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CSCD数据库源刊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留言板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1988年 第8卷 第4期 刊出日期:1988-11-20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
导出引用
EndNote
Ris
BibTeX
隐藏/显示图片
Select
四川盆地西北缘林麝种群密度及保护与利用
王会志, 盛和林
1988, 8(4): 241-249.
摘要
(
)
PDF
(82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86年10月—1987年5月在四川盆地西北缘,利用粪堆计数法,对保护区和非保护区的4种不同生境及不同海拔区间林麝种群密度进行了调查研究。得到保护地区原生林、次生乔木林、次生灌木林、人工林4种生境中林麝种群密度(M±SE)分别为3.94±1.57、1.55±0.23、0.61±0.22、0.00头/平方公里,其中最佳生境林麝密度为9.88头/平方公里;非保护地区次生乔木林中林麝种群密度(M±SE)为0.15±0.09头/平方公里,非常显著地低于保护地区次生乔木林(P<0.005),此区已丧失了利用价值。按年平均增长率49.80%计算,在无任何人为猎取的情况下,要恢复到1.5—2.5头/平方公里(正常栖息密度),约需6—7年。而后,可按每年自然繁殖总量的60%或总数量的20%猎取。同时得到决定林麝水平分布的关键因子是植被类型、乔灌木密度及基底硬度;决定林麝垂直分布的主要因子是植被垂直分布和人为干扰程度。
Select
中国现代灵长类的分布、现状与保护
马世来, 王应祥
1988, 8(4): 250-260.
摘要
(
)
PDF
(1072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对中国现生灵长类类群分布和现状作了较全面的总结;对现存的种群数量进行了初步估价;并就保护和存在的问题与展望提出了概括性评述。所得结果系据作者自1975年以来的实际考察和国内外有关文献记载。
Select
江豚鼻道肌的解剖和构筑研究
高国富, 周开亚
1988, 8(4): 261-270.
摘要
(
)
PDF
(147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江豚的鼻部肌共分为后外肌、前外肌、后内肌、前内肌和深肌5层,无间肌和大小内肌较退化,无对角膜肌。通过测定各肌的肌重、平均肌纤维长、平均肌小节长以及肌纤维角度,计算了各肌的生理横截面积,估计最大强直张力和肌鲜重对估计最大强直张力之比值等指标。鼻部肌各肌的相对肌纤维长度相似。各鼻部肌的肌纤维角度均为零。前部肌比后部肌具有较大的收缩速度和收缩位移优势,后部肌则具有较强的张力产生能力。着于额隆和唇部吻肌的张力产生能力很强。
Select
华南兔组织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的研究
周虞灿, 姜科声
1988, 8(4): 271-274.
摘要
(
)
PDF
(999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以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析华南兔(
Lepus sinensis sinensis
)11种组织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的分布待征。分析结果:骨骼肌和肝组织5条同工酶带俱全;脑、肺、卵巢和盲肠等组织各含有4条谱带(LDH-1,-2,-3和-4);胃和肾组织含有3条谱带(LDH-1,-2,和-3);眼晶状体和睾丸组织也含有3条谱带,但前者是LDH-3,-4和-5,后者是LDH-1,-2和-5;谱带最少的是心肌组织,只有2条(LDH-1和-2)。此外,还对各组织中的亚基活性分布及电泳图谱特征进行了分析。
Select
中国13种鼠科啮齿动物的阴茎形态学及其分类学意义的探讨
杨安峰
1
, 房利祥
2
1988, 8(4): 275-287.
摘要
(
)
PDF
(1010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对我国所产13种鼠科啮齿类进行了阴茎形态学的比较研究(包括阴茎骨和软体结构),探讨了在鼠科的家鼠属(
Rattus
)、姬鼠属(
Apodemus
)、小家鼠属(
Mus
)和巢鼠属(
Micromys
)4个属间以及同属不同种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阴茎的形态结构具有属和种的特异性和稳定性,可以为分类学的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Select
应用阴茎骨鉴定雄性褐家鼠年龄组的探讨
陈荣海, 董志刚, 杨春文
1988, 8(4): 288-293.
