 60-65.
摘要
(
)
PDF
(18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85至1988年在青海湖黑马河地区,以耳标法对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的交配期及交配行为模式进行了研究。该鼠繁殖期一般是从3月底或4月初开始到7月上旬或8月上旬结束,时间长达3-4个月。在繁殖期中有3-5个交配期。配偶间雄鼠对雌鼠有跟随,接吻,嗅吻肛门区和爬跨抚摸一系列反复“求爱”行为。雌鼠呈现“脊椎前凸”和外生殖器反射行为。雄鼠交配时以前肢紧紧夹住雌鼠腰部,3-5次盆部抽动,一次较深的推进即为射精。每次交配时间约3—5秒,多次交配射精。还发现该鼠有临产交配行为。
Select
达乌尔黄鼠(Spermophilus dauricus)肥满度的研究
刘振才
1990, 10(1): 66-70.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蒙古鼠兔和草原鼠兔脊柱、胸廓和肩带骨的比较研究
李新民, 段全红
1990, 10(1): 71-74.
摘要
(
)
PDF
(11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对比研究了20只蒙古鼠兔和草原鼠兔的骨骼标本,其结果如下:蒙古鼠兔(Ochotona pallasi)胸椎l6—l8块,草原鼠兔(Ochotona daurica)全是l8块。颈椎长度前者短于后者。蒙古鼠兔肋骨17对,草原鼠兔l6对,胸椎长度前者大于后者。前者的胸廊后口横径是背腹径的2.5倍,而后者仅1.7倍。前者锁骨长度大于后者。
作者中心
作者投稿查稿系统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审稿中心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主编审稿
编辑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