摘要
(
)
PDF
(49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986年10—11月,作者在长春市研究了城市褐家鼠的种群生态。获得标本 1,214号(531,683),解剖、测量、记录了雄性睾丸重量、长度和宽度,制取了雄性阴茎骨。对其种群阴茎骨长度作了分析,并依据阴茎骨长度作褐家鼠的频数分配,对照体长、体重、睾丸及头骨等特征,划分5个年龄组。分析结果表明,应用雄性褐家鼠阴茎骨划分年龄组,其组间差异显著,组间交叉不大,相对准确,能比较接近实际年龄,故用阴茎骨长度作为划分褐家鼠种群年龄组标准是可行的。
Select
亚洲太平洋地区兽类学学术讨论会在北京举行
杨正本, 郭力
1988, 8(4): 293-293.
摘要
(
)
PDF
(97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由中美联合主办的亚洲太平洋地区兽类学学术讨论会于1988年7月26—30日在北京怀柔县温阳宾馆举行。此次会议规模较大,参加会议的代表,除中国203人以外,国外131人,分别来自美国、日本、加拿大、苏联、澳大利亚、新西兰、尼泊尔、南朝鲜、以色列、香港和欧洲一些关注亚太地区兽类学研究的国家波兰、挪威、瑞士、瑞典、联邦德国、英国以及南非等国的兽类学家。大会共收到英文论文摘要308篇,并已汇编成册,分发各代表。
Select
海南岛南湾半岛猕猴的活动习性
江海声, 刘振河, 袁喜才, 王韩生
1988, 8(4): 294-298.
摘要
(
)
PDF
(105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海南岛南湾半岛野生猕猴种群的活动习性的观察表明,猕猴在日间大部分时间处于活动和觅食状态;上午7点至10点、下午3点至5点为两个活动觅食高峰。每天的活动路径约为1000~2300米,雨天其活动路径短些。有时一群猴子分成两个亚群觅食。每群猴子有几个稳定的夜宿点,猴群可在一个夜宿点住一晚或连续几晚。猴群为了防止同类的侵犯和天敌对其后代的威胁,通常有几种活动阵容。经过5年或者6年的生长后,猴群变大并逐步分成两个新群体。
Select
布氏田鼠在我国的分布及其与植被和水热条件关系的初步探讨
施大钊
1988, 8(4): 299-306.
摘要
(
)
PDF
(62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探讨了布氏田鼠在我国的地理分布及其与植被和水热条件的关系。认为限制该鼠向东扩散的主要因素是植被环境,向西扩散的主要因素是水热条件。
Select
高原低氧对高原鼠兔和大白鼠肺泡Ⅱ型细胞及表面活性物质超微结构的影响
陈钦铭, 叶于聪
1988, 8(4): 307-313.
摘要
(
)
PDF
(1436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本文报道高原低氧(海拔3300米)对高原鼠兔、移居高原大鼠、急进高原大鼠的肺泡Ⅱ型细胞及表面活性物质超微结构的影响。发现高原鼠兔肺占体重的百分比低于移居高原大鼠(P>0.05)和急进高原大鼠(P<0.001)。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表明急进高原大鼠肺泡Ⅱ型细胞微绒毛减少,线粒体变性肿胀,板层体排空、合成减少。而高原鼠兔未出现上述超微结构改变。移居高原大鼠的微细结构变化介乎于高原鼠兔与急进高原大鼠之间。
Select
高原鼠兔地面活动与光温关系的初步观测
叶润蓉, 梁俊勋
1988, 8(4): 314-315.
摘要
(
)
PDF
(18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原鼠兔(
Ochotona curzoniae
)是青藏高原广泛分布的小型兽类。对其在自然条件下的活动与光照地温之间的关系尚未见报道。我们对高原鼠兔野外起止活动和活动时间与光照、地温的关系作了观测。现报道于下。
作者中心
作者投稿查稿系统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审稿中心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主编审稿
编辑